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高中議論文)

【範例一:包容(高中議論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蚌不因沙的入侵而排擠它,卻用自己痛苦的淚水把它包裹成一粒美麗的珍珠。

這讓我想起了流淚的觀音。觀音看到凡人俗世間的種種苦難而淚流不止,不因芸芸眾生的罪惡而心生嫌惡,不因凡夫俗子的褻瀆神靈而暴怒不止,而是用特有的悲憫之心來普度眾生、感化惡徒,終使佛祖的光輝普照人間,使得人們世代對她頂禮膜拜!

沒有人見過觀音,卻沒有人不把她當做慈悲的母者來敬仰——無論是稚嫩的羔羊,還是凶頑的刁狼,心中的某個地方,總有觀音的一尊神龕!這,源於她的包容之美!

日本可以輕看孱弱的清廷,可以輕看橫掃中亞細亞的元朝,也可以輕看尾大不掉的兩宋……但他們的心靈深處,從來都是對大唐推崇備至的!甚至,大唐的遺傳基因他們都還固執地保留著——他們的文字,無論平假名還是片假名,可能要隨著大和民族而永遠傳承了!

大唐正是以其包容四海的態度牢牢占據著當時的世界霸主地位!正像一雍容典雅的貴夫人,因其納四方之氣而倍顯儀態萬方!大唐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西域、東戎、南蠻、北狄們不遠萬里來朝拜!又以其大國獨有的大氣向四海彰顯著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的絕對優勢!

是四方之氣浸潤了大唐,是包容之美成就了大唐!這使得大唐在華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驚世駭俗的一章!

包容是“有情芍藥含春淚”的嬌美,卻不是“無力薔薇臥曉枝”的孱弱;包容是海納百川的氣度,卻不是氣吞萬里如虎的霸道;包容是悲憫的感化,卻不是盲目地縱容!包容需要有一顆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的靈性的心,包容需要有一雙睿智、聰穎、善辨的眼,包容還需要有一副智慧、博學、善思的頭腦!於是,我們就可以感化強權、扶濟弱小,以納百川的海之氣度去包容那些能包容、可包容、應包容的人和事!

人之向善,如水之歸下也!包容,就是大海,能納百川,方能成其大;包容就是高山,不讓土壤,方能就其高!

【範例二:包容(高中議論文)】

惟德動天,惟寬容眾。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聖人也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我們?

包容就像花朵能包容太陽的重重關卡,在烈焰下燃燒自己,釋放生命,提升自我,完善自身。

其實,有時只需後退一步,就可換來海闊天空,又何必小肚雞腸,何必心懷怨恨,何必把自己關進自己的監牢,一生苦痛。

美國總統林肯就以寬容為懷,在他當上總統後,南北戰爭爆發了,一開始北方處於劣勢,讓他終日不得安寧,隨之而來的就是別人對他能力的鄙視,人們認為選舉他當總統是犯了大錯,林肯則是對所有鄙視他的人都報以寬容,在他人看來,那幾乎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寬容,很沒有尊嚴的寬容。後來引起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也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包容別人,就讓外界的溪流充分湧入我們的心懷,洗滌塵埃,拋棄怨恨,那么我們就會走出監牢,重新開始。

古代的呂蒙很好地證明了這一切,古代的呂蒙正初入朝堂時,不被別人所看好,有一朝士指著他說:“這小子也能參政?”旁邊一行的人拉著呂蒙正上前理論,而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信步走開了,後來終成北宋宰相。也許有時別人的唾沫星子會把你淹死,可有時也是你往上漂浮的契機,為何不好好把握?

其道理人盡皆知,事實上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做到了,而其餘的百分之九十九又在乾什麼?

周瑜是周瑜是東吳的都督,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他們為了抵抗曹操百萬大軍的南下,共商國計。周瑜見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籌,便妒火中燒,屢次加害,實際上是自私心作祟。最後直到死還一直不放過自己,死死地囚禁在自己設計的牢房裡,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換個角度人的厚度總是不一,而更有厚度的是自己的才能加上自己的品質,如果時時刻刻都以仇恨心出發,那最後無疑到達的是地獄。

包容看似簡單,卻需要我們深深領悟,就像一棵樹,需要經歷風吹雨打,它才能成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