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聯考語文試卷的思考

2005年福建聯考語文試卷的思考

 

 

2005年福建省聯考語文試卷一亮相,就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與議論,關注和議論的程度與2004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縱觀這兩年的試卷,我認為2005年福建聯考語文試卷對全國聯考改革和語文教學改革意義深遠,目前來說至少有兩大貢獻。
一、打破固化結構模式
2005年福建聯考語文試卷取消前6題,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時之間引發師生們的眾多議論,讚許的有,覺得不適應的有,不滿的有,罵娘的有。不讚許的理由主要有四。
一是認為結構改變給考生帶來了心理負擔,考生一拿到結構與以往不一樣的試卷確實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但這種壓力在考前是可以化解的。我們的老師為何只認準一種試卷結構、一種模式、一種考法呢?為何如此的喜歡非此即彼呢?我認為沒有哪一種結構、模式和考法是唯一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結構、模式和考法都不應該固化,固化的考試模式帶來的是教學的僵化、應試教育的強化。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盲目崇拜過於痴情,能進行富於變化的常態教學,考生不就能以變應變了嗎?
二是認為結構改變,把選擇題(所謂的客觀題)改為主觀題,影響了評卷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影響試卷的公平性。主觀題的作答與評卷都是富有個性的,準確性和公正性確實不如機改的選擇題,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試卷的公平性不能直接和評卷的準確性和公正性畫等號。試卷的公平性首先體現在試題上,試想一下試題不符合語文學科特點,不能測試出真正的語文能力或素養,還有哪來的公平性?我們所謂的客觀題(特別是前6題)命題的主流立意還是知識,命題時為了追求一定的難度,往往繞彎彎故意為難考生,甚至不時出現偏題怪題,考生考前付出與考後收穫往往不能成正比,這還有哪來的公平性?再者隨著網上評卷制度的實施(福建省2003年開始實施)和評卷隊伍的建設,評卷誤差在技術支持下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並逐漸減小。
三是認為結構改變,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於中學語文教學。有人認為取消前6題,把語言積累的考查放到閱讀和寫作中去,會削弱教學中對語言教學的重視,認為應該保留甚至加強字詞、語彙等語言積累的單獨考查。我並不反對語言知識的積累,但怎樣積累應該講究。積累的目的在於運用,最有效的積累應該是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進行,應該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動態的進行,如果把詞語手冊或詞典等背下來,把選擇題的答案乃至選項背下來,可以稱得上積累豐富,但只記住了一些教條不會運用又有何意義?請看2003年《來自聯考閱卷組的報告》的第六節來自福建的報告調查表明,目前高中學生的成語擁有量微乎其微,作文中成語迭出、妙語連珠的句子(語段)少得可憐。這種結果難道是取消前6題帶來的?我認為語言知識的考查不應是靜態的,應該是動態的,考查的不應是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應是知識的套用與能力。如果我是學生,我才不喜歡去背成千上萬的詞條,我才不喜歡去辨析詞語的用法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我才不喜歡被前6題搞得天昏地暗、暈頭轉向;如果有人喜歡我會覺得悲哀,悲哀學生的無奈或無知。至於語言知識如何用主觀題的形式來考查,我認為值得探索改進,比如可以借鑑解放前高校招生自主命題的做法,如以訂誤的形式來考查。
四是認為結構改變之前應先安民告示,要有個《考試說明》,師生好有個準備。我認為沒有是可以的,而且可能更好。已經有了教育部的《考試大綱》了,而且2005年的《考試大綱》特地取消結構、題量與賦分的規定,取消的目的在於給各省市更多的命題自主權,同時也為了淡化聯考的應試色彩,以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如果再弄個《考試說明》把一切都限定了,一來限定了命題的空間,二來限定了教學的空間,然而聯考之後發現有何不妥再來年年修訂,這對聯考改革和教學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這不是自討苦吃、自己套牢嗎?為了語文教學的常態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師生要準備的是能力與素養的提高,而不是結構與模式,否則不就又回到了考什麼教什麼,教什麼考什麼的怪圈。事實上2005年制定《考試說明》的省市只有三分之一,制定之後師生更忙,研究完了《考試大綱》,又得研究《考試說明》,複習時二者又都要關注,現在看來制定的積極意義有多大真的值得反思。
其實2005年福建聯考語文試卷取消前6題,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並非偶然,課程改革呼喚減少封閉性試題,增加開放性試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在《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卷評價》的命題建議中明確提出試卷結構不做硬性安排,給各單獨命題的省市以更多的自主權,既然有了權,乾么不合理利用呢?乾么不好好把握住機會呢?再者,變化之後加強了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考查,這又何錯之有?難道不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嗎?難道違背了國家確立分省命題制度的初衷嗎?
綜觀2005年的16份聯考語文試卷,結構和題量相對於去年發生變化的有福建卷(取消第一大題,第四、五大題各增1題,作文和第三大題各增10分和2分)和湖南卷(取消第六大題,第四、五大題各增39分,文言文移至第卷);結構未變題量減少的有全國卷(第一、二、三大題依次減少211題)、上海卷(現代文閱讀減少2題)、江蘇卷(第一大題減2題,第四、五、六大題依次增321分)和廣東卷(第一、二大題各減1題,第五大題增13分,第四、六大題依次增21分);結構總題量未變大題量賦分變化的有天津卷(第一大題減2題,第二大題雙文本增2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各3題)和遼寧卷(第四大題增1題斷句,第六大題減1題);結構未變題量增加的有重慶卷(第一大題減1題,第五、六大題各增1題)和浙江卷(第四大題增1題文學常識2分,第六大題減2分);結構和題量沒有變化的有北京卷、湖北卷、江西卷和山東卷。從上述的統計可以看出福建卷的變化最大,也最具有導向意義。湖南卷變化也很大,但它取消的是第六大題語用題,這不符合教育部加強考查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命題精神,2004年的福建省質量普查卷曾經做過類似的改革,事後證明不合理,聯考命題已經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發展,語知語用的考查要簡約只能取消第一大題。全國卷、江蘇卷、廣東卷、天津卷和重慶卷變化較小,第一大題的題量都有所減少,但力度偏小。上海卷總題量減少2題,意義在於試卷的簡約。遼寧卷和浙江卷的微調都以犧牲第六大題為代價,與湖南卷的變化一樣不可取,浙江卷的文學常識單獨命題特別令人遺憾,張偉明早在《2002年聯考語文命題展望》中就提出: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同屬知識性內容,為了不減少試卷中對能力測試的分量,在聯考試卷中兩項內容將只選考一項。江西和山東首次自行命題,沒有變化可以理解;北京卷和湖北卷沒有變化可能是認為沒必要或是有其他原因,但如果長此以往一成不變,恐怕自行命題的意義就值得懷疑了。
孔慶東在《中國語文聯考的導向》中曾說過:這類題(客觀題)考多了,考成主流了,勢必會助長學生投機取巧、趨炎附勢等等實用主義的道德取向,抽空語文教學的人文血脈。從語文的工具性角度說,也無助於學生純語文水平的提高。綜上所述,福建卷從打破固有結構模式、擺脫僵化教學局面的角度來看,改革力度最大,導向最明確,引導教學重視套用,重視閱讀與寫作,把語基題訓練所大量占用的讀書時間要回來,有利於聯考改革,有利於課程改革,意義深遠,貢獻最大。
二、開拓作文命題空間
2004年的福建卷推出了一種作文新題型,打破了聯考作文命題與教學的程式化,給作文命題與教學帶來了一股新鮮活力。2005年福建卷的作文題在堅持開放與思維命題思路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貢獻。
首先打破了作文60分的限定。作文分值增加的意義一來在於加強語文實際能力的考查,改變聯考語文試卷賦分比例的不合理現狀,因為正如潘新和所說的寫作能力的兼容性最大、素質性最強,最能體現實際語文水平,在測評中應占最大權重;二來在於提高命題的信度和有效度,使聯考更具有區分度,因為分值提高作文拉開的距離就相應變大,使語文綜合素養高的考生脫穎而來;三來在於糾正現實中對作文教學的不重視,強化語文的套用功能和表現功能。
2005年福建卷作文分值的增加,孫紹振認為這是福建省語文教學改革持之以恆16年來的重大突破,確實如此而且來之不易。早在19985月南京大學鮑明煒教授就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發表文章呼籲提高作文分值,提出分兩步走的改革方案,第一步提高到90分,第二步再提高到105分。在這之前當時的國家教委考試中心也打算提高作文的比重,曾經兩次請科研單位研究作文評分問題,但可惜的是沒獲得滿意的成果,1998年只好先在上海市進行試點,1998年上海聯考語文試卷的結構和權重率先進行了重大改革,從此上海卷的作文賦分一直是70分。考試中心命制的聯考卷作文分值一直無法突破,原因在於全國地域差別大,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具備上海那樣的考試條件。福建省自行命題和網上評卷制度的實施為作文分值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條件,福建省命題人員的改革精神使作文分值的提高成為現實,這對其他省的聯考語文改革必將起到積極的影響和促動。
其次又創造了新的命題樣式。2005年的命題堅持把話題的選擇權交給學生的命題思路,但2005年的命題又與2004年的不同。2004年要求從十個人物中選取一個作為話題作文,2005年可以說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命題的外在形式是材料作文,而內在品質還是話題作文的核心精神——開放,選擇權不再是十個,考生的聯想想像能力有多大選擇權就有多大。2005年的命題豐富了作文題型,同時引發人們重新審視話題作文,重新思考作文命題與教學的趨勢。
再者,2004年蘊含的教學導向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多讀書,而2005年更側重於鼓勵學生多思考,2005年的作文材料豐富的內涵給了考生以無盡的聯想和想像空間,但試題在開放的同時突出了思辨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進行深入的獨立思考。
福建省自行命題2004年的貢獻在於作文,2005年的貢獻除了作文,還有結構,其實,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正確導向,在於對素質教育的有利推進,在於對聯考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有利推進。

附:
2005
年全國各省市聯考語文試卷結構、考點、賦分一覽表

全國
21題) 字形、詞語、語病、語意
12 社會科學閱讀(3+3+3=9 虛詞、理解、分析(9
(合30 翻譯、古詩、默寫
10+8+5=23 散文閱讀(4+6+4+8=22 壓縮、擴展、請柬4+6+5=15 話題作文(20+20+20=60
全國
21題) 字音、詞語、成語、語意
12 自然科學閱讀(3+3+3=9 實詞、理解、分析(9
(合30 翻譯、古詩、默寫
10+8+5=23 散文閱讀(6+6+4+6=22 連貫、得體、推薦書(3+6+6 話題作文(20+20+20=60
全國
21題) 字形、詞語、成語、語病
12 社會科學閱讀(3+3+3=9 虛詞、理解、分析(9
(合30 翻譯、古詩、默寫(10+8+5=23 散文閱讀(4+6+4+8=22 連貫、得體、擴展(3+6+6=15 話題作文(20+20+20=60
北京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成語、語病
15 實詞、虛詞、句式、理解、分析(15)(合30 斷句、古詩、默寫
5+7+6=18 社會科學閱讀(3+3+4+2=12 散文閱讀(4+4+4+6=18 連貫、仿寫、續寫(3+4+5=12 話題作文(20+20+20=60
上海卷
27題) 社會科學閱讀(2+6+3+3+4=18 散文閱讀(1+2+4+3+3+3+6=22 默寫
4 古詩
2+2+4=8 古文一
4+2+5+2+2=15 古文二
2+4+2+2+3=13
(合80 材料作文(70
天津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語病
12 社會科學(3+3+3
自然科學(3+3+3
18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翻譯、古詩、默寫(8+6+4=18 散文閱讀(3+8+3+4=18 詞語、漫畫、推薦書(2+4+6=12 命題作文
45+15=60
重慶卷
26題) 字音、字形、詞語、標點、文學常識
15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39 翻譯、古詩、默寫(6+6+4=16 散文閱讀(2+4+4+4+6=20 修改、擴展、擴展、連貫簡明(4+2+4+5=15 命題作文
20+20+20=60
湖北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詞語、語病、標點
18 社會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翻譯、古詩、默寫(8+6+4=18 散文閱讀(4+4+6+4=18 連貫、漫畫、廣告(3+4+5=12 材料作文(20+20+20=60
湖南卷
22題) 字音、字形、詞語、成語、語病、連貫
18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合30 文言閱讀(3+3+3+3=12
翻譯、古詩、默寫(9+6+6=21 散文閱讀(4+4+4+15=27 話題作文(20+20+20=60
江西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成語、標點、語病
18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翻譯、古詩、默寫(8+6+4=18 散文閱讀(4+6+4+4=18 變換、壓縮、賀卡(2+4+6=12 話題作文(20+20+20=60
遼寧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熟語、連貫、修辭
18 社會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斷句、翻譯、古詩、默寫(4+6+8+4=22 散文閱讀(4+4+4+6=18 修改、壓縮(4+4=8 命題作文(25+25+10=60
福建卷
21題)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24 翻譯、古詩、默寫(8+6+6=20 散文閱讀(2+3+3+6+6=20 修改、壓縮、對聯、介紹詞(4+3+4+5=16 材料作文(25+30+15=70
山東卷
25題) 字音、字形、詞語、成語、標點、語病
18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翻譯、古詩、默寫(8+6+4=18 散文閱讀(6+4+4+4=18 變換、廣告詞、仿寫(2+4+6=12 話題作文(50+10=60
浙江卷
26題) 字音、字形、詞語、詞語、語病、修辭
18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42 翻譯、古詩、默寫、文學常識(8+6+4+2=20 散文閱讀(2+6+6+4=18 廣告詞、連貫、修改(2+2+6=10 話題作文(20+20+20=60
江蘇卷
24題) 字音、字形、成語、語病
12 自然科學閱讀(3+3+3+3=12 文言閱讀(3+3+3+3=12
(合36 翻譯、古詩、默寫(9+8+4=21 散文閱讀(6+5+5+4=20 壓縮、變換、仿寫(4+4+5=13 話題作文(20+20+20=60
廣東卷
24題) 字音、字形、詞語、語病、連貫
15 自然科學閱讀(3+3+3=9 文言閱讀(3+3+3+3=12
(合36 翻譯、古詩、默寫、(8+8+4=20 散文閱讀(3+4+4+6+4=21 壓縮、變換、仿寫(3+4+6=13 話題作文(20+20+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