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小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絕招

10個小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絕招500字

1、移步換形法

【特點】

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描寫建築物,可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對建築物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描寫。同一個建築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因此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首先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使讀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築物形象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否則,容易把讀者搞糊塗了。其次,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時,一定要抓住建築物的最主要的特徵來寫。如果採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寫,文章容易變成一本流水賬。

2、說明介紹法

【特點】

採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築物時,首先要注意緊扣文章確定的中心進行必要的說明介紹,切忌不著邊際的東拉西扯。在說明介紹的過程中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採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築物時,還要注意整體的連貫性,也就是說在說明介紹完畢以後,文章要返回到描寫建築物上來,並與前文銜接。文章從描寫建築物轉到介紹說明,或從介紹說明回到描寫建築物要有過渡詞或過渡句。

3、環境襯托法

【特點】

周圍都是綠色,中間的一點紅色就特別鮮艷奪目,所以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對建築物周圍的景色進行適當描寫,建築物就顯得突出。描寫建築物周圍景色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建築物,因此描寫景色時要能襯托建築物的特點,切忌離開建築物而大寫特寫景色。造成喧賓奪主。在描寫建築物周圍的景色時,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便於讀者了解建築物的位置。(運動會作文)

4、彩筆描繪法

【特點】

植物總是由根、莖、葉、花、果組成的。運用彩筆描繪法時,要把根、莖、葉、花、果各個部位的最主要特點寫出來,要寫出它們的形狀,寫出它們的顏色。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仔細觀察。要分辨出植物各個部位的顏色,同樣是紅色,要分出是火紅的,還是粉紅的;同樣是黃色,要分出是桔黃的,還是金黃的;同樣是綠色,要分出是碧綠的,還是嫩綠的……要仔細區分各個部位的形狀特點,同樣是花,花骨朵與盛開的花就不一樣。觀察得仔細,描寫得具體,讀者就好像看到一張植物的彩色照片。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還要運用恰當的比喻,要寫出自己的情感。

5、遠近結合法

【特點】

同一棵植物,遠看和近看是不一樣的。這同照相一樣,放在照相機的前面和遠離照相機,攝下來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採用遠近結合法描寫植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給讀者以完美的印象。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把觀察點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說清楚是遠看的還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敘述的順序,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這樣文章才能條理分明。

6、時序變換法

【特點】

植物各個部位的形態和顏色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把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寫出來,同時把前後有關的情況交代清楚,就等於在不同的時間給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這一組彩色照片,讀者對它就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採用時序變換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時積累資料。要有計畫地在不同季節對同一植物進行仔細觀察,並記下觀察日記,這樣,寫作時才能對積累的材料進行取捨,寫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觀察的連續性。

7、生長變化法

【特點】

植物總是要生長的,一般要經過發芽、生枝、長葉、開花、結果等階段。如果把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的形狀、顏色的特點和生長的情況與下來,就好像給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電影。讀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了解植物生長的全過程。採用生長變化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突出的變化寫下來;其次要交代植物發生變化的原因、前後情況和過程;此外要注意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有條不紊地寫下來。

8、展開聯想法

【特點】

我們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聯想到其它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與這棵植物有共同之處。例如我們看到棉桃,聯想到潔白的雪花,這是因為雪花和棉花的顏色相同;我們看到大西瓜,聯想到籃球,這是因為西瓜和籃球的形狀相似;我們看到冰在雪地中鬱鬱蔥蔥的松樹,想起那些在敵人面前不怕嚴刑拷打,決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樹與英雄的品質上有相似之處。採用聯想的方法描寫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要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首先要認真讀書,了解生活,使自己的頭腦儲備豐富的知識。其次是勤思勤想,經常訓練,使自己有豐富的想像能力。

9、突出重點法

【特點】

植物總是由根、莖、枝、葉、花、果組成。我們在描寫植物的時候,可以對植物的根、莖、枝、葉、花、果的各個部分進行描述,也可以只對植物的某一部分進行描述。採用重點突出法描寫植物時,首先要找出這棵植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對最能體現這棵植物特點的部分從顏色、形狀、氣味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此外還可以恰當地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

10、對照比較法

【特點】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點往往在比較中得到顯現。我們描寫植物時,往往通過對照比較的方法來突出植物的特點。對照比較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這種植物與另一種植物進行比較;一種是把植物本身兩種截然不同的特點放在一起比較。採用對照比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寫的植物最顯著的特點與其他植物作比較。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採用對照比較法還要注意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傾向性。這樣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進行比較時,要注意找出矛盾點,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寫事技巧500字

寫事要求清楚、具體。一件事情的發生,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記敘文六要素”。把這六個方面寫清楚了,才能讓讀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同時,還要寓理於事,即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在六要素當中,起因、經過、結果是事情的主要環節。其中,“經過”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生的作文里,“經過”部分寫得不具體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小學生的繼續文不感人,平淡乏味,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記事的記敘文可分兩種:寫事和寫活動。

(一)怎樣寫事

一是把“經過”部分分成幾個階段,然後按照先後順序一層一層地寫得清楚。寫的時候多文幾個“後來怎樣”,文章就具體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詳略,有所側重。對一些重要的過程、場面要細緻描繪,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三是對事件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當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寫具體。

(二)怎樣寫活動活動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過程的。搞什麼活動?為什麼搞活動?則眼搞活動?活動的結果怎樣?都要寫清楚。寫活動也要求寫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活動開始、經過、結果寫出來。在整個活動當中,不是寫一個人,二是寫一群人;不是用一兩件事來寫人物,而是通過寫一個活動場面,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寫活動的記敘文,的特點就是必須有活動的基本內容、主要過程和重要場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作為重點,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主要部分記敘下來,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既要寫好群體活動,又要把個體代表寫進去;既要寫整個場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寫活動的文章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活動的經過,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寫“參觀”活動,就要用“觀一處,感一處”的方法。寫整個活動的過程,要用順敘法,即按活動的先後順序,把活動時間、地點、人物及活動的經過和結果依次寫出來。

小學生狀物作文寫作技巧500字

狀物作文,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所謂狀物,就是具體、形象地描寫物體的特徵、形態、色彩、質地等。這個物還應該包括動物、植物等類。由於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狀物的方法也不一樣。

怎樣寫物品

1.抓住特徵

從大小、形狀、顏色、質地(製造材料)等方面,對所寫的物品仔細觀察。因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同一種物品,也會有某些席位的區別,也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蛛蛛物品的特點寫,就是抓住了這一物品是區別於另一物品的地方寫。

2.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1)按總一分一總的順序寫。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間順序寫。

(3)有的物品,須按先外後內的順序寫,即先寫外表,後寫內里的順序。

3.狀物需要想像和聯想

展開想像和聯想,不僅使所狀之物更加具體生動,還可以開拓作品的意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小學生寫景的記敘文寫作技巧500字

(一)要寫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來說,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樣都是公園,但每個公園都有各自的獨特之處。例如,北海公園的白塔、九龍壁、頤和園的香閣、十七孔橋;天壇公園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園的竹子;香山公園的紅葉等。同樣是山,我國的四大名山各領風騷,獨具特色。同樣是水,長江、黃河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文明數千載。或煙波浩渺、橫無涯際;或奔騰咆哮、氣勢磅礴。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鮮明的特點聞名於世,只有把它們的獨特之處描繪出來,才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學會觀察

寫景作文和看圖作文有相似之處,都是以觀察作為寫作的前提。觀察景物與觀察圖畫不同,觀察景物要確定觀察點,也就是觀察景物的立足點。觀察點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由於觀賞廬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獲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藉助想像和聯想

在寫景的時候,如果只描寫景物的外在特徵是不夠的,還要寫出景物的內在特徵。而內在特徵有時難以描繪,折舊需要藉助於想像和聯想。即藉助相關、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進行類比,從而突出所寫景物的特點。其中,聯想是特點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時間的界限,可以衝決空間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開闊,讓景物描寫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內在特徵。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像,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既寫出了廬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徵,給人留下難忘印象。

(四)寫景要抒情

寫景,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再現,更是作者主觀感情的外觀。景是外在的,情是內在的,正所謂“情隨物遷,辭以情發”。景是情產生的基礎,情是景的產物。因此,要求小學生不要單純寫景,而是要藉助景物,抒發一定的思想感情。當然,這種感情必須發自內心,而不是無病呻吟。

五、怎樣狀物

狀物作文,是小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所謂狀物,就是具體、形象地描寫物體的特徵、形態、色彩、質地等。這個物還應該包括動物、植物等類。由於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狀物的方法也不一樣。

引議聯結500字

知識要點: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文章形式。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讀後感有敘有議,以議為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說明:我們平時讀書,讀文章,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啟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為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說,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為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閱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著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為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閱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說,"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么,對文章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弦的讀後感來。

(3)聯繫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文章,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繫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繫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儘是一些空洞的說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繫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說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繫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繫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敘夾議以議為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么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說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敘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說,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文章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來說,也往往是敘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在這裡,議是敘的綱領和統帥,而敘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裡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為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繫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為了說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國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字、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么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說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介紹500字

知識要點: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說明客觀事物或事理的文體。2、說明文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有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構成成分,可以分為簡單說明文和複雜說明文;按照不同的寫作目的,可以分為介紹性說明文、記述性說明文和闡釋性說明文;按照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分為科學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說明對象,又可以分為說明事物和說明事理兩類。3、所謂"事物",就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包括人、事、物。向讀者介紹一個人(包括自己)、一個集體、介紹一種程式、一種現象、一種物體,都屬於這種類型的說明文。4、所謂"事理",就是與事物有關的某種道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特別是在科學研究中,常常不滿足於對事物表象的認識,而要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這就需要作事理的說明。

考試說明:說明文的運用範圍相當廣泛,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無論交流思想、介紹情況,常常要用到說明文。這裡著重談談普通說明文的寫法。

1、必須抓住特徵

所謂特徵,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徵,這也是它區別於其它事物的主要標誌。要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徵。《活板》介紹我國古代的印刷術,就當時說:"活板"這種印刷術的主要特徵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紹中自始至終抓住了這個特徵,把活板的印刷歷史、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紹得十分清楚,使讀者有了確切的了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徵,主要取決於作者對事物有沒有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在尋找事物的特徵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對該事物進行仔細、深刻的觀察;二是要進行認真比較,只有比較,才容易發現事物獨特的一面。例如《玉雕》寫了三匹馬的姿態:前面的一匹黑馬:"三蹄騰空,回首後顧,神態略顯緊張";中間的一匹白馬:"體態輕盈,前兩蹄蹬著地面,後兩蹄蹬著兩塊玉石,奮起若飛奔狀,尾巴好似一團白雲浮在空中";最後的一匹黑馬:"嘴唇緊閉,把頭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豎起".三匹奔馬,各有各的特點。作者正是通過觀察、比較,抓住了它們的特徵,才寫出了這篇成功之作。

說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徵,只能是讀者對事物外部的特徵獲得印象;說明事物本質的特徵才能是讀者進一步獲得比較深刻的認識。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在說明沙漠危害人類之後,接著根據沙漠的特點指出:它逞強施威的"武器"是"風"和"沙","進攻的方式"是風沙襲擊和沙丘移動。我們採取的抵禦辦法是"培育防護林"和"植林種草".但這只是守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文章接著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進軍就會取得徹底勝利。這就指出了"風沙"、"植林種草"和"水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說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質問題。可是,為什麼過去人類長期受害,卻沒有能征服沙漠呢?這是因為人類征服沙漠的遠大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有實現的可能。這就進一步從社會方面說明了問題的本質。說明文只有透過現象,揭示本質,才能使讀者對事物獲得比較深刻的認識。

2、合理安排順序

事物大多是具有複雜性的,必須從多方面去介紹,才能講清楚它的特徵。依據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是將說明文寫得條理清楚的根本保證。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順序,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1)空間順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間方位進行說明。或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或由內到外,由外到內;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後,由後到前等等。說明物品的形狀、構造,一般採用這種順序。《玉雕》,由前到後,一一介紹三匹馬的姿態,用的就是空間順序。

(2)時間順序。是指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後進行說明,先發生的先說,後發生的後說。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往往採用這種順序。如《看雲識天氣》中有一段描寫天氣的變化,由晴轉陰,由陰轉雨(雪)有時間先後的順序,天空的雲隨著這個時間的推移,也變化著不同的形態:捲雲--卷層雲--雨層雲。就是按時間先後的順序寫的。

(3)邏輯順序。是指按照事物內部的聯繫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安排說明的順序。由整體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等,因此,說明文作者在考慮文章思路時也必須符合這些認識規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確地反映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同時又能適應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賞習慣。如《大自然的語言》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共寫了三段:第一段說,"首先是緯度",第二段指出,"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第二個因素",第三段指出,"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這個層次順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決定的。

以上說的是三種較為常見的說明順序。應當指出的是,不要把這三種安排順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千變萬化的,人們的認識是多角度的,說明的順序經常隨著說明對象的改變而改變,是允許的,也是正常的。總之,說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脈絡分明,層次清楚,使讀者一目了然。

3、選擇說明方法

說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指出被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徵,把那些容易與之相混的對象同它區別開來,叫下定義。如"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2)分類別。把被說明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叫分類別。如《食物從何處來》把生物獲得食物的途徑和方法劃分為"自養"和"異養"兩類,然後分別說明。

(3)舉例子。舉出實例進行說明,使內容具體化,叫舉例子。《中國石拱橋》通過介紹趙州橋和蘆溝橋,使人們具體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用的就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4)列數字。用準確的數據說明事物的某些方面,這種方法叫列數字。如"筆全長13.5厘米,筆身約占3/5,筆帽約占2/5.頂端的活動小樞紐能自由伸出和縮進,像個烏龜頭,長0.7厘米,筆掛長3.9厘米。"(《我的原子筆》)

(5)作比較。就是通過比較說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蘇州園林》中,用蘇州園林建築的不對稱與我國古代宮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對稱進行比較,突出蘇州園林的自然之美。

(6)打比方。利用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之間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準確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外形特徵,這句話就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7)畫圖表。有時,單用文字說明難以做到明確、具體,這時就可以用畫圖列表的方式加以補充,這種方法叫畫圖表。《統籌方法》一文就用了這種說明方法。

(8)引資料。資料的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佳句,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我們怎樣選擇說明方法呢?這要根據自己的文章而定,因為運用一些說明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更正確地說明事物。

4、語言描述準確

說明文的語言,和其它文體一樣,都講究用詞準確,表述明白,這是寫好各類文體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說明文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對文章的語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主的一種文體,無論是解說事物,還是闡明事理,都必須講究科學性,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老老實實地說清它們各自的特點和本質,既不允許虛構誇大,譁眾取寵,也不允許艱深晦澀,佶屈聱牙。這樣,說明文的語言就應該簡潔明了,質樸無華,也就是語言要"平實".

10個小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絕招10個小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絕招

不過,講究平實,並不等於推崇呆板。正如葉聖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所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也未嘗不可以帶一點風趣。"為了將事物解說清楚,將事理剖析明白,說明文的語言可以形象些;為了適應不同場合的說明需要,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說明文的語言也可以活潑些。說明文的語言可以做到"平實"與"生動"的和諧統一。

語言的平實與生動,主要通過語言的運用來體現。不同色彩的詞語,不同特點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辭,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語言風格。除此以外,表達方式的選擇,說明方法的運用,乃至結構形式的安排,對文章風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小學生寫作文技巧500字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小學生寫作文的技巧500字

現在害怕寫作文和不會寫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師和家長總在為此發愁,除了埋怨和批評孩子,有多少人能從作文教學本身來反思一下,從教師或家長的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呢?

有個上國小三年級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家裡請了保姆。有一次老師布置作文題《我幫媽媽幹家務》,要求孩子們回家後先幫媽媽乾一些家務,然後把幹家務的體驗寫出來。

女孩很認真地按老師說的去做,回家後先擦地、再洗碗,然後在作文中寫道:通過幹家務,覺得做家務活很累且沒意思。平時媽媽讓我好好學習,怕我不好好學習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對媽媽的話不在意。現在通過幹家務,覺得應該好好學習了,不然長大後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給別人當保姆。

這個小女孩的作文雖然談不上“高尚”,卻是真心話。可這篇作文受到老師的批評,說思想內容有問題,不應該這樣瞧不上保姆,要求重寫。

小女孩不知如何重寫,就問媽媽,媽媽說:你應該寫自己通過做家務體會到媽媽每天干家務多么辛苦,自己要好好學習,報答媽媽。小女孩說:可是你從來不幹家務,我們家的活全是阿姨在乾。媽媽說:你可以假設咱家沒有保姆,家務活全是媽媽乾,寫作文就要有想像,可以虛構。

教師和媽媽的話表面上看來都沒錯,但她們沒珍惜“真實”的價值,曲解了寫作中的“想像”和“虛構”,這實際上是在教孩子說假話。雖然主觀用意都是想讓孩子寫出好作文,卻不知道她們對孩子的指點,正是破壞著寫作文中需要用到的一個的“技巧”———“說真話”。

之所以說“說真話”是寫作的技巧,就在於說真話可以讓人產生寫作興趣,並有東西可寫。

如果孩子在寫作訓練中總是不能說真話,總是被要求寫一些虛假的話,表達自己並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們的思維就被搞亂了。這樣的要求會讓他們在寫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覺和判斷力,失去尋找素材的能力。所以他們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該寫什麼。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目前中小學生有這樣的通病:在寫作文時沒什麼可寫的,找不到素材和觀點,拼了命去湊字數。

現在中國小作文教學花樣何其多,作文課上,老師會告訴孩子很多“寫作技巧”。但那些都屬於“小技”的範疇,的技巧“說真話”卻總是被忽略,甚至被人為地毀壞。一個人乾一件事時,如果沒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既乾不好也乾不出興趣的。失去“大技”,就會連“小技”也難以獲得。儘管教師在講“作文技法”時都會講到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可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卻很少被鼓勵說真話。來自教師、家長和社會的“道德說教”意識仍強有力地控制著學校教育,從孩子開始自我表達的那一天,就急於讓他們學會說“主流話語”,而從不給他們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空間。教師對作文的指點和評判,使學生們對於說真話心存顧慮,面對作文本時,內心一片虛情假意,到哪裡去尋找真情實感呢?

文以載道,文章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中小學生的作文訓練也確實應該肩負起孩子們思想品德建設的責任。正因為如此,中小學生的作文訓練首先應該教會孩子真實表達、自由表達,然後才談得上“文字水平”與“思想水平”的問題。把孩子引向虛飾的表達,既不能讓他們寫出好的作文,也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小學生新聞寫作技巧500字

新聞的結構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尾五部分組成。新聞的內容,通常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結果五個要素。

一、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一則好的新聞,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標題。精心製作標題猶如“畫龍點睛”,它既要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又要醒目、新穎、有趣味。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增強閱讀的興趣。

新聞的標題有三種形式:

1、多行標題。主要是三行標題,由引題、正題和副題組成。引題也稱眉題,它的作用是介紹背景,烘托氣氛,引出正題。正題也稱主題,它的作用是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新聞的中心思想。副題也稱子題,它的作用是介紹與正題有關的情況,補充正題,如點明意義,指出結果等。例如:

44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齊聚亞的斯亞貝巴

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舉行

溫家寶和10餘位非洲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

2、雙行標題。是由引題、正題或正題、副題組成。正題一般都有實質的內容,因此也稱實題;副題和引題一般是對氣氛的烘托、意義的闡述,因此又稱虛題。雙行標題一般是虛實結合、彼此呼應、互為補充的。例如:

槍聲罵聲傳媒聲聲聲應和股價匯價石油價價價波動

薩達姆被捕攪動全球市場

再如:

讓造林與造紙牽起手來

――關於加快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思考

3、單行標題。單行標題指只有正題的標題。這種標題要求突出主題,簡明、醒目。例如:

讓信息技術惠及全人類

新聞標題寫作的要求是:

1、準確。即標題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概括出新聞的內容、精神和實質。

2、生動。即在準確的基礎上,儘量突出內容和表達方式上的生動活潑,以吸引讀者。

3、新穎。“新”是新聞的一個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為新聞。標題要善於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新聞價值的問題。

二、導語

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通常用簡明的文字概括介紹新聞的主要內容,揭示新聞的主題,使讀者對新聞內容先有一個總的概念。

導語的作用非常重要。新聞是否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語寫作的成功與否,所以寫新聞要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導語中。“倒金字塔”結構,是新聞的基本格式。所謂“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來安排新聞中的各項事實,即把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前邊,次重要的事實放在第二位,以此類推。導語,就是這個“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層事實。

新聞導語的寫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敘述式。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它是把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最有吸引力的事實,高度概括地加以敘述。如:

12月22日,作為20xx中國會展經濟論壇主要的兩場主題研討活動之一的專家論壇,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300名來自全國主要會展城市、會展舉辦單位、會展服務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的代表,在這裡傾聽8位業內資深專家的演講,並與他們進行深入交流。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24日《推動會展企業和城市發展戰略準確定位》)

2、描寫式。對某一個富有特色的事實和一個有意義的側面,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描寫,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如:

棕黃色頗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歐式風情的酒堡,淺綠的充滿夢幻色彩的葡萄園--這是河北省昌黎縣耿莊村農民耿學剛新建的耿氏酒堡產品標籤上的圖案。……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23日《酒類行規為一農民改寫》)

3、評論式。對報導的事實進行簡潔、精闢的評論,以揭示事物的性質和作用,引起讀者重視。如:

20xx年即將過去,人們在盤點歐盟一年的收成時,有喜悅,但更多的卻是惆悵。喜的是歐盟東擴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愁的是歐元區的經濟一直不見起色。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16日《歐盟一分喜悅難掩惆悵幾許》)

4、結論式。將新聞事實的結論,在開頭部分寫出來,開門見山,反映事實的意義。如:

辭舊迎新之際,隨著勉(縣)寧(強)高速公路提前通車,陝西省成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個突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23日《陝西千里高速鋪坦途》)

5、提問式。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新聞報導的事實,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如:

經濟大省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廣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確提出切實做到六個“更加注重”,努力實現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24日《廣東六個“更加注重”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6、引語式。引用與新聞有關的詩句、格言等,以增強導語的生動性。如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從草原來到*廣場,高舉金杯把讚歌唱。”一首首曾伴隨和影響幾代人成長的經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樂廳再度響起,依舊深深地打動了全場觀眾的心。

(摘自《人民日報》1999年10月7日)

擬寫導語,應注意的幾點要求:

1、不能與標題重複。導語與標題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標題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實質,而導語是標題的擴展,要用事實說話。

2、為後文留下餘地。導語固然是全文的精華,但也不能把話說盡;導語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儘可能簡略,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導語能使新聞主體部分很自然地展開,為後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組合原則。新聞中的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為什麼,簡稱五個“W”。後面再加上一個“H”,即怎樣、如何,可理解為結果的意思。五“W”及“H”,每項都有可能進入導語,關鍵是看哪一項更具有新聞價值。如果新聞人物為社會所熟悉,在該新聞中特別重要,則應以“人”為先導。以此類推。

4、要用事實,忌空泛。新聞要言之有物,導語更應有具體的事實。初學寫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語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號寫作新聞的導語,要用新鮮的事實來說話。

5、語言要簡潔。新聞本身即要求語言簡潔,新聞導語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璣,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體

導語之後,就是主體。它是新聞的主幹部分,是用充分的、具體的事實材料,對新聞的內容作具體全面的闡述,以體現全文的主題。

新聞的導語已經點明了新聞的主題,主體部分對新聞主題的表述、發揮,實質上就是對導語內容的展開與補充,以使導語中提到的各個事實更加清晰,使五個“W”和一個“H”更加明確。

新聞主體的結構一般有三種:

1、時序結構。就是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這種結構可以使讀者對事件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有一個鮮明、完整的印象。如例文《引灤工程昨日全線試通水》一文,以時間為序,從上午“10時整”寫到“晚8時”為止。

2、邏輯結構。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或邏輯關係,如因果關係、並列關係、主次關係等來組織安排層次。如例文《歐洲央行為何聽任歐元升值》一文,以邏輯為序,從美元貶值、歐元升值的原因,寫到如何防止該事態繼續擴大的方法。

3、時序與邏輯二者兼有的結構。對主體的寫作,要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緊扣主題;注意剪裁、詳略得當;簡潔明確、生動活潑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聞事件產生的歷史環境、客觀條件以及它與周圍事物的聯繫。除簡迅以外,一般的新聞都要交待背景。背景的作用是使讀者更好、更準確地理解新聞內容,使新聞更充實飽滿,生動活潑,主題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單獨的組成部分,也無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聞結構的一個獨立層次。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導語、主體、結尾幾個部位,一般出現在導語和主體中。背景材料是新聞的從屬部分,因此不宜過多,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種:

1、對比性材料。對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進行對比,在比較中突出其重要意義。例如《商辦工業異軍突起》這篇新聞的導語中寫到:“昔日以設施簡陋、前店後廠的小作坊形象出現的商辦工業,如今年總產值達1200多億元,其中商辦食品工業占全國整個食品工業產值的第一位……”這裡“昔日……”就是一條對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沒有這個背景也就談不上“異軍突起”。

2、說明性材料。即對所報導的事實中有關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做出介紹與描述。例如一篇報導山東省棲霞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多種經營的新聞中這樣寫到:“棲霞縣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共有大小山頭嶺背3650個,總面積306。7萬畝;山灘、水面、村莊占209萬畝,發展多種經營的條件是較好的。但是過去片面抓糧食,多種經營停滯不前。縣委為領導農民儘快致富,確定在繼續抓好糧田生產的同時,向山灘水面進軍,發展多種經營。”這段背景材料重在說明棲霞縣的地理條件、生產基礎及領導的決心,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棲霞縣的生產經驗。

3、注釋性材料。即對新聞報導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詞、術語進行解釋,以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中的有關內容。例如《商洛訂單勞務讓民工放心》這篇新聞的開頭寫到:“12月13日,陝西商洛市40名契約制民工從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40名民工對往哪裡去,乾什麼,掙多少錢心裡早已有了底,因為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替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務契約。民工們稱這叫‘訂單’勞務。”在這段文字中,注釋了什麼叫“訂單勞務”,方便了讀者對新聞內容的正確理解。

五、結尾

結尾又稱結語,是新聞的最後一句話或一段話。

結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題;或說明結果,指明意義;或指出發展趨勢、展示未來;也有的言之已盡,沒有結尾。

結尾的寫法有以下幾種:

1、小結式。對所報導的事實或意義作簡要概括,以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如:

總之,大眾了解貨幣市場基金還需要一個過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監管部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貨幣市場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貨幣市場基金的出台雖會對我國的居民儲蓄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會出現“儲蓄大搬家”的情況。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12日《擔心儲蓄搬家我看大可不必!》)

2、啟發式。在講完主要事實後,用啟發的語言給讀者留下思考的餘地。如:

看著廠區內堆積如山的麥草和滾滾流淌的黑水,人們不禁要問:衛運河何日能變清?

(摘自《人民日報》1999年10月20日《衛運河水何日清》)

3、激勵式。用激情的語言,激發讀者的熱情。如:

百年輪迴,滄桑巨變。奔騰的珠江水見證了這120年的歲月,春花秋實的白雲山聆聽了電信人的笑聲。廣州電信正以其獨有的魅力日趨走向成熟,以更強的實力、更新的面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快建成具有國際綜合競爭力的華南現代通信中心,實現幾代電信人的夢想!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12日《世紀尋夢》)

4、意義式。指明新聞的重大意義。如:

訪問是短暫的,但友誼是長存的。中國有一句古詩:“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這次,溫家寶總理的美國之行,促進了中美友好,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和了解,推動了兩國建設性合作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12日《加強合作互利雙贏》)

5、展望式。在報導完主要事實後,進一步指出事情發展的必然趨勢或必然結果。如:

據悉,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已經將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還有不少保險公司將目標定在國內的A股市場。通過更為透明和規範的動作,中國保險業必將進入更快速的良性發展。

(摘自《經濟日報》20xx年12月12日《國際風雲測試我保險業虛實》)

6、號召式。根據報導的事實提出具有號召性的意見,激勵讀者為實現某一目標而行動。如:

他(溫家寶)說:今天,人類正處在社會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我呼籲,讓我們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巧用對比法500字

請看(美麗的公雞)中的一段話:

有一天.公雞吃得飽飽的,挺著胸脫,唱著歌,來到一裸大樹下。他看見一隻啄木鳥.說:“長嘴巴的啄木鳥,來,咱們比比誰關。”味木鳥冷冷地說:“葉不起,老樹生了蟲子.我要給他治病。”

公雞好吃徽做愛虛榮;啄木鳥勤於勞動樂助人。這樣鮮明的對比.不僅可以突出兩者的鮮明特徵,還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來.“對比法“還真是個不錯的“手段”。具體怎么用呢?

一、“對比”有三種情況:

1.將兩個事物或人物進行對比。

例:

我稱他弟弟,真有點“名不符實”,因為他個頭比我還高一點。有時他反要我叫他做“哥哥”.鬧得我哭笑不得。這也難怪,我才比他大20分鐘,雙胞胎嘛。

分析:

通過“我”和弟弟的對比.突出“弟弟反比哥哥高’的特點。

2.將同一事物或人物的不同“表現”進行對比。

例文:

兩進小區(節選)

前年夏天.我隨父母第一次走進了大姨居住的居民小區。大姨家住的是一棟緊幸鐵路的居民樓,據說這座樓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樓前是個不大的街心綠地,幾十探大樹下本應是居民休息的好去處,可是.入口處立著兩個髒兮兮的垃級箱,蓋子早不知跑到何處,垃圾外流,堆積一地,墳繩亂每自不必說。進入綠地,已看不到青青的綠草、鮮艷的花朵。一塊塊被人們踐路後裸東的地皮上滿是構龔和成片的瓜皮、果核。“怎么無人打掃呢?”我詫異極了。姚媽告訴我:“唉!這裡的居民素質低,成天打架、鬥毆,居委會忙著調解,哪兒還顧得上社區建設?”果然,當天夜裡,我就被一陣雜亂的叫篤聲吵醒了。原來是幾個人深夜在樓前路燈下打麻將,鬧出了亂子。‘’我再也不來您這兒住了!”臨走,我向塊媽發誓說。

事隔兩年,還是盛夏,我不情願地隨媽媽又一次瑞進了那個曹讓我噁心的居民小區。“咐,擺上花了!”我站在小區進口處自言自語道。一面磚砌的縈紅色琦壁上"xx小區”的金字閃閃放光,堵角下是一排盛開的迎春花。走進入口,樓體左右兩側的琦面十分整潔.明亮的櫥窗里貼餚“八榮八恥”宣傳畫、丈明居民排行榜、民牛提示語、社區黨員職責肉。這真讓我喜出望外。“垃坡箱呢?”我四下手找。“那不是嗎廣塊媽用手一指。啊!這是誰的發明.兩個機器人模樣的箱子立在存車處倒面。我走進綠地,這裡千淨、清新。涼亭、石桌旁,幾位阿姨在閒談,不時傳來陣陣笑聲。“這多像一支和諧的奏鳴曲呀!”“你說什麼呢?.,姨媽問。“以後我在您家常住啦!”我大聲地說。

分析

採用對比的組材方法,展示了同一小區兩年前後的巨大變化。這種差異鮮明的勸沖描寫嬌凌者留下了探刻的印象和啟示。

3.上面兩種情況綜合運用

他不該這樣做(節選)

寒假裡,我隨媽媽到湖州的外婆家過年。

村上的人家大多蓋起了新樓房。聽說和仁叔家的房子造得.共花了30多萬元,外婆魷帶我們去參觀。

碧綠的琉璃瓦蓋的圍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不誘鋼的移動大門熠熠生揮。客廳里.紫紅色的地磚.深棕色的璧板,木紅木的桌持,四周還擺著幾套大沙發。樓上樓下有三套衛浴設備,其中一套還配備了衝浪浴盆呢。

出門時,我看見祈房旁邊有一間破舊的矮草房.門豐掩著.窗上沒有玻鴻,用度棄的化肥袋打著。我好奇地走上去一看,裡面黑潤洞的,好像有個老人在餵羊。我問這是誰家,外婆說是和仁叔的爹娘住的。我又問他們為什麼住這樣差的座子。外東嘆了口氣說,."回家跟你說".

分析

新樓房跟矮草房對比.表現房子“主人”的不同處境;和仁叔對自己、對父母兩種做法的對比,則表現了人物的道德缺失。

20xx中考命題作文高分寫作技巧500字

1、抓題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關鍵性詞語,只有抓住了關鍵性詞語,才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寫出更好的作文。一般來說,偏正短語結構重在修飾語部分,如:《有意義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義”三個字上,審題時緊扣“有意義”三個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滿活力的歲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滿活力”四個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