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聯考優秀作文選登

全省僅一篇作文獲滿分

XX年福建省聯考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使我有了個好身體……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一類卷的優卷

(59分~70分,都是一類卷)

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70分)

紀德有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於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們創造的事業,這消耗便是我們的熱愛。

若不是有了那些關於水稻的夢,若不是有了那種投入其中的熱愛,袁隆平何以從田間完成偉大的創造?何以用枯瘦的雙肩擔起全球的飽食之憂?他因胸懷天下蒼生而熱愛他的事業,他因熱愛而誕生創造的嬰孩。

聖埃克蘇佩里曾言:“創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換無限的事物。”一個熱愛創造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著追求於某種恆久的價值。這價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裡便是“科學的美感”,在喬治奧威爾那裡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有講述這樣的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於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終那權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羅在這裡暗示我們:一旦我們認定了某種創造有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的價值,我們就應完全投入其中,熱愛並堅定地追求。回望歷史長河,又有哪一個偉大成就不是源於創作者的愛?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洶湧而來,梵谷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頓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個不是飽含著創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來?

我已無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因熱愛而造就的偉大創造,可這種繁盛,恰與當下創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觸目驚心的反差。我們有袁隆平,有王選,有錢學森,可這些科學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後起之秀乏善可陳,為何?我想正是因為當下已絕少對科學本身有著痴愛的年輕人,我們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為了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里苦幹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願在黑暗中前行。同樣,在文學領域,如今又有幾人能如桑塔格一般從容說到:“我寫作不是因為那裡有讀者,而是因為那裡存在著文學”?一個一個作秀者,只看見紅地毯和金錢,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學世界裡,我們只見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學”,吾不見哪怕只是一個有著創造之光的作品。科學,文學,乃至其他種種事業,我們早已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忱。於是創造的嬰孩夭折於腹中,豈不痛哉!

幸而我們還有倖存者明了這個道理,“成敗得失,悲歡沉浮,在死亡面前終將逝去,我們看見的是那些恆久不變的東西。”賈伯斯,主宰it行業的先驅者曾如是說道。是的,那些恆久的事物,人類的普適價值,抑或是科學藝術的真、善、美,才是創造的起源與歸宿。當我們受困於一時得失,不思是否前進時,但想一想那些因熱忱而永葆鮮活的靈魂,默念這句話“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 

惟有此,我們才能以自己的創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讓我們擁有寧靜樸素的心(65分)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對於自己從事的工作以及願望,真誠樸實得令人動容。在他的夢裡,雜交水稻獲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顆粒如花生米般大……這是多么簡單明快而又樸素的願望啊,美好卻有點兒遙遠。而就是這樸素的願望,這寧靜致遠的心境,使他勤懇工作,最終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

海子曾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袁隆平的願望,是純粹得讓人起敬的。作為一名科學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負的任務,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於追名逐利,在這位可敬的科學家身上無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寧靜致遠的,他擁有樸素、勤懇以及腳踏實地的精神,名利對於他是極淡的事情,就是因為這樣,這個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科學家會慷慨地把獎金捐贈出來,用於慈善事業。

反觀我們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如他般心無雜念?有誰能夠像他一樣堅守自己淡泊寧靜的精神家園?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成功成了唯一的標準,急功近利是人們渴求成功而衍生出來的心態。大學裡的導師們為了名利不恪守職責,抄襲論文;當郭敬明大言不慚地對大眾宣布:“我寫作就是為了賺錢!”當“最”時代的圖書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不禁困惑:這個時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們開始把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卻在逐漸淡出視角。

不僅社會被浮躁所籠罩,就連科研工作也面臨著這種威脅,君不見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為了申請專利,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時代缺少真正的大師。當我們國人在感嘆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沒有中國人時,我想,應該有更多的人大膽站出來響亮地說:“那是因為我們急功近利,缺少寧靜致遠的心境,浮躁是我們國家的攔路虎!”

我們應該呼籲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僅是科研工作者,還要有社會各領域的公民們。須知,欲速則不達,別讓名利的欲望淹沒了你的道德底線,每一個個體應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再加上一點仰望星空的夢想,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正如中世紀的石匠們,他們精心雕刻著教堂頂部無人可見的雕像——如果有誰問他們誰能看得見,他們會微笑著說:“上帝看得見,我也是。

只有我們每個個體擁有寧靜致遠的心境,樸素誠懇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的社會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樸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遙遠”的夢想,我們的國家定會成就更遠的偉大與卓然。

幸福的意義(62分)

幸福是什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個好身體。”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幸福並不需要德高望重,更不需要財大氣粗。幸福其實很簡單,追隨你的夢想,做你想做的事。

所以,幸福的意義在於保持你的本心。

也許很多人會嘲笑袁隆平,一個如此偉大的科學家,為何不在國家提供的研究院裡工作,反而要親自到田間勞作,不怕髒不怕累地當一個農民?然而,這些恰恰是他的樂趣所在。因為親自下田勞作,他體會到了一個農民的不容易。在工作中,他可以維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又可以解決困擾全球億萬人口的糧食問題,我想,這應該就是這位科學家所認為的幸福的意義吧!

幸福可以是自我精神的富足,也可以是為大家,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但是,過分而盲目地追求幸福是萬萬不可取的。

去年,中央曾做過一個調查“國民幸福指數”。許多民眾都認為,當今的幸福生活,主要體現在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私家車,或是銀行中一筆不小的存款。那么你請試想一下,搬進公寓真的比住在小農小巷中更幸福嗎?“徒步上街或騎腳踏車出門難道不比開輛冰冷冷的汽車更容易交流親情嗎?也許你們在追求的那種所謂的物質上的幸福時,早已不知不覺地失去了些什麼。蝸居雖小,卻很溫暖。這個世上有人以喝茅台發愁,而也有人因喝礦泉水為樂,幸福不僅僅物質就可以提高的,更多的,你需要享受生活,享受你所擁有的。

你將難以想像,一個93歲高齡的老太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冊畫集,然而她真正學畫畫是從5歲開始。在這長長的九十幾年的人生旅途中,她經歷過戰爭,疾病,她放棄了許多,但她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畫畫。許多人欽佩她的毅力,但她的堅持也令許多人不解。她說:“我不為成名,但我必須堅持,因為只有在畫畫中我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幸福,但幸福不是僅僅物質生活的滿足,淡泊名利也並非適合所有人。但是只要你懷有一顆純真質樸的心,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心中的那一個夢想,你將得到屬於你的那一方淨土,你將切實體會幸福的意義。

夢想為帆工作為槳(59分)

是夢想的指引,讓我們不辭辛勞的工作。是因為期待夢想成為現實,我們才會無所畏懼地執著於自己的工作。讓我們以夢想為帆,工作為槳去迎接美好人生。

袁隆平夢見自己培育的水稻能養活更多的人,能大到可以在樹下乘涼,是因為有這一份對夢想實現的期盼,才能執著於自己的科學事業。

無獨有偶,著名的印象派大師雷阿諾以“美會留下”為立志名言佳句,決心通過自己一切努力去創造奇蹟。他堅守自己的諾言,致力於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纏身之際,仍百折不撓地在畫架前作畫,最終倒在畫架旁。因為有夢想的牽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勞都是值得的,一番執著的工作受得到世人的肯定。

不僅雷阿諾這樣,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也有同樣的人生經歷,巴爾扎克決心用自己犀利的筆法來無情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來給受傷的人們的心靈開一劑良藥,他曾經說過“拿破崙用劍沒有完成的,我要用筆把它寫完。”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一貧如洗的小木屋內,數十年如一日的筆耕不輟,才能著成人間巨著《人間喜劇》,才能踐行自己的承諾,才能實現夢想,問鼎輝煌。

以夢想為帆,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以工作為槳,才能使夢想實現成為一種可能。

是因為希望再續經典傳奇,卡梅隆才能全新力作,震撼推出《阿凡達》;是因為希望圓夢奧運,冰壇伉儷申雪和趙宏博才能不離不棄共同奮鬥了十三個春秋;是因為希望能在nba上創造一番佳績,喬丹才能在投失幾千個球後,仍舊毫不氣餒地執著於籃球夢。

他們,都有夢想,他們都以夢想為導航,用自身百折不撓和無所畏懼和付出,去實現自己曾經的夢。

有了夢想,我們就要用心去呵護,用自己十倍百倍地辛勞去澆灌它的成長,讓夢想最終成為現實,不必在乎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坎坷。也不必在意將來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會面臨什麼樣無法克服的挑戰,只要把握現在,用工作去成就夢想!

讓我們以夢想為帆,以工作為槳去踐行自己的承諾,迎接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