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的快樂

在一個活動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表現。而我認為,擔任引領者這一角色,能看見活動中更多的風景,真正感受到參與感,收穫成功與喜悅。

成為引領者,意味著在某一個活動未開始時搶先看見了活動的機遇,並在他人以前開啟活動的開端。這種活動可以是真實的一次活動,也可以是一種業務的新興、一種技術的誕生。而成為引領者,我們能收穫更多的成功與喜悅。

成為引領者,我們能看見更廣闊的前景,並從中獲取更大的收穫。北大碩士劉楠為了替女兒找到最好的母嬰產品,活躍在各大論壇中。因為她的積極與耐心,她身邊逐漸聚集了一批年輕媽媽。作為“尋找母嬰產品”一族的引領者的劉楠在這份責任與她個人需求的驅使下,不但找到了合適的產品,還創辦了銷量第一的母嬰商場“蜜芽寶貝”。倘若她不是引領者,只是人云亦云地隨便找找母嬰產品安慰一下自己,她或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功。因此,成為引領者,我們能有更多的機會從中獲取更大的收穫。

成為引領者,不僅意味著我們參與了一次活動,更意味著我們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這份參與感,從中收穫喜悅。王福龍用時三個月自學將廢棄木材改裝為木質電動車,不但開創了廢棄木材再次利用的新途徑,而且體會到了充當發明家的喜悅;沈昌泉父子利用30餘年的時間發明新型油菜,不但使自家的收入翻了一番,成為農民自行研究油菜雜交的引領者,而且獲得了助其他村民一起致富所帶來的快樂;陳坤開創了“行走”系列活動,不但帶領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家門,走向自然,而且自己在策划行程中看見了更多的風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親近自然所帶來的喜悅……作為各種活動的引領者,王福龍等人收穫到更多的喜悅,而我們又何嘗不會如此呢?

不過,想要成為引領者,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好高騖遠,看到什麼都想爭著去當引領者。我們應學會找最適合自己的活動,再去努力成為引領者。陳游標花費大量財力開辦“慈善晚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看似成為了慈善活動的引領者,卻遭到了眾人的非議。同樣是做慈善,邵逸夫選擇在各大高校建造“逸夫樓”,並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同樣的行為選擇不同的活動,收穫到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又如李·艾柯卡曾經只是福特公司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推銷員,在他成為汽車公司ceo後僅用一年時間便掙到該公司之前60年的利潤。倘若李·艾柯卡一直想在推銷行業找到立足之地,他大概一生也就只能是個普通的推銷員,而非如今汽車公司中想打“翻身仗”行列中的引領者了吧?可見,學會尋找適合我們的活動,才能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引領者。

引領者能看見更多的風景,收穫更多的成功與喜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