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熱點人物素材之名人素材

名人素材·變形記

成長·適應

不利環境顯睿智,童年已學會適應

奧朗德於1954年8月出生於法國西北部城市魯昂,具有左翼政治傾向的母親對他的影響頗大,但其父親的政治傾向卻是極右。他父親在政治生涯上一直不順利,也因此不允許家裡任何人牴觸他的政治觀念。父親易怒的性格使奧朗德變得不喜歡對抗、衝突,而喜歡尋求和解,他懂得如何在不與父親頂撞的同時,與父親討論意見不同的問題。奧朗德就是在這樣一種矛盾的氛圍中長大,並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後來,在他擔任社會黨總書記的2024年裡,他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好好先生,也許與他小時候的生活經歷有直接關係。

素材運用 不要以為所有的適應都是世故圓滑,不要以為所有的適應都是隨波逐流,不要以為所有的適應都是一種醜陋。達爾文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縱橫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懂得適應,從而實現了人生的升華。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在童年時期就懂得如何適應不利環境而最終功成名就。學會適應,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

適用話題 學會適應、逆境與成功、妥協未必不是前進、環境與成長

出鏡·改造

“焦糖布丁”彰顯時尚

在法國政壇,奧朗德有太多“不雅”綽號,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綽號是flanby牌的“焦糖布丁”。奧朗德肥嘟嘟的圓臉,再加上不修邊幅的穿著,像極了放在小碗裡搖搖晃晃的布丁。為了參加2024年法國總統大選,他的女友瓦萊麗·特里耶韋萊(《巴黎競賽畫報》記者)改變了他。她給奧朗德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減肥食譜,並配上時尚的無框眼鏡,量身定做的西裝外套,更重要的是,她訓練奧朗德的口頭表達和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對症下藥之下果然見奇效。她讓奧朗德從“松垮的布丁”變得“總統范兒十足”,他那經過訓練後的、抑揚頓挫的新語調甚至讓許多左翼黨派的支持者聯想起當年的密特朗,民調支持率也隨之上升。

素材運用 自律或粗俗,整潔或邋遢,勇於進取或畏縮不前,朝氣蓬勃或萎靡不振……一個人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展示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自我形象。當今社會,形象不僅是給自己看的,更是對周圍人的一種尊重。想一想,在儀表這個小事上都得過且過的人,怎么能夠喚起人們的信賴,又怎么會認真對待工作,對待事業?

適用話題 改造、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歷練·隱忍

沉穩隱忍少衝動

對普通民眾而言,奧朗德在媒體上的形象,常常被漫畫化,呈現出一副唯唯諾諾的和事佬模樣。在法國私營頻道canal+最著名的時政諷刺節目《木偶》中,奧朗德是個只知道傻笑的胖子,沒有激情和決斷,回家還要受到女友的訓斥;在黨內,有人嘲笑奧朗德是“沒能力的男人”。其實,奧朗德溫和的背後也相當有城府,他很清楚什麼時候該隱忍,什麼時候該強勢。在2024年2月份的一次集會上,他莫名地遭受了一袋麵粉的襲擊,他如此自嘲道:“這就是職業風險,比起總統的誘惑,這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在社會黨今年4月15日的造勢集會上,一貫謹慎的奧朗德強勢發言:“如果你們希望改變,請讓我贏得投票。”可以說,奧朗德競選總統中,支持他的選民,很多是看中了他穩重的一面。

素材運用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能包容一切,方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後才能改變一切、克服一切。所謂大肚能容、逆來順受,並不是天生的窩囊廢,相反,他正是一個成大功、立大業的強者!奧朗德因沉穩隱忍、不飛揚跋扈,而在關鍵時刻的反戈一擊,最終功成名就,更見證了忍耐的力量。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艱難困苦當中忍耐,一旦時機成熟,必然水到渠成。

適用話題 歷練性格、學會隱忍、穩重與衝動

競選·宣言

“改變就是現在”

2024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社會黨2024年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中,他提出“改變就是現在”的競選口號,主張“變革”,通過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收入、扶持中小企業和對富人增稅來吸引選民。他還表示,將對歐盟新簽署的“財政契約”提出重新談判,主張歐盟徵收金融交易稅,並承諾將引導歐洲重返加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道路。

“改變就是現在”的政治主張在總統競選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024年5月6日晚,法國總統競選終於塵埃落定,一場最沒有懸念的總統大選,將一位沒有任何行政經驗的政治家——左翼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送進了愛麗舍宮。這是法國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地震,也是左翼自1981年密特朗當選以來,在接連三次總統大選失利後的一次“翻盤”。

素材運用 奧朗德曾出版過多部著作,包括《法國夢》《改變命運》等。在《法國夢》一書中,奧朗德發出了“我要把神奇重新帶回法國夢裡”的呼喊:而他在總統選舉的過程中,又用“改變,就是現在”實踐著這一夢想。正是因為有夢,所以他動力十足,也正是有夢,所以才讓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法國人民的心中生根發芽,最終競選成功。夢,貴在執著;夢,貴在堅守!

適用話題 堅守一個夢、付出與收穫、改變成就夢想

承諾·實踐

內閣“首秀”樹榜樣,總統減薪兌現諾言

法國新內閣於2024年5月17日下午在愛麗舍宮召開首次會議,先向自己“開刀”,總統和內閣成員減薪是會議首要議題,以期在國內經濟低迷的現狀下“樹立榜樣”。政府發言人娜雅·瓦洛·貝爾卡桑會後說,減薪30%的方案已經獲內閣同意。其中,部長級官員的月薪將從1.42萬歐元減至9940歐元,總統和總理的月薪從2.13萬歐元減至1.49萬歐元。此舉,把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和內閣部長的薪水減少了三成,以兌現奧朗德競選承諾。

素材運用 承諾猶如珍珠,它的瑩潤是蚌痛苦的代價,也是蚌的榮耀:承諾猶如寶劍。它的鋒利是鋼鐵撕去虛浮外表的磨礪,也是鋼鐵的追求;奧朗德忍受著巨大壓力,踐行著自己競選時的承諾,讓一份信念、一份思想,迸射出誠信的火花,它點燃的是每個人心中的火焰,帶給人追求與動力!領導首秀不作秀,榜樣的承諾里,繫著關懷、信念、分擔、追求和改變的五彩綢帶,在良知的心靈大旗上舞動,它舞動的是一股永不言敗的力量,換取的必將是他人衷心的擁護!

適用話題 踐行承諾、引領、榜樣的力量

低碳·低調

堅持騎車上下班,清新穩重且親民

奧朗德多年來堅持騎車上下班,自詡“普 通先生”。網際網路上流傳著這樣一張奧朗德騎車的圖片:他騎的是一款家用26型無橫樑腳踏車,車把前方還配備了車籃,裡面放著一大沓報紙。沒有頭盔、專業裝備,就這么個像鄰家大叔一樣的人物,居然連續2024年任法國最大反對黨社會黨第一書記,也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

作為一名環法腳踏車賽的超級熱衷者,奧朗德從來不會錯過任何一站比賽,連最無聊的平地賽段都看得津津有味。他之於環法腳踏車大賽,就像美國總統之於mlb職棒大聯盟聯賽,關注、參與體育大賽成為總統親民、健康形象的象徵。或許正因為此,這位法國新任總統才會始終堅持騎腳踏車上班,這樣的低碳之舉,在全世界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微評論 低調做人是一種境界,一種去留無意的胸襟,一種寵辱不驚的情懷。奧朗德用腳踏車代步上下班,這似乎與他的政治家身份不符。就是這樣一位自詡是“普通先生”的人在總統競選中競擊敗了過著明星般生活的、“奢華、自戀”的薩科齊。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總是可以從他過往的言行中找到一些先兆、秘笈或者蛛絲馬跡,而奧朗德的成功或許就在於其因低調而顯現出來的親民氣質!

扮演“後勤部長”,甘當綠葉襯紅花

2024年,奧朗德25年的伴侶羅亞爾代表社會黨參加總統大選時,作為“社會黨第一書記”的奧朗德就在一旁低調扮演“後勤部長”的角色,以一種“婦唱夫隨”的姿態,成為法國政壇多年來罕見的景象。他作為黨內第一書記,暫時犧牲了參選總統的機會,改在幕後運籌羅亞爾的選舉動向。至少在當時,兩位伉儷一前一後的競選方式,的確吸引了不少黨外選民和年輕黨員。2024年,羅亞爾能夠超越卡恩、法比尤斯等人,靠著靚麗的外形角逐總統,奧朗德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這也為他在本輪大選中積攢了足夠的威信和人脈。

微評論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幕後工作者在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同時,也在默默無聞地積累自己的威信和人脈,等待綻放的時機。

像奧朗德一樣成功 何成

2024年5月6日晚,法國政壇發生了一次大地震,被媒體稱為“沒有執政經驗、沒有明顯弱點、沒做過決定”的“三無先生”奧朗德竟以51.62%的支持率成功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一時間,人們紛紛猜測奧朗德當選為法國新總統的種種原因。有人認為,奧朗德的成功反映了法國選民對薩科齊執政現狀的不滿,渴望變革;也有人認為奧朗德高舉社會公正和平等均富的大旗展開競選,順應了民意。實際上,奧朗德的成功和他個人豐富的積澱是分不開的,他的當選再一次向世人證實: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成功需要在不利環境中不斷歷練。奧朗德童年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家庭中。父親不允許家裡任何人牴觸他的政治觀念,他的易怒性格使奧朗德變得不喜歡對抗、衝突,而永遠尋求和解,他懂得如何在不與父親頂撞的同時,與父親討論意見不同的問題。在這樣一種矛盾的氛圍中,奧朗德長大了,並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這樣的生長環境,使他後來能靈活而圓滑地處理黨內各種矛盾。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在不利環境中積累歷練經驗。不要把所有不利於自己的環境都當做苦難,適應它並正確加以利用,不利的環境也可能成為你走向成功的一筆財富。

奔向成功的過程中要禁得住諷刺,並學會隱忍。困難面前,學會彎下身子遷就,接受一切,就會得到一切。法國私營頻道canal+曾在最著名的時政諷刺節目《木偶》中,諷刺奧朗德是個只知道傻笑的胖子,在外沒有激情和決斷,回家還要受到女友的訓斥;在黨內,也有人嘲笑奧朗德是“沒能力的男人”;2017今年2月份的一次集會上,奧朗德還遭受了一袋麵粉的莫名襲擊……表面上看,奧朗德的確窩囊無能,但他的隱忍卻贏得了選民的支持,他們看中了奧朗德的穩重。隱忍的力量使得奧朗德在時機成熟之時,水到渠成地獲得成功。由此看來,適當彎曲是一種理智和策略,是一種彈性的前進方式,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順應和忍耐,它會讓我們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

成功,需要經營良好的人脈。作為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多年堅持騎車上下班,並自詡“普通先生”。他的親民、健康意識、低調做人的形象無疑獲得了人們的好感。在2024年羅亞爾代表社會黨參加總統大選時,作為“社會黨第一書記”的奧朗德犧牲了參選總統的機會,低調扮演“後勤部長”的角色助其參選。他成人之美之舉,也無疑他為今年的總統大選積攢了足夠的威信和人脈。因此,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就應該親民、低調、而又善於助人。這樣,他才能得到更多的青睞,擁有更多人的擁護。

奧朗德競選成功給我們的啟示很多很多,我們在借鑑經驗積累經驗的同時,也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軌跡,走出精彩。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只要你有進取心,不滿足,即使再泥濘的路也會留下你的腳印。正如奧朗德當選總統後說:為了能當上總統,被責難、被愛戴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一切都需要忍受。事後回想,那些創傷、那些打擊、那些刁難,人們將感激這一切。

佳作點評

奧朗德今天當選法國總統成功,固然有多種因素,但絕對和其個人不斷沉澱積累的豐富經驗有關係。文章從奧朗德個人的成長環境、性格培養、人際交往三方面來論證“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一論點,儘管這不是奧朗德成功之道的全部,但文章以點帶面,能起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它給讀者的啟發也是彌足珍貴的。

2017聯考作文熱點素材:“紅樓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

曹雪芹為了一部《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三百年後,周汝昌為了一部《紅樓夢》,目盲耳聾,窮六十載,建立紅學“四支”,使《紅樓夢》之光華,粲然世間。紅學家中,高人輩出,然而,如周汝昌用功之勤,用情之深者,再無二人。如今,周老先生駕鶴西去,其名字卻與《紅樓夢》一道,銘刻在時間的軌道上,流芳百世。

語錄集

借玉通靈存翰墨,為芹辛苦見平生。

——周汝昌的自敘對聯,《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

我極愛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不被人為利用的真正的學術研究。我喜歡“國貨”,喜歡民族節序風俗。對這些方面,也許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後,甚至冥頑不化。不了解這一切,很難理解我為何後來走上了紅學道路,為何持有如此這般的學術觀點,為何又如此的執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誣陷、排擠、攻擊,而無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天·地·人·我》

素描冊

一身是才的周老

周先生的書法非常好,他寫的是瘦金體,卻不是模仿,有他自己的創造和獨特的魅力。此外,他的詩詞也寫得非常棒,還曾經注過兩本古詩集。他對古典詩詞的理解非常透徹,那些詩詞的意境,今天的人可能已經有了隔膜,但是周先生卻能夠精確地解讀和描述出來,可見功力深厚。

——劉夢溪著名古典文化學者、紅學家、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素材運用 周汝昌論書法的書是《書法藝術答問》《永字八法》等,注的詩集是《楊萬里選集》《范成大詩選》等,單單一本,就足以名世,足以傳世,而周老先生卻幾乎在傳統文化方面多管齊下,且都有不俗的建樹。更鮮為人知的是,周汝昌大學的專業是外語,且極為地道精通。這樣的通才,研究起《紅樓夢》來,自然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大視野”。

適用話題 模仿與創新、通識教育、才能

黛玉豈容褻瀆

周先生性格耿直,為人多情多義,專攻《紅樓夢》研究。20世紀五十年代初,他受聘任教我校外文系(因先生系北大英語專業出身),單身生活,閒時喜閱世景,一天他走到九眼橋頭與文里巷,但見一個小飯館掛著招牌“瀟湘館”,不禁非常生氣,找店主交涉說明:“瀟湘館”是林妹妹的雅舍,你怎么可以褻瀆聖賢呢?店主見他一介教書匠,也不作答理。豈知周先生回校召集學生到店前抗議,店主迫於壓力只好改掛店招。——張放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

素材運用 周老先生這一捍衛黛玉清雅玉潔的壯舉,和寶玉維護大觀園裡的女孩名譽如出一轍,都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為;或許乖於常理,實則可見其用情之深。周老在研究紅樓之美,更是踐行紅樓之美。知行合一,堪為世范。

適用話題 耿直、維護、情深一往

風範·大師素描

[求學之路]

歧路難銷凌雲氣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降生於距天津城25公里的鹹水沽鎮,成長於外寇入侵、軍閥混戰的年代,雖為家無藏書的村童,但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強烈求知慾和過目不忘的聰慧。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隻字,他都如獲至寶,絕不放過。畢業時,其論文英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文賦》令中外教授舉座皆驚,一字未改,全票通過。

素材運用 周汝昌之所以成為中西文化的全才,自然是因其為治學的良材美玉,穎慧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而其在艱難曲折中,曾不絲毫改易初衷,更為根本。

適用話題 求知慾、不放棄、紮實

[紅樓緣起]

紅樓一入深似海

1947年,時在燕京大學就讀的大三學生周汝昌寫了一篇與胡適討論紅學的文章,發表在《天津民國日報》上。隨後,周汝昌收到胡適的回信。信中,胡適主動向他請教,足見其對這位後生的讚賞。1948年夏初,正在撰寫《紅樓夢新證》的周汝昌帶著討教《甲戌本石頭記》的疑問,首次拜訪胡適先生。讓周汝昌意外的是,胡適居然慷慨地將珍貴的孤本《甲戌本石頭記》借與他拿走細看。對此,周汝昌曾不止一次地感嘆:胡先生能平等對他,甚至對他愛護有加,其人品和學問少有人比。從此,周汝昌開始了漫長的紅學之路。1953年9月,他出版了第一本個人專著《紅樓夢新證》。

素材運用 在大師的坦蕩無私面前,我們不得不感嘆如今的學人,早已不復學者的純粹,難以荷擔人類精神家園守望者的重任。

適用話題 師生情、無私、提攜、求真、出藍勝藍

[紅樓情深]

為芹辛苦見平生

周汝昌先生堪稱“為芹辛苦見平生”的學人了。他一生坎坷,二十幾歲雙耳幾乎失聰,後因用眼過度,僅僅依靠著右眼0.01的視力,治學數十年。老人不用電腦,寫東西的時候,幾乎需要把臉面貼到紙上去。先生寫出來的漢字常常如核桃一般大小,有的時候字也會交疊到一起去。90多歲時,周先生每天仍然堅持“盲書”寫作。這條艱苦的研紅路,他一走就是60年。

素材運用 60年,他從一個出入學府和貴公子門庭的青年才子,成為紅學研究的巔峰和大家,其間所歷苦辛,誠非外人所能身感。單單看他目盲耳聾,猶孜孜不倦,耄耋之年仍然佳作紛出,便讓人無比感動。

適用話題 苦辛、戰勝自己、堅持

[紅樓苦心]

誓將佘生誨世人

2024年,周汝昌曾對採訪他的記者說:“我雖然84歲了,經歷了大悲大喜,但我很留戀人間事。現在我靠半隻眼睛拚命乾,不就是要把成果留給後人嗎?”2024年,年逾90歲的他還被請上央視《百家講壇》評點四大名著。他以獨特的眼光理出《西遊記》與《紅樓夢》的相通之處,“兩部書都在求真,都在寫誠”。91歲時,他又石破天驚地宣告“脂硯齋和曹雪芹是夫妻,史湘雲的原型就是脂硯齋”,迅速成為紅學界和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

素材運用 周汝昌研究紅學,志在讓國人領略紅樓之美。有這樣的大情懷、大慈悲,才會不顧年老體弱,敢領風騷,將桑榆晚景最後的一點光和熱,發揮殆盡,嘉惠世人。

適用話題 誨人不倦、老驥伏櫪、不斷超越

風範·對話當代

[治學精神]

心底無私天地寬

正如自己在求學治學時得到大學者胡適的欣賞、提攜一樣,周汝昌也樂於獎掖後學,提攜新人。著名作家劉心武研究秦可卿時,便得到了周汝昌的傾心指導。他說,自己的研究,是踩著周汝昌的成果得出來的。劉心武說:“周先生對我的幫助,是真正毫無保留的提攜後學。比如說,我在研究秦可卿身世的時候,周先生便將他掌握的康熙朝廢太子的資料,在他自己的研究都還沒用的情況下,拿出來給我用。這並不是一般學者能做到的。”

對比·黑榜

紅學“霸主”立山頭

由於劉心武先生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說自己對《紅樓夢》的研究心得,結果引發整個社會對《紅樓夢》本身的熱烈關注,同時引發一些所謂的“紅學家”對劉先生的圍攻——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某個研究院拿著薪水卻研究不出什麼名堂,像寄居在《紅樓夢》身上讓人噁心的蛆蟲一樣,霸占《紅樓夢》話語資源的醜類。他們攻擊劉先生,其實動機特別簡單,就是因為劉先生動了他們自以為是他們的乳酪,搶了他們的飯碗——如此簡單明了的動機,實在讓人覺得不同情劉先生被群毆都不行,難怪網上80%的人都站在劉心武一邊,而不是那些揮舞大棒的毫無幽默、趣味可言的“紅學家”。

對比速用 霸占學術資源,謀取一己私利,謂之“學匪”“學霸”。在他們眼中,自然容不得開誠布公、資源共享,遑論將自己欲用而未用之材料資助後學的無私之舉。正為此,無私的周老,在其94歲生日時,賓客盈門,而他退休前曾供職的藝術研究院,卻無一句問候。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周老一生著作等身,贏得生前身後名。

適用話題 立意、無私、門戶之見、求同存異

[閱讀經典]

“四肢”相輔通紅樓

毛澤東說(《紅樓夢》)看一遍不行,最少要看三遍,後來又說“要看五遍才有發言權呢”。依拙見,如果離開《紅樓夢》研究的四大分支(曹學、版本學、脂學和探佚學),想讀懂《紅樓夢》是五十遍還是五百遍都不確定了,你可能再看多少遍都無濟於事。

(周汝昌答記者問)

對比·黑暗

碎片閱讀宜反思

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場景是:捷運車廂里,大家都低頭擺弄手機、電紙書或者平板電腦。回到家中,頻頻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必修課”。這股風潮甚至蔓延到了出版界,一本本“微博圖書”紛紛上市。這種數位化閱讀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趨勢,但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碎片化”“淺閱讀”的憂慮。碎片化閱讀在便於利用零碎時間來閱讀信息的同時,也大量擠占了人們深閱讀的時間。碎片化閱讀還使人形成了一種惰性化的依賴,習慣於通過搜尋、提問或者互動來獲得知識碎片。它對人們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構成挑戰。

對比速用 當我們沉浸在“淺閱讀”的便捷、新鮮時,我們的心智其實也在慢慢退化。誠然,“淺閱讀”可以提供即時信息,讓我們有一種與世界同步的“存在感”,然而卻無法像深度閱讀經典那樣,一步一步塑造成深摯的思想、高遠的情懷,因此。才有毛澤東所說,“要看五遍《紅樓夢》才有發言權”的深刻見解。

適用話題 閱讀深淺、利與弊、反思

[紅樓醉夢]

紅學,不僅僅是紅學家的事

2024年,作家劉心武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開講《紅樓夢》,曾轟動文壇。幾年後,太原讀者李引泉曾向《百家講壇》兩次致信,對劉心武的紅學觀點提出質疑,並得到了《百家講壇》欄目組的書面回復。

《紅樓夢》一直藏於李引泉的案頭,每天他都會翻出來讀一讀,還會在上面勾勾畫畫。“年輕時,我以為《紅樓夢》是一部愛情小說,為此,還學著寶玉的樣子流連於女子之間,想體會寶玉的心境,一度走進了死胡同。直到後來,我才發現,對《紅樓夢》要用悟空的心境來看,它其實是一本全面深刻剖析當時社會的經典。”

儘管自己喜歡並研究《紅樓夢》已有四十多年,李引泉卻很謙虛,他說:“我只是以文會友,共同論爭。以添樂趣,共增雅意。”

速用·議論體 關於紅學,是非紛紜,聚訟不一,然而,大概的問題便是一個“學”字,掩蓋了《紅樓夢》的本相。只有把《紅樓夢》還原到一本成績斐然的文學作品,才會對其作出正確的評價與研究。如此,則《紅樓夢》人人可讀,人人可研。

適用話題 民間與學院、質疑、交流

周汝昌走了,學術純真留下來 汴梁客

遺憾的是,當下,“赤子學者”還是成了奢侈品。真正靜下心來搞研究、耐得住寂寞的學者,不多了。

所謂學朮赤子,就是作為一位知識分子,就應該時時刻刻對學術發展充滿敬畏感,對學術研究無限忠誠、情趣盎然,富有赤子情懷。哪怕成了一匹老馬,也不松套,不懈怠,用全身心地投入支撐起純正、本然的學術發展。

特別在遇到物質誘惑的時候,能保持孩童一樣的天真,不貪戀財富,不羨慕富貴,心情平和,平淡如水。有了這種寧靜品格、寂寞心態,學術之樹才能永葆常青。

單就周汝昌的知名度和廣博而言,如果他老人家願意在某某國學研究會掛個名,或者參加個娛樂化學術研究會,肯定能得到較高的出場費。可他老人家卻“快樂地沉浸在他的紅樓研究中,處事就像孩子”“晚年幾近眼盲耳聾仍堅持做學問”。他的清貧,恰恰是學術品格恬淡超脫、豁達從容、學術獨立的一種無聲印證。“珍惜羽毛,不慕浮名”,這才是“純真學者”的最好證明。

遺憾的是,當下,“赤子學者”還是成了奢侈品。真正靜下心來搞研究、耐得住寂寞的學者,不多了。學者們更願扯起“專家”和“院士”的大旗,謀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更有學術品質的墮落和物化等,就連著名教授都成了抄襲者,還有院士評選中的拉幫結派、近親繁殖、弄虛作假,充滿了“學術虛偽”和“學術欺騙”,“偽大師泛濫”“學術小丑”橫行不斷。

從錢鍾書,到巴金、王元化、季羨林,每一次巨星隕落,都會掀起一場“反思地震”。然而僅僅反思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為這種學術純真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較好的經濟支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階段!這是對周老的最好紀念,也是對學術發展和文化研究的最堅實的推動!周老走了,應該讓學術純真留下來。

佳作點評

本文用事實論證了周汝昌拒絕物質誘惑,堅持做個純真的學者。更難得的是,這篇佳作並沒有局限於寫周汝昌,而是從反面列舉了當下急功近利的偽大師,對周汝昌之輩的真正的大師予以了褒揚,對學術純真的呼籲引發讀者深層的反思。

2017聯考作文熱點素材:“神九團隊”:完美打造“天吻”大戲

2024年6月,注定有一段令全國人民熱血沸騰的日子載入史冊。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帶著普洱茶、中華鱉蛋,以及劉旺、劉洋、景海鵬三位航天員進入太空;6月24日,在劉旺的操作下,成功實現與“天宮一號”的載人手控交回對接;6月29日,“神舟九號”在太空邀游1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至此,舉世矚目的、華麗的“天吻”大戲完美落幕。

人們為英雄的歸來而歡呼,但是誰都知道,一部大戲的上演離不開演員,更離不開背後的團隊。大獎頒給大片,實際是對整個團隊的肯定和讚揚。在“神九團隊”里,劉洋、景海鵬、劉旺是明星,幕後科研人員、保障人員……人人都是大明星,要知道,一個”龍套”跑不好,一部戲就要演砸,功虧一簣。

完美團隊一?飛天組

濃縮素材 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有人是第一次飛天的“飛二代”,有人是二度飛天的老大哥,還有人是苦等2024年的老兵小將。離開地球的日子,三人相處最需要的是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彼此都能心領神會。

首位神女 我真的沒有感覺到辛苦,反而覺得非常幸福,是一種被組織信任、被祖國需要的幸福。

——劉洋

才女實驗員劉洋:為愛飛翔很幸福

她是軍樂團里的黑管吹奏者,她是空軍演講比賽的得獎選手,她是文藝演出的主持人,她是人們眼中的幸運兒——中國第一位飛向太空的女航天員。

在“神九”任務中,劉洋主要負責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試驗管理,內容達數十項。對於一位進入航天員大隊剛滿兩年的“新兵”,這的確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是,她卻順利完成了任務。

幸運源於她的刻苦努力

劉洋深知自己的責任,自2024年5月加入航天員大隊,到2024年6月首飛,兩年來,她一門心思撲在學習訓練上。因為熱愛這個事業,劉洋耐住了這份艱苦和寂寞。為了能早日飛上天,她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汗水。每天晨練,別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颳風下雪從不間斷。

幸運源自她沉著應變的抗風險能力

2024年畢業後,劉洋被分配到廣空航空兵某師,並在同批女飛行員中第一位“放單飛”。2024年9月的一天,劉洋駕駛“戰鷹”飛行。飛機起飛離地10米左右時,機上人員,突然聽到“砰”的一聲巨響,座艙內立刻便充滿了燒焦的味道。危急時刻,劉洋沉著冷靜,她集中精力保持飛機狀態,和機組成員密切協同,實施緊急著陸。成功降落後一檢查,飛機共撞上了18隻信鴿,有兩隻被吸進了進氣道。如果應急處理稍有差池,後果將不堪構想。

其實,這一切的幸運,都源於她對飛行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素材運用 因為熱愛,所以幸運。因為熱愛,居里夫人幸運地發現了鐳,因為熱愛,屠呦呦發現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因為熱愛劉洋耐住寂寞,終圓飛天夢。

話題拓展 摯愛、成功背後

二度飛天 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航空與航天最大的區別在於,航空可以99分,航天必須100分。

大哥指令長景海鵬: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神六”入選乘組梯隊,“神七”執行任務,“神九”擔任指令長,景海鵬一步一個腳印。有一件小事也許可以折射景海鵬對自己的嚴格要求:2024年10月,景海鵬應邀回母校解州中學作報告。看到大家都坐在露天的操場上,報告席卻設在搭著涼棚的主席台上,他執意不肯:“我是來向各位老師、校友報告自己離開母校20多年間的學習工作經歷的,應該站著向大家匯報。”然後,他走下主席台,站在操場上整整講了4個半小時。

在景海鵬的帶動下,航天員們都養成了在地面模擬太空生活的習慣。他們用過的紙巾、喝過的寶特瓶蓋,都會很自然地裝進訓練服衣兜,蓋好兜蓋,再用粘扣粘牢。景海鵬說:“航天員的職業就是飛行,不可能因為飛過一次,就可以躺在成績和榮譽上面睡大覺。”

微素材 飛行員需要通過游泳考試,50米算及格。從來不會游泳的景海鵬抱著必過的信念一頭扎進深水區,競游出了200米的優秀成績。

素材運用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他嚴格認真、永不言敗的勁頭,讓他二度飛天,彌補之前“沒有拍下祖國大好河山”的遺憾。

話題拓展 未雨綢繆、模擬生活

對接駕駛員 自己的路自己選擇。——劉旺寫在高三畢業紀念冊上的話

老兵操作手劉旺:2024年的堅守

從1998年進入航天員大隊至今,劉旺是航天員考試取得第一最多的人。劉旺深愛著這個事業。當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在空中報告傘打開的那一刻,他滿眼淚花;載人航天任務每次成功執行後,他都會發簡訊向戰友祝賀。“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他,入選“神九”乘組,水到渠成。為了完成對接任務,他已在地面模擬器上把對接過程訓練了1500多次。按照工程設計要求,對接時兩個太空飛行器對接機構的角度偏差不能超過4度,但在訓練中,劉旺堅持把標準提高到了0.2度。按照正常操作程式,操作手應按照顯示屏上的對接圖像和參數進行操作,但他自我加壓,要求自己在顯示系統出現異常,甚至無參數顯示的條件下,也能精確操控對接。

微素材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有一次到交會對接模擬訓練現場檢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各種不同任務的狀態下,他都成功做到了。

素材運用 立長志者,贏人生。2024年的堅守、2024年的期盼,分毫不差的對接訓練成績,他向我們宣告:太空手控對接,捨我其誰!

話題拓展 堅守、等待、精益求精

完美團隊二?後勤組

濃縮素材 對於擔負“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發射場來說,如果缺少了穩定高效的地面設施設備水暖電保障系統,後果將難以想像。

陳洪琪:“絢麗飛天”我做後盾

暖通專業負責人陳洪琪的主要工作是保證發射場各廠房的空調、通風等系統處於良好工作狀態,保證火箭、衛星從進場到發射都處於一定的溫度和潔淨環境。去年,為了滿足“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需要,陳洪琪八赴發射場進行現場調研,完成了臍帶塔整流罩空調系統新研、更新、改造等一系列研究設計工作,確保了在外部氣象條件變化極大的情況下室內空間環境狀態的恆定。而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對發射場地面設施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他和他的團隊重點進行了加注庫房推進劑升降溫系統的更新改造和加注扣罩廠房潔淨空調系統的更換升級。

微素材 除了空調系統,負責供配電系統的劉惠文、負責給排水系統的張忠霞以及他們的團隊,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為“神九”對接做好保障工作。

素材運用 後勤保障,聽起來簡單,但與航天任務聯繫起來,難度係數就大大提高了。飛天,需要合適的溫度,及時的供水、供電,這些都離不開航天人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話題拓展 幕後英雄、團結協作、保障

完美團隊三?飛控組

濃縮素材 從軌道設計到時間計算,從發射到返回,他們的任務就是為這齣完美大戲編寫萬無一失的腳本。

素材運用 飛船在天,揪住了無數人的心。是他們,不斷改進技術,實時監控飛行狀態,用精確的數據。永不消逝的信號為“神舟九號”的飛行設計了完美線路,他們說,一種境界叫“有我無我”,這就是飛控團隊的最高目標。

話題拓展 執行力、幕後、精益求精

航天事業給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夢想的舞台,在這裡工作,愛拼就能贏!——李宏偉

全能博士

李宏偉:愛拼就能贏

2024年6月16日,伴隨著“船箭正常分離”的報告聲,測控任務的接力棒“轉交”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飛控大廳,“天宮一號”副主任設計師、博士李宏偉緊盯著大螢幕上時間、速度、姿態等各項參數的變化。從船箭分離到飛船入軌,只有短暫而緊張的180秒,但李宏偉一秒都不敢放鬆,因為飛船的第一條關鍵指令一入軌參數將必須經他確認才能發出。

2024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的李宏偉,初入飛控中心就被委以重任,進入總體室上行控制崗位。李宏偉只用了3年時間,就掌握了深空探測、載人航天關鍵技術狀態,設計了10種方案,開發出手控操作快速生成、測控計畫合成等軟體,為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全能博士”。

中心將承擔越來越複雜、多樣化的飛控任務,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需要更多異想天開的“點子”。——邢錦江

點子博士

邢錦江:創新才能進步

協同工作程式是載人航天任務中一種重要的計畫方案。傳統的協同程式編排過程較複雜,需要依靠人工編排,且在實際執行中無法進行動態調整。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邢錦江的腦中萌生,建立一套自動化的協同工作程式生成和執行監控機制,用最少的人辦最大的事。很短的時間內,邢錦江就開發出一套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控協同自動規劃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大大提高了北京中心各個飛控崗位以及決策指揮的效率和應急處理能力。

每次任務,我們軌道組都聚焦著各方關注的眼神,當飛船即將穿越大氣層,回歸祖國懷抱的時候,各個方向、各個系統的數以萬計的數據匯集到我們這裡,隨之而來的是全國人民焦急的渴盼。

——張宇

神運算元

張宇:與時間賽跑

2024年6月29日8時50分,搭載著三名航天員的“神舟九號”飛船進入了最後一圈的飛行,即將踏上回家的路。同時,在北京航天城的軌道機房裡,軌道確定崗位負責人張宇正和他的同事們沉著地進行著飛船落地前最後一次返回落點初值的計算處理。這個參數決定著飛船返回落點預報的精度,為搜救部隊快速找到飛船和航天員提供依據。從推返分離到進入黑障,跟蹤弧度段只有短短的5分鐘。張宇和他的同事們從鋪天蓋地的數據中,選出了誤差率最小的數據源,在5分鐘內完成落點監視、綜合選優等程式,算出了飛船的精確位置。5分鐘後,“神舟九號”返回艙落入祖國母親溫暖的臂彎,準確進入預定區域。

從飛船發射入軌到5次遠距離導引;從手控交會對接到飛船安全返回……在張宇的精確計算下,一連串精確的飛控動作在太空完美展現。精彩源於他對精度的不懈追求,對責任的勇敢擔當。

完美團隊四?科研組

濃縮素材 他們是科技精英,他們同樣默默無聞,他們把智慧獻給了航天技術事業。

[活神仙]

“技術控”孫勇:完美堅持,真誠逐夢

他從事太空飛行器數據與星務管理分系統設計與研製工作15載,先後參與完成了“神舟一號”到“神舟九號”,以及“天宮一號”等多個型號數管分系統的研製任務,是我國當之無愧的載人航天事業的先行實踐者。他是唯技術論者,忘我工作、痴迷技術,工作時間占據他生命的三分之二,他第一個使用軟體工程領域模型,實現數管分系統研製過程的標準化、通用化和產品化。他是排故高手,不論型號,不論軟、硬體問題都能解決,實驗室內的徹夜調試、反覆試驗,實驗室外靠香菸和速食麵的不斷支撐,無人不佩服之、感動之。他就是數管人眼裡的“活神仙”,載人系列飛船及“天宮一號”數管分系統的主任設計師孫勇。

素材運用 人們都喚孫勇是“活神仙”,這源於他技術的精湛和對航天事業這份十五年如一日的勤勉、執著,殊不知他卻是最苦、最累的“活神仙”,他從不言苦,如果不是對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又怎會無悔付出、默默奉獻?

話題拓展 科技是第—生產力、迎難而上、無悔

[回收著陸專家]

高樹義:我被航天的榮譽感召

20世紀90年代,剛跨出校門的高樹義進入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工作,從此與神舟飛船結緣。剛參加工作不久,導師讓高樹義編寫—個參與型號的技術流程方案。高樹義白天扎入技術資料堆中,一頁頁翻,一篇篇悟,晚上潛心研究,消化吸收。高樹義完成的這份專業技術流程方案成為該型號的第—份正規的專業技術標準規範。漸漸的,無數次歷練將這個年輕人磨礪成了回收隊伍的骨幹,他終於挑起大梁。從“神舟—號”到“神舟八號”,面對型號研製的“攔路虎”,面對不斷出現的技術難題,他從不退縮,帶領團隊成員一次次爬上高聳雲霄的試驗高塔,走入遙遠偏僻的西南山溝,踏進人跡罕至的塞外戈壁,採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大量的試驗,梳理問題,查找原因,反覆驗證。最終,他帶領團隊成功解決了傘艙總裝、降落傘連線分離機構、降落傘吊掛機構等問題,實現了讓航天員健康安全返回家園的目標。

素材運用 高樹義僅僅是載人航天系統中的一個螺絲釘,但航天的榮譽,將召喚著他在航天科研領域堅守一生。

話題拓展 堅守、攻關

速用片段

做一顆扎進夢想的螺絲釘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追天逐日,他們有神奇的默契——合作無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航天人。

飛行員是台前的主角,劉洋,第一位女航天員,恪盡職守,年輕有為;景海鵬,二度出發,從零開始,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劉旺,無數次模擬讓他在對接時分毫不差,表現出色。

你見過倒計時場面嗎?你看得懂飛控大廳里不停跳動的數字和閃耀的信號燈嗎?沒有飛控人員精確的計算,不管改進的系統技術,你怎能看到飛船升空,飛船著陸時那滔天的歡呼與大家如釋重負的笑容?

還有背後強大的科研團隊做技術支撐,他們日以繼夜地學習研究,才製造出發射系統、回收系統……還有控制飛船水、電、溫度的保障系統人員,他們都是這齣戲裡的小龍套、大明星。

如果不能做台前的英雄,我會選擇做幕後那顆缺一不可的螺絲釘,一頭扎進夢想,就是完美一生。

點評 全面呈現航天員的風貌,重點詳述幕後團隊,突出了“做螺絲釘”的主題。總一分一總的結構不顯陳舊,原因在於句式靈活,語言親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