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800字範文【三篇】

【篇一】成長與修行

成長這個詞並不僅僅屬於孩子,每個人都在成長,成長是什麼呢?我覺得不同的人一定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成長是一場修行。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總會說:“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這裡的“長大”也是“成長”,但這只是生理上的;當我們漸漸長大成人,上了國中高中之後,才發現成長很痛苦,不論是生理上又或是精神上,來自個方面的壓力。時時刻刻都讓你的神經緊繃,有時會覺得很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什麼都不想乾,於是我們學會了忍耐和堅韌。這是精神層面上的一次進步和成長。

人生就像是一條路,乍一看。一眼望不到盡頭,這條路上布滿了荊棘和坎坷,等待著我們一步步去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心智上層面上的豐富和成長。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要成為人才,不是靠說,而是靠做。要去經歷,遭受挫折,沉澱和釋懷。每一個過程都是那么重要,溫室里的花朵只是嬌嫩之物,無法經受大自然無情的摧殘和洗禮,然而在大風大雨之後仍能存活下來的花朵,在我眼中,那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因為它們的美並不僅僅拘泥於外表,更是它的精神,它的內在。後者可以很快地適應新的環境,可是前者一到新環境下,就變成了霜打的茄子。成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當然,成長並不完全是痛苦的,還有快樂的、幸福的。在校運動會上,班級與班級的拔河比賽,通過同學們頑強合作,團結一心獲得勝利的時候,相信當時你的笑容是燦爛的,欣慰的,因為你懂得了一個人是幹不成大事的,必須要有一個team,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合作。互幫互助,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當你年少輕狂,不注意身體而發燒在床,是母親時刻守侯在床邊,關注著你的情況,第二天早上,你發現燒已退了,母親也已離開,你會感激,這時你懂得了什麼是愛,懂得了日後要孝順父母。

來日方長,我們依舊在大人的眼裡是孩子,可是我們在思想上成為一個大人,因為成長會讓你看清這個複雜的社會,讓你懂得為人處世是那么得不容易。所以,我們依舊在修行,穿過了這條河。還有好幾座高山等你去攀登,去征服,你的思想也會逐漸成熟,不再像以前跟父母吵著買玩具,而是會一個人去關注國際大事,充實你自己的大腦,豐富自己的閱歷,磨練自己的意志,這才是成長的意義。每一次成長的經歷都是今生你的無價之寶。

成長縱然痛苦,但卻樂趣無窮,何不苦中作樂,樂享美好人生。

【篇二】誠實就是財富

一名成績優異但交不起學費的女大學生,斷然拒絕了一家生產健腦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但要為其做虛假宣傳廣告的要求,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沒有喝過。“我從來沒有喝過!”這句簡單的話反映了這位女學生誠實潔白的內心世界。

那么,什麼是誠實呢?我認為誠實就是言行與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現為對人的真誠,也表現在辦事與求知過程中的實事求是。

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整體的細胞,他不可能脫離整體而孤立地存在,這就決定了一個人要在整體中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係。而處理好這種關係的關鍵便是以誠待人。我們都無法想像如何與一個滿嘴假話的人共處;同樣,我們付出自己真誠的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友誼。而當今,許多人在金錢的衝擊下,為物慾所蔽,為達到個人目的,整日戴著虛假的面具。當他們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時,卻不知已經失去了誠實——這做人的根本,這最寶貴的財富。

誠實是處事的原則。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和理清問題的脈絡。離開了這一點,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談不上把問題解決好。一個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才可能是一個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實、隱瞞真相就等於一事無成。對於一個要生存、圖發展的人來說,實事求是地對待一切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誠實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徑:我們求取知識的目的就是服務社會,而社會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真才實學的高學歷。而誠實便是獲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徑。古今中外,凡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實事求是的。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成績不好、但他卻勇於提出任何一個別人看來近似愚昧的問題。東晉文學家左思對於自己的文章也有著實事求是的評價。對照他們,我們有些同學作業靠抄襲,考試靠作弊,對於疑難問題,不肯鑽研,強不知以為知。這種行為顯得可悲可笑。愛因斯坦說過:“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是人的品質之一。”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我們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那位誠實的女學生也許無法踏入大學的殿堂,也許一生都很貧窮,但她擁有誠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便是個富翁——因為,誠實就是財富。

【篇三】規則在心中

生活在這世上,時時處處都有規則。面對規則,有的人抱怨它讓人放不開手腳,有的人對它不屑一顧,還有人遵守規則,並享受著規則帶來的有序生活。規則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各不相同,我們要怎樣對待規則呢?

規則應該是張無形的網,它在無形之中限制人們的活動。規則這張網,大到國家的政策方針,小到日常行為規範,時時刻刻在我們左右。而我們,可能同時身處各種“網”之中,大大小小,隨時隨地。想像一下我們身處各種“網”中的情形,行動受阻,不禁有種窒息的感覺。可是,我們要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亦是如此,沒有這么多規則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可能早已處在一片荒蠻、混亂之中了。

可是,有時規則又不是“規則”了。為什麼有人面對規則會那么坦然?因為他們眼中的規則早已不是束縛人的網了,或許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從不會覺得等紅燈是束縛他們的網;守時的人從不會認為每日按時出勤是一種負擔;年僅十歲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廁所後沖水是一種規則。因此,把規則當成一種習慣,心中常有規則意識的人不會為規則所累,不會抱怨規則。或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人人都有規則意識的社會之寫照。

規則無論大小,它不會是完美的。規則,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無一紕漏的,因此,我們不能做規則的“鑽空者”。投機取巧不會得來所謂的“自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規則,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會考慮每個人的感受,我們不做規則的“篡改者”。不要試圖為自己找理由辯解,不要用“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來為自己開脫。我們更不要做“犯規者”,明知規則卻要違反。但有時,規則並不是對人們行為的規範,或者已成了變了味兒的規則,這時,我們不能做規則的“盲從者”。

規則不是為了束縛人而存在,它不是對我們的故意刁難;規則不是為了守規則的人而創造,它只是對規則意識淡薄的人的一種鞭策。要知道,我們不必為規則所累,不必為逃避規則而費盡心思,只要規則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