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春晚觀後感3篇

20xx年2月7日春晚觀後感1

20xx年春晚以“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為主題,努力實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

晚會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歌舞《在你偉大的懷抱里》充分展現了各族人民共圓家國夢想、共建美好家園的壯志豪情;歌曲《山水中國美》《美麗中國走起來》景觀式呈現“美麗中國”的壯闊景象,凸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過雪山草地》等經典歌曲,讓觀眾重溫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鬥爭的光輝歲月;歌曲《六尺巷》生動詮釋了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也許你要說春晚年年盼年年沒新意年年令人失望,不幸成為嚼之無味丟之可惜的雞肋,是我們要求過高?還是節目水準觸動不了我們的心靈?或是現在娛樂節目太多,不似是以前看電視都是一種奢侈,胃口越來越高?的確,現代的舞台效果燈光科技技術水平較之以往難以比擬,但是唯獨節目太浮華空洞,失去了觸動人們心底的那份人性與純真,太多的廢話台詞成為一種噪音,太多唯美的畫面構成審美疲勞。

今年的小品其中《扶不扶》里,一騎腳踏車的路人呼嘯而過被請求幫助時一句台詞這么跟你說吧:“哥之前扶過三兒,哥之前開的是寶馬” 令人忍俊不禁。我很懷念之前的春晚,比如陳佩斯的吃麵條,台詞不多,更多的是肢體語言,然而帶給人們的是更多的笑點和深思,又比如今夜無眠,當時的舞台極其簡陋,然而這首歌確是膾炙人口的等等還有好多經典的節目,也許會喚起你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今年春晚,我更多的是關注我們傳統的東西,比如中國符號,那是外籍人用身體語言無聲的創意的表演,很精彩,寥寥數筆勾勒出我們的中國的象徵符號,我們的武術、書法、古詩歌、京劇等等都是我們特色的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東西,但是京劇的表演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如果不是藉助字幕我很難聽懂,曲高和寡,我欣賞京劇一字一頓字正腔圓的唱腔和精美的臉譜,但是留著我們血液的東西卻讓我感到熟悉的陌生感,這是我們的悲哀,如何在新時代下批判性的繼承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接地氣呢?原來我們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藝術,但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就像是花木蘭、功夫熊貓,末代皇帝等專屬於我們的東西,但是遺憾的是外國人用中國的瓶子裝了外國的酒,而且很成功,為何國外的電影或者卡通片極具創造力?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如何把抽象的文藝復興變得具體而實際?我想改變文化體制的僵化也是其中一種做法吧!

每個國家都有共同的象徵符號和凝聚力,每個人亦如此,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不盲從,不雷同!

20xx年2月7日春晚觀後感2

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春節前夜13號,萬人矚目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現場直播。

一開始,晚會進行得非常順利,可快進行到一半時,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人的口型和聲音對不上了。直到快結束時才恢復正常。就這樣,短短的一夜之間,網路上的各種評價便充斥著眼球,這其中,有的叫好,有的指正,有的讚賞,也有的批評。

春晚從198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20xx年的風雨歷程了。20xx年來,春晚漸漸地被大眾所接納,漸漸地被大眾所喜愛,因此,每次辦春晚都有了壓力。工作人員精心的創作設計,讓春晚這個民眾大舞台能夠滿足老老少少的口味。可是,因為人們看慣了千篇一律的春晚,原來一開始的新鮮感褪去了,於是有些人便提出要取消春晚的決定。可我卻認為,春晚是春節的一大亮點,沒有了春晚,新年還能有中國風嗎?

對於這次春晚,在我看來雖有不足之處,但已經很讓我滿足了。小品人物雖不新出,但所表演的小品卻能令人捧腹大笑;最新的主持組合給春晚添加了不少新意;真唱,春晚中最大的突破,雖然有些人認為唱的不是很好,但這一大突破,已經給了觀眾一種震撼感。

春晚的節目熱播著,時間點點滴滴地過去,零點的時鐘即將敲響,“5、4、3、2、1”我迎來了新的一年,閉上眼,許了一個心愿。20xx,緩緩離去,背負著那沉重的悲哀;20xx,悄悄來到,它帶著我的希望,對新一年的無限希望!

20xx年2月7日春晚觀後感3

20xx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為呂逸濤,20xx年2月7日(農曆乙未年十二月廿九,除夕)20:00進行現場直播。

本屆春晚打破空間格局,在中央電視台一號演播廳進行直播外,還將設定泉州、西安、深圳、呼倫貝爾分會場,以實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創作基調。20xx年春晚暫未開播,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20xx年春晚觀後感,僅供參考。

20xx年央視春晚在聯唱《四世同堂合家歡》中拉開序幕,仍在《難忘今宵》中完美落幕。20xx年春晚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在帶給億萬觀眾美的視覺聽覺盛宴的同時,給觀眾帶來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反腐題材節目的反腐諷刺尺度之大,涉及題材之“敏感”。苗阜、王聲所表演的反腐相聲《這不是我的》惟妙惟肖地講述了某領導經不住誘惑收禮之後還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更為直接地描述了他受賄的細節,包括收錢、收房、收情婦等,針砭時弊,揚反腐倡廉之正氣,可謂是春晚“三十年來諷刺尺度最大”的相聲。有很多的觀眾點讚說:“沒有讓觀眾失望!”

回顧30多年來的央視春晚,就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而言,除了在1988年的春晚,牛群與李立三合說的相聲《巧立名目》,趙本山早年的小品諷刺過“領導”這一群體,後來卻“眼光向下”,漸漸地把諷刺的對象轉向了殘疾人及普通的困難群體,嘲諷的多是弱勢群體。特別是拿人的殘疾說事,讓民眾感到反感。藝術作品可以取笑人性的弱點,但絕不應該取笑人體的缺憾,這是正常藝術與惡俗藝術的分界線。

同時,這些年來,小品、相聲等語言類節目從數量上來說是多了,但就整體質量而言,卻是在走下坡路。20xx央視春晚觀後感20xx央視春晚觀後感。可以預見的情節,無趣的插科打諢,無聊的裝瘋賣傻,拿困難群體開涮,耍貧嘴等等;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實際上給觀眾的印象是膚淺和圓滑。正如有媒體所指出的那樣“主要是失卻了當初諷刺的鋒芒,迴避矛盾,迴避現實,遠離了人民民眾所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只是拿些不痛不癢的問題說事,讓人笑得勉強,即使是諷刺,也是隔靴撓癢,導致央視春晚質量下滑。”竊以為,作為客群面最大的央視春晚,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社會道德規範,以正視聽。

在此,想說一說說我記憶深刻的、在1994年的春晚上,黃宏與侯耀文表演的《打撲克》。其內容嘲笑的是官場與職場的庸俗之風,作品對一些潛規則或不良作風進行了揭露與抨擊,不僅給觀眾帶來了愉快,博得了笑聲,也起到某種淨化社會不正之風的作用。

在20xx年7月份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優秀的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纍纍,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然而也不可否認,文藝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提出的“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是對文藝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弘揚善良誠信的人性美,鞭撻事實存在的腐敗醜惡現象,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當是廣大的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擔當!

在剛剛過去的20xx年與剛剛到來的20xx年之際,我們正處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作風建設走向更加深入的時間節點上。20xx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多位高官相繼落馬。而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視窗。豬年春節的風氣走向,央視春晚的走向,也將成為新的一年社會風氣的重要風向標。

從20xx年的央視春晚中,我們雖然看到了她在創新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但瑕不掩瑜,仍有許多的可圈可點之處,如雜技《青花瓷》的唯美,《高手在人間》的別開生面,《小棉襖》等節目中所充盈著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直善良、誠信堅韌、克己為人、孝順、正義感;小品《投其所好》、《圈子》則對討好領導、溜須拍馬、拉關係等不正之風進行了有力的鞭撻批判。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春晚正在向生活回歸,向樸實回歸,向接地氣、正能量回歸;看到了她遠離庸俗、告別腐味、直面現實,開門辦春晚的可喜變化。她不僅順應了廣大人民民眾樸實樸素的情感,順應了廣大人民民眾對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也昭示了黨中央反腐倡廉的堅定不移的信心和除惡務盡的決然。當然,和諧、幸福與年味兒仍然是今年春晚不變的核心。

年年歲歲有春晚,歲歲年年人不同。20xx央視春晚觀後感書籍讀後感-名著讀後感-小說讀後感-教師讀後感等-中小學生讀後感。平心而論,春晚的影響力已不如以往,對人們的吸引力也有所減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裡面也有著受到社會前進、時代進步因素影響的一面,人們的社交方式、文化娛樂方式的日益多種多樣和日益豐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等網路社交及娛樂軟體的興起以及娛樂場所及娛樂方式的多元,人們早就不局限於單一的守著電視過除夕了。但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講,春晚仍是值得期待的除夕盛宴。春晚仍然是把千家萬戶,把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的紐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年的春晚,都是一次文化藝術的大發揚,都是一次中華民族情結的加深,都是一次民族親和力的加強與體現。在除夕的晚上,能夠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看春晚,仍然是一種幸福,也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慣。春晚已經成為我國人民辭舊迎新的新年俗,她讓親人之間的溫情得以傳遞,她為我們展現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濃濃的年味兒。當然,我們也熱切地期待著央視春晚能夠在藝術質量上有一個更大的飛躍提高,期待著央視春晚一年更比一年好、更美滿、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