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觀後感

故事影片《公僕》觀後感

以福建省東山縣原縣委書記谷文昌為原型的彩色故事片《公僕》公映了。影片用電影的語言,讓一位“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的可親可敬、有血有肉的好公僕——谷文昌,穿越數十年的時空,來到我們面前。 

( m.diyifanwen.com整理)

谷文昌的先進事跡產生於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中共福建省委曾多次宣傳,號召全省廣大幹部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新世紀以來,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先後作出重要批示,對谷文昌精神給予高度評價。中央組織部下發過學習通知,並製作了電教片《谷文昌》。經過新聞媒體的宣傳,谷文昌的名字從福建走向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在全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生動教材。

影片《公僕》以生動的藝術手段,再現了谷文昌的動人事跡。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他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築海堤、建海港、造鹽田,為東山人民造福的生動情景。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谷文昌摸著明清官員在東山治沙的石碑對縣長說:你看,明清官員們當年的治沙諾言只不過是做樣子的一句空話,而我們治沙卻是要實實在在地把沙制住治好,使東山人民過上好日子。他指天發誓: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這句擲地有聲的金石之言終於變成了現實!風沙被制服了!谷文昌帶領民眾創造的奇蹟,永遠留在東山的土地上,留在東山人民的心中。

作為縣委書記,谷文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向黨負責和向人民負責緊密結合起來。谷文昌在東山,就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島上有4700多人被敗退的蔣軍抓丁當兵,幾萬村民成了“敵偽家屬”,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視。谷文昌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影片裡有這樣一個情節:他到一個老母親剛剛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門時外面站著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壯丁的親屬。這時一個名叫阿芳的給谷文昌下跪了,請求給一個公平的待遇,周圍的男女老少也跟著跪了下來。谷文昌幾次請大家站起來,都未奏效,看到老人們幾近絕望的眼神,孩子們充滿渴求的目光,婦女們五內俱焚的表情……谷文昌說:“既然你們不起來,那我也跪下和你們說話。”隨即也跪了下來。這一跪,是人民的兒子向父老鄉親的真情表白,飽含著兒子面對父母的歉疚,他說出了一番掏心掏肺、情真意切的話語,許下了肝膽照人的承諾。這是影片中最催人淚下的情節之一。谷文昌以無私無畏的政治膽魄,據理力爭,力排眾議,終於將“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明確宣布對他們政治上不歧視,經濟上平等,有困難的一律照顧。一項德政,贏得了十萬民心!一個實事求是的政策,團結了十萬民眾!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位林業技術員說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只想好好乾活,不要任何職務。谷文昌坦然一笑:出身不好怕什麼,黨信任你,人民信任你。後來,這位技術員因替兵災家屬寫信而被帶走接受政治審查,谷文昌對上級派來的人說:這位技術員是造林功臣,希望多關照。他還送給這位技術員一件棉衣,抗風禦寒。谷文昌立即向上級反映真實情況,把他接回來。谷文昌對這位技術員的尊重,體現了他對知識的尊重,對人才的尊重。正是在這位技術員的辛勤工作、艱苦探索下,終於找到了一種適合沿海沙地栽培的樹種——木麻黃,為東山造林治沙打開了關鍵的突破口。

谷文昌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天職,在“文革”逆境中,他被下放到寧化,仍然幫助當地民眾發展生產,使糧食畝產超過八百斤,民眾親切地稱他為“谷滿倉”。他還帶領四千民工,用一年多時間修建水庫,造福人民,為當地的生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谷文昌勤奮好學、學以致用。他通過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很快成為一個精通造林治沙的內行。他曾擔任過省林業廳副廳長,後曾任龍溪行署林業局長、農辦主任。他不僅刻苦鑽研林木專業生產知識更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毛澤東思想。影片中就有他在牛棚中學習《矛盾論》、《實踐論》的真實鏡頭,因為他知道:“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往往會發生矛盾,如果目標正確,方法不當,這個矛盾就解決不了,好的動機並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目標錯誤,方法再好,矛盾同樣也解決不了。只有目標正確,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對路的方法,矛盾才能解決。”

胡錦濤同志最近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要求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可以說,這些良好風氣在谷文昌身上幾乎都有體現。他刻苦學習、勇於創新;他一心為民,造福民眾;他真抓實幹,求真務實;他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他顧全大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秉公用權,廉潔從政。他以對黨的赤誠忠心,對人民的滿腔熱血,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回答了“一個共產黨員參加革命是為什麼,當幹部應該做什麼,將來身後應該留點什麼”這樣一個歷史課題,全面詮釋了作為一個領導幹部的光榮職責。他為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帶領民眾改造山河的壯舉,突出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他甘為孺子牛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實實在在地融入到民眾之中。他心中裝著人民,民眾心中就永遠立著他的豐碑;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人民,人民就世世代代紀念他。東山人民為他修墓、樹碑、建紀念館,特別是每逢敬宗祭祖的日子,當地民眾年復一年地“先祭谷公,後祭祖宗”,這是多么純樸、動人的深情啊!我們為有谷文昌這樣的好黨員、好乾部而感到光榮和自豪。谷文昌的先進事跡雖然發生在半個世紀前,但至今仍在閃閃發光、熠熠生輝。他的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本質特徵與時俱進,亘古永恆。我們相信,隨著歲月的更替,時光的流逝,他的精神必將繼續發揚光大,成為昭示後人、啟迪晚輩的寶貴財富。

( m.diyifanwen.com整理)

作為一部藝術作品,這部影片在忠實於生活的前提下,做了多方面藝術加工,應該說是成功的。紀實性是這部影片的顯著特點,片中幾乎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的,可以說是一部紀實性影片。影片把紀實性與藝術性很好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源於生活,來自實踐,又要高於生活,高於實踐,使谷文昌這位人民的好公僕更真實、更典型、更可信,更有歷史的厚重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總的來看,影片集中地再現了谷文昌忠心赤膽為人民的優秀品質;突出地反映了谷文昌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充分地表達了人民民眾永遠不忘人民好公僕的深厚感情。這是一部弘揚時代主鏇律的好影片。在影片《公僕》攝製過程中,劇組的同志們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感謝福建省和有關方面對影片《公僕》的大力支持,感謝影片演職人員的出色工作。我為影片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期待這部影片在全國全黨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