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話題及範文

“溝通”話題及範文王生想借鄰居家的斧頭來用,在去鄰居家的路上,他想,“鄰居會把他的斧頭借給我嗎?那個斧頭可是他新買的,他捨得嗎?他本來就不是個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說犁壞了。這一次他肯定不會借給我,一把斧頭都不願意借,這個鄰居也當得太無情無義了,以後我要是出點別的事,讓他幫忙,他更不會幫了,這算什麼鄰居!” 王生邊走邊想,越想越氣,他怒氣沖沖地敲開鄰居的門,對鄰居說:“留著你的斧頭自己用吧!然後扭頭就走了。鄰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裡。 王生的問題出在和他人非常嚴重地缺少溝通。溝通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在整個社會都很重要,以“溝通”為話題,寫一篇80o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溝 通 這個世界的人孤獨得不得了,許多人蓄意保持距離,卻希望別人先行靠近;許多人預計是否能夠收穫,再酌量付出;許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卻又將溝通束之高閣;許多人想要被愛卻又不肯主動去愛,仿佛愛已經成了不合時代的事…… 你呢?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同朋友聯繫了?反正我是,而且還總是習慣去羅列一些似是而非的藉口為自己的疏忽開脫。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其結果自然是“風蕭蕭兮易水寒,‘朋友’一去兮不復還”了。我曾寄希望於自己的人際關係永遠保持“牛勢”,如今看來,可能只能算是覬覦了。 我曾做過無數的夢,我夢見過層巒疊嶂中裊裊騰騰的烽火狼煙,我夢見過古城棧道外馨香醉眼的驛路梨花,我夢見過一個身影,借著昏暗的燭光,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封飄洋而來的瓶中信。當然,我也夢到過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在虛與委蛇的應酬下,在紙醉金迷的漩渦里,在口水與廣告紙的雜糅中,在燈紅酒綠的觥籌交錯間…… 也許是我落伍,跟不上時代,才感覺生活中.com 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自由進出各種國際網際網路的速度遠要比中國加人世貿組織(wto)的速度“奔騰”多了,據說其中不少人還成了線上的“獵情高手”。然而問網上情為何物?真叫我渾身麻木。因為想要在那裡賺取一句真實性超過 70 %的話可能比減肥更讓人痛苦。於是面對爾虞我詐的網路天空,我也只好抱持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態度了。 長期以來,我一直迷戀作水粉畫,究其原因,竟是因為涮筆,因為每每看到幾種單調的顏色在杯中與水調和幻化成另一種顏色,我都感到欣喜。同時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人本身,其實也只是代表一種顏色罷了,然而通過溝通與交融又可以創造出許多奇妙的組合,豐富我們生活中的色彩。 我讀過一篇名為《沙漠裡的愛情》的小說,講的是一個置身沙漠孤立無援的法國士兵,幾乎奄奄一息,昏倒在岩洞裡,待他醒來時卻發現一隻野獸躺在他的身邊,原來是一頭嘴上還沾著血跡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飽了,對他並無惡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殺死它,隨後又改變了主意,用溫柔多情的動作撫摸雌豹,他不僅同它友好相處,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遊戲玩耍。然而,士兵還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際逃跑了,但走不多遠,豹子趕了上來,這時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領,把他救了出來。文中最後,士兵殺死豹子也純粹出於偶然,豹子輕輕咬他的大腿,他以為是要吃他,使用匕首刺進了野獸的脖子,花豹掙扎時居然毫無惱怒地望著他。文中主人公在講到這段經歷時講到“我看哪裡都比不上沙漠”,“那裡沒有人,只有上帝”。的確是這樣,他在人類社會感受不到的東西,在沙漠裡感受到了。 多年來,我一直被這個故事感動著,它向人們轉述了溝通的無限可能性,即使在人與獸之間,並且讓我們對於我們人類自身的交流更有信心。同時,它又影射了人類社會中一個公式化的現象——因為溝通走到一起,再因猜忌彼此分離,又習慣將事件本身固於一種僵持的回憶狀態。 社會是一張網,個人只是網上的點,其實不管你做什麼,你都在以某種方式與別人發生關係。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際關係的成功,與人協作也就是認識別人的價值,借用別人的價值,哪怕是在最純粹的理論研究領域,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覺得人生更像拼圖,從生下來就在找尋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拼成家庭、鄰里、同事、朋友……每一片單獨的拼圖或許都是殘缺的,而它的每一次結合又都是令人歡愉的。並且,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拼合過程中,人們變得深刻,變得理智,變得成熟;同時,在這裡,人們心靈中的四季也永遠是綠色! 【評 語】 社會越發展,人們似乎越來越難以溝通,“孤獨得不得了”。人們渴望溝通,卻又試圖與人保持距離;因溝通走到一起,又因猜忌彼此分離。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無奈和現代社會面臨的困境。作者告訴我們,溝通的必要性,溝通能豐富我們生活的色彩。文章思想深刻,筆法熟練,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 遺忘的角落 早上一走進教室,便覺察到了一股不太對勁的氣氛。平時安靜的屋裡充斥著細小的議論聲。每個人頭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眼睛卻並未盯著課本,而是不時地互相交換著什麼意見。谷老師面色凝重地站在講台上,手裡拿著兩三頁紙沉吟。我悄悄溜到自己的座位上,胳膊肘撞了撞同桌:“what’s wrong?”同桌頭也不抬地指了指後面。我回頭,瞧見後面的位子是空的。沈嘉沒來嗎?病了?我猜測著,同時也想,她太沉默了,每天說的話幾乎不超過五句,這不利於健康。 谷老師忽然清了清喉嚨,這是她要講話的前奏。“同學們,我現在先不解釋什麼,我只想把沈嘉同學留下的這封信念一下,然後聽聽大家的想法。” 我好奇地抬起頭。 “谷老師,同學們,我知道我是個很讓人討厭的人,大家都不願意理我,可我沒有別的辦法好想,我只有開……” 我吃了一驚,不明白她怎么會有這種想法,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安靜但又膽怯的女孩的。沒人理她?噢,也許,但大家都以為是她不喜歡和別人玩呀! “是的,我在班裡扮演了一個很差勁的角色。在每次課堂提問我答錯了問題時,班裡總是一陣讓人難以忍受的沉默。大家不知在心底嘲笑過我多少次了,是嗎?而我孤零零地站在位子前,看著一個個低下去拚命忍住笑的頭,甚至沒人肯抬頭給我一個鼓勵的目光,那種心情呀,我實在難以忘記……” “老天!”同桌驚呼,“大家是怕她難堪才不看她的,誰會嘲笑她呢?”我點點頭,原來每次答錯問題後都平靜地坐下的沈嘉,竟會有如此強烈的心裡反應。 “……還記得那次英語演講嗎?沒人知道我鼓了多大勇氣,花了多少心血,沒人知道我在台上的忐忑與焦慮。也許我真的很差,可我只祈求有一點掌聲,然而沒有,什麼也沒有。我就那么沒用嗎? 我的心開始由驚訝轉為不安。只是掌聲而已,為什麼會如此吝嗇給予?誰都知道沈嘉那次的演講出人意料的精彩,而這一切難道可以只歸結為,我們這個沉悶的班級並沒有鼓掌的習慣嗎?我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覺信已到了尾聲。 “……今天,是我的十六歲生日,在這個孤獨的只屬於自己的節日裡告別,應該不會給大家添麻煩,或許我會轉學,或許不會再上學了,總之,這個討厭的身影會從大家眼前消失。” 信讀完了,教室里充斥著可怕的寂靜,在這寂靜下又分明有一股激盪的暗流,那是每一顆不安的心靈的震撼。 班長站了起來:“老師,我們會找她回來,我們知道該怎樣做。”是呀,誰都知道該怎樣做,可似乎誰都忘記了去做,敏感的沈嘉用她的傷口提醒了我們。忘記的也許很多,父母、老師、朋友、同學,在粗糙的日子裡,我們忘記了周圍太多的感覺。 【評 語】 作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同學們的冷漠傷害了一位內心極其敏感的同學,她給大家留下一封信,離開了這個群體。 文章沒有提及“溝通”二字,但卻使我們深切地認識到溝通的重要,缺乏溝通的社會就缺乏溫暖。文章用一封信貫穿全文,提示主題,構思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