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800字議論文作文三篇

【篇一】雨後總有彩虹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題記

想起那首《陽光總在風雨後》,心靈不禁一顫,回首過去,有多少成功與失敗。面對成功,我們欣然自悅;面對失敗,我們可能會茫然失措;我們可能會意志消沉;還有我們可能會東山再起……人們往往不能正視失敗,往往會茫然失措,往往會意志消沉,東山再起的人就有可能成為名人。

面對挫折,龔自珍看到落花滿地,並沒有觸景傷懷,而是高聲吟誦:“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蘇軾看到暮春景象並沒有傷悲,而是揮筆寫下“枝上柳綿吹不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佳句;白居易回憶起江南美景,並沒有因離開江南而悲嘆不止,而是留給了後人“日出江花紅勝花,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優美詩句……他們都曾經*失意,他們也都曾經失望徘徊,但是他們都明白“石灰石經千錘百鍊才得以出山;彩虹經風雨的洗禮才會更加美麗;人們戰勝挫折後才會更加堅強!”

我們可能沒有落日般的美麗,沒有流水般的清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純潔與透明;沒有大海般的灑脫,沒有瀑布般的飛瀉,但可以有土壤般的樸實與隨和;沒有大山般的巍峨,沒有湖水般的清柔,但可以有磐石般的堅毅與穩重。我們還要認識到沒有風吹的帆是撐不滿的,沒有壓力的人是走不遠的,人生在世遇到挫折是再所難免的。讓我們打起精神,正確對待壓力,正確對待挫折,認真度過每一天,用執著來澆灌生命之花,讓它茁壯成長!

生活就像一張過濾網。它把敢於面對現實,勇於徵服困難的強者精心挑選出來,使之成為世人矚目的人物;它把那些膽怯的懦夫無情淘汰,他們就是那些碌碌無為的庸人。十八歲的花樣年華,十八歲的歌。十八歲的歌唱給高遠的天空,讓鏇律伴雄鷹翱翔;十八歲的歌唱給澎湃的大海,讓音符隨巨鯨暢遊;十八歲歌唱給廣闊的大地,讓節奏隨駿馬馳騁。*奔放的十八歲啊,不苛求永遠的美好,只願擁有一份真實的人生。不怕跌倒的十八歲啊,要讓生命印滿成熟的足跡,與歲月的鈴聲合唱,要讓青春睿智裝點那醉人的輝煌。奮發向上的十八歲啊,都應該知道彩虹只有經歷風雨才會變得更加美麗動人;樹木只有經歷風雨才會變得更加挺拔;人們只有經歷挫折才會變得更加堅強!

人生多歧途,歧途未必是末路,請相信雨後的彩虹更美麗。

【篇二】不走尋常路

人生之路,多有坎坷不平,也常經歷風霜雨雪。但只要是路,就會有盡頭,而求學路求知路卻無止境。我們總會遇到無窮無盡的選擇,每個人都想擁有絢爛光彩而又轟轟烈烈的一生,可這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容易。

絕大多數學子的想法都是好好學習,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再考研,再到博士……只有那樣才會找到理想工作。仿佛這是一條的出路,如若不然,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可比爾•蓋茨並不這樣想,他18歲考入哈佛大學後,由於專業不對口、時間精力都用在了計算機上等原因,毅然決然地退了學。他竟然跟好友創辦了微軟公司,如魚得水般地大幹了起來。或許別人並不看好他,認為他不是瘋了就是一時做出了愚蠢的決定。可他並沒有因為別人的冷嘲熱諷和輪打退堂鼓而退縮卻步。一路走來,艱難與挫折可想而知,但他卻用膽識、眼光、魄力和智慧贏得了成功。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尋常路或許是一條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徑,但,獨闢蹊徑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茫或前進的道路被填滿了障礙,我們完全不必坐以待斃,非常有必要另尋他路,從頭來過,重新開始。不然,又能怎樣?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你認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就大錯特錯了。方向和目標多么重要!只要心不死,只要還有力氣在,只要你還足夠努力,否則一切都是枉然。正確的路,兩旁有楊柳枝在向你招手,在等你堅定地走下去,走下去……

誰說不走尋常路的人注定失敗?世上本沒有那么絕對的事!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曾經馳騁沙場戰功赫赫的人,因全身殘廢而無法再次英勇殺敵,或許在別人看來這很遺憾很可惜,可這並不代表他的輝煌人生就此止步。他開始寫作,他說由他的摯友代筆。他把自己的不尋常經歷變成了文學作品,他是這部小說男主人公的真正原型。他的光輝形象成為人們敬仰愛戴的榜樣,人們也並沒有因為他的病逝而將他忘記。他早已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至少在我認為是這樣的。

有意義的人生都會做出無數的艱難抉擇,然後在選擇中走一條不尋常的路。不要因為自己的平凡而自卑,總有一天你會不平凡!所有人的起點都是那么普通,他們的三頭六臂並不是與生俱來。我們要做的,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不尋常之路,並為走這條路而默默地下著苦功……

【篇三】門與路

人的一生,要走過許許多多的路,也要經過許許多多的門。我們不是在路上,就是在門裡。門與路,是人生最精煉的概括。參透了門與路的關係,就明白了人生的奧義。

門與路也許是矛盾的。路,是用來交通的。條條道路通羅馬,曲徑通幽,逢山開路……都說明了路是為了互相連通。而門,則是隔離。"一如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一道門,阻隔了交流,阻斷了相思。門是門戶,門是門派,總之,門是為了區分內和外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門內的是自己人,門外的是外人。有多少人走在各種路上,卻"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停止前進的步伐。門戶之見,門派之爭,薄薄的一扇門,在多少人心裡築起隔膜,斷了禮尚往來的路。

但門與路,又是緊密依存的。

每一條路,都指向著一道門。沒有門的路,是荒涼孤寂的絕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黑夜裡,風雪交加,行路的人卻不覺淒涼苦楚,全因那一道簡陋的柴門。一道門的溫暖,便足夠慰藉遊子的心。哲學家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路上,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自己的家園。門,是路的盡頭,是路的歸宿,是路的指引。有了門,路才不會迷失。

每一道門,都連線著一條路。沒有路的門,是毫無生機的死門。兩座山堵住了門前的路,愚公發誓窮盡畢生之力,以及子子孫孫之力,也要從崇山峻岭之間開闢出一條路來。因為有了路,才會有希望,才會有盼頭。閉門自守,固步自封,只會導致腐朽衰敗。比如明清時期的中國,閉關鎖國,關上國門來自高自大,最後落到一個喪權辱國、割土分疆,幾至無路可走的地步。有識之士紛紛走出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去開闢新的道路,這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在門裡,就以為風雨無礙高枕無憂了,就不想再上路了,那是自尋死路的想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門,既是路的盡頭,也是路的起點。莘莘學子,辛辛苦苦走在求學之路上,但如果進了大學之門,就不思進取,依然會一事無成。我們應該知道,大學既是求學路上的一扇門,又是求學的一條新的路,一條更寬廣的路。

門和路,就是如此不可分割。所以我們常把門和路一起說。門路,門路,有門才有路,有路必有門。一個人生存,就要有生存的門路。魚有魚路,蝦有蝦道,各各奪取自己的生存。有時候,我們選擇了一扇門,就是選擇了一條道路。"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從狗的門經過,以後就只能走狗道。有時候,走上一條路,是為了打開一扇門。程門立雪,就是要打開那求知的大門。門路有很多種,有些是旁門左道,甚至是外門邪道,有些是中門正道,看你怎么選。"人間正道是滄桑",正道不一定好走,但求的是一個心穩。心穩,路也就走得穩。

這人生的門與路,你可看得清么?你會怎么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