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與滿分作文點評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70分)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我的工作讓我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使我有個好身體……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命題點評】

袁隆平是家喻戶曉的“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的事跡感動了國人,影響了全球。

1973年,他率領科研團隊開啟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在數年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有力地回答了世界“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美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帕爾伯格對袁隆平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袁隆平把西方國家遠遠甩到了後面,為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並將引導中國和世界過上不再飢餓的美好生活。

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選取了考生所熟知的袁隆平的有關材料做引子,給考生以親切感。顯得樸實,平易,大氣,讓考生有話可說。其命意,顯然是引導考生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務實和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分析所給材料,篩選重要信息,不難看出,應將重點放在省略號後面的“夢”上。“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袁隆平渴望實現超級稻畝產千公斤的形象說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造福,為國家創造價值,與民同樂的情景展現。

為此,寫這篇作文時,可以袁隆平的事跡為發散點,多角度立意。角度可定為:1、理想與現實,2、追逐著夢想,3、追求中的苦與樂,4、為超越夢想而奮鬥,5、廣闊天地有作為,6、熱愛並踏實地工作,7、共享成果帶來的樂趣。

【滿分作文展示】

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70分)

廈門一中白杏珏

紀德有言:“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於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一種美妙的消耗。”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們創造的事業,這消耗便是我們的熱愛。

若不是有了那些關於水稻的夢,若不是有了那種投入其中的熱愛,袁隆平何以從田間完成偉大的創造?何以用枯瘦的雙肩擔起全球的飽食之憂?他因胸懷天下蒼生而熱愛他的事業,他因熱愛而誕生創造的嬰孩。

聖埃克蘇佩里曾言:“創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換無限的事物。”一個熱愛創造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執著追求於某種恆久的價值。這價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飽,在愛因斯坦那裡便是“科學的美感”,在喬治奧威爾那裡便是揭破一切的謊言。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有講述這樣的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於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終那權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羅在這裡暗示我們:一旦我們認定了某種創造有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的價值,我們就應完全投入其中,熱愛並堅定地追求。回望歷史長河,又有哪一個偉大成就不是源於創作者的愛?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洶湧而來,梵谷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頓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個不是飽含著創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來?

我已無法歷數古今中外多少因熱愛而造就的偉大創造,可這種繁盛,恰與當下創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觸目驚心的反差。我們有袁隆平,有王選,有錢學森,可這些科學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後起之秀乏善可陳,為何?我想正是因為當下已絕少對科學本身有著痴愛的年輕人,我們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為了名利,為了一紙證書而在實驗室里苦幹的學生,他們一旦獲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願在黑暗中前行。同樣,在文學領域,如今又有幾人能如桑塔格一般從容說到:“我寫作不是因為那裡有讀者,而是因為那裡存在著文學” ?一個一個作秀者,只看見紅地毯和金錢,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況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學世界裡,我們只見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學”,吾不見哪怕只是一個有著創造之光的作品。科學,文學,乃至其他種種事業,我們早已丟失了一往無前的熱忱。於是創造的嬰孩夭折於腹中,豈不痛哉!

幸而我們還有倖存者明了這個道理,“成敗得失,悲歡沉浮,在死亡面前終將逝去,我們看見的是那些恆久不變的東西。”賈伯斯,主宰it行業的先驅者曾如是說道。是的,那些恆久的事物,人類的普適價值,抑或是科學藝術的真、善、美,才是創造的起源與歸宿。當我們受困於一時得失,不思是否前進時,但想一想那些因熱忱而永葆鮮活的靈魂,默念這句話“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

惟有此,我們才能以自己的創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作文點評】

這是一篇構思新穎、頗有見地、論述深刻的議論文。考生準確把握所給材料,恰當立意。其優點如下:

1、標題生動形象,觀點鮮明準確。考生在標題中巧妙運用比擬手法,將自己的觀點形象化,既吸引讀者,又使文章增色。

2、緊扣中心論點,大量運用引證法和例證法。文章引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佳句,並結合實例進行論述。語言生動,內容豐富,論述深刻,說理透徹,觀點鮮明,令人信服。

3、考生巧妙聯繫現實,運用對比論證法,於批駁中樹立自己的論點,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

XX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點評

拒絕平庸(“和尚指點畫家”)

江蘇一考生

那還是在我五十多歲的時候。

我學國畫四十多年,畫界的朋友們見到了我都稱我為“大師”。大師這兩個字讓我洋洋自得了好幾年,後來才發現,原來上了年紀的國畫老頭都被叫大師——原來我只是如此平庸的一個。

自此以後,我專心於國畫的研究探索。一心撲在畫上幾年後,我感覺到了一些問題,現在畫界的國畫千篇一律,都很平庸,缺少一種東西。我自己的畫也是如此,就算是工筆畫畫得再怎么逼真,再怎么細膩,給我的感覺還是不對勁,感覺很平庸。

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給我的多年好友星塵大師,大師自小精研佛法,在書畫方面的造詣也極深。

大師問我:“你感覺缺少什麼呢?是什麼能讓國畫跳出平庸、拒絕平庸呢?”“不知道,只是感覺缺少點什麼!”

大師笑而不語,他將我領到一座鐘樓上,放目遠眺,油菜花開,滿眼金黃金黃,偶有幾棵杉樹挺立其間,錯落有致,黃綠相交,讓人的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把這美景畫出來看看。”大師言道。我心有感觸,隨即揮毫潑墨,一會兒即成,看上去很逼真,但還缺點什麼。

“閉上眼睛,用心去看!”大師一言驚醒了苦思中的我。我依言而行,閉上眼。我聽到了勤勞蜜蜂的忙碌聲,我聽到了開花的聲音,我聽到了花朵們互相鼓勵的聲音,我聽到了大自然關愛生命的聲音,我聽到了我的心聲:畫下來!

這一幅畫,我畫得很慢,這期間我從未抬頭看過花的景色,這些景色,都在我的心裡!

終於完成了。

這一幅與上一幅相比,並不是十分逼真,但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機感,活潑的花朵的熱情,透過宣紙撲面而來。

“知道現在的國畫為何平庸了么?”大師問道,“是缺少心靈的投入。只有全身心地,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到畫中,才能拒絕平庸。那種境界,畫得逼真與否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畫者想給看畫人表達的是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圖畫本身。”

“在下受教了。其實,做人、做事,也當如此吧?”

現在的我,已經六十多歲了。碰到叫我“國畫大師”的人,咱笑而不語,我心自在。

【點評】

這是博得閱卷老師一致好評而獲滿分的高考作文。考生緊扣“拒絕平庸”,巧妙選材,文脈清晰,線索清楚,通過畫家求教老和尚如何拒絕平庸,揭示了“不僅畫畫用心才行,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這一主題。

這也是一篇優美的哲理散文。考生將耐人尋味的哲理,融入於精彩的對話之中,語言生動形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使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文中景物描寫雖然不多,但恰到好處。既為畫家的開悟做了點化,又為揭示中心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