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作文範文精選

高一是中學時期承上啟下的一年,如何實現國中作文訓練與高中作文訓練的完美銜接,是每一個高中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一語文作文”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作文範文一

親愛的18歲的我:

你好!

現在的你,已經高考結束了吧,也許,你正期待著大學的生活;也許,你還在迷茫中徘徊;也許,你依舊如此頹廢,一無是處;也許……

你步入大學了嗎?如果步入了,你一定會很開心,在想著:幸虧上高中時努力學習,不然自己還真上不了大學哩!在大學裡,你對一切都充滿憧憬,充滿激情,似一顆蘊藏著極大能量的核子彈,即將迸發,心中的雀躍難以掩飾!

你現在正在愁著如何尋找生計嗎?如果是的,那么,你一定十分悔恨當初吧!高中時期的荒廢,讓現在的你切齒;高中時期的無所謂,讓現在的你鄙棄;高中時期的歡笑,讓現在的呢以淚視之;高中時期的你,讓現在的呢悔恨……

一切緣因己起;一切,又皆因己滅;一切之成敗;於己。

上大學的你,會努力學習,爭取今後畢業能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工作的你,會努力工作,爭取能靠自己的雙手掙到血汗錢,過上好日子。不管是什麼樣的你,追求是一樣的為生活而努力,不求有什麼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人生,就做一個市井小民,安穩的過日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吧!因為,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

18歲的我,你有你的青春,希望你不會荒廢你那美好的青春,希望,你的青春你做主,做個永不悔的主!

願之,亦,心繫之……

祝你永遠幸福快樂!

握手

16歲的我

20XX年12月11日

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學校高一:俞香

高一語文作文範文二

有著悠久歷史的蘇州是一座園林城市。我身在拙政園,感受倒了一股來自大自然的獨特氣息。

我懷著喜悅之情跨進拙政園的大門。印入眼帘的便是池中那又大又艷的荷花。俗話說得好: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走進那詩意綿綿的小橋,來倒池中那詩意綿綿的小亭,來欣賞詩意綿綿的荷花。我仔細地望著荷花嬌柔的面頰,她宛如一位羞答答的姑娘,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朋友,我是大自然的使者之一。我有那么美麗動人嗎?“一陣微風拂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及只鯉魚正在追逐嬉戲。我頓時茅頓塞開,沒有綠葉襯托;蓮子點綴,會有那么迷人的荷花嗎?噢!自然是荷!

走過漫長的亭子,眼前一片明綠。筆直的柳像一個個迎賓小姐。向遊客們點頭致意。我悄悄地走進柳,望著柳的長髮,回想起了童年時我們用它做成“柳帽“戴在頭上。樂趣無窮,如今,她時“有身份“的柳了,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放肆另外!噢!自然是柳!

走過石頭鋪成的小路,我看見了已片翠綠的竹林。他高大挺拔,宛如一位位熱血沸騰,英勇殺敵的戰士。再我的心目中,竹是獨一無二的。竹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一大批詩人,畫家,所以竹是一直以來被人們所讚頌的!噢!自然是竹!

穿過竹林,來到一座巍峨的小山前。我們沿著小道一直往上走,那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了!站在山頂,一切美景盡收眼底。心情很爽朗,很舒暢!噢!自然是山!

總而言之,大自然是五彩斑斕的;不過,拙政園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高一語文作文範文三

生在上海,住在上海,成長在上海。我是一個小小的過客,在這個城市裡遊走,看著這個城市的春末夏初,體會著她的陰晴冷暖,然後聞到空氣里散發著得絲絲清香……

——題記

許多外地的遊客到上海旅遊,都會感嘆上海的高樓林立,感慨這個城市的高速發展,都會讚嘆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化,也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上海人“精明”。

我愛上海,也像他們一樣愛著上海的建築,但不同的是,他們愛的是高樓,密密麻麻排列的高層建築,也許這確實是一種值得自豪的東西。但我更愛上海的低層建築——石庫門。

外婆家是老式的石庫門房子。小時候喜歡去外婆家,喜歡穿過長長的弄堂,看一戶戶緊挨著的人家,然後站在低矮的石階上,敲黑色木門上的銅製的獅子門扣,黑色的木門給人復古的感覺,又不乏莊重。印象中的天井總是帶著潮氣,濕漉漉的地上似乎還泛有青苔。一棟房子是幾家人合住的,常常可以看見鄰居笑盈盈的面龐,親切質樸的問候:"來啦?"這是一種百姓鄰里的和睦和隨意。我喜歡這種生活,或者說,這才是生活,真實,親切。踩在石制的樓梯上,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沉著,穩健。可以很隨意,很自由,無所拘束。趴在老虎窗上可以看到天空,白雲,離我很近,可以看到修家電的小販奔東家,串西家,很有趣。高樓大廈或許會給人成就感,但鋼筋水泥永遠給不了人溫度,而石庫門離地平線很近,很溫暖,很踏實。

石庫門的建築是因為歷史原因而保留下來的,租界的建立讓這種最早的西方建築風格融入中國的土地。這應該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了吧。這種風格不單單是建築風格,也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石庫門的生活,自然,親切。上海這個地方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應該就是石庫門了,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百姓的生活情趣,一種人文的感覺,一種真真實實的生活。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更重要的,是石庫門傳遞的一種文化,一種百姓生活的精髓。

我愛上海的另一個原因,是上海的獨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給人的感覺是:精細。記得上次去北京,印象最深的是那邊的小吃,北京人吃菜喜歡方很多蒜泥,他們的炒黃瓜,不是把黃瓜切片的,而是把黃瓜切成大塊大塊的,放上一大堆蒜泥和辣椒;他們的餃子比上海的饅頭還大。給我的感覺是,粗;相對而言的,上海的小吃就顯得精細多了。什麼都追求精細。特別是中秋送月餅的時候,包裝往往比月餅做得還精細。這也許是上海人素來愛體面的關係吧。記得今年的春節晚會,上海獨創開了一個海派春節晚會,比起央視的,我當然更愛上海的,很對胃口,非常精緻,很有南方人的特色。這應該就是海派文化吧。我喜歡這種文化,精緻中顯出地方特色,傳統,不張揚,卻時不時給人一些驚喜,有小家碧玉的感覺。

說到上海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精明”。確實,上海人是精明。這種精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種邏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差的口碑,但我卻覺得,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上海人的智慧,他們善於用最便捷的辦法使自己獲得最大的益處。就拿討價還價來說,上海人在自己的觀念里形成價值觀,他們以自己的標準對事物進行估價,這是一種思維的展現。討價還價也是一種人與人的溝通,雙方達成協定各取所利,從而上海人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經驗更準確地了解事物的價值。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邏輯呢?從這個層面上說,上海人是善於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調節心中那桿秤的。精明也許是聰明的另一種形式。

我愛上海,愛這個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愛這個城市的街頭巷尾,愛這個城市的過往人群,愛以一個過路人的身份看街道,看馬路,然後看到這個城市的可愛,然後發現這座城市給我的歸屬感,然後深深的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