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亮點作文的寫作技巧

作文的話,書寫是重中之重,練字之餘,保證自己卷面整潔,非常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亮點作文的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亮點作文的寫作技巧】

最後這一年剛開學的時候,學校發了一本資料,專門講作文的。頭幾頁就講,高考作文的本質就是讓你炫示。就是展示你肚子裡的積澱,你會的好詞好句好結構好材料之類的。一篇篇例文精巧之至,華麗之至。於是明白了,高考作文就是要這樣寫,於是專門找了點文學感覺很強的書和雜誌來看,來提高自己這種能力。

結果作文反而不如以前,那一段的作文是我作文分數的低谷。

後來好好反思過明白了,那本書只抓住了片面的一個方面。炫示表面的東西,確實可以讓我們這些屌絲眼前一亮,覺得,哇,碉堡了,這文筆,這素材,這融合,這結構,奇絕啊!

其實讀完之後什麼都剩不下……就跟許多市面上的所謂美文雜誌一樣,讀的時候覺得很NB,讀完了一點印象都沒有。這樣的文章勢必得不了高分。哪怕你炫示的東西再驚人,再好,都沒有用。

於是把那本書一扔,找回自己的特色。這裡插播一句,推薦大家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真心不錯。

至少對你高考作文,會有一些潛在的好影響。

打個比方,高考作文就像你給考官做的一道菜或者一頓飯。書上要求的那種炫示的文章,就像一位高超的麵點師,用面做出各種花里胡哨的東西,極具觀賞美感,但裡面沒有鹽沒有糖,這樣的菜(飯)你吃得下去嗎?

相反,如果你沒有那種高超的技巧去做出那么好看的麵點,反而炒一盤普普通通的宮保雞丁給考官,他會更青睞哪個?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應該是瘋狂地提高擺弄文字的能力,而是注重文章內涵,把你的思想傳達出去,讓閱卷老師感受得到。當然,既然要提高,就需要我們在這盤宮保雞丁的味道上下點功夫。

補充一句,你本身如果有很好的文筆,那么這是你的一大優勢,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並同時注意提高文章的思想內涵。

當然,在座的看官,更多的應該是和我差不多的屌絲,文筆不會太好……所以繼續往下看吧~

一篇文章的靈魂就在於其中心思想。這個文章的主題是你作者的思想的直接體現。那么你的文章思想如果是正確的、全面的、嚴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你的文章無疑就擁有了一個巨大的亮點。而它將使你的作文分數上一個台階。

按照一般寫作的順序來說吧,首先是拿到一個題目,新課標卷都是材料作文,我就只說材料作文了。根據材料你需要確定你的立意。(命題作文基本與此想通)

立意要怎么確定呢?這裡就要提到我貼出的部落格里總結的作文命題五大原則。

並非真的有這5個原則的硬性限制,這五點只是我的老師總結出來的。他多年研究作文嘛,經驗肯定不是我們這些小輩比得了的,所以這五點,大家不妨也來看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是嗎?了解出題原則,有利於我們用最短的時間確定最好的立意。

a、時代性原則: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關心國家大事,思考社會人生。高考作文題目所涉及的主題、內容,與我們的社會緊密相關,與一個時期的焦點、熱點問題有關。

a、間接性原則:關注時代熱點但一定不直接就其出題,而是暗扣社會焦點、熱點,間接聯繫時事,大處著眼,小處命題,以小見大,最忌直白。但是,間接性原則並不絕對,有些年份,直接就當年的焦點、熱點問題命題,比如20xx年,汶川地震發生,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就以汶川地震來命題了。

a、積極性原則:必須體現積極的輿論導向,有利於表達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思想感情,幾乎沒有直指社會陰暗面的。這是由高考的性質決定的。

a、普適性原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寫作欲望,讓各地區、各民族、各類型考生都有話可說。

a、猜不著原則:就是讓你猜不著唄……

看看這五點,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呢?很明顯,就是出題人的意圖。

平時做題不管文科理科,哪個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要學會揣摩出題人的意圖,沒錯吧?

現在好了,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的把握出題人的意圖了:選拔有利於社會安定、國家進步的人才。大概就是個這吧。反映到作文上,就是:選出一位關注時事,順應時代,思想積極進步,能合理分析問題,能為國家排憂解難,能合理解決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思想,能有一定說服力的考生,給他的作文打高分。

不管你是不是這種出題老師和閱卷老師喜歡的小青年,為了得高分,現在把自己先變成這樣一個小青年吧。反正又不會損失什麼。

現在你已經是一個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小青年了,你的思想非常健康向上。但這就夠了么?當然不夠。

你需要把你的這種正確的思想具體化,清晰化,條理化,這就反映在你每次作文的立意了。

立意首先要審題。

就說材料作文吧,題目我認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就事論事型,比如11年的新課標卷;一種是提煉觀點型,比如12年的新課標卷。

一般來說第二種更常見。所以我先說這種吧。審題,就要求你認真讀材料,全面讀、全面想。乾巴巴地說,不清晰。

我就舉例來說吧,20xx年的作文題目如下:

全國課標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船主請一位修船工給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時候,發現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過了些日子,船主來到他家裡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說:“您已經給過工錢了。”

船主說:“對,那是刷油漆的錢,這是補洞的報酬。”

修船工說:“喔,那只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說:“當得知孩子們划船去海上之後,我才想起船底有洞這事兒,絕望極了,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我來寫一下我審題和確定立意的歷程:

讀一遍材料,知道故事說的是什麼了。同時大概在心裡有個判斷,修船是關鍵,順手是關鍵的關鍵,順手修的船救了幾條人命是更更關鍵。

然後開始全面地分析題目,想想可以有哪些立意。當時我記得我想了這些:舉手之勞何樂不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認真細心的可貴,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每個人多付出一點世界就更美好一點……

那么怎么從中篩選出我要為之動筆的那個“最佳立意”呢?

這裡要補充一點就是,有的材料有一個最佳立意,有的卻有多個,比如這個題目就有多個很棒的立意角度。所以有時候不必太過糾結,到底選哪個呢?當你實在覺得剩下的幾個方向都很好的時候,你可以根據寫哪個自己更有話說,或者寫哪個你的材料更充分來確定到底用哪個立意。

你在腦子裡形成這些立意的選項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會閃過一個個適用於此的材料、事例,是吧?這個就可以幫助你來更好的選擇正確的角度。

選擇的時候,就要結合命題的五個原則來考慮了。其中時代性、間接性、積極性是最需要我們考慮的。

作為一個積極的小青年,你立意的積極性基本上可以保證了那么怎么能讓自己的立意順應時代性和間接性呢?

時代性和間接性是結合在一起的,尤其高考作文材料,它一定緊緊符合這兩個原則。

於是我當時再考慮到這些之後,果斷選擇【職業道德】作為論述的中心來寫。

為什麼?大家看到這應該已經明白了吧?不明白的話,我再稍作說明:此時你需要想想我國當前存在的明顯問題有什麼,這就符合了時代性原則。

時代性原則就要求你關注時事,什麼是關注時事?不是像國中準備考時事政治那樣專門總結一些你甚至都沒聽說過的所謂國際大事來背,而是你能感受到、能了解到的身邊的一切。其中當然就有當前社會上不少人職業道德的問題,比如地溝和諧油、三和諧鹿之類的;也有正面的,比如吳斌、劉紅安這些人。

這些並不需要你刻意準備,只需要在學校沒事看看雜誌報紙就可以了解的很多。而你作為畢業班的學生肯定少不了這種活動來作為課餘的放鬆娛樂,不是嗎?

材料不會直接指出這個,這就是間接性,它需要你自己挖掘出來。無疑,同時需要符合這兩點,又要符合題目中的材料內容的,就是“職業道德”了。

選擇了職業道德作為你文章論述的中心,那么接下來需要的就是一個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可以這么說,【一定是一個判斷句】。

所以你需要先想好這箇中心論點,【它必須清晰、明確】,它關係到你整篇文章能不能清楚地表達。並且記住,中心論點一定要在文章開頭清楚地表達出來!(此法只針對語文成績一般或者較差的屌絲們。。。你語文如果已經輕輕鬆鬆120+,130+並且有自己成熟的寫作套路,當然就沒必要參考我這個)

那么怎么讓你的中心論點明確下來呢?

【積極性】原則很重要,同時你也應該從這箇中心論點中傳達出一點,就是【你的觀點有一定的深度】或者一定的廣度。(我不敢妄言自己的看法就多么有深度,我想說的主要還是你要從這個論點中讓閱卷老師感受到你有點深度,因為咱們指望不上文筆,就只能靠加強思想性、條理性和說服力來征服閱卷老師了)這么說比較抽象,來看例子。

還是說今年高考作文吧,我的標題是“職業道德乃社會基石”,這句話也正是我的中心論點。

總之,經過一番醞釀,你需要在動筆前明確你的中心論點。這個時候你必須能夠用一句話(無論長短)來準確表達你的論點。

接下來是什麼,該考慮動筆了,你的文章還缺少什麼呢?

1.素材 2.謀篇布局

先談第二點。

如果寫作你真的頭疼,那就乾脆直接練就行了;如果對自己有些信心,不妨按自己熟悉的套路來,如果有一些你覺得有用的經驗,可以借鑑一下;如果像我前面說的,對自己的寫作很放心,自己的寫作套路很熟練很成熟了,那么這些你可以不看。

引材料-亮明中心論點-延伸、深挖出兩三個分論點-從反面或者側面說一點-回歸中心論點,再引述材料,並總結提一下上述幾個分論點。

這就是大概的文章結構。我相信不少老師都會講到。不要懷疑 這就是最適合咱們的結構,你寫三篇作文就能把這個結構爛熟於心。

有了它,你作文起碼45以上就可以保證了。

這裡注意一點。謀篇布局,我已經說了文章結構,但你的文章呈現在閱卷老師的螢幕上的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你的卷面結構。

書寫已經說了很多,所謂卷面包括的不僅是書寫,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卷面的布局。你可能覺得我有點扯淡了,卷子人家印好的,我們怎么能影響卷面布局?

能。就是你要把段落安排合理。

下面我複製一段我老師博文的內容,大家一看便好理解了。

文章的布局,要設計,要講究,這一問題,在下曾有文章《密不透風疏跑馬》做專題的闡述:

中國的書法藝術,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之說,講究章法,講究布局。

興致上來,揮毫潑墨,濃筆重彩;氣息沉靜,惜墨如金,大片留白。以至於出現了疏朗處,可以駿馬馳騁;細密間,針扎不進,水潑不進,風亦難以吹進。

世人面對如此的謀篇布局,面對如此的出神入化,只有欽敬,只有嘆服。

書法,如此。

寫作,一樣如此。

我們的寫作,一樣應該如書法作品,“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構思間,邏輯關係,起承轉合,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縝密得不能再縝密,細緻得不能再細緻。語句上,行文上,惜墨如金,惜字如金,多一字,多一句都不行,都不能。短句子,短段落,疏疏朗朗,清清爽爽,讓人讀起來就舒服。

文章,由文字組成。

但是,讀不同的文字,給人不同的感受。

我們讀一個逗號到底,滿紙黑壓壓文字的文章,感覺如何?我們讀長長短短,錯落有致的文字,感覺又如何?

當然是一沉重,一輕鬆。

滿紙黑壓壓的文字,本身就給人以壓抑感,給人以沉重感,讓人難以卒讀;而長長短短,錯落有致的文字,讓人感覺輕鬆,心生愉悅,止不住有閱讀的衝動。

一般人的閱讀心理如此,高考作文的閱卷老師的閱讀心理就變了,就不同了?不!

閱卷老師的閱讀心理,和我們毫無二致。閱卷老師的閱讀心理不僅和我們一模一樣,甚至較我們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想看,哪一個閱卷老師沒有具體的工作任務?一定數量的時間裡必須批閱一定數量的文章。大量的文字閱讀,通篇的密密麻麻,黑壓壓的文字,讓閱卷老師有什麼心理,有什麼反應?

不可避免的煩躁,不可避免的厭讀。

就是責任心在控制自己,就是道義感在告誡自己:靜下來,沉住氣,閱讀,閱讀!公平,公正!但潛意識的厭讀,潛意識的煩躁,對黑壓壓的文字,不說刻意打壓吧,但絕對不會有什麼好感。

但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之時,一陣清風吹來,又有什麼感覺?

清爽極了,舒服極了。

清爽舒服之間,心情好了,情緒好了,筆下的分數自然也好了,也高了。

卷面怎么安排,有數了吧?

來談具體的作文內容。

分論點,大家寫幾次作文就有感覺了,基本上任何一個中心論點都可以往更細的方向挖掘挖掘,這樣就有了你文章中的幾個分論點了,每一點都可以配上你積累的素材,基本的結構可以這樣:

段首可以承接上文,過渡下來,寫明一個分論點,然後簡述一個事例,【然後加以議論】,【緊扣你的分論點來議論你寫的事例】。

括弧內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作文難提高的最大問題所在。

缺乏議論,或者議論無力,那你的文章怎么表現出說服力?怎么表現你的思想?又怎么能得高分?

素材之後的議論該怎么寫呢?

就是把材料往你的論點和分論點上靠,或者說,闡述一下為什麼你要選擇這個素材,它哪裡能個證明你的論點。這個其實不難的,你練幾次就會發現很容易。這種議論一篇文章中肯定要出現好幾次,那么你不妨變換幾種方法來議論,比如正面論述,反面假設等等,想想平時自己怎么說服別人的,這裡也是一樣的道理。練幾次就有感覺了。

如果覺得難得很大,怎么辦呢。讀報紙。《中國青年報》我想哪裡都會有。一般學校里也會定吧,反正我們學校是每個班每期都有一兩份(或者更多?)。

找其中議論部分比較多的文章來讀,你慢慢體會他是怎么議論的,他是怎么寫的。你想想,人家都是很權威,很專業的記者,他們的文章,能不好?

模仿人家的筆法,沒事的時候摘抄一些自己覺得對自己寫作有用的部分。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了,這不是又要耽誤哥練數學的時間?其實不然,你完全可以在學累的時候拿出青年報讀一讀,抄一抄。這樣一來,你既放鬆了,又potentia、lly提高了語文的能力(包括閱讀和寫作,你摘抄時還可以練字,有沒有發現,我勒個去,效率真高!)。況且你沒必要每期都看,更沒必要每個版塊都讀,社會相關的版面多看看,上面會有一些好的素材和議論,其他的就挑自己感興趣的讀讀看就行。如果你是高三,可以說,【《中國青年報》】完全可以替代你的一切課外閱讀材料。

至於什麼《意林》《讀者》《課堂內外》《格言》《看天下》《作文素材》……這些,有條件、有閒心可以讀讀,也都是不錯的、適合咱們看的雜誌。如果覺得耽誤時間,沒事就讀青年報是完全足夠的!

這么一想是不是覺得輕鬆了許多?是不是覺得自己語文速成有了很大的希望?

嗯,說到這裡,基本上素材的積累也說完了。

回想一下,【時代性原則】,它就告訴我們,常用緊跟時代腳步的素材會為你加分的。

但並不是說一定要通篇最新素材。你的古詩文的積澱,稍加練習便能運用得當,他們的成功運用,也能成為作文的一個亮點。

但是注意了!不要為了炫示而炫示!一切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一切以中心論點為主,以能清晰地、突出地傳達你的思想給閱卷老師為主。如果素材、議論、古文運用得不得當,那就弄巧成拙了。

說到素材呢,就順便說一下文筆。我說的文筆並非真正的那種文采飛揚的文筆,而是能為作文增色的一些筆法。比如很簡單的,排比句。一般而言,文章的後半部分,在某個分論點或者反面補充論點的時候,用個排例會有不錯的效果。一是閒的文章錯落有致,結構精當;二是顯得你博聞強識,素材豐富;三是令文章更具可讀性。一般那些容易被用爛的素材,而你又覺得不錯的,而且又確實很切合你的論題的,不妨寫成排例。

同樣的,比喻啊什麼的這種修辭的運用,可以穿插在文章各處,甚至當你熟練運用之後可以有一些巧妙地、靈活的使用。比如你可以把一個大的比喻融入整體的文章結構,這樣的巧妙設定,無疑會使老師對你的文筆、心思刮目相看。不要緊張,【這種文筆是人人都能學會的】,並不是非得國小時候你那些老寫範文的同學才能寫成的。只需要你練作文的時候用心,寫個幾次,你就熟悉了,可以信手拈來,真的,相信我。

另外有一點,這個對你文章的完整性,對你思想傳達的完整性,都有不小的幫助。

就是在文章後期要從反面考慮一下立意。反面可以從這么幾個方向,一是如果你的立意被反駁,怎么破;一個是你的論證如果都是正面的論證,你這個時候應該從反面來反證一下。

有點抽象?

聽我細說。

舉個例子,還是說職業道德那個作文,我從正面寫了吳斌和劉紅安之後,讓人讀來雖然覺得挺充分,但也不免覺得不夠全面。於是從反面略寫一下,地溝和諧油之類的泯滅職業道德的事,並加以議論,這裡與前面的議論進行對比,可以加強文章的緊湊度,並且加強說服力,對吧?

同時,最關鍵的是,我只用了不多的筆墨,就把我的文章的論述(或者說文章中心、思想)補充得很完整。從閱卷老師的角度看,會發現這個學生考慮很全面。對不?

這種反面論證屬於我剛才說的第二種,這么說比較好懂了吧。

第一種我覺得不需要舉例子了吧,一般來說,你在考慮立意的時候,肯定已經全面考慮過了。也就是說,大家不妨養成這樣的思維慣性,等高考完之後再忘掉。那就是:審題的時候,按我之前說的確定好立意,然後試著站在對立面,找其中的漏洞來反駁,然後再站回來,怎么完善你的論點,來駁倒這個反駁的意見。

我覺得這個思維挺有用的,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多這樣想,你的思維會比較嚴謹,這樣自然而然反映到文章中,思想性就上去了。有時候閱卷老師甚至都會覺得,哎呦,我都沒想到,這個學生能寫到,嗯嗯,一定要打高分!

這裡我多轉一點東西過來,是一個同學的問題和我的回答。我想這些應該挺有用的。

a、同學問: 可以舉個例嗎?不太明白耶,我現在準高二,語文是硬傷……每次只有90+,很無奈啊

我回復 a、同學: 舉例子的話,你勉強看看這個哈,大概明白一下我說的意思。這個例子未必恰當。比如,我說:公車私用反映了監管制度的缺位,那針對這個論點,就可以有這種反駁:思想都足夠進步了的話,就不需要制度來約束了。對此可以再反駁或者補充:要消滅公車私用,同時需要制度完善和思想進步。

我回復a、同學:我想強調的就是,這種試圖反駁自己的論點來使自己的論點更完善、更全面的思維比較重要。但並不是每次寫作都要用,因為有的論題不適合這樣寫……你寫多了就能感覺到啦。這種思維你可以在平時多訓練訓練自己,有時候寫作的時候,你可能一開始沒想得足夠完善,在寫作途中想到了,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完善你的論點,這么說,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另外再說一點就是,有的題目,你通過自己反駁自己發現了你論點的不完善,你可以從一開始就按完善的寫,不一定非得在謀篇布局中體現這種反面的思維。事實上,我說的兩種反面的角度,第二種是比較常見的、比較好寫的。

這第一種,更多的可以作為一種臨場補救手段。

最後,文章結尾,你有文采你就發揮,你沒文采你就走平實路線。但結尾一定是要有的!

結尾的內容就是總結你的論述,回歸中心論點,另外結尾一定要點到作文題目給的那段材料(只針對材料作文)。再有就是,結尾不宜太長。百字之內能解決就解決最好。

再轉一名同學的提問,我覺得這個挺典型的,我以前也有這種問題。

他的提問:麻煩大神幫我看看我是神馬情況了。。我平時作文都寫的還可以,是同學也說不錯。但每次作文課或考場上限時寫出來的作文,我就怎么都憋不出了。而且這似乎都成了慣性,每次考場上寫作文都有棄筆的衝動,這種心態下寫出來的作文實在是慘不忍睹啊。完全就在湊字 可我已落入迷惘,不知道怎么辦。

我: 客氣了,不敢稱大神。你的情況,我畢竟不是特別了解,先妄論一二,說的不對的話你告訴我哈。我覺得你應該是平時很用心雕琢你的文章,可能每次都想出新,突破自己。仔仔細細反覆地審題,再確定立意。在文章結構方面也非常用心,但每次都是重新構思,沒有總結過自己的文風,沒有總結過結構。

而且,可能你平時寫文章並非規範的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散文。如果是平時的作文作業(現在應該不會留這樣的作業吧。。。),你可能就是由於時間充裕,字斟句酌,追求完美。素材選擇上也很謹慎,很認真。這樣自然化時間要多一些。但是至於你說你一旦限時練習或者上了考場就寫不好, 可能是由於我剛才說的,你沒有總結過一套自己熟悉的寫作套路。你文章寫得好,所以可能不屑這種按條路寫作的方法,但反過來想想,既然咱文筆基礎好,又想得高分,幹嘛不先委屈一下自己,適應一下這種按照路數寫作的方式呢?

要知道,當你有一套自己的熟練的、成熟的套路之後,謀篇布局上你基本不用花時間。而且這個套路還可以在立意和選材上起到一定的幫助,何樂不為呢?課下不緊張的寫作,當然還是按自己的想法來寫,每次都有新感覺更好。但練作文的時候,就按照套路來,這樣當你熟練掌握了自己的套路之後,也可以隨時在有靈感的時候做出迅速的合理的調整。提高寫作的效率。這樣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文句,充分發揮自己的文筆優勢,完爆你的競爭對手~

簡單總結一下作文吧,就是【思想是第一位的】。

思想決定立意,立意的過程中一定要參考作文命題的五大原則。

思想要全面,每一個你能想到的方向都要儘量深挖。這個不僅在作文時候要練,平時也應該注意,畢竟這個對咱們其他方面包括生活,都是有幫助的。

自己試著反駁自己,再使者反駁反駁的意見。可以使你更嚴謹,可以使作文的思想和議論更NB.

素材的選擇,和議論的筆法的學習和練習,都離不開《中國青年報》,多讀多抄吧。

書面結構要安排合理,錯落有致最有愛了。不要出現一大段話一大段話那樣的。。。

文筆可以慢慢培養,沒有的話,只要思想性夠了,分也低不了。但如果反過來,為了炫文采而犧牲思想內容,放心吧,四十分上不了。

書寫一定要整潔。練字要堅持練,尤其當你過了初級階段,你的字稍微成型之後,你會慢慢愛上寫字,漢字真的太美了,真的。

文章結構,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成熟的一套,就直接套用我說的那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