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三明市質量檢測高三語文作文題解讀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中國社會學大 師費孝通先生早年在《鄉土中國》里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張很複雜龐大的關係網,人熟是一寶。”

齊爾格特·鮑曼說:“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幾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普遍的陌生世界。我們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們也是陌生人。”

對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你有什麼思考?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材料解讀】

解讀一:名言佳句型材料作文——開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見思想

這是一道名言佳句型材料作文,選取的兩則名言佳句,其觀點呈相對關係,其命題方式與XX年上海聯考試題極為相似。我們不妨先看看XX年聯考上海作文試題:

1.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

2. 契訶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

這兩句寓有深意的銘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這個作文,也是引用兩則看似對立的名言佳句(銘文)作為材料。與敘述類(含寓言類)、說明類材料不同,我們無須通過事件因果或人物的言行、事物特徵等的分析中把握材料體現的哲理,名言佳句材料其實已表現了言者觀點,其言論中對事物本質認識已作了概括陳述。考生可聯繫實際,從正反角度辯證地分析,或贊成或批駁,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上海試題“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個觀點孰是孰非?其實,看上去完全相反的兩個觀點,從巨觀層面上思考,兩者又是統一的:所有的具體事件都會成為過去,但從中剝離出來的反思與感悟卻將永遠留存。大衛說的是事情本身,契訶夫說的是事情對自己的影響,合起來才是完整的理解。所以,這兩句話看起來截然對立,實際上是辯證統一的。就如同正方和反方的兩個辯題,看起來對立,實際上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這個命題就是引導考生用哲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對於高中畢業生來說,這點要求並不算過分。它實際上也代表了聯考作文的總體命題趨勢——開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見思想。三明市質檢作文也體現了這個特點。

解讀二: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對立而又統一的世界

作文材料提供了兩則名言佳句,中國社會學大師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有一張很複雜龐大的關係網,人熟是一寶。”(英國)齊爾格特·鮑曼說:“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幾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普遍的陌生世界。我們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們也是陌生人。”

和大衛、契訶夫一樣,兩位社會學家的言論都針對現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都有一定道理。費孝通的“熟人社會”針對中國鄉土社會而言。他認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私人關係,人們通過這種關係聯繫起來,構成一張張關係網。所以,“人熟是一寶。”而英國社會學家齊爾格特·鮑曼也在其《通過社會學去思考》中形象描繪了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緊張工作和生活導致人們之間相互陌生、人性冷漠、自我封閉的現狀。兩種“社會”各有利弊。“熟人社會”強調人治,重視人情,但它也是一個“關係社會”,辦事大多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淺程度,關係越親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員用來實現其實利目標,在這裡責、權、利的界線較為模糊,他人的權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務中則容易發生論資排輩、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等。“陌生人社會”缺點是人與人之間的血緣、親緣和地緣紐帶被斬斷,人與人缺乏交流溝通,冷漠、封閉是其主要特徵。那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信任靠什麼維繫?制度或契約。因此,“陌生人社會”又被稱為“法制社會”或“契約社會”,它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的必須趨勢,是市場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辯證地看“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它們看似矛盾,其實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首先,人際交往都有一個從陌生人到熟人變化的過程。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每個人出生時,對這個世界(包括人)都是陌生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又慢慢認識了這個世界,也認識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不同的人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聯繫,有了各種各樣的交際面,構築起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同時,隨著自己生活的變化,比如求學、就業等,人們又需要不斷地接觸陌生人,再建立交際圈。這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的交往總經歷了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其次,陌生人和熟人可以相互轉化。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從陌生人到熟人,進而到朋友、親人;而原本是熟人也可能接觸、溝通少了,或因太熟悉了發現並非知己,也形同路人了。可見,陌生人和熟人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再次,“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也有一個相互轉化的過程。正如XX年北京奧運會提出的口號“同一個夢想,同一個世界”那樣,隨著國家的交往、人才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世界正變成一個真正意義的“地球村”,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正從“陌生人”的世界向“熟人”世界轉變。但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周圍的人越來越多,令人嘆息的卻是人情越來越淡薄,社會越來越冷漠。在冷漠的環境中,“小悅悅”事件、見義不敢為現象時有發生。現代的人們穿梭於水泥叢林中,寄居於鳥籠般的居室里,“宅男”、“宅女”大量出現,他們與外界的聯繫可能就是一個滑鼠,自然會有“人們就是生活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我們本身也是陌生人”的感受。 從這個角度看,命題者的人文關懷蘊含其中,它似乎在引導即將離開中學校園、步入嶄新環境的學子們思考:從“熟人社會”邁向“陌生人社會”,你準備好了嗎?

解讀三:立意——立足當下,反思傳統,展望未來

對“熟人社會”“陌生人社會”有了理性的分析後,我們來看看,這篇作文怎樣立意。

有些考生從兩個社會學家的國籍入手,從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顯然不是命題者的意圖,如果依此立意就過於草率了;有些考生從某則材料入手,羅列了種種現象,一味批判“熟人社會”或“陌生人社會”的弊端,將作文當成發泄不滿的工具,無法提出解決的方案,這種立意缺乏辯證分析,不能解決問題,難免失之偏頗,也不是最佳立意;有些考生將兩種社會或並列或對比前後展出,各打五十大板,缺乏主次,也非佳構。

多則材料的作文立意基本要求是,不孤立地看單則材料,要分析材料之間的關係,把握它們的聯繫點。正如此前分析,兩則材料都帶著批判的眼光展現了的兩種“社會”,但都有局限性,因此,這篇作文的立意點雖是開放的,但也有限制,關鍵要能聯繫現實,從“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的理性分析中表現自己對生活、社會現象的思考,辯明是非善惡,表達愛憎美醜,進而提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歸納起來,就是:

立足當下,反思傳統,展望未來。

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各種立意,如:

熟人是把雙刃劍,幫你也會害了你或害了陌生人。

不能沒有你——陌生人/陌生人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會需要陌生人。(魯迅:“無盡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是一種進步。

冷漠是“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型的陣痛。

從“人治”到“法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學會和陌生人打交道/學會和陌生人講話。

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需重構社會信任。

在規則與人性交融中抒寫公平/用人情看守心靈,用規則看守公平。

陌生的熟人和親近的陌生人/遠近、親疏、陌生和熟悉,剪不斷,理還亂。

【作文素材】

XX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裡,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軋,隨後肇事車輛逃逸。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對此冷眼漠視。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當時的悅悅已經像一個提線木偶般癱作一團!

10月14日,小悅悅被撞後第二天,悅悅父母提了3箱牛奶,前去感謝廣佛五金城新華勞保店的老闆娘吳女士。是吳女士設定的電子眼,記錄下了那段視頻。18名路人、兩名司機總共40隻眼睛都沒有發現或“視而不見”的人間慘劇,一隻電子眼發現了,記錄了。透過這隻電子眼,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在血泊中孤獨掙扎的小悅悅,很多人流淚了,我們的心流血了。

我們習慣了在熟人社會怎么生存,怎么“守望互助”,怎么“遠親不如近鄰”,但卻不習慣在陌生人社會、在陌生人面前掏出愛心,傳遞愛心,我們學會的是要“明哲保身”……遙想當年,雷鋒叔叔幫助過那么多人,從不擔心會被冤枉,他也從未被冤枉過。每一次,他和他幫助過的人都很愉悅,依依惜別,魚水情深,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風氣!如今,我們甚至不敢伸手攙扶一下摔倒的老人。

佛山小悅悅事件,18位冷士的無情與冷漠,刺痛了億萬國人的心,民眾的恥辱感被強力地喚醒,中國人對道德的反思達到了空前的高潮,我們並不冷漠,我們仍然會有很多的人願意去扶起過馬路時需要幫助的人。就在小悅悅離世的那個月,24歲的刁娜在下班途中救起了一位倒在血泊中的女孩,但她也被飛馳而過的汽車撞斷了小腿。她說:“一條腿換來了一條命,我只是希望小悅悅的悲劇不要重演。”

我們正在從 “熟人社會”大步走向 “陌生人社會”,在陌生人社會中,失去了 “人情與血脈”的聯繫,面對城市中來來往往的陌生人,除了法律的監控之外,我們需要以涵蓋公民素質、公民精神等在內的契約理性來維持與他人、與社會的交往,履行社會責任。信任的斷裂,加劇了道德的淪落——“我不訛人”呼喚的是信任而不是道德,不敢伸手的道德恐懼正是一種社會信任危機的陣痛,對此進行泛泛的道德倡導於事無補,應該讓公民精神儘快成長起來,修補起社會信任的紐帶,才能實現根本上的道德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