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考作文寫作指導及例文分析(江西卷)

編寫者:淮南六中程道流

【真題再現】 (XX年聯考江西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也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擁有什麼,要想到你沒有什麼。對上述說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

(1)必須寫議論文。(2)不少於700字。(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導引】 這是一道辯證關係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確關係,兩句都是“有人說”,都用了“不要……要……”表示選擇關係的句式,兩個“不要……要……”的句子都有其合理的內涵。因此,無論選擇哪一句立意,都有理可說,一般不會有離題的風險,但要辯證說理,突出表現“不要”和“要”的辯證關係,使文章閃爍思辨的光彩,這是寫作的難點。這個題目指向兩個重要的哲學範疇:“有”和“無”,這也是人類存在的兩種基本處境,它看似抽象,其實與現實有著多重契合,因此可以被拆分為多個子話題,如成與敗、得與失、順與逆等等,這些話題應該能喚起學生的多重生活和社會經驗,令他們“有話可說”。其次要確定內容,題目中的“沒有”和“擁有”是廣義的、抽象的,構思時要把它轉化為狹義的、具體的。例如,第一句的“沒有”可具化為金錢、權勢、名利、優越的工作、富裕的生活等,“擁有”可具化為健康、親情、友情、廣博的學識、高雅的情操等;第二句的“擁有”和“沒有”則與第一句的“沒有”和“擁有”剛好相反。這樣,內容具體了,立意也顯豁了,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這是寫作的重點;再就是,一定要符合寫議論文的要求,觀點要明確,不能模稜兩可;論據要充分,不能空泛說理;要用一定的論證方法把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組合起來,不能使二者貌合神離,行文時千萬注意議論文的文體特徵,這是寫作的關鍵之點。第三,從題目設計的更深層面來看,它還具有鮮明的人生導向性:希望青年學生能夠辯證地全面地評價各種現實問題,既要突破現象看本質,意識到生活總是同時具有“消極”與“積極”的雙重特性,(“不要想著你沒有擁有什麼,而要想著你擁有什麼”),此外,也要始終看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一面(“不要想著你現在擁有什麼,而要想著你沒有擁有什麼”):一旦加入“時間”這個變數,事物便將具有多種“可能性”——消極的一面有可能轉向積極,積極的一面也有可能轉向消極。這就提醒我們:在面對各種複雜的現實人生問題的時候,既要有朝向未來的信心,同時也應時刻具有憂患意識。第四,從題目要求來看,對文體的具體規定(議論文)一如既往地體現出江西省作文命題的特色:重視寫作訓練的規範性,以及防範套作仿作,強調現場原創。 立意參考: ①珍惜擁有,珍惜現在;②知足常樂,快樂之源;③淡定從容,輕舞飛揚;

④“無中生有”,追求不止;⑤忘記過去,放眼未來;⑥人生重在“拓荒”;⑦物質與精神的有無;⑧內在與外在的有無。 【評分細則】

等級及

分值

總體標準

細 則

議論類文體一類卷(45-50)準確理解材料,角度恰當,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有新意,有文采。(50—49)符合總體標準並具備以下之一:①語言樸實無華而有一定功力的。②在文體套用、立意、構思等某一方面有創新的。③在結構或語言等方面有瑕疵的。(48—47)符合總體標準並具備以下條件:在結構、立意、文體某一方面有創新,但結構或語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46—45)符合總體標準,但在結構或語言方面有不足的。二類卷(44-39)理解材料基本準確,角度較適當,立意較深刻,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44—43)基本符合總體標準並具備以下之一:①能從材料中引出有意義的道理。② 有靈氣、有新意,但在內容、結構、語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42—41)基本符合總體標準並具備以下條件: ①能從題意中引出一定道理。②有靈氣、有新意,但在內容、結構、語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立意深度不夠,但平穩充實。(40—39)基本符合總體標準並具備以下條件:能從題意中總結出一定的道理,但語言有華而不實之處的。三類卷(38-33)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當,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充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38—37)符合總體標準且不就事論事的。(36—35)符合總體標準但就事論事或故意拔高(升華不自然)(34—33)符合總體標準但羅列現象,泛泛而談,缺乏思考或認識膚淺的。四類卷(32-27)偏離材料,角度或立意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32—31)(30—29)(28—27)五類卷(26-0)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①脫離材料 ②文理不通 ③全文不足400字(26—21)符合下列之一:①脫離題意,內容單薄空洞但完整成文;②全文不足400字但完整的。(20—15)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無文章之實的。(14—0)不成文的:9分以下。經查證為全文抄襲的:0分。

補充細則: 1.必須寫成議論文。寫成其他文體的,一律在30分以下給分。 2.在主題思想上,要健康積極,諷刺、批判、批評言論,若健康積極、見解深刻、獨到的,應該給予肯定,給予高分。“偏離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不當、思想不健康、感情虛假”,閱卷老師將視考生各點達到的程度給0~5分。 3.150字雷同文字,就算是抄襲。發現抄襲的文章,一律在15分以下給分。鼓勵寫真情實感的作文,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感受和認識。 4.語病—處減一分,錯別字一個減一分(重複的不計),共扣滿3分為止。字數不足800字的,每少50個字扣1分,扣滿5分為止;字數不足400字,結構嚴重殘缺,已判為四等卷的,字數可不另扣分。 5.內容分、表達分、發展分只能在相鄰等級之間打,不能跨檔打分,如:內容四等,發展不能打一等。 6.缺題目扣2 分。 7.發現抄襲作文後,先給組長打溝通,抄襲700~400字的得0~15分,抄襲400字以下的扣5~6分。凡屬抄襲、宿構之作(須經確認),基礎等級判為四等,不給發展分。 8.如下方面的亮點要予以特別關註:①有較高的立意;②能選取比較新穎、生動、有個性的材料作為事實論據;③論證有層次感、立體感;④議論語言有邏輯性和文化底蘊。 9.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1~2分。 10.文後打分包括“內容分”、“表達分”、“發展分”、“扣分”(視情況而定)和“總分”等幾項,如“20(內容)+20(表達)+8(發展)—2(標題)—1(錯字)=45”。 【考場標桿例文】

樣卷3:

知足常樂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春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得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還得是自己,就象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沒有的,只會令自己鬱悶,自尋煩惱。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喪失了原本的快禾,即使後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樂的,何苦昵?很多人為了名利放下親情、友情,等到後來才明白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這些都已經消逝,再找不回來了,因此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常悲,因此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只會令自己後悔。

知足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你會學會知足,同時,你也會快樂起來。庸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拔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夸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話,即斷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庭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得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擁有多么珍貴的東西,怎么會不快樂呢?

專家評分:50分。

專家評語:文章視野開闊,內容豐富,正反對照分析,層次分明。文章從兩個方面分析論證各有特色,前半部分偏於推理分析,透徹、到位:後半部分偏於例證、引證,引述豐富,詩文與分析變相輝映,既有理趣又顯情趣。整體議論思路既擺事又講道理,論證方法變化多樣,不失為考場佳作。

樣卷1:

學會知足與永不滿足

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著你有什麼;也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擁有什麼,要想到你沒有什麼。在我看來,前者之言旨在告訴我們要學會知足,知足者常樂;而後者之言告誡我們決不能安於現狀,我們只有不懈追求才能得到快樂。因此只有將學會知足與永不滿足結合起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人生來固有七情六慾,若我們一味著去追求索取,最終只會讓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知足。

學會知足是基於對已有生活的愛以及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臉譜”網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年經輕輕就擁有了數百億家產,但他知足於一名普通青年的平生生活,與女友逛街,出現在任意的大街小巷。試想他因為年輕有為而自命不凡,他也許會攜巨款去豪賭,也許會花巨資供娛樂享受,也許會當守財奴守著金錢一輩子。但這些都不會發生在他身上,他因學會知足而始終成為年青一代的榜樣。

學會知足固然重要,但它也許會讓人產生安於現狀的思想,正如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統治者滿足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而不顧外界發展,最終被迫打開國門,接受恥辱。因此我們在知足的同時更要永不滿足。

永不滿足體現的不是對情慾的追求,而是展現出一種奮發向上的姿態,這種精神無時無刻不鼓舞著我們勇於創新,自立自強。

XX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女單冠軍李娜在今年重返法國賽場。她很坦誠地告訴媒體,去年大滿貫帶給她的榮譽讓她度過了最糟糕的一年。的確,那場勝利舉國為之歡騰,李娜也正是因此而產生驕傲情緒安於現狀,知足於榮譽的她在過去的一年裡似乎沒有想到恆心與平常心是自己沒有的,因此,她的表現也難以讓人滿意。但是她的這番話道出了自己一年來的弊病,她定會告訴自己,只有永不滿足目己的成績,才能再創佳績!

學會知足,因為這可以幫我們擺脫欲望帶來的蠱惑:永不滿足,因為它催促著我們永不停下進取的腳步。學會知足與永不滿足就像是一隻船上的兩隻槳,少了任何一隻都無法正常行駛,因此,讓我們盪起這雙槳吧!

專家評分:45分

專家評語:文章開頭引述材料,作出詮釋,並提出中心證點“只有將學會知足與永不滿足結合起來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有思辯性。接下來舉例證“人要學會知足”,然後過渡到論證“永不滿足”,舉例從反面說理。結尾呼應開頭,用比喻收束全篇,緊扣題意。文章文體規範,語言流暢;但舉例不夠典型,是文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