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

高三(4)班 童斐雅  我們生活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達年代,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前人連做夢都想不到的高科技產品。可是不是,就是在這創意無限的快節奏中,人們反而忘了自己的夢呢……  我只願做麥田裡一個安靜的守望者,守望住兒時的夢。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最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開口閉口物質主義順便談談理想的人,而是那些時時追隨夢想順便掙錢過日子的人。  我想俞敏洪必定是敢夢的。雖然論及天賦、智商與資歷,他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心中有夢。他從來都不怕被嘲笑痴人說夢,他只知人生有夢就去追。曾經瘋狂的囈語插上了追夢的翅膀,俞敏洪也便到了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我想那時的他肯定就是個痴痴的守望者,在紛亂的人世間總算是守住了夢。沒有失去夢想,於是與眾不同!  說起夢想,似乎不得不談及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而不久前辭世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正是對夢想最完美的詮釋。生命那么短暫,而苦難卻那么漫長。九十五年的生命,曼德拉竟在狹小的監獄中度過了二十七年,可是,他終於還是熬過來了。心中有夢想,愛的夢想有那么大的力量!在非人的磨難中,曼德拉沒有忘記做夢,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南非。  在那樣的環境下,曼德拉都沒有放棄夢想,那么生活安逸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輕易放棄呢?  高曉松有一段話震撼人心:“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指責婚姻磨滅理想的人,不結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整天抱怨在現行體制下無法創作偉大作品的,去了瑞典照樣找不到靈魂的自由。我們面對同樣的時代,有些人看見世界,有些人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但總有那么一點不同,把我們從自然界的動物中區別開來。那么不妨用夢想點亮我們的靈魂吧。行走在城市之間,每個人都面帶一樣的笑容,邁著頻率相同的步伐,為了同一目的的奔走。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壓力太大,生活節奏太快,壓得自己失去自己,逼得自己忘了夢,也忘了自己還有做夢的能力。那么,何不像兒時的貝克漢姆,勇敢地說出“媽媽我將來也要當英格蘭隊長?”從此因為有夢而勇敢。守望著夢想的麥田,敢夢,敢堅持夢,也許,下一個“英格蘭隊隊長”就是一直守望,夢想麥田的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