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老舍

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是聯考寫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需要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作家要寫熟悉的生活,曹雪芹、老舍、巴金、曹禺,概莫能外。一位作家如果要寫不熟悉的生活,必須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變不熟悉為熟悉。考場作文也應該遵循這一寫作的共同規律。

熟悉生活的標準:有細節、有感悟

什麼叫熟悉的生活?什麼叫充分有效的準備?兩個標準:一有細節,二有感悟。

XX年聯考作文備考中,很多語文老師提醒同學關注“汶川地震”,要求同學背誦相關材料。XX年全國聯考作文題共18個,都不涉及“汶川地震”,當然說不過去;都是“汶川地震”,同樣說不通。不直接涉及,不意味著毫無干係。關注“汶川地震”很必要,這樣一件“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國家大事,理應使我們的學生變得思想更深刻、感情更豐富、情操更美好、意志更堅強。如是,即便作文題目沒有直接涉及“地震”,當然也可以用好“地震”材料。但是,如果用“汶川地震”來猜題押寶,那就不但褻瀆了神聖的“抗震救災”,也窒息了學生作文構思的廣闊空間。

結果是,只有全國ⅰ卷直接用了“抗震救災”的材料。當然,這個命題沒有誰還會說“難寫”,但是考生就一定能寫好嗎?是啊!考前有多少老師,提供了多少關於這次地震的材料,讓同學們去背,他們當然不會再沒得寫,也難得再離題。可是這就一定能寫好嗎?千萬考生仍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寫好的“關鍵”仍然在於“觀察和體會”。一有細節,二有感悟,這才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

談到這裡,北京卷一道4分的小題目(21題)倒對我們頗有啟發:

公元XX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一帶發生芮氏8級強烈地震,舉世震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請為下面一幅圖片配寫幾句話,抒寫你的真摯感情。

[要求]緊扣畫面,鮮明生動,連貫順暢,不超過45個字。

畫面給出的是一個細節,那些死背“地震材料”的學生,關注過這樣的細節嗎?這樣一個細節,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又將怎樣用語言抒寫這種感悟呢?

且看:①樓板崩塌,鋼筋折斷,錶針定格在2點28分。它在傾聽嗎?傾聽廢墟下不屈的脈搏,傾聽飛奔向這裡的步伐。

②強震,正14點28分!死寂,在14點28分!默哀,又14點28分!凝聚,自14點28分!加油啊,從14點28分!

③14點28分,刻印在汶川的大地,也銘刻在共和國的胸膛。這一時刻,共和國感覺劇痛;這一時刻,共和國更加雄起!

④2時28分,中國焦點——三山五嶽肅穆,長江大河嗚咽;國旗半垂,舉國哀悼。從此,平民更有尊嚴;從此,民族更具力量!

題目的字數上限是“45字”,能寫出這樣的“45字”,800字會差嗎?這道題目是“4分”,有的考生得了“3分”,只差1分嗎?四分之一的差距,放到作文里看,就是“15”分。

看幾則記錄平凡小事的作文片斷,你能從中看出作者的感悟,並產生自己“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聯想嗎?

[片斷一]預報明天氣溫3℃,天氣轉暖了。我欣欣然從衣櫃裡取出自己最得意的勁霸夾克,脫掉羽絨服馬上試穿。一冬,我長高了,長壯了,肩也寬了,再也不能寬鬆適體地穿進心愛的夾克了:它該退役了。我嘆息一聲,脫下,翻展開,依依不捨地又端詳一眼。剎那——我呆住了。我發現它的襯裡上有那么多口袋,形形色色。我從來沒發現,甚至沒想到,我的老夥計喲,竟有這樣許多用處不同的口袋!

[這只是一件衣服、幾個口袋的小事,但卻有著遼闊的聯想空間。同學們就要高中畢業了,當我們和自己的好同學、好夥伴依依道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這些相處三年的“老夥計”身上,也還有好多美德、好多本領沒有學到呢?當我們站在學校門口,再回眼看一下母校的校園,這裡美麗的風景、優良的傳統,我們是不是還沒有感受夠呢?當我們坐在飛機上,飛往異國他鄉的時候,再回眼看一下祖國的河山大地,會不會也有這樣的依戀之情呢?一件夾克,連通著五湖四海]

[片斷二]昨晚,我去學校浴室洗澡,裡面黑漆漆的。“停電了,還是燈壞啦?”沒人回答,人們在脫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著黑。我不吱聲了,也摸黑脫外衣,解鞋帶。“喲,怎么不開燈呀?”再後面進來的一位問。沒人吭聲,人們都在忙著各自的事兒,黑著燈,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聲,燈亮了,晃得人眼有點兒暈眩。“你們這些人,摸著黑怎么不開燈?”剛進來的那初二的小丫頭尖著嗓子喊。原來燈並沒壞,只是一茬茬人來人去,納悶、詢問,就是沒人試一下。我想著,不禁啞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類似的事嗎?一次見到人們都推左邊一扇門進出,便以為右邊一扇鎖著;不經意觸到右邊一扇:喲,原來它只是虛掩。

[由“燈”到“門”,已經是由此及彼的聯想。“左邊”“右邊”兩扇門,洞開了寫作的廣闊天地。當考生都在寫烙餅、理髮種種自我的“嘗試”時,北京一位同學,不經意推開了另一扇門,於是他寫出了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打造石斧的嘗試。當考生都在寫人和社會要講求“誠信”時,南京一位同學,不經意推開了另一扇門,於是他寫出了“赤兔之死”——馬都知道講誠信;而北京一位同學寫出了“不誠不信不為過”。我們希望,這種“不經意”,能成為“有意”,成為“自覺意識”]

[片斷三]推開商店大門,一位漂亮小姐動人的微笑奪人眼目!那微笑真燦爛呀,管保叫每位顧客心裡注滿三月陽光。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尊塑膠模特,栩栩如生。試著向一位同樣面若桃花的售貨小姐打招呼:“同志,請問……”換來的竟是一張愛搭不理、冷若冰霜的臉孔。熱乎乎的心頓時寒徹。涼定思涼,有些茫然——商店的口口聲聲微笑服務,難道只是迎門擺設那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

[只想到一個塑膠模特嗎?只想到某些商業服務不盡如人意嗎?這種表里不一的現象在生活中不是遺憾地比比皆是嗎?XX年遼寧省聯考作文題目“今年花勝去年紅”,有人稱讚它詩情畫意,也有人批評它限制考生思維,強迫同學讚頌今年比去年進步了。這真是一種狹隘、片面的誤解。“今年花勝去年紅”,只是一時現象,固然可能,我們也希望,它會帶來豐收的果實。但我們也沒有忘掉一個成語——“華(花)而不實”。充斥在中國大地上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就是看起來紅紅火火,但對於社會和諧、持續發展毫無意義的“花而不實”的現象嗎?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透過貧困縣的一座豪華的中心廣場,我們可以看見死難礦工的血淚、失學兒童的期待和貧弱群體的呼號!這座豪華的廣場,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報載:XX年春節期間,全國拜年的手機簡訊,多達152億條,平均每部手機33條。電信部門的老闆,應該會舉杯慶賀“今年花勝去年紅”吧?但是,這些“寫手簡訊”中,又有多少真情呢?它代替了親人的團聚、登門的拜年、手繪的賀卡和親切的電話。人們稱之為“垃圾簡訊”——這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

下面這篇話題為“共享”的作文,所選用的材料,同學們無不熟悉。

[例文] 共享明月清風

喜歡蘇東坡,喜歡那一份豁達情懷;喜歡《赤壁賦》,喜歡那一種共享境界。“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那種共享“明月清風”的境界,多么令人神往。

[熟悉的課文,因為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而有了活力]

燈光•明月

感動於電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昏暗的小巷口,一盞孤燈,罩著小小的夜宵攤,一位老人打理著自己的生意。一個夜歸的女孩,騎車路過,親切地喚了一聲“大爺”,隨即騎進黢黑的小巷。望著女孩的背影,老人輕輕舉起手,把住燈罩,向著女孩的背影,側移了九十度。一束燈光,照向女孩的背影,照亮了半條小巷。那一束燈光,分明帶著夜宵攤的熱氣,似乎還摻些餛飩的香氣,肯定也有老人質樸的關愛之情——這一切,都送給女孩共享。

一盞孤燈,兩人共享。那溫馨而柔和的光啊,似乎照亮了整個夜空;那一盞人們共享的燈啊,分明溫暖了天下人心。難怪女孩輕輕說了一句:“謝謝,大爺!”,那話音又輕得似乎只是她的心聲,是啊,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嗎?老人擎起的,不只是一盞燈,那不就是“目遇之而成色”的一輪明月嗎?但願人共享,十米共嬋娟!

[熟悉的廣告,因為把握細節萌生感悟,而格外動人]

歌聲•清風

[這一主體略去,同學不妨自己嘗試寫寫。寫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或者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天域》?聯繫“惟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扣住“共享”這一話題]

堅守的坑道里,共享是一捧岩滴、半支捲菸;和平的天空下,共享是漫野鮮花、數羽鴿哨;饑饉的年代裡,共享是一碗羹湯、兩片樹皮;豐收的日子裡,共享是撲鼻稻香、滿耳蛙鳴;抗震的戰鬥中,共享是一頂帳篷、相連脈管;奧運的賽場上,共享是熊熊聖火、全場激情——在這莊嚴的考場上,我們,正共享著寧靜和諧,還有那充滿每個人胸膛的明月和清風。

[結尾的抒情,六層細節烘托引出考場,全依靠感悟]

上面的例子說明,同學們絕不缺乏生活和素材,同學們最弱的環節是認識水平,欠缺的是對生活細節的留意和感悟。培養思考生活的習慣,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徑,開浚思維能力的通道是作文備考的首要任務。那種視“作文素材大全”為秘笈,死背、堆積素材的做法,純粹是用不熟悉的事物擠掉熟悉的生活,阻塞感悟生活的通道。不但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而且對聯考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並無裨益。素材好比土壤,感悟好比澆水施肥。沙漠固然廣大,可寸草不生;石縫瓦隙中一撮土,照樣可以長出綠意盈盈的草木——感悟才是關鍵。

一汪水塘里有海洋的氣息,一株三葉草上有草原的生機,一個命題可以包容在所有生活素材之中。熟悉的生活的確可以適應所有命題。徐悲鴻先生不是只會畫馬,但他最擅長畫馬,馬是悲鴻先生繪畫的“品牌”。他可以畫給愛妻廖靜文,可以畫贈抗日戰場的英雄,可以畫贈外國元首,也可以畫來慶祝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如果他今天還健在,當然也可以用一匹馬表達“抗震救災”的願望與決心。“胸中有馬千萬匹”,他只需要選擇、調整馬的姿態神情,改換畫的題款印章,就可以適用於任何需要,所有“文題”。當然,一匹馬也可以畫“轉折”“包容”“說‘安’”“北京的符號”……赤兔馬可以用來寫“誠信”,千里馬可以用來寫“人才”,瘦骨胡馬可以用來寫“驍騰”。“踏平崎嶇山河在”“不須揚鞭自奮蹄”“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是聯考作文所必然展開的一片開闊的芳草地!

我們還可以再構想一個例子。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長演唱《我的中國心》。我們當然可以為主持人設計一段串接台詞,把他請上各種晚會的舞台。

①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時刻,我們胸中那顆中國心跳動的節奏就越加鏗鏘有力。(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 ——舉國同心,“抗震救災”的誓師大會。

②奧林匹克的熊熊聖火召喚著我們,北京呼喚著我們,帶著希望、帶著勇氣、帶著一顆中國心去戰鬥!(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 ——中國奧運代表團北京奧運會動員大會。

③今天是你六十華誕,我們的共和國,讓兒女們為你獻上最美好的祝福,還有一顆滾燙的中國心。(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

④印度洋的巨浪衝垮了我們鄰舍的家園,讓我們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獻上真誠的中國心和中國情。(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文藝界為印度洋地區海嘯的賑災義演。

⑤佳節倍思家,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地,我們的心跳動著同樣的節拍,讓我們同唱這一首心中的歌。(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同一首歌”XX年春節華盛頓專場。

⑥黃山黃河不會忘記盧溝橋的炮火,長江長城依舊牢記南京城的血痕,國恥,永遠銘刻在中國心頭!(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一曲《我的中國心》,可以唱徹各種晚會,贏得鮮花似錦,掌聲如潮;當然也可以用於所有“文題”,激勵我們的情感,促使我們去深思。

聯考作文“專攻”熟悉的生活,是必須的

綜上,聯考作文“專攻”熟悉的生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我們提倡:以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為視窗,認識社會、感悟人生,豐富感情、深刻思想、錘鍊思維和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做人品味,從而把聯考作文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說:寫作是一項創造,在寫作領域,沒有立意、選材“行與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標準。前者,有意無意地桎梏著學生的創造才能;後者,旗幟鮮明地激勵著學生的創造欲望。而寫好的根本是: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我們又說:各類作文題目,從來有著廣闊天地,但是同學們的某種思維定式,往往封閉著寫作的另一扇門。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認識,任何作文題目,都不足以限制思想解放的頭腦。同學寫作的思維定式,主要存在於選材和立意兩個方面。突破了單向思維的定式,開啟思維的兩扇大門,就可以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或者我們更可以這樣認識:寫作的根本要義,就是以自己思想的解放,開啟讀者思想的門扉。正如歌德所說“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沒有不是被人思考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必須重新思考”意味著:寫作而不試圖對題目重新思考,對讀者毫無價值,對寫者也毫無意義。而“重新思考”的本錢是“一有細節、二有感悟”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老舍

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是聯考寫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需要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作家要寫熟悉的生活,曹雪芹、老舍、巴金、曹禺,概莫能外。一位作家如果要寫不熟悉的生活,必須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變不熟悉為熟悉。考場作文也應該遵循這一寫作的共同規律。

熟悉生活的標準:有細節、有感悟

什麼叫熟悉的生活?什麼叫充分有效的準備?兩個標準:一有細節,二有感悟。

XX年聯考作文備考中,很多語文老師提醒同學關注“汶川地震”,要求同學背誦相關材料。XX年全國聯考作文題共18個,都不涉及“汶川地震”,當然說不過去;都是“汶川地震”,同樣說不通。不直接涉及,不意味著毫無干係。關注“汶川地震”很必要,這樣一件“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國家大事,理應使我們的學生變得思想更深刻、感情更豐富、情操更美好、意志更堅強。如是,即便作文題目沒有直接涉及“地震”,當然也可以用好“地震”材料。但是,如果用“汶川地震”來猜題押寶,那就不但褻瀆了神聖的“抗震救災”,也窒息了學生作文構思的廣闊空間。

結果是,只有全國ⅰ卷直接用了“抗震救災”的材料。當然,這個命題沒有誰還會說“難寫”,但是考生就一定能寫好嗎?是啊!考前有多少老師,提供了多少關於這次地震的材料,讓同學們去背,他們當然不會再沒得寫,也難得再離題。可是這就一定能寫好嗎?千萬考生仍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寫好的“關鍵”仍然在於“觀察和體會”。一有細節,二有感悟,這才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

談到這裡,北京卷一道4分的小題目(21題)倒對我們頗有啟發:

公元XX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一帶發生芮氏8級強烈地震,舉世震驚。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請為下面一幅圖片配寫幾句話,抒寫你的真摯感情。

[要求]緊扣畫面,鮮明生動,連貫順暢,不超過45個字。

畫面給出的是一個細節,那些死背“地震材料”的學生,關注過這樣的細節嗎?這樣一個細節,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又將怎樣用語言抒寫這種感悟呢?

且看:①樓板崩塌,鋼筋折斷,錶針定格在2點28分。它在傾聽嗎?傾聽廢墟下不屈的脈搏,傾聽飛奔向這裡的步伐。

②強震,正14點28分!死寂,在14點28分!默哀,又14點28分!凝聚,自14點28分!加油啊,從14點28分!

③14點28分,刻印在汶川的大地,也銘刻在共和國的胸膛。這一時刻,共和國感覺劇痛;這一時刻,共和國更加雄起!

④2時28分,中國焦點——三山五嶽肅穆,長江大河嗚咽;國旗半垂,舉國哀悼。從此,平民更有尊嚴;從此,民族更具力量!

題目的字數上限是“45字”,能寫出這樣的“45字”,800字會差嗎?這道題目是“4分”,有的考生得了“3分”,只差1分嗎?四分之一的差距,放到作文里看,就是“15”分。

看幾則記錄平凡小事的作文片斷,你能從中看出作者的感悟,並產生自己“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聯想嗎?

[片斷一]預報明天氣溫3℃,天氣轉暖了。我欣欣然從衣櫃裡取出自己最得意的勁霸夾克,脫掉羽絨服馬上試穿。一冬,我長高了,長壯了,肩也寬了,再也不能寬鬆適體地穿進心愛的夾克了:它該退役了。我嘆息一聲,脫下,翻展開,依依不捨地又端詳一眼。剎那——我呆住了。我發現它的襯裡上有那么多口袋,形形色色。我從來沒發現,甚至沒想到,我的老夥計喲,竟有這樣許多用處不同的口袋!

[這只是一件衣服、幾個口袋的小事,但卻有著遼闊的聯想空間。同學們就要高中畢業了,當我們和自己的好同學、好夥伴依依道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這些相處三年的“老夥計”身上,也還有好多美德、好多本領沒有學到呢?當我們站在學校門口,再回眼看一下母校的校園,這裡美麗的風景、優良的傳統,我們是不是還沒有感受夠呢?當我們坐在飛機上,飛往異國他鄉的時候,再回眼看一下祖國的河山大地,會不會也有這樣的依戀之情呢?一件夾克,連通著五湖四海]

[片斷二]昨晚,我去學校浴室洗澡,裡面黑漆漆的。“停電了,還是燈壞啦?”沒人回答,人們在脫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著黑。我不吱聲了,也摸黑脫外衣,解鞋帶。“喲,怎么不開燈呀?”再後面進來的一位問。沒人吭聲,人們都在忙著各自的事兒,黑著燈,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聲,燈亮了,晃得人眼有點兒暈眩。“你們這些人,摸著黑怎么不開燈?”剛進來的那初二的小丫頭尖著嗓子喊。原來燈並沒壞,只是一茬茬人來人去,納悶、詢問,就是沒人試一下。我想著,不禁啞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類似的事嗎?一次見到人們都推左邊一扇門進出,便以為右邊一扇鎖著;不經意觸到右邊一扇:喲,原來它只是虛掩。

[由“燈”到“門”,已經是由此及彼的聯想。“左邊”“右邊”兩扇門,洞開了寫作的廣闊天地。當考生都在寫烙餅、理髮種種自我的“嘗試”時,北京一位同學,不經意推開了另一扇門,於是他寫出了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打造石斧的嘗試。當考生都在寫人和社會要講求“誠信”時,南京一位同學,不經意推開了另一扇門,於是他寫出了“赤兔之死”——馬都知道講誠信;而北京一位同學寫出了“不誠不信不為過”。我們希望,這種“不經意”,能成為“有意”,成為“自覺意識”]

[片斷三]推開商店大門,一位漂亮小姐動人的微笑奪人眼目!那微笑真燦爛呀,管保叫每位顧客心裡注滿三月陽光。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尊塑膠模特,栩栩如生。試著向一位同樣面若桃花的售貨小姐打招呼:“同志,請問……”換來的竟是一張愛搭不理、冷若冰霜的臉孔。熱乎乎的心頓時寒徹。涼定思涼,有些茫然——商店的口口聲聲微笑服務,難道只是迎門擺設那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

[只想到一個塑膠模特嗎?只想到某些商業服務不盡如人意嗎?這種表里不一的現象在生活中不是遺憾地比比皆是嗎?XX年遼寧省聯考作文題目“今年花勝去年紅”,有人稱讚它詩情畫意,也有人批評它限制考生思維,強迫同學讚頌今年比去年進步了。這真是一種狹隘、片面的誤解。“今年花勝去年紅”,只是一時現象,固然可能,我們也希望,它會帶來豐收的果實。但我們也沒有忘掉一個成語——“華(花)而不實”。充斥在中國大地上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就是看起來紅紅火火,但對於社會和諧、持續發展毫無意義的“花而不實”的現象嗎?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透過貧困縣的一座豪華的中心廣場,我們可以看見死難礦工的血淚、失學兒童的期待和貧弱群體的呼號!這座豪華的廣場,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報載:XX年春節期間,全國拜年的手機簡訊,多達152億條,平均每部手機33條。電信部門的老闆,應該會舉杯慶賀“今年花勝去年紅”吧?但是,這些“寫手簡訊”中,又有多少真情呢?它代替了親人的團聚、登門的拜年、手繪的賀卡和親切的電話。人們稱之為“垃圾簡訊”——這不也是一尊“永恆微笑的蒙娜麗莎”嗎?]

下面這篇話題為“共享”的作文,所選用的材料,同學們無不熟悉。

[例文] 共享明月清風

喜歡蘇東坡,喜歡那一份豁達情懷;喜歡《赤壁賦》,喜歡那一種共享境界。“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那種共享“明月清風”的境界,多么令人神往。

[熟悉的課文,因為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而有了活力]

燈光•明月

感動於電視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昏暗的小巷口,一盞孤燈,罩著小小的夜宵攤,一位老人打理著自己的生意。一個夜歸的女孩,騎車路過,親切地喚了一聲“大爺”,隨即騎進黢黑的小巷。望著女孩的背影,老人輕輕舉起手,把住燈罩,向著女孩的背影,側移了九十度。一束燈光,照向女孩的背影,照亮了半條小巷。那一束燈光,分明帶著夜宵攤的熱氣,似乎還摻些餛飩的香氣,肯定也有老人質樸的關愛之情——這一切,都送給女孩共享。

一盞孤燈,兩人共享。那溫馨而柔和的光啊,似乎照亮了整個夜空;那一盞人們共享的燈啊,分明溫暖了天下人心。難怪女孩輕輕說了一句:“謝謝,大爺!”,那話音又輕得似乎只是她的心聲,是啊,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嗎?老人擎起的,不只是一盞燈,那不就是“目遇之而成色”的一輪明月嗎?但願人共享,十米共嬋娟!

[熟悉的廣告,因為把握細節萌生感悟,而格外動人]

歌聲•清風

[這一主體略去,同學不妨自己嘗試寫寫。寫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或者殘奧會開幕式上的《天域》?聯繫“惟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扣住“共享”這一話題]

堅守的坑道里,共享是一捧岩滴、半支捲菸;和平的天空下,共享是漫野鮮花、數羽鴿哨;饑饉的年代裡,共享是一碗羹湯、兩片樹皮;豐收的日子裡,共享是撲鼻稻香、滿耳蛙鳴;抗震的戰鬥中,共享是一頂帳篷、相連脈管;奧運的賽場上,共享是熊熊聖火、全場激情——在這莊嚴的考場上,我們,正共享著寧靜和諧,還有那充滿每個人胸膛的明月和清風。

[結尾的抒情,六層細節烘托引出考場,全依靠感悟]

上面的例子說明,同學們絕不缺乏生活和素材,同學們最弱的環節是認識水平,欠缺的是對生活細節的留意和感悟。培養思考生活的習慣,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徑,開浚思維能力的通道是作文備考的首要任務。那種視“作文素材大全”為秘笈,死背、堆積素材的做法,純粹是用不熟悉的事物擠掉熟悉的生活,阻塞感悟生活的通道。不但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而且對聯考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並無裨益。素材好比土壤,感悟好比澆水施肥。沙漠固然廣大,可寸草不生;石縫瓦隙中一撮土,照樣可以長出綠意盈盈的草木——感悟才是關鍵。

一汪水塘里有海洋的氣息,一株三葉草上有草原的生機,一個命題可以包容在所有生活素材之中。熟悉的生活的確可以適應所有命題。徐悲鴻先生不是只會畫馬,但他最擅長畫馬,馬是悲鴻先生繪畫的“品牌”。他可以畫給愛妻廖靜文,可以畫贈抗日戰場的英雄,可以畫贈外國元首,也可以畫來慶祝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如果他今天還健在,當然也可以用一匹馬表達“抗震救災”的願望與決心。“胸中有馬千萬匹”,他只需要選擇、調整馬的姿態神情,改換畫的題款印章,就可以適用於任何需要,所有“文題”。當然,一匹馬也可以畫“轉折”“包容”“說‘安’”“北京的符號”……赤兔馬可以用來寫“誠信”,千里馬可以用來寫“人才”,瘦骨胡馬可以用來寫“驍騰”。“踏平崎嶇山河在”“不須揚鞭自奮蹄”“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是聯考作文所必然展開的一片開闊的芳草地!

我們還可以再構想一個例子。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長演唱《我的中國心》。我們當然可以為主持人設計一段串接台詞,把他請上各種晚會的舞台。

①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時刻,我們胸中那顆中國心跳動的節奏就越加鏗鏘有力。(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 ——舉國同心,“抗震救災”的誓師大會。

②奧林匹克的熊熊聖火召喚著我們,北京呼喚著我們,帶著希望、帶著勇氣、帶著一顆中國心去戰鬥!(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 ——中國奧運代表團北京奧運會動員大會。

③今天是你六十華誕,我們的共和國,讓兒女們為你獻上最美好的祝福,還有一顆滾燙的中國心。(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

④印度洋的巨浪衝垮了我們鄰舍的家園,讓我們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獻上真誠的中國心和中國情。(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文藝界為印度洋地區海嘯的賑災義演。

⑤佳節倍思家,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地,我們的心跳動著同樣的節拍,讓我們同唱這一首心中的歌。(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同一首歌”XX年春節華盛頓專場。

⑥黃山黃河不會忘記盧溝橋的炮火,長江長城依舊牢記南京城的血痕,國恥,永遠銘刻在中國心頭!(下面請聽《我的中國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

一曲《我的中國心》,可以唱徹各種晚會,贏得鮮花似錦,掌聲如潮;當然也可以用於所有“文題”,激勵我們的情感,促使我們去深思。

聯考作文“專攻”熟悉的生活,是必須的

綜上,聯考作文“專攻”熟悉的生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我們提倡:以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為視窗,認識社會、感悟人生,豐富感情、深刻思想、錘鍊思維和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做人品味,從而把聯考作文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說:寫作是一項創造,在寫作領域,沒有立意、選材“行與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標準。前者,有意無意地桎梏著學生的創造才能;後者,旗幟鮮明地激勵著學生的創造欲望。而寫好的根本是: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我們又說:各類作文題目,從來有著廣闊天地,但是同學們的某種思維定式,往往封閉著寫作的另一扇門。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認識,任何作文題目,都不足以限制思想解放的頭腦。同學寫作的思維定式,主要存在於選材和立意兩個方面。突破了單向思維的定式,開啟思維的兩扇大門,就可以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或者我們更可以這樣認識:寫作的根本要義,就是以自己思想的解放,開啟讀者思想的門扉。正如歌德所說“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沒有不是被人思考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必須重新思考”意味著:寫作而不試圖對題目重新思考,對讀者毫無價值,對寫者也毫無意義。而“重新思考”的本錢是“一有細節、二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