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講座觀後感

《最後的講座》以主角郭力華老師一生為了做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事—教育為主線,講述了她為做這件最有價值的事所做的一些犧牲與努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後的講座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一

在學術報告廳,學院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影片《最後的講座》,郭力華老師的教育事跡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全國模範教師”郭力華老師,她從教20xx年,嚴謹治學,愛崗敬業及面對病魔的威脅時的意志堅強和樂觀豁達,為了實現一個兒時夢想——教育事業,郭老師用盡一生精力,無怨無悔,不論是對待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她都是盡心盡力盡責。“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伴隨郭力華老師走完了一生。做一位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郭力華老師做到了,她崇高的品質,讓我致敬,她為了教研事業,為了每一位學生,用心良苦,費盡心血,讓我感動,平凡當中的堅守,真是可貴,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一名新進教師,更應該學習郭力華老師的這種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事跡背後隱藏的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郭老師事事為別人著想,她的真誠、無私、忘我,折射出一位人民教師的高尚,郭老師的事跡。

我永遠記住郭老師說的一句話:興趣和自信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也感觸很多。在職業院校,很多人都認為這裡學生的成績都較差,他們相對來說,沒有什麼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導致他們沒有太多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想法,導致學生對自己也沒信心。而郭老師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什麼樣的學生都有自己獨有的潛質,只是在於我們作為老師如何去挖掘。每個學生都有獨有的興趣和愛好。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在學生成長的路上及時進行科學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在成長中感悟生命的價值,用心去呵護,用心去滋潤,用行動去感化的。

我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用什麼樣的精神對待工作,決定著工作的成敗,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學生,決定著學生的成長,加強自己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做到身體力行,以人育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水平,關愛學生,胸中永遠裝著每一位學生,用真誠感化引導家長,用一生的心智與情感培育學生,不為別的,只為了那一個個完整的生命。作為我們職業院校教師,要逐漸形成以人為本、以德修己、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觀念,提高教師對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思想認識,營造教師敬業愛生、學生親師樂學的和-諧教育氛圍。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二

昨天是教師節,電影頻道播出《最後的講座》。 影片演的是海南師範大學郭力華教授的感人事跡。

故事看完,或者說還沒看完時我就心潮起伏,感慨萬千。這真是一個把教師的職業真真正正化為春蠶的人,不,姑且我們稱她為神也不過分。

捨棄父母及從小生活的故鄉,讓男朋友也放棄自己的事業跟隨自己來到貧瘠的青海,一般人做不到,但她做到了。很快,曾經是男朋友的人成了丈夫,也添了個可愛的兒子。

八年後,她被從青海調到了海南。丈夫不同意她離開這個家庭,她說你也可以去啊!曾經為她放棄事業和親人的丈夫眼看著自己的老婆飛向幾千里外的海南,留下他跟兒子艱難度日。

看到這裡,我感覺郭力華真的是刀槍不入之神。一個人有什麼理由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別人為自己犧牲?有什麼理由要別人放棄自己的事業來支持自己?何況兒子才剛剛四歲,正是需要母親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遠離他,無異於扼殺一個正在成長的生命。國家,政府,是誰下的這個調令,讓一個青海的老師去海南?從遙遠的大西北到遙遠的中國的南端,還是漂洋過海。莫不是偌大的海南沒有人能夠勝任生物老師這個職業?亦或是海南土地貧瘠寸草不生,無人願去?即便是這樣,郭力華不是單身貴族,她有丈夫有兒子有家庭,調她去海南可不可以讓她帶著家庭一起奔赴戰場,即使死去也不是孤魂野鬼。

但她還是孤身一人走了,走的激情滿懷,走的義無反顧。

在海南的工作生涯中,她碰到了一個叫楊凱的學生,天資聰穎,對生物學著迷也很有見地。這個學生雖然上的是師範學校,但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他想去非洲開拓自己的事業,在生物學的天地中遨遊。郭力華用盡全力說服他去做一名老師,她說教育是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郭老師,郭教授!因為自己是一名教師,也希望學生去做教師,這是不道德的,誰都沒有權利去策劃別人的未來。從道德上說是這樣,從事實上說,你是個大學老師,是教授,你的學生都是本科生,他們畢業後從事教育事業,運氣好的會被分配到高中,一般的只會到國中教書。試想一個中學老師,有什麼資本,有什麼時間,有什麼精力再去從事自己喜歡的生物學研究?中考,高考,國家要的是升學率,只是升學率。楊凱的生物學研究在這樣的重壓下,該何去何從?所以,你不能說服他去做老師,除非你可以讓他成為一個大學老師,跟你一樣的教授。但是,你沒有。

兒子高考落榜,你指責丈夫,埋怨兒子,唯獨沒有想想自己的責任。是啊,你成就了你的學生,他們或許因為你,多讀了幾本書,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又多了幾分,在你的影響下,或許他們從事教育事業無怨無悔,清貧而滿足。但是兒子是無辜的,你沒有理由將他撇在自己的視線之外,事業成功的花環不能掩蓋一個失敗母親的罪責。噢,我突然想起曾讀過的一篇文章,說一個老師帶高三畢業班,因為要急著上課,就把生病的兒子鎖在家中,等下課回家,兒子高燒不止,眼角膜被燒壞,從此失明了。記者採訪這位同為老師和母親的人,她說兒子不幸,但聊以自慰的是學生都考的很好,我不後悔。文章的作者批判這個不負責任的母親說你沒有權利要一個小生命為自己的成就付出代價,何況這個代價過於沉重,再者,難道你耽誤學生一節課他們就考不上大學了?悲痛啊!

然而,不知道命運之神是不是總是對你非常眷顧。你生病了,像千百個被樹立起來的榜樣一樣,你的結局用一個成語來說叫英年早逝。從小我們就有很多榜樣:黃繼光,邱少雲,焦裕祿,賴寧,雷鋒,孔繁森......可是郭老師,你也成了我們的榜樣,因為你無私,你付出的無怨無悔。

你走了,你的兒子只能生活在你的陰影下。他,必須無私奉獻,必須不求回報,遇到跟人有矛盾的事情,他必須讓步,他不能爭名奪利,不能小肚雞腸。因為他是你的兒子,頭上有你編織的花環。

你走了,你的丈夫也注定只能生活在你的陰影下。他只能一個人孤獨的度過餘生,沒有誰會有膽量嫁給一個榜樣的丈夫,沒有哪個女性會在跟你丈夫上街買菜時接受別人的注目和指點而無動於衷。

所以,教授,你是神,是國家給我們樹立起來的奮鬥女神,是真正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內涵的女神。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十年寒窗,一朝育人,站立於三尺講堂,夙興夜不能寐。食尚能果腹,衣也能蔽體,雖不能養生喪死無憾,卻能春蠶一生,兩袖清風,生命不止,奮鬥不已,死而無憾,唯有奉獻二字存於胸中;抑或蠟燭一世,風移影動,軀體全無,尚留淚痕滿地。

最後的講座觀後感篇三

《最後的講座》以主角郭力華老師一生為了做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事—教育為主線,講述了她為做這件最有價值的事所做的一些犧牲與努力。

大學畢業,她不顧男友與父親的強烈反對,執意離開東北去青海支教。雖然青海條件艱苦,但是她很快樂,快樂地講課,快樂地打球,快樂地跳舞,因為她說“那種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其它職業無法體會到的。”後來,男友為了她也放棄了東北留校的機會來到青海工作。

可是8年後,正當愛人的工作在青海剛剛有點起色的時候,她又因為飛機草的研究需要調往海南師範大學。為此,愛人與她大吵一架,但最終還是陪著她一起去了海南。

在海南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做著最有價值的事—教育,一做就是20xx年。

⑴關於學生楊凱。楊凱是一個想在天地間行走的生物學愛好者,由於高考的一分之差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但他的理想並未改變,他不甘於做一名教師。因此他逃課“中學生物教學法”。郭老師了解之後,並未責怪楊凱,而是通過QQ與他一起討論生物,討論他的理想,使之愛上了這課。

⑵關於女生吳小麗。由於學費的問題,吳小麗不得不去酒吧賣酒。郭老師知道了,發動學生給吳小麗募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募捐的事讓吳小麗感覺自己成了全校的笑話,嚴重傷害了她強烈的自尊,她不但不接受募捐,還要退學。雖然如此,但是郭老師還是堅持幫助吳小麗,在校領導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的會議上,她的一句話 “吳小麗是有夢想的,不能因為這件事毀了孩子的一生”挽救了吳小麗的夢想。

⑶關於兒子盼盼。兒子高考落榜,整日無所事事,她大發脾氣。愛人與她理論,希望她能拿出一點心思放在家裡,放在兒子身上。後來,她了解到兒子愛街舞,便開始支持兒子,但希望兒子在跳街舞的同時能夠同樣把雕塑學好。最終兒子的畢業作品的得到了好評,母子的親情也進一步升華。

⑷關於海歸何老師。何老師找老郭喝酒,吐露心聲,他說他放棄了很多留在海師大,但是深感自己的才能無法發揮到極致,他說這樣下去自己會被淘汰,他想離開。老郭勸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不順利的事情,換一個地方未必就會滿意,再說“黑冠長臂猿”也離不開他,他的使命還未完成怎么可以走。

正因為郭老師一如既往地做著最有價值的事—教育,她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忽略了她的丈夫。丈夫說她太強大,什麼都能自己來,剝奪了他照顧她的權力。說她一心想著教育,不能全身心的屬於他。最終,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癌症晚期的郭老師在海師大做著最後的講座,當她講到“如果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是選擇做老師”時,我的眼眶濕潤了……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20xx年前的我國中畢業,不得不與有著深厚友誼的同窗分別,應父母的強烈要求來到師範求學。曾一度我是那么得傷心與無奈,之前從沒想過以後我會是一名教師。日子一天一天過,漸漸不再那么傷心,也沒有那么多無奈。開始享受起在師範的日子,愛上各種各樣的技能課,素描、國畫、水彩、水粉、鋼筆、粉筆、毛筆、聲樂、鋼琴、舞蹈等等等等。期待每周四到民工子弟學校給那兒的孩子上課、做遊戲。晚自習或熄燈後,與室友聊曾今、談現在、展未來……我知道我開始接受這個事實,將來我會是一名教師,並且期待這個事實。

如今我在教師這個崗位已有7年,雖然這7年中遇到過不少困難與挫折,但是我還是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天真、可愛、乖巧、懂事。每當一學年結束,回想他們成長的足跡,看到家長滿意的眼神,我就特別得知足,真的,感覺一切的辛苦與付出都值了。

不得不承認,我也愛上了教育,愛上了做這世上最有價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