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禮記》中的這一段話無疑是中國古代聖賢最和諧,最大同的社會,也是我心中最真實,最樸素的中國夢。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xx總書記說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鬥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老有所終”,是爺爺奶奶這一代中國夢。他們奉著古老的“宗教法制”思想,堅守養兒防老的原則,在三年災害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含辛茹苦地將四個子女拉扯大,將自己後半輩子私系在子女的身上,家庭養老的夢想早已在他們腦中根深蒂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家庭養老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於是我們家便開始希望社會養老,政府養老。記得幾年前,社會養老院還是個陌生的名詞,那時我的家人在城區轉了幾圈也未找到一個合適的養老院。可如今,就在我們的社區就有“老人之家”,那裡有有溫馨的房間,體貼的護工,還有時時送溫暖的充滿朝氣的花一樣的少先隊員。只是從家中走向敬老院的老人的比重依然較少;敬老院的床位也是顯得明顯不足,但從無到有,本就邁出了偉大的一步。相信隨著夕陽產業的發展,在政府的強力保障下,爺爺奶奶這一代中國夢必將得到更好地實現。中國夢,要敢於夢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對青年人的要求。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這一代,他們肩負養老育女的家庭責任,也承擔著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責任。他們的中國夢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有保障的生活。記得小時候父母常為住房和保險煩心,那時,我們住在租來的房子裡,常常搬遷,這些年來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鬥,我們也已有自己的房子,也有各自的養老和醫療保險,爺爺奶奶還得到了政府的老年補貼和大病保險。誠然,也許當今的中國,就業,住房,醫療制度仍然存在較大問題,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父母這一代的中國夢已然成真。中國夢,要勇於奮鬥。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梁啓超中國少年說曾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少年,周恩來總理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夢,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也有自己的中國夢,那就是在一個平安幸福的社會中成長。可是,當今社會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校車安全也頻亮紅燈,教育體制改革漸露瓶頸……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卻並買有得到套用的呵護,我想承擔著一個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少年理應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而不是受著霧霾的侵擾,在沙塵暴中徘徊,我們急切需要一個健康成長的機會。中國夢,需要有機會。xx書記在兩會中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家三代人的中國夢,有的已然實現,有的正在改變,還有的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實現。我們期待著。

我們需要一個中國夢照亮前方的路,它是我們對生活的期望,對民族的期望,對國家的期望,我們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向著目標前進,因為有夢想,有機會,也要有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