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議論文素材

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通過列舉一定的事實材料和運用邏輯推理,表明作者對問題的觀點和態度,闡述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中生議論文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生議論文素材一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個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引用名言佳句作為題記,既開篇點題,又有說服力。)

是誰說蝴蝶飛不過滄海,蜘蛛爬不過圍牆?是誰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是誰說潘多拉魔盒預示著一切災難的開始……

或許你會勸她放棄那束明亮的陽光,隱匿到樹叢;或許你會討厭她,看不起她,認為她愚蠢;但我卻欣賞她,欣賞她的堅強,她的不甘示弱,她的堅貞傲骨……是的,她並不退縮。(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對“她”的頌揚,也就是作者對堅強的謳歌。)

我們,缺少的不就是那份堅強嗎?

驛橋邊的蘆葦經過風吹雨打,依舊立在那裡;海平面上的蝴蝶被浪拍過,被雨潑過,被風颳過,依舊飛在那裡;牆壁上的蜘蛛重複著“爬上去,摔下來”的步驟,依舊堅持在那裡……因為它們堅信:堅持是一種信仰,彼岸不會是一個滄海,另一片桑田,而是一道彩虹,另一個天堂,另一片斑斕世界。

那么,我們呢?一道道繁雜的演算題目,一個個長得不能再長的單詞,一篇篇佶屈聱牙的古文橫亘在我們的面前;一次次家長語重心長的嘮叨,一陣陣老師苦口婆心的開導,可,還是一回回兵敗滑鐵盧的測驗、月考、年段過關、質量檢測、超級大模擬……難道我們真的無藥可救?

作為高三學生的我們,不也期待著,憧憬著另一個美好明天嗎?不也需要我們堅守自己的信念,堅強地應對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挫折嗎?

抬頭看天,拋開層層疊疊的書海;抬頭看天,收起錯誤的雜念;抬頭看天,拾起夢想的鎖鑰;抬頭看天,你將收穫幸福與快樂!

帶著堅定之心,充實高三生活;乘著夢想之翼,衝刺人生旅途;裹著感動之心,書寫精彩歷史!

或許,此時此刻,給我一杯水,我將保持,一個天荒地老的姿勢———且誦且吟,且興且嘆;或許,此情此景,給我一支筆,我將描繪,一幅光明燦爛的藍圖———且勾且畫,且點且染……

倘若你問我拿什麼書寫自己的歷史,那么我定將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用堅強、樂觀、感動的心!”

高中生議論文素材二

堅信自己有潛能,志存高遠;挖掘自己的潛能,翱翔藍天。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將全世界圖書館的圖書的信息都裝進去。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擁有這種信念,心繫藍天,才有可能登臨人生的頂峰。

林清玄說,他小時候立志要當一個作家。然而,他所在的那個地方四百年都沒出過一位作家。他的父親、兄弟、姐妹都不相信,甚至因此嘲笑他。他就像那隻雞窩中的鷹,然而他並沒有像那鷹對自己失望,而是一直堅信自己有能力成為一位作家。於是,我們知道了林清玄,一位在文學的天空下自由飛翔的雄鷹。

雞窩中的鷹,如果它沒有因為一次偶然的自殺未遂而發現自己擁有鷹的潛能,那它要么悲慘地在嘲笑聲中死去,要么漸漸退化,變得只會低頭啄食小蟲,時而迷茫地仰望那些在藍天飛翔的同類。這,只是因為不堅信自己有潛能。

西蜀後主劉禪在魏國大軍兵臨城下之際,對於自己一位兒子背城一戰的建議只是一味搖頭,連說不行不行,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抵抗魏軍。最後只得出城受降,被魏軍俘虜,死在異國他鄉。要是劉禪能幡然醒悟,能意識到自己仍然有決一死戰、打敗敵軍的潛力,那么結果也未可知。因為軟弱,因為現實與想像中的差距過大,輕易地放棄了機會,輕易地將自己的潛力貶得一文不值,永遠喪失了重振蜀國的機會。

相信自己的潛能,當你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時,你會覺得老天都在幫你,那其實只是你已經無形中激發了你的潛能。尤其在當今世界,當你既沒有“富二代”,“官二代”的背景,又沒有極好的運氣時,你只能相信你自己的潛能。你是要做低頭覓食的小雞,還是做翱翔藍天的鷹,都取決於你自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只有那些堅信自己有潛能,並為了目標而挖掘自己,不斷奮鬥的人,才能攀得成功的桂冠。如左思寫《三都賦》,如司馬遷著《史說》……

堅信著,這只是一個開始,但一直堅信自己的潛能,你會笑到最後。

高中生議論文素材三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句話道盡了競爭是無所不在的。競爭--它猶如人類社會大花園中的一株玫瑰,它既有嬌艷芬芳的花朵,也有鋒利,堅硬的尖刺。

競爭,它看上去很美。

首先,它推動了歷史進步。縱觀中國歷史,但凡是精彩紛呈,人才輩出的時代,無不是競爭激烈,非勝即亡的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烈國爭雄,每一個國家要想生存下來,必先政治修明,武力強大。在此基礎上,才有了勾踐臥薪嘗膽,與民同耕,終於通過十年的努力,使國力超過了吳國,滅夫差稱霸。才有了秦國的五羊皮換百里奚,商鞅變法,張儀連橫,到了嬴政一統天下。才有了中國以後的輝煌。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競爭推動著人類歷史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其次,它促進文化的繁榮。凡是文化藝術得到發展的時代,無不是門派林立,眾說紛紜。比如中國古代的儒家所主張的仁與禮,道家所主張的道和德,還有法家強調的法,他們各持己見,百家爭鳴。使中國的思想文化在政治,法制和社會生活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到了近代的新文化運動,則再一次通過改革派,改良派和復古派的爭論不休,把文化推向了高潮。在這裡,我們又可以發現文化的繁榮需要不斷的競爭。

然後,它也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橫看當今,各行各業無不存在著白熱化的激烈競爭,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消費者,百姓的生活由此得到了提高。在競爭中,各行各業的產品琳琅滿目,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可價格卻是越來越便宜。就像聯想與其他大型電腦公司競爭推出了最廉價的家用PC,就像吉利與國外跑車商競爭造出了中國第一輛跑車。在這裡,我們還可以明白競爭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同小可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