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之溫暖之痛》觀後感

《變形計》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大型生活角色互換節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變形計之溫暖之痛》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變形計之溫暖之痛》觀後感篇一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濕,你是否願意回頭扶我一把?

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你是否願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後?

如果我問你什麼,你是否想到媽媽夢中的驚起?

如果那是一個你不熟悉的家,你會不會把善良當做路牌?

如果這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你是否讓他酣睡不再彷徨?”

這是一檔由湖南衛視推出的城市與鄉村孩子互換的綜藝節目,這是一次感動你我,讓人脫胎換骨的心靈之旅。《變形計之溫暖之痛》講述了兩位性格迥異、生活背景迥異的主人公經過為期七天的切換身份、交換生活環境的變形生活後成功蛻變的故事。

龔偉華,一個來自繁華似錦的城市少年,他厭學,叛逆,暴力,冷漠;胡若男,一個來自漫野黃沙的鄉村少年,她懂事,質樸,率真,執著,兩個人生目標完全相反的少年,在短短七天的互換中,卻有了巨大的轉變。

在城市長大的龔偉華,擁有讓人羨慕的家庭背景,卻被世人說他叛逆,說他壞,但何人能真正懂他?他內心其實只是渴望被認可,他的父母對他的愛,包含著一種壓力,以致於他們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用他的叛逆來與父母宣戰,而他的母親對著攝像頭質疑當初在醫院抱錯了,把別的孩子抱回家,話語間有許多無奈,聽著卻讓我們感到心酸。

而當龔偉華走進鄉村,受到鄉村師生們的夾道歡迎時,他的內心是喜悅的,第一次受到如此的尊重,讓他不好意思地用帽子遮住臉頰,他的內心正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變化。而當在王馬山這個鄉村學校,孩子們問龔偉華:廣州是個什麼樣子?他答道:很繁華。他們又問:你說廣州很繁華,那我們這裡呢?很淒涼是吧?孩子的話帶著心酸,但龔偉華的回答讓我們很吃驚:也很繁華,那是因為心裡富有!我想,他應該是打心底開始喜歡這個淳樸的地方了。

或許只要我們給他多一點關注,對他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那么他的人生將會不一樣。在鄉村,一次幫爺爺奶奶拉驢車的過程中,他不小心掉到很深的坑裡,爺爺奶奶都不知道,後來他自己費了好大的勁才爬起來,他也一直沒對人提起,柴拉回來後,龔偉華又去山上呆著,並且這次躲到坑裡,還把坑裡的泥土往自己的頭上澆。爺爺得知後爬上山,幫他把脖子裡的土拍乾淨,爺爺單獨陪著他,幾個小時過去了,爺爺終於懇求龔偉華說,給我個面子吧,跟我下山,算我求你了,天冷了,你會感冒的。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言語間卻透露了對他的關心,讓他覺得有家的溫暖,於是他站了起來,任由爺爺牽著他的手走下山去。

多些溝通,多些理解,多些關心,再大的鴻溝也能跨過,這次的變形計,就是一道橋樑,讓龔偉華和他的父母彼此的心更近了。

再來看看《變形計》中的另外一個主人公,胡若男,一個小小的身體,卻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他的父親犯了罪在監獄,她不願跟別人提起,因為這是她心中的一道傷疤,她在自己的心中築起一道牆,以致她不敢向同學敞開心扉,她害怕嘲笑,也害怕同情。後來,在一次班會課上,她說出了自己的心事,傾訴了自己的長期不願說的“秘密”,說完後,很多人都哭了,沒有嘲笑,有的只是接連不斷的掌聲。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她到底是怎樣承受這樣巨大的痛苦,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不它說出來。在場的所有的人都為之動容。

在胡若男的身上,我學到了堅強,她的境遇如此艱難依然能微笑面對,那我們又有何不能?我們要學她的自信,學她的堅強,微笑地面對生活,迎接挑戰,做生活的智者。

《變形計之溫暖之痛》帶給我巨大的震撼,我也在這一期的節目中隨著主人公一起成長。它帶我心靈的衝擊,使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變形計之溫暖之痛》觀後感篇二

最近一直在看湖南衛視的《變形計》,有些感想;想與各位探討一下子。有什麼不對的也請見諒...

我第一次看變形計這個節目是在不久前,是第五季的《溫暖之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講述的是廣州富家子弟龔韋華和甘肅貧家女胡若男互換的故事,畫面一開始就是一個頹廢的輪滑少年在城市的夜空下肆意的穿行著,並配了一段對話(這樣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我)。隨後出現的是一片漫天的黃土地中一群天使般可愛笑臉的孩子,這時2號主人公可愛女孩胡若男出現了,從此開始了互換7天的人生...

龔韋華給我的第一印象頹廢、冷漠,像一塊石頭一樣的冷硬。對什麼都是無所謂,市、父母在他眼裡只是陌生人,老師無可理喻(口頭語“我無語了”)。在學校里他打架、鬥毆、寧可在操場上站著也不願進教室,在家他冰冷、生硬、對父母冷漠異常。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作風。可能在有些人看來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古惑仔,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這一段時心裡卻是酸澀的。覺得這都是他的保護色,並不是真正的他。

現在來說說2號主人公胡若男,她最吸引我的是開朗活潑的性格(那可愛的笑容真是好清朗)。她品學兼優、活潑可愛,一直是老師、同學的開心果,一開始我還以為這孩子一定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里。後來才知道她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爸爸坐牢、媽媽改嫁。看到孩子哭著說出心中的秘密時我一下子哭了,這個孩子要承受的太多太多了...

在開始的變形里龔韋華第一天去學校就出了狀況,他接受不了同學的熱情歡迎,到教室里沒幾分鐘就要求離開,甚至粗暴的對待女同學李曉娟的好意相勸。到了若男家裡一開始表現還很好,可隨後又開始出狀況了。他在幫爺爺拉玉米桿時突然再次情緒失控,一個人坐在地上將一把把泥往頭上放;一點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後也出過幾次類似的事情。但隨後的幾天裡在溫暖的感召下這塊大號冰塊終於有了裂縫,他嘗試著走進他最為厭惡的學校,找到了久違的自信...奶奶不為手疾為他納了一雙粗布鞋子,他很是感動的說這是溫暖牌的。其實他早注意到了奶奶的病,於是第二天他強勢的要帶著爺爺和奶奶去縣城裡看病,將自己打工掙來的800元全部拿出來為爺爺奶奶買衣服、看病,帶爺爺奶奶吃飯。後來他終於走進了王馬山學校,並發了言。還寫了一封信給父母,這時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個少年心中的傷痛,在他年少時父母因為生意忙沒時間陪他,他一直在孤獨中長大。而當他長大後家裡又多了一個弟弟,父母把更多的愛都給了比他小很多的弟弟,他感覺自己又成了這個家裡的多餘者,所以他冷漠、叛逆。在節目的最後龔韋華帶爺爺奶奶去看若男爸爸,若男一家終於得以團聚。在這樣一個溫暖而悲傷的團聚中龔韋華一直抑制著淚水,直到在回去的路上他突然不可抑止的大哭起來...

而若男的城市之旅要快樂輕鬆的多,然而這個外表樂觀快樂的孩子心理卻很苦很苦。她被同學熱情的包圍著、被龔韋華父母細心的呵護著,原本應該快樂的她卻忽然說出奇怪的話;覺得同學接近她是因為上電視,父親出來不可以幫助她...許多人看了這段話都很討厭這個小姑娘,說她裝說她假反正說什麼的都有。我覺得很反感這些言論,你們憑什麼是這樣說一個只有11歲的小女孩。她那么小就要被迫承擔起了這樣悲慘的命運,爸爸坐牢要十幾年才出來,媽媽改嫁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生養,而爺爺奶奶又年紀大了能陪伴在她身邊的日子也不多了。那么多的壓力一下子壓在一個11歲的小女孩身上,她害怕、她緊張、她不知道怎樣擺脫,所以她選擇用不信任來保護自己那顆破碎的心。其實她只是害怕,害怕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害怕她信任的人有天又會拋下他...

在我看來編導很會選人,他們將兩個看似毫無共同點的少男少女互相交換,其實你們有沒發現他們是有相焦點的。龔韋華是用冷漠、叛逆來鑄造保護自己的外殼,而胡若男卻剛好相反,她是用樂觀、開朗來為自己鑄造外殼。他們都有父母卻得不到真正的溫暖,他們都害怕別人的接近同時又都渴望著被關愛。其實他們都是善良的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而變形計剛好給了他們一個改變自己的機會,龔韋華學會了怎樣去愛,若男能夠通過這個節目把痛苦宣洩出來,對目標更加堅定。相信未來的他們都會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這裡希望那些謾罵若男和所有孩子的人積點口德不要再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換位思考一下他們的立場。他們都是孩子啊!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下有多少人還能一點思想起伏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