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聯考語文寫作範例:教育

寫作範例:教育

一、話題設計

有一次,某學校的校長在操場上巡視,當走到操場上的花壇池旁,他看到在花叢中有一張巴掌大的廢紙,便向前走了兩步,彎腰把紙撿起來。旁邊的一名學生連忙走過去,接過校長手中的廢紙。校長說:“校園內要保持清潔,一張廢紙,一根草棍都不應該有,美好的環境需要大家來維護。這名學生連連點頭,旁邊的學生都投入了讚許的目光。

請以“教育無小事”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二、話題分析

教育的意義,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教師也好,家長也好,往往在教育孩子時只重視大的方面,如“行為”啊,“學習”啊,等等。而忽視了一些小的方面。實際上,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

這個設題從一件小事說起,又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便於理解話題的內涵,寫起來有話可說。但是,要注意的是:

1.文章的主題要突出。以表現以小見大,因小失大的思想。避免“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傾向。

2.選材要典型。在生活中,身邊發生的小事太多了,如何選擇典型的材料表現主題,應該從記憶庫中經過篩選,切不可信手拈來,隨意拼湊,從而影響了文章的說服力。

三、寫作角度

根據擬設的考題材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文章寫作的角度。

(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這個題目可以寫成一篇議論文,運用正反論證的方法。先從反面寫有些家長、老師對學生的錯誤抱著批評、指責,甚至訓斥的態度。

然後從正面寫如何去教育學生。選用自己的家長或老師的一、二件事,闡明他們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的做法。這樣,既有事實,又講道理,不難寫出好文章來。

(二)事事都要拘小節

海洋是由一滴水一滴水積聚起來的,森林是由一棵樹一棵樹組成的,成大事者是從小事做起的。不拘小節的人常常會有後患。這樣的例子比較好舉,文章有東西可寫。

(三)身教勝於言教

校長看見了廢紙片,可以讓學生撿起來,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默默地把它撿起來,他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學生,學生自覺地接過校長手中的紙片,把它扔到垃圾箱裡。這是多么生動的身教勝於言教的例子啊!

學生身邊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寫好這樣的文章不成問題。

(四)  好地環境需要大家來維護

根據所給材料,選寫這樣的文章應該是切題的。

在學校,老師和學生共同維護著校園環境,綠樹成蔭,花開不敗。在社會上的公共場所是否也是這樣。好的方面,例如:大連市60%的綠地有人認養。不好的方面,例如,有人濫伐樹木,有人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破壞了生態環境。這樣,舉出正反事例,有理有據,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會有感染力。

四、素材提供

1.名人名言佳句

(1)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存原則,是一切社會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巴爾扎克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陳壽《三國志》

(3)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法]雨果

(4)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5)凡人立身行事,務使每一行為堪為萬人楷模。  毛姆

(6)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加里嚴)

2.典型事例

(1)  傅雷給兒子的信(節選)

……有件小事要和你談談。你寫信封為什麼老是這么不neat(乾淨)?日常瑣事要做的neat(乾淨),等於彈琴要講究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為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而從事藝術的人應當最恨不調和。我這回附上一小方紙,還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樣能寫得很寬綽。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類推,一切小事養成這種neat(乾淨)的習慣,對你的藝術無形中也有好處。因為無論如何細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所謂學習,不一定限於書本或是某種技術;否則隨時隨地都該學習這句話,又怎樣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連寄書譜的大包,總該有個印象,覺得我的字都寫得整整齊齊、清清楚楚吧!

(2)  米丘林教育偷水果的孩子

一些孩子經常爬進園藝家米丘林的果園中,偷吃他精心培育的水果。一天,米丘林抓住了他們中的一個“小首領”。出乎孩子意料,米丘林並沒有責備他,而是和藹地對他說:“這些果樹是做實驗用的,摘去一個果子,也許會毀壞一項重要的實驗。”說罷,他把孩子領回家,給他好吃的東西,並告訴他:“等你長大了,你也可以培育這樣的果樹。那時,你會懂得我今天講的道理的。”

從此,這群頑童再也沒有在他的果園裡搗亂。而“小首領”也在多年以後當上了生物學博士,成為米丘林事業的繼承人。

3.範文例舉

“一室”與“天下”

顧 濤

東漢一少年陳蕃,其庭院齷齪不堪。一位長輩薛勤批評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他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針鋒相對,反駁有力而精彩。

陳蕃的觀點顯然是立不住腳的,這實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薛勤明確指出:連一屋都打掃不乾淨的人是不可能掃天下的。可見,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樂於做小事,善於做小事是一個重要條件。也就是說,既要胸懷“掃天下”的壯志,也要有“掃一室”的耐心。英國作家王爾德有一次舉行宴會,到齊的客人們等了很久,才見他匆匆地走了出來。客人問他這么久的時間在做什麼,他說:“我做了一件極其重要的工作,我刪去了一個逗號,但後來又覺不妥,我又把它加進去了。”客人們面面相覷,目瞪口呆。對於此,我們在欽佩之餘,還更應感到做小事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有句話說:“凡是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曾聽說這樣的事:一廠長領外商參觀廠房時,隨意吐了口痰,結果外商扭頭就走,一筆差不多已談妥的生意竟這么告吹了。這又為何呢?外商說得很清楚:“作為廠長,在自己的廠房公然吐痰,可見整個企業的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即使他們的產品再好,我也沒有興趣同他們合作。”“滴水映世界”,從小事上往往可以反映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的情況。因此,我們對於小事應有足夠的重視,絕不能不屑一顧。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這個順序是不能變的,因為只有在“獨善其身”後,才可能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現在常有些年輕人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沒能讓自己的才華在兵荒馬亂之時大放異彩。於是這些人往往“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怨天尤人,孤芳自賞,卻常抱著“成大事”的幻想。如此看來,現代的陳蕃還大有人在。

陳蕃“不掃一室,要掃天下”的“壯志”只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飢,我們絕不應再走到前人的老路上去。鑒於此,我們切要引以為戒,應腳踏實地的從小事做起,從而實現我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