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北京作文1000字

因著一路走來的印象,近來尤其覺得四環以外的北京與二環以內的北京,是截然不同的兩地——前者高樓林立,科技化與城市化並重,後者則有著小院青瓦,宮牆綠蔭,十足的古韻。

一直以來,我過的多是四環以外乃至京外郊區的生活,人們口耳相傳的“老北京特色”並未體味一二,聽來遙遠得就像是如童謠般模糊又古老的夢。

說道北京,人們總習慣冠以一個“老”字,一個字便概括了歷史過隙間這座城的從容與滄桑。如此這般,這二環以內的一切便是整座京城發展至今的基石,而這基石我卻無緣得見。

常於夜晚坐車行於夜的北京,靠在椅上環視往來不息的車流,抬頭便見暈染了夜空的奪目霓虹,屬於現代的氣息衝擊著腦海,我心中一時間只剩下茫然。想起小時候幾乎三四年就搬一次家,哪一處也沒有過深的感情,也未嘗融入哪個北京,“鄰里”的氛圍,如蜻蜓點水,一沾即去,縱然有種種內因外因造出這般結果,我仍在心中恨自己的冷漠與膽怯——哪一此都不敢紮根,終是由於內心化不去的涼薄和對於“錯把他鄉當故鄉”的恐懼與無依,即使這疏離感來的毫無由頭。我無法確定自己的歸屬,只是盲目的信著自己人在北京,生活在北京,除此之外並無其他。

恰若靈光一現,從記憶的角落突然流淌出了離“北京的心”最近的那段日子。那是我的國中三年,全家在琉璃廠租了間房子。每日清晨出門,晨依稀中和著不同於麻雀與喜鵲的幽啼,便可知是穿布褂的大爺晨起遛鳥了,榮寶齋與中國書店仍是朱門緊閉,大紅燈箱都亮著,給微涼的空氣添一絲人間煙火的溫度,擦得透亮的窗里可見懸著的湖筆端硯的招牌和字畫的圖片;放學回來時,小店鋪的店主們或三三兩兩聚著打牌下棋,或專心於篆刻,或看書讀報,空氣中瀰漫著橙紅的餘暉,兼以油煙和飯香。這條街上,除去每日經過的學生,遊人與西裝革履的老闆們,人們便是這樣悠閒的,不緊不慢的生活著,仿佛千百年未曾變過。在這裡,上了歲數的屋瓦同去磚角落的青苔一同呼吸著和百年前一樣的朝氣和沉入,白須老者與三歲孩童一道在悠揚的鴿哨聲里凝望著樹頂上那一片同百年前別無二致的曠曠晴空。仿佛古舊照片封存著的已泛黃的景象,凍結的時間在這裡復生。

一幅幅畫面同一段段思緒在腦中浮現,是古城北京的一顰一笑,是歷史長河中飄落的一花一葉。耳中仿佛傳來歐陽老師的聲音:“我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是有人對我說‘這裡的一磚一草都是歷史’。”

我想,這裡就會是我紮根的地方了——北京,就為著那一句話,為著那牆縫裡門扉中掩著的片片歷史,那腔悠悠的情。

感受到了這座城的溫度,人在北京,這裡會是我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