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20預測範文

高考作文與高中作文教學關係十分密切。高考作文的重要性,決定著它是高中作文教學效果最權威的反饋,也是高中作文教學的一面鏡子,它指導制約著高中作文教學的發展方向。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xx預測高考作文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20xx預測範文一

大師已逝,本是應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中國,卻陷入了一個青黃不接的時代。後繼無人,這才有了讓中央領導一時語塞的“錢學森之問”。

為什麼現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澱不出一位大師?為什麼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文明高速進步的時代我們卻推不出一位大師?為什麼擁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一個泱泱大國,數十年來竟然沒有一位大師?

這不僅僅是一個能否出現大師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文化的問題,所以它才能讓如此之多的人“為後世憂”。

《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曾說:“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並不值得我們自豪,關鍵是這五千年的沉澱究竟沉出了什麼。”的確,我們中國人一向以華夏文明感到驕傲。但也許我們都沒有想過,文明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究竟象徵著什麼。

所謂大師,必是以本國文化為基礎而站立於文化之巔的人。季羨林之於國學,梁羽生之於武俠,王世襄之於古玩,雖然與眾不同,卻都是以一雙文化之眼看待事物。不以文化為基礎的所謂“大師”,只能算是人才,算不得大師。大師是具有民族風格的人,而決不會是全球化的產物。

但現今,五千年文化之精髓並未被國人吸收,被吸收的只有一句話,還是沒有被完全理解的一句話:不敢為天下先。於是乎,文化的風口浪尖始終沒有人站出來,華夏文明的大船似乎失去了方向。有人說,這是不對的,我們現在不都在談論民主文化么?民主文化難道不是風口浪尖么?但現在眾人所討論的“民主”的“主”,不是“當家作主”的“主”,而是“你要為我做主”的“主”。這樣的民主文化,終歸只是“舶來品”。而真正的文化的風口浪尖上,仍然空無一人,濤聲依舊。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十年大師難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是傳統文化留下來的弊病,按照丁元英的話說,這叫做中國人的“文化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文化屬性”有些也必須要剔除。這當然很難,但必須做。就像改革開放,我們窮則思變,頂著傳統文化中封閉的思想,摸著石頭過河,一路艱辛。但我們終究是走了過來,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我希望,文化的風口浪尖,有朝一日將人才輩出,他們不畏壓力,指引華夏文明這條大船不斷前進。這些人,我們稱之為大師,一如近代史上的那些偉人,那些大師。

為後世憂,實則是文化之憂,我輩後人定當憂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肩負屬於我們的文化之責。

高考作文20xx預測範文二

小孩子堆積木,堆了又塌,塌了再堆,往往堆上千百回,耗上大半天的時間,也不覺得疲倦。在成人看來,這毫無意義的事情,他們卻心神專注,玩得興致勃勃,其中沒有別的理由,只是興趣使他們入神而已。

關於興趣,古今中外有過許多精妙的論述。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癖者,因長期的習慣而形成的對某種事物的偏好是也。愛因斯坦和歌德說得更明白,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歌德則說,“愛好即獲得知識的第一步”。

為什麼古聖先賢如此推崇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力源泉,自然也是荻取成功的先決條件。若要成就一件事情,固然需要智慧和才能,但是如果沒有興趣,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熱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輕易地放棄;相反,如果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極大的熱情,熱情支持信心,信心產生勇氣和毅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堅持,會克服。司馬遷忍受宮刑之辱,成就史家之絕唱,不也是源於對歷史的愛好嗎?

有人說,我也曾經有過許多興趣啊,可是如今依然一事無成。有道是江山易得守之難,興趣需要培養,也需要維護和堅持。晉時王獻之練習書法,竟然用盡了十幾缸的水,其堅韌精神可想而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輕易地形成一種興趣,很快又消退了,淡化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此興趣焉能收穫成功?

遺憾的是,今天我們的教育陷入了急功近利的誤區,應試教育的大棒高懸,一切為了分數,分數就是一切。哪裡還管什麼興趣,哪裡還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家長們似乎很關心孩子的“興趣”,將孩子送進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其實孩子哪裡有興趣!興趣,本應是遠離功利的,卻被他們塗上了功利的色彩。

趙元任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是為了“好玩兒”。好玩者,興趣也,非功利主義,非沽名釣譽,更不是譁眾取寵或是想要一本萬利。

正在實現中國夢的國人啊,讓我們的教育里少點功利,多些興趣吧!

高考作文20xx預測範文三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情景且停停。”

這是清代著名學者李漁在修築且停亭時所擬下的亭聯,其自身亦為高雅養性之人,身經戰亂,他卻懂得回歸精神的故鄉,訪逸叟閒夫,弄鮮花幽草,求藝術之技,最終竟在閒散中悟得戲曲之諦,將中國戲曲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我看來,精神的故鄉或是哪一方讓你魂牽夢縈的故土,或是那一份心底的安然。於我,我應去回歸那一方精神的故鄉。

李漁回歸精神的故鄉大抵是現代人所缺少的吧?匆匆行駛的車輛,海量更新的數據,“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都掀起了都市人對回歸精神故鄉的嚮往,然而被時代裹挾著匆匆向前。在“停下你就出局”的威脅下,人們更怕輸了人生。

但你可知日本女畫家玦文子回歸精神的故鄉去尋覓藍仙子嗎?她將孤獨奉為精神的食糧,不願鮮活的生命被粗糙的生活磨鈍。82歲高齡的她,孤身一人來到喜馬拉雅山上尋覓藍仙子。黨羽那紅黃忠的藍仙子相遇的一刻,玦文子被震撼:“她仿佛靜滯在時空中,等待我已千年。”那一刻,她感悟到了震撼人心的大美,那是匆匆生活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感情無不到的。他回歸到了精神的故鄉,感悟到了世間最純淨的美。

回歸精神故鄉所關乎到的不僅有對外在美的尋覓,更有對內心的叩問與洗滌。台灣著名詩人、畫家蔣勛視為高雅之徒,他說自己被俗世生活磨得浮躁不堪了,便坐下磨墨。看那墨汁暈散在清水之中成毫無章法的黑,內心便也平靜下來。兒時秉守的那些專注、淳一也便回歸胸襟。回歸了精神的故鄉,內心也便平靜、淡然。

無論是林語堂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潛心於國學研究,還是羅念生醫生專注於古希臘藝術的翻譯與推廣,誰又能說這不是另一層意義上的回歸精神的故鄉呢?

《菜根譚》中有言:“世人動曰:‘塵世苦海’,殊不知世間花迎鳥笑,塵世不塵,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爾也。”是啊,當人們能夠回歸心中那一方精神的故鄉時,又有何愁苦呢?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殤,歲月無恙。紅塵匆匆,我惟願尋覓心中的那一方精神的故鄉。也許要等到看盡人間美景後,才願脫下紅塵華服,細數平淡中的落花流水,但我更希望你我都能尋覓到心中的那一方淨土,那精神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