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議論文的寫法和範文

精彩回顧

捍衛母語,迫在眉睫

近些年來, 外來文化的衝擊已經波及漢語, 於是有知道莎士比亞而不知道湯顯祖的, 有見面就“哈羅”而不知說“您好”的, 有懂得鐳射而不知何謂雷射的……母語, 迫切需要我們捍衛了。

捍衛母語, 珍愛母語, 是我們的責任。有人說: “一個民族的語言就是它的歷史。”的確, 作為文化主要載體的語言, 一旦喪失, 就斷了歷史,斷了文化之脈。漢語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夠沿用至今的語種之一, 它的強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對其價值的最好證明。漢語之於我們, 更是一種感情一種精神。它連線起中華民族, 是每一個華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對國內高校重英語輕漢語的怪現象, 不少專家人士表示憂慮。而國外逐漸興起的漢學熱, 只能讓我們深刻反思。一個沒有語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個有語言卻弄丟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發展國語, 淨化母語, 是我們的使命。毋庸置疑, 漢語必然而且應該與時俱進。漢語只有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 注入時代的新鮮血液才能永葆生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漢語發展方向的問題。徐壽當年引進西方科學, 特別是引進化學的時候, 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們受益無窮。相比之下, 當代科學界則遜色得多。時常可見科學文獻中出現連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著“電視”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髮指。所謂“恐龍”、“冬粉”、“pk”,其實只是幼稚與淺薄, 而非時尚 。這是對漢語的褻瀆。捍衛母語 ,必須從還母語純潔開始。

弘揚母語, 傳承母語, 是我們的榮耀。漢語要在世界語林立足, 需要華人的共同努力。在這一點上, 堅持講漢語的楊振寧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韓國江陵端午申遺事件已經凸現中國傳統文化流失之嚴重, 不知下一場文化侵略的矛頭是否會指向漢語?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漢語從遠古之河一路流來, 浸入我們的血液里。昨夜夢魂里有詩人吟唱, 血脈里翻滾著長江黃河的波濤。

這是一篇規範的議論文。範文中的三個分論點“捍衛母語,珍愛母語,是我們的責任”、“弘揚國語, 傳承母語,是我們的使命”、“發展國語,淨化母語,是我們的榮耀”,是典型的並列組合。 

規範議論文是指以論點、論據、論證構成清晰的論證結構的議論文。它的主要特點,一是論說三要素完備,突出;二是論證結構嚴密,合乎規範模式;三是語言合乎議論語體,準確、概括、邏輯性強。其中論證結構規範是寫好這一類型議論文的關鍵。

一、論說三要素完備,突出

典範議論文的寫作要突出體現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典範議論文應該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議論文的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論點最好在文章的開頭,用具體的一句話,用判斷句式,將中心論點擺出來。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選用論據要注意典型性、新穎性、表述要精練、簡要。議論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須分析說理,把問題展開、論透,也就是要充分論證。論證要合乎邏輯,嚴密有力。為此就要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

二、論證結構要嚴密,邏輯性要強

議論文的結構是指文章內部的觀點和材料的組織安排。典範議論文應該結構嚴密,邏輯性強,結構完整,合乎規範模式。議論文的基本結構通常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要求是開頭必須提出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選用材料分層次地論證論點,結尾歸納總結。本論是文章的主體,是對問題的分析。有以下四種常見結構形式:

1.並列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為了論述的方便,將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並列的分論點,或是把論據並列起來,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這就是並列式。如XX福建滿分作文《穩中求勝》文章在亮出中心論點“為人沉穩,穩中求勝”之後,便從三個方面展開了充分的論述:“a.沉穩從志而來,b.沉穩從難而來,c.沉穩從無欲而來”。這三個分論點共同證明了中心論點,論證充分,結構清晰。

2.正反對比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把兩種事物(或意見)加以對比,或者是用另一種事物(或意見)來烘托某一種事物(或意見),這就是對照式。如XX江西一考生的《公則生明》本論部分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帶出兩例正面典型事例。這樣,三個事例一反兩正,對比鮮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遞進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步步推進,這就是遞進式結構。它的特點是各層的前後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更。一般議論文採取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的思路,即體現了層進式結構的特點。如XX聯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擺出女學生拒絕廣告的現象,接著說明這樣做的原因,再評論女學生這一行為的意義和價值,這樣層層遞進,說理深刻,從而透徹地揭示了問題的實質。

4.“總-分-總”式結構。這是文章運用最多的一種結構方式。在論證思路中,有的是先總說後分說,有的先分說後總說或者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這就是“總-分-總”式結構方式。如XX年滿分作文《誠信所至,金石為開》開頭引用古語,提出論點,這是引論。本論先說誠信的作用,再說誠信的適用範圍。結尾點題,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是典型的“總一分一總”結構,顯示出作者較高的謀篇水平。

三、語言準確、鮮明、概括

議論文的語言必須準確、鮮明、概括、生動和符合邏輯。1.準確。議論文一般是用邏輯推理來闡明事理和觀點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選用詞語時,要求達到準確的程度。2.鮮明。一是論點的表述要鮮明,二愛憎分明,鮮明的感情色彩貫穿在行文當中。3.概括。語言的概括性越強,它所說明的道理的普遍意義也就越大。4.嚴密的邏輯性。判斷準確,推理嚴密,邏輯性強,這是議論文語言的本質特點。

一開頭使用排比句,提出中心觀點。

規範議論文示例

1、守衛精神火種

有一種光芒,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亞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誠信。在千年後的今天,這光華,這火苗,這烈焰,竟有黯淡之勢;於是,歷史的洪鐘叩響渾厚的清音,穿越時光河流,震憾今人的靈魂:請守衛精神火種,請重樹做人立業之本——誠信!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話總是那樣富於哲理。易水之畔,荊軻的悲壯形象是那樣動人,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承諾。“士為知己者死。”荊軻死了,他是壯烈地死去了,他給後人留下的是一種不得不令人低頭致敬的“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維新變法。蹈海醒民的陳天華、仗劍去國的秋謹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個“信”么?

歷史上,拋棄“信”而有善有終嗎?殘害忠臣、老奸巨滑的秦檜,只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竊取革命果實、玩弄權柄的袁世凱也只得被後人唾棄;**求榮的汪精衛更是讓國民恨之入骨。他們失去了誠信,就失去了一切。

人,是智慧的人,他的心靈長著一對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於迷茫,不至於失望,也不至於眾叛親離,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尋找生命的真諦,那些翅膀便是誠信。擁有了誠信,你就擁有超然達觀的人生;擁有了誠信,你就不會在物慾橫流、六神無主的物質世界中迷失自己;擁有了誠信,你就不會在色彩繽呈的社會中失去方向。我沒有見過斷翅的鳥兒在天空中飛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誠信的人能夠輝煌燦爛。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祖先傾其一生呵護而得以流傳的文明火種。還記得拾草履的張良嗎?他何以借兵書而運籌帷幄,馳騁於漢室的政治舞台?倘若他無毅力,無信守諾言的決心,恐怕也只得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裡重昏而終身了!張子房以人生相效:請遺人以誠意,律已以信約,這樣才能成就大業,鑄造文明!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做人之本,立業之基。譬如童話里那盆種下花籽的土——人人皆垂涎三尺,因為只要花籽萌芽開花了,國王的寶座就是自己的了。人人皆捧著姿艷骨傲的花朝覲國王。殊不知,不以誠信灌溉它,不以真心培養它,再美的花也難成為世間英物。相反,那個手捧空盆、眼神迷茫的孩子,才真有成人立業之資。於是,桂冠加在他的頭頂——桂冠只青睞誠信之人!

請重拾誠信,因為它是現代社會的精神樑柱。有這樣一則漫畫——“廣告”中的“告”字本為一“口”,畫中卻成了一個繩圈——其旨不言而喻。當今社會,本應為集信譽與美感於一身的廣告,反而成了坑人的絕妙陷阱,可笑,更可悲:在文明高速延展的今天,社會的列車竟脫了“誠信”的鐵軌!松下幸之助說:“誠信是我們公司運作的潤滑油。”其實,它何止是潤滑油啊,它應該是商業社會大廈的基座。如若拋開誠信而求發展,文明社會將坍塌,甚至毫不留情地毀滅!

真誠換取信任。一個欺騙的眼神在真誠面前永遠是顫抖的。一個真誠的眼神在欺騙面前卻是執著而堅定的。放眼望世界,物慾的橫流沖掃過社會的腹地,留下難看的印漬;誠信的明燈,卻被遺棄在一個塵封百年的陳倉里,燈表破敗不堪。請想一下秦陵出土的寶劍吧:一見天光便噴湧出幽藍的靈光,似有日月星辰在劍體中呼嘯。其實,誠信這仙人的遺珍,也經擦亮便光芒耀天,只等我們去重拾。再遙想彗星吧,那就是人類的文明——現代社會正是光度最大的彗星,但前面卻是深不可測的黑暗,彗星憑引力可以規則運行,而文明呢,要靠誠信,要靠這精神的火種被點燃,照亮前程,否則就會被無邊黑暗吞噬殆盡!

人類,守住誠信的精神火種,我們責無旁貸!

2、讀書三益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人感嘆:“工作這么忙,頭緒這么多,哪顧得上讀書學習?”

此話聽起來似乎很有理,實則並不盡然。

其實,人們讀書的時間多是從閒暇中擠出來的。古人就有“讀書三餘”論,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歐陽修又歸納出“讀書三上論”,即:車上、廁上、枕上。時代變了,“三餘論”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論”科學與否也值得討論,但擠時間讀書學習的精神總是值得提倡的。現在實行“雙休日”,加上節假和年假,一年將近有100多天的休閒時間,何愁沒有時間讀書呢?

或許有人會說,休閒休閒,顧名思義,是用來休息的,怎么可以用來讀書呢?其實,這裡有個如何理解“休閒”的問題。以我之見,讀書也是一種休閒,而且是高雅、優質的休閒,至少有三益:

讀書是一種享受。各種書籍,不論是政治理論、文學名著、詩詞歌賦,還是自然科學,只要去讀,都會是一種愉悅。陸游有詩云:“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閒看玉溪詩。”丁玲也深有體會地說:“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有一種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休閒享受是各種各樣的,有人喜歡享受睡眠,有人喜歡享受踏青,有人喜歡享受網路,而讀書應該也可以是一種非常好的休閒方式。

讀書可以健腦健心,延年益壽。人的大腦是越用越靈的。美國心理學家發現,腦細胞的舊神經根,在新環境的刺激下能長出新的神經。如果經常堅持讀書學習,腦細胞就會不斷更新。同時,讀書還可以集中人的意念,養心怡神,有利於身心健康。日本醫學家春山茂雄的《腦內革命》一書,詳細闡述了這種用腦的健康理論。他認為人在讀書學習中,身心放鬆,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目標上,腦內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波紋。這種波紋會使大腦分泌出一種物質,使人輕鬆敏捷,能夠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讀書還可以療疾。閱讀書報,可以解除人的煩惱,消除精神障礙,使之氣血流暢,從而達到療病的效果。在德國,許多醫院都為病人開設了專門的圖書館。這些圖書館藏書豐富,既有養心怡神的趣味文字書籍,又有各種介紹療養、保健等知識的醫學科普書報,盒式磁帶,名曲唱片和有聲讀物等,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書籍療法”服務。

這裡提倡的是,培養讀書興趣,善於抓時間學習。既可以學到知識、磨礪思想,又可以養心怡神、保身健體,這樣好的休閒活動到哪裡去尋?把休閒時間用來讀書,受益的是自己。當然,在我們的社會形成人人愛書、人人讀書的良好時尚,國民素質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會風氣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國家發展也一定會更快更好。

3、張揚與內斂

布萊爾曾說過:“一個人年輕時若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年老時若是自由黨,就太欠成熟。”或許,張揚屬於年輕人,內斂屬於老人。

蘇軾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低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或許,張揚屬於男子,內斂屬於女子。

張揚,讓陽光燦爛普照大地,讓萬物復甦;內斂,讓月光撒下的清輝伴著失眠的人入睡;張揚,讓滾滾長江水無休無止;內斂,讓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駝鈴悅耳動聽。

張揚與內斂,孰是孰非呢?

過於張揚,烈日會使草木枯萎;過於內斂,黑暗會讓趕路的行人恐慌;過於張揚,江水會決堤;過於內斂,駝鈴無法給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原來,張揚與內斂誰也離不開誰。

年輕人和老人都需要張揚也需要內斂;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張揚也要懂得內斂。張揚自己的青春,人生才會燦爛多彩。然而過於張揚就成了張狂。張狂是幼稚的表現,它可能會讓你跌入萬丈深淵。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面對著劉邦別有用意的提問,韓信低頭看著棋局,漫不經心地回答。在關鍵時刻,他不懂得內斂,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這句話更加堅定了劉邦要滅掉他的決心。張狂使他將自己推向死亡。我們要懂得在張揚中學會內斂。

內斂自己的個性,生活才會更安全。然而過於內斂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著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呢。他們渴望著識千里馬的伯樂,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呂尚碧溪垂釣,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運呢?在期望與失望中等待,結果只能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我們要學會在內斂中張揚自己。我們要新穎,要多變,張揚自己的個性,讓生活之水沸騰;我們要規範,要穩定,要內斂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內斂,是寒冷時媽媽送來的一衣溫暖,是酷熱時爸爸送來的一陣涼意,是口渴時的一壺清涼,是下雨時的一傘叮嚀。

張揚,是歡快時的大聲歌唱,是悲傷時的放肆呼喊,是歡聚時的載歌載舞,是離別時追著火車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內斂和張揚來表達我們的愛,一滴水也足以讓大海翻滾,一枯草也會讓青山黯然。別忘了張揚,也別忘了內斂。

4、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5、穩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卻以宋江為首。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采,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穩中求勝,吉。

沉穩從志而來。一個人若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沉迷於現實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無法擁有沉穩的性格。班超投筆從戎,志在報國,在對匈奴一戰中從容不迫,沉穩冷靜,終弘揚國威,不教胡馬度陰山。林則徐斬釘截鐵,志在禁菸,在與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穩中含剛,終虎門銷煙,讓洋人膽戰心寒。有遠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遠,心胸便沉穩下來,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穩也。

沉穩從難而來。一個人若沒有經歷無數的挫折與磨難,身陷蜜水與襁褓之中,自然無法擁有沉穩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氣躁,豈能成所謂大事者哉。君不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沒有經歷磨難,便無法形成沉穩的性格,也就無法取得輝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來,不居安思危,身陷聲色犬馬,終心浮氣躁,毫無沉穩。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紛奢,經歷磨難,以求沉穩,則可遞三世以至萬世而為君。

沉穩從無欲而來。孟子曰:“無欲者,可王矣。”無欲就是沒有私慾,作大事者,不能因蠅頭私利而毀壞全局,只有這樣才能練就出沉穩的性格,贏得最終的勝利。如來佛祖拋除私慾,性格沉穩,終修成正果,普渡眾生,諸葛孔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終運籌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慾,心中自然無法沉穩下來,遇事則慌,處事則亂。霸王以一己私慾,趕走亞父,氣走韓信,終被困垓下,遺憾千古,長使英雄淚滿襟。霸王之敗,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則必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

宋公明以沉穩之心贏得了好漢的擁護,劉備以沉穩之心贏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穩的性格也在四季中變化出不同的色彩。讓我們擁有一顆和大山一樣沉穩的心吧,在我們的人生中也變化出不同的色彩來。

6、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裡開滿鮮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裡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剎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鬥的英姿與之對抗,那么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么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面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詮釋。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面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後,面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滋潤它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的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鬥,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7、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構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裡,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8、寬容自己

也許是為人處世之道,也許是人們太多的講求著奉獻,生活中我們問題不時地寬容著別人:當別人踩著自己的腳道歉時,我們說:“沒關係”;當別人歷盡千辛萬苦而最終失敗時,我們給他的一句安慰和鼓勵……為了理解他人,寬容他人,我們考慮到一切,可惟獨忘記了最不該忘記的自己,忘記了寬容自己。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坎坷、挫折與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我們自己也時常犯錯誤。在這些不如意與錯誤面前,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別人的寬容,更重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寬容。他們的寬容只不過為一顆受傷的心帶來一絲慰藉,自己的寬容則會使這顆心迅速地恢復往日的活力,化失敗的痛楚為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假使受到一點挫折便耿耿於懷,不知自我地寬容;面對困難,也不敢有所作為,恐怕也只能是碌碌無為,鬱鬱而終了。

寬容自己,就是要敢於忽略自己的缺陷,發揚自己的優點。有人老是抱怨自己個子太矮,打不起精神。請不要悲觀,想想自己的長處,想想歷史上那許許多多的矮個子偉人:稱霸歐洲的拿破崙,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哲學大現康得,還有我們偉大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們寬容了自己身體上的缺憾,把個子矮的自卑化為奮發圖強的動力,終成一代偉人。難怪菲律賓前外交部長曾大聲高呼:“我願生生世世都做矮人。”

寬容自己,就是要敢於忘記過去的失誤,踏上新的征程。人生道路到處都有坑坑窪窪,摔倒了,爬起來,打打灰塵,吸取教訓。過去的磕磕碰碰盡可忘記,為什麼要給人生旅途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呢?關鍵是不要在同一地方摔倒兩次。

寬容自己並不是自高自大,自以為是,更不是承意放縱自己的錯誤,而是面對人生保持的一種冷靜與理智;是面對人生不如意的一種豁達大度,是面對人生挫折超然處之、坦然視之的一種良好心態。沒有這種心態,沒有這種冷靜和理智,我們很難想像他能取得成功;沒有這種豁達大度,我們也很難想像他會寬容別人。

普希金曾經說過:“不會寬容別人的人,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我想,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則根本不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更不要說是英雄了。朋友,讓我們學會寬容自己,放下人生的包袱,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奮勇前進吧!

9、面對誘惑

在這喧囂的資訊時代,能震動人們感官的東西越來越多,能震撼人們心靈的東西越來越少。現代社會,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充滿誘惑。

生活在這種目迷五色的社會裡,你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那就必須戰勝誘惑。

誘惑,來自方方面面,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域內的,也有域外的;既有自然本勾搭,也有社會環境……誘惑來自現代傳媒——打開電視,各頻道使出渾身解數,拚命向你“爭寵獻媚”,如果你禁不住“聲色”的誘惑,那么你的學習、工作就只好退避三舍。誘惑,來自喧囂的城市,來自炫目的舞廳,來自華麗的商廈;誘惑,來自名山大川,來自異域風情……

坦然,是面對誘惑的最好心境,也是人格的升華。這世界上美好的東西真的太多了,然而我們應該明白究竟什麼才是我們追求的,人活著就是為一種信念,並為這個信念執著地走下去。這就需要我產以堅強的意志抵制誘惑、戰勝誘惑。

人在喧鬧的繁雜中容易丟失自己,而戰勝誘惑,注定要忍受寂寞,寂寞是從物慾的陷阱里解脫出來的小憩。了卻了繁雜,尋覓一個清清靜靜的所在,獨享一會兒自在和輕鬆,心不被物慾所役,身不為世欲所驅,讓人格升華,讓情感淨化,讓心田潤澤。我們生下來就注定要面對一個萬象紛呈的世界,滾滾紅塵中難免有擾人的塵埃。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擁有一顆能承受寂寞的心,平靜地面對一切。這樣,心緒就不會因喧囂的塵世而焦灼和浮躁,物慾就不會與世俗隨波逐流,情感也不會陷入難拔的漩渦。

戰勝誘惑,還必須使自己的心靈充實。哲人說,聰明的人不僅要打扮自己的外表,更要裝飾自己的心靈。如果一個人經不住物質的誘惑,只在乎自己是否華麗的外表,而放棄了對自身素質的提高,那么這個人還談何有魅力有氣質,就像一隻虛設的花瓶,瓶中也只能是毫無生機的花。作為一個生命,我們有責任使自己的靈魂走得更遠,也有義務選擇好自己的人生航道。生命首先需要裝扮的是心靈,是求知,從無知走向求知,才會從平庸趨往偉大。因為這個社會絕不可能只倚重於曼妙的舞姿和一擲千金的做派,能讓你大放異彩的也決不是炫目的外表和包裝,更有一種閃亮的東西,那就是思想的價值和對待生活認真而不虛妄的態度。

戰勝誘惑,同時也教會我們珍惜感情。或許有人認為,在現在這個充滿物慾和金錢的世界中,感情已退居其次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有一點卻始終不會改變,那就是再多的金錢和財富都不會使幸福永駐,惟有人們之間那最可貴的情感歷久彌深,才會使你感到溫暖。我們不能做個心靈殘缺的人,不能因為狂迷於“拜金”或其他原因,而冷落或放逐了一顆愛心,要讓自己的內心永遠充滿陽光。

人生之旅迢迢千里,誘惑的陷阱無處不在。就讓坦然做一潭你凝望的秋水,讓寂寞做一處你歇息的驛站,讓知識帶給你一方純潔的心靈淨土,讓愛心為你捎去困惑時的慰藉。

戰勝誘惑,就擁有了姜清卻美麗的人生,當你從物慾的深淵中走出,道路便在你眼前展開,你孤守著一片“單調”,但最終卻給世界添上一道新色……

10、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相信自己是一種信念,它不是繁花如夢似錦,卻如青松雪壓不倒。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我們才會堅持到底,自信永遠。

聽取意見是一種氣度,它不是高天遼闊無際,卻如大海容納百川。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氣度,我們才會集思廣益,從善如流。

不是嗎?相信自己不意味固執己見;聽取意見也不代表亦步亦趨。

唐太宗自由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懷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時也接納了魏徵的“十思”,而不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

齊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會懷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時也接受了鄒忌的“納諫”,而使“燕、趙、韓、魏皆朝於齊”。

誰都不會輕易懷疑自己,可誰又能像前人那樣善於納諫,聽取別人的意見呢?總以為“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的意見”勢不兩立,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或總以為別人無往而不勝,何必呢?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相信自己,滿懷自信的同時打開那一個個布滿友愛之心的勸煙箱呢?

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相信明天大地飛歌,相信未來有我們開拓。

相信別人,尊重別人,相信別人為你著想,尊重別人理想的選擇。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它們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靈的創傷要靠我們自己修補,手上的傷口還得讓別人為我們包紮。我們相信自己會戰勝困難,但我們從不否定他人的幫助,沒有誰能獨自生活而沒有他人的幫助。

所以,不要固執,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有時別人的勸言猶如良藥,雖然苦,卻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時,別人的勸言猶如毒藥,它的外表也許是鮮美的,但卻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們讓需相信自己,有選擇地,理性地,明智地對待別人的意見。好的,拿過來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風吹了又吹,花兒開了又謝,我們管得了那么多嗎?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嗎?聽取別人的意見,你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