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實踐的議論文【三篇】

【篇一】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這話一點不錯,一個人知識再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實踐,也只能坐守老底,幹不成大事業。

我們對於歷的長平之戰並不陌生。趙國四十萬大軍被秦全部活埋,堪稱世間悲劇,原因也只是在於用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才讓歷史留下了遺憾的一筆,假使趙王善於用人,用的是廉頗而不是趙括,我想歷史將會改寫。這是血的教訓,我們應時刻銘記在心,時刻警告自己,要善於實踐。

蘇東坡寫過一篇《日喻》,說的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陽為何物,問“有目者”。有人告訴他太陽像銅盤,並敲了敲銅盤讓他聽;過幾天,盲人聽到鐘聲,就認為是太陽。又有人告訴分太陽的光芒像蠟燭,並讓他摸了摸蠟燭,過幾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為是太陽。蘇東坡在文章中還說,南方有一種“沒人”,能長時間潛在水中,只因為他“日與水居”。“得於水道”,所以“七歲能涉,十歲能游”,十五歲就能“沒”了。假如北方一名“從不識水”的勇士來找“沒人”學“沒”,“沒人”給他講得再好,他“沒”到水裡也只有死路一條。

魯班被茅草上的小細齒割破手指還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魯班從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他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兩位京劇演員,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台上演同一齣戲來競技。兩人扮演的都是*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秉謙與嚴嵩都是一樣的*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行為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被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馬伶長達三年的實踐活動,為他贏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過歷史的長河,讓我們回到現在。

毛x東用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通過實踐人們發現無產階級才是領導人民取得政權的核心力量;通過實踐人們逐漸淘汰了舊的社會工具,使得人類社會不段向前發展。

古往今來,哪個成才的人沒有經過實踐。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泡進行了上千次實驗;法拉第為了得到磁與電之間的關係,不也是一次次實踐得來的嗎?無數的客觀事實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否則在實踐中就會迷失方向,無所適從。故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認認真真學習,扎紮實實做事。

【篇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網路與生活》的書,感受頗深。網際網路真的太神奇了!現實生活中那些“井底之蛙”們,通過網路,竟變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網路確實好。然而,我在此並非要繼續對網際網路大唱讚歌,而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凡事要親自去做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真諦。不做紙上談兵。如此,他們要真真切切能耳聞目睹的現實世界就十分有限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熟讀兵書,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但上了真正的戰場後怎么樣呢?

再談談我自己吧!那件事想起來就想笑。

小時候有一年,由於愛看書,十分不願意外出去玩兒。有一次無意間在書櫃裡看到了一本《釣魚大全》,我細細的看了好一陣子,覺得自己想釣魚大師。就去找叔叔炫耀,還背了幾條釣魚的重點,“怎么樣,叔叔,我厲害吧!”叔叔無奈的搖搖頭,拉上我的手,把我帶到了一個大魚池。我興奮極了,想露兩手,向別人借了釣竿,裝上小蟲,手向後背,然後用力的甩了出去,找個地方坐下,開始“穩坐釣x台。”釣竿的線不知被什麼往下拉了拉,嗯,可能是魚,我一興奮跳了起來,手一抬,釣竿一“躍”而起,我想魚也會一躍而起,可誰知魚是沒釣上來的,小蟲卻被吃了一半。我氣極了,來來回回試了好幾遍,可都是同樣的結果。叔叔這才開口:“閉門是造不出好車的。”

我當然支持在網上了解信息,但很多事情我們還應該親自實踐,尤其是我們學生,在學校是讀書,在家裡還是讀書,很容易變成書呆子,所以我們就更應該走向社會,親身實踐,努力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想弄懂科學現象,的方法就是動手實踐;想知道日常知識,的方法就是親身經歷;想知道歷史,的方法就是實地考察;想知道自然奧秘,的方法就是走進大自然……

【篇三】

荀子曾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須“登高山”“臨深溪”。“不登”“不臨”是無法了解“天”“地”的情況的。人們要想獲得真正的知識,必須親身參與社會實踐。

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實踐。過分強調理論而輕視實踐,人就會喪失實踐的能力。理論是虛的,通過實踐,理論才落到實處。只有付諸行動,認真去實踐,所學到的知識才不至於成為空洞教條的理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陸遊說的。可是卻偏偏有人喜歡紙上談兵,結果害人害己。趙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擴年輕時熟讀兵法,善於談兵,連他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趙王中秦王反間計,讓他替廉頗為趙將。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只知空談兵法的人。他到了長平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制度,搞得全軍官兵離心離德,鬥志消沉。他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知根據兵書作戰,不知靈活處理,後被秦軍射死,部下40萬人全部被俘。趙國亡國。

雖說勝敗是兵家常事,但是由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指導的戰爭才是勝算大的。像廉頗雖是趙國老將,理論知識也許不如趙括記誦豐富,但是廉頗有著攻城掠地的豐富戰爭實踐經驗,他帶兵打仗所依靠的主要不是從兵書上背的理論知識而是實踐的積累。而趙括缺少的恰恰是實踐。談起理論頭頭是道p口若懸河,而實戰中卻落得大敗者大多是像趙括等缺乏鬥爭實踐的人

反之,那些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在一起的人,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往往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曾經有一位醫生主持了一項十分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成功,標誌著困擾人類一千餘年p曾奪走無數人的生命的病魔---天花被人*了,而這位醫生就是舉世聞名的愛德華.琴納。他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到鄉村進行實踐工作,近20年的時間裡,他一邊行醫一邊經常到奶牛場,仔細觀察奶牛生牛痘,牛痘又怎樣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之後又有哪些症狀。他先在動物身上進行接種牛痘,再接種天花,實驗成功。爾後又在一個小男孩身上實驗,結果又是安然無恙。自此,人們終於發現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了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漫長時間的實踐中才能造就成功。在近20年的漫長歲月中,琴納經過反反覆覆的實驗研究,實踐,堅持不懈,最後終於取得天花接種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驗的成功。

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理論起決定作用,這是毫無疑義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輕視理論,導致唯實踐主義

所以說,實踐與理論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獲得真正閃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