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是創新的土壤

“重複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似乎可以在生活中找出許許多多的依據來——吹糖人的小販吹出每一個惟妙惟肖的物事,在那之前早有積年累月的練習;雜耍藝人每一個惹人驚呼的動作之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重複;歌者唱出每一個動人的字句背後,都有千千萬萬次對著歌譜的演練……賣油翁一句“但手熟耳”輕描淡寫地解釋了他將油從銅錢孔隙中倒入的經驗,正是不斷的重複,造就了人們的本領。畢竟,“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那么多是人天生就會的。

同樣的,如果要創造出新的東西,沒有一定的經驗總結做基礎,也達不到目的、瓦特最終改良出了萬能蒸汽機、愛迪生髮明了電燈、卡爾·本茨發明汽車,這些成就,沒有人能信誓旦旦地說,他們僅僅是一次嘗試便為世界創造了新的生機,這很荒謬,也是對他們之前成千上百次失敗嘗試的否定。正如並非所有人生都一帆風順一樣,所有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達·文西在一次次畫蛋的經歷中掌握了繪畫的技藝與訣竅,才有我們今日看到的《蒙娜·麗莎》。

吳冠中先生說的“重複自己是可恥的”,重點不在於“重複”,而在於“重複自己”,縱容自己原地踏步無所寸進的行為與觀念本身才是可恥的。試問,一個人畫地為牢,或是自高自大,將自己囿於自認的“最高境界”之中,難道不是在自我毀滅嗎?因此“重複”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固執地停留在原地不肯改變才是難以進步難以創新的根源。二戰中法國過於信任曾經的陸戰優勢,固守原有防線戰敗的故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新”與“舊”的對比是在有舊物事的前提之下進行的,重複一定的步驟中,每一次針對前一次犯下的錯的改正都是彌足珍貴的,這就像是有人在爬山,每一次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重複著摔倒又爬起,但在每一次的小挫折之後這個人的經驗又會積累一層,最終,他將會攀上頂峰,腳下是他一次次重複著不放棄,最終開闢出的,屬於他自己的新的道路。創新即是如此——舊事物就是眼前的山,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征服,重複著征服的進程,而非原地踏步。而當我們翻越了許許多多山嶺,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時,將會驚奇地發現,我們竟是在日復一日似乎沒有盡頭的征服著的時候,開闢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的道路,乃至一個新的時代。

我堅信,以重複作土壤,澆灌以辛勤的汗水,最終會在這片土壤上開出創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