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1000字:以百步雲梯為背景

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再現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裕、小康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輝歲月,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鄧小平登黃山》在全國舉行了隆重的首映禮。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篇《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1000字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以百步雲梯為背景――《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1979年7月11日,險峻秀麗的黃山蓮花峰,鄧小平同志微笑著與特意趕來的復旦大學3名學生合影留念,當隨行人員問以什麼為背景拍攝時,小平同志環顧一下四周的景致說:“就以百步雲梯為背景吧。”這合乎情境,看似無意,實則頗有深意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無限的深思。

文革十年給我們黨和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重新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這是影片的背景,更是時代背景。影片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展開的。經歷了“三起三落”的鄧小平同志在國事紛繁、籌思縈懷之餘,撥開重重迷霧,邁著堅韌的步伐登上黃山,引人關注的小崗村包乾到戶、知識分子待遇、香港回歸等話題不斷以台詞的形式出口入耳,鄧小平這位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躍然於影屏。

爬過黃山的人都知道,黃山的百步雲梯,險峻陡峭,常有雲霧繚繞,下臨深淵,但景色美不勝收。這正宛如中國的改革之路,風景無限卻也充滿危險,風雲變幻卻也不改初衷。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躊躇召開,到20xx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勝利閉幕,歷經35年的揚帆奮進,我們改革的航船劈波斬浪,行至中流。相比改革之初,今天的改革面臨的矛盾更多,情況更加複雜: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壓力,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焦慮,利益格局固化的羈絆,以及人民對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讓深化改革的腳步面臨新的“躲不開也繞不過”的重重羈絆。此時的改革之路,猶如行程過半的百步雲梯,抬頭看石階層層,步履維艱,回頭望下臨無地,岌岌可危。

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裕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輝歲月,我們不但要慶幸來之不易的安康富足,更應體會到的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的高尚情懷。歷史的發展,往往取決於重大關頭的抉擇。36年前,小平同志高瞻遠矚,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xx再次向世界鄭重宣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應該堅信,以xx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矢志不渝的沿著鄧小平同志走過的百步雲梯,腳踏實地的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之巔。

鄧小平登黃山,輕車簡從,不安排民眾迎送,不擾民,,食宿厲行節約,與民同樂,開短會講短話……。這其中所透露出來的細緻和坦率、真誠和堅定,與現今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精神與宗旨不謀而合。這也足以證明: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以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作風,為端正黨風政風率先垂範著。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當小平同志身著白襯衣、腳穿黑布鞋、拄著拐杖不畏艱難攀上黃山的百步雲梯,當我們的祖國帶著百年的屈辱,攜著億萬人民厚重的期盼,堅定的走上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作為新時期新階段的共產黨人,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力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又該用什麼去承載這份光榮與夢想呢?

透過雄奇壯麗、蒼翠欲滴的黃山盛景,小平同志身後的百步雲梯,形如一副蜿蜒曲折的國之脊樑,確是一條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世紀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