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優秀議論文作文【三篇】

【篇一】

有人說:“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請不要後悔。”我認為這種說法欠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說錯話,做錯事,走錯路,遇到挫折,經歷失敗……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每當此時,一般人都會產生懊惱、後悔的情緒,但這並沒什麼大不了,有時,後悔還真不一定就是壞事呢!

人不後悔,緊繃的神經之弦何以緩解?生活本就不易,不可能萬事都稱心如意,遂人所願。也不是人人都有先見之明,都有做好每件事情的把握。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磕磕絆絆,遇到挫折、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那些追求十全十美,不想留有遺憾的人,做任何事都會過於小心翼翼,神經也時刻緊繃著。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把事情辦糟。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允許自己後悔,那么他的心理壓力就得不到釋放,反而更容易出錯。後悔也是有好處的,它可以緩解壓力與人們過度緊繃的神經之弦。

女子體操運動員桑蘭,她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允許自己失敗和後悔。跳馬本是她的強項,可在一次比賽前,她為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一遍又一遍地試跳,結果最後一跳時,因神經高度緊張,頭先著地,造成腹部以下高位截癱。假如她當時不這樣過分嚴格苛求自己,允許自己失敗,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劇。事過多年,她才坦言:“不想讓自己失敗和後悔,有時是非常可怕的,我要是少試跳一次就好了。”這也是她給後人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人不後悔,何以在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不吸取經驗教訓。失敗後的後悔,實際上是一種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

有個海員,因工作需要,他經常晚歸。年邁的父親常等他至深夜,每天都會問:“餓不餓,要不要來碗面?”其實父親是想和兒子聊聊天,但海員並不懂得珍惜,總生硬地拒絕。一天,他接到父親病故的噩耗,可他卻要15天后才能返航,他內心十分愧疚、後悔,因為他從沒和父親好好聊過天,也不曾抽時間多陪陪父親。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人生的哀痛。幸運的是,他還有母親,有過一次後悔的反思,他放棄了航海員這份高薪的工作,回到了母親身邊。他終於明白,一定不能把對父親的遺憾再留給母親了,他要好好地侍奉母親。

俗話說,幸福使人長久單純,不幸卻使人迅速成長。失敗之後的後悔雖然讓人不愉快,但恰恰是這種情緒,才使人明白如何才能讓後悔的事不再發生。

掀起“林鏇風”的林書豪,也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甚至險些與NBA擦肩而過。每次比賽後,他總是後悔自己沒能發揮出水平,但他卻能在後悔中總結經驗。終於,在一次主力受傷,自己臨時替補上場時,他抓住了這個寶貴機會,超常發揮了自己的水平,最終一戰成名。

因此,後悔不是全無作用的,它就像一帖中藥,雖苦澀,雖不能立即見效,但它溫婉、浸潤,最終能把病醫好。後悔這貼良方,能讓人們在不斷地反省中進步。

【篇二】

從古至今,規則一向都是人們所敬畏和遵守的,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湯姆·索亞和哈克貝利·費恩卻不太遵守規則。他倆是“調皮鬼”,討厭牧師騙人的鬼話,不喜歡學校枯燥刻板的教育方式……他們總想法子打破限制學生的各種規則。

然而,在危險降臨之際,面對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那些怯弱的“好孩子”、“優秀生”都躲了起來,而湯姆·索亞和哈克貝利·費恩卻能挺身而出,勇敢地擋在前頭,展現他們果敢的魅力。他們勇於打破成規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世事不應一味地循規蹈矩,若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就有可能使事情往不同的方向發展。一個小孩在玩耍中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被水淹沒了。別的孩子一見出了事都哭了,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向水缸使勁砸去,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小孩得救了。司馬光打破了“入缸救人”這一思維定式,選擇了“破缸救人”,這就是善於打破成規之舉。

由上可見,打破成規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因為沒有勇氣就沒有打破成規的行動。試想,如果湯姆·索亞和哈克貝利·費恩沒有勇氣,怎能戰勝大壞蛋喬呢?如果司馬光沒有打破思維定式的智慧和勇氣,怎能順利地救出掉進水缸的小孩呢?因此,打破成規並不是一無所獲的,有時它會讓我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如果人人都沒有打破成規的勇氣,那世界將是一個沒有科學發展與時代進步的世界。古往今來,人類的進步就是人們打破成規的結果。

古人認為地球是方的,天空是一個固定的圓形屋頂。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地心說”。由於“地心說”符合神權統治的思想,因此得到當時教會的支持,在中世紀一直居於統治地位。雖然有人對“地心說”抱有懷疑,卻沒有人敢於探究。後來哥白尼以付出生命為代價,*了“地心說”,創立了新的宇宙觀——“日心說”。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說,“日心說”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哥白尼這樣勇於打破常規、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們,才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創新往往要付出代價,還要有超乎尋常的勇氣。是呀,沒有打破成規的勇氣,怎么會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重大發現?沒有打破成規的勇氣,怎么會有賈伯斯引領時代潮流的蘋果創意?沒有打破成規的勇氣,怎么會有21世紀中華民族的崛起和騰飛?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同樣需要這種敢於打破成規的勇氣。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更簡便的解題方式;我們要勇於質疑,勤於探索,才會真正掌握知識;我們只有敢想、敢做、敢嘗試,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創造精彩人生。

xx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鼓起勇氣,打破成規,創造精彩,向著學海揚帆競發,向著生活的山峰攀登,向著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吧!

【篇三】

有一位猛士,女神賜予了他一把寶劍。雖然有了天賜的寶劍,但他並不感到自己很幸運,因為那是把短劍。擁有長劍的人在一米開外就能將敵人封喉,擁有短劍的他必須上前一步才能攻擊到對方。當猛士踏上戰場後,奇蹟卻發生了:拿長劍的戰士紛紛倒下,而持短劍的猛士卻勢不可擋,最終擊敗了敵人。

是的,猛士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為他記住了女神的話:“上前一步,劍就變長!”因為持著短劍,他比敵人更靈活,在敵人還未反應過來之前他就能一個箭步,刺穿敵人的心臟。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因為個子矮,視力又很差,所以我就向班主任申請坐到教室的前排,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夠完美的地方。面對自身的缺陷,我們不應自卑沉淪,而應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盡力坐在生活的前排。

籃球巨星姚明退役之後,他的缺陷才被世人所了解:他六歲的時候右耳就已失聰,左耳的聽力也低於常人水平。我頓時明白了為什麼“小巨人”在與人交談時,總會貼近對方的原因。據說,當年姚明的籃球前途一度因為右耳失聰而停滯,如果換作別人,極有可能因為聽力的缺陷而退縮不前,但姚明恰恰相反。他並沒有拒他人於自我世界之外,而是積極地與他人交流;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他迅速地在關係複雜的NBA團隊里站穩了腳跟。由此可見,人的長處並非完全取決於他的天生資質,有時甚至相反——取決於他的缺陷。姚明正是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才努力地去改變它,憑著“坐在生活的前排”的心態,超越自我,走向成功。其實,恰是因為有了“坐在生活的前排”的信念,我們才能擁有積極向上、超越自我的品格。

另一個故事同樣發人深省:20xx年6月,當時還是5歲的英國小男孩海內斯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展出的40幅作品吸引了上萬人參觀。海內斯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腦癱、心臟永久感染等疾病,另外,他的肺動脈狹窄,被醫生認定為“絕對不會活過1歲”。海內斯雖然年幼,但他一直堅強地與病魔抗爭。在祖母的悉心指導下,他藉助繪畫本領與家人交流,並讓繪畫成為他繼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畫展的幾天裡,海內斯處於亢奮狀態,他每天都要去現場聽人們對他作品的評價,為以後創作更好的作品汲取營養。面對一個5歲殘疾孩子美麗的畫作及其他那顆比正常人的更堅強的心臟,我們能說的只有一句話:“好樣的,坐在生活前排的海內斯!”

以姚明、海內斯為榜樣,坐在教室前排的我也正努力地坐在生活的前排。雖然我擁有的是“短劍”,但我堅信:“上前一步,劍就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