??旁坐靜思

面對一場狂歡,你會選擇投身其中還是在旁靜坐?我會選擇後者。

靜觀顯得略有尷尬,因為這個詞隱喻著多種意味。一種是頭腦清醒,睿智地靜坐思考,另一種是袖手旁觀,裹挾著一種不負責,不參與的冷漠。而我所說的正是前者。

冷靜思考靜坐,不同於袖手旁觀的地方在於雖然肉體沒有加入,而靈魂確鑿積極投入。它比起瘋狂投身其中,多了一份成熟的穩重;比起冷漠地旁觀,又有一份溫潤的責任。旁生靜思,是一個優雅處世的姿態。

朱光潛曾說:“我有兩種處世的方式。第一種是到舞台前與眾人共同狂歡。第二種是在幕後看他們裝模作樣。”誠如第二種所言,靜觀比起第一種的確多了份睿智。旁坐靜觀,有著“空谷藏峰蘊其內”的君子涵養,亦有“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視角,也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灑脫。

李叔同在入佛前曾慷慨濟世,是集中華文化大成的藝術大師。而後入佛改弘一法師,在青燈古佛旁靜心長吟。也許,正是有了這番際遇,方能寫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悠然閒適,方能繪出“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唯美。羽化前的“悲欣交集”,也可謂是灑脫的絕唱了。旁觀靜坐能對人生有著更深刻的體悟,以臻圓滿之境,而弘一法師,也便是如此了。

靜坐獨思,是對世界的另一種愛的流露。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全人類的狂歡,若沒有旁坐靜思,太容易迷走在喧囂里。

龐麥郎已經迷失,為名利而智昏。莫言也曾說他在獲獎後的一年裡不是一個合格的讀者,而他也明白,他需要的不是繼續狂歡,而是走到旁邊,走下舞台,靜坐靜思,這樣才能繼續創作出好的作品。對於腦癱詩人余秀華來說,她一直十分冷靜,她能夠靜靜坐在屬於她的農家小院裡。她內心中自有月白天青。

而我們,也終將跨入時代的洪流里。縱然不要冷漠,也不要任其潮漲潮落。將思想結成琉璃,以此來清明本心。旁坐靜思,且思且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