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讀後感五篇

導語:讀書可以讓人品格高貴,知識淵博,讀完後寫篇讀後感能讓我們更好地吸收書中精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各類讀後感,希望您喜歡閱讀: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一:

愛國情意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而這種情意是不可磨滅的,而《難忘的一課》讓我對著一種愛國之情更加深了。

《難忘的一課》主要講作者看到光復後的台灣郊外一所國小正在教國語,便跟著一起上課,下課後,受到歡迎,師生還帶作者參觀了小禮堂,作者被他們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當我讀到“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時,我想我已經能深切地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因為,我也被他們所感動了。這也使我不禁深思了起來,中國人民的愛國力量是強大的,它是風吹不倒、火燒不盡、水淹不沒的,它令中國人民團結起來,用強大的力量渡過難關,共同前進;就算前面的路再黑,我們也不怕;就算前面的路再艱難,我們也不怕‘就算前面的路再多風雨,我們還是不怕;因為我們每個人,始終都還是手牽著手,肩並著肩,心連著心;讓困難在我們面前屈服,讓困難在我們面前退縮,讓困難在我們面前消散,也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人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這就是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啊!

在20xx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地震中,人員傷亡慘重,有些人還失去了親人和家園,但他們都有一個家,它的名字叫中國,而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而這時各地的子弟兵也紛紛趕到,他們不分晝夜地搶救倖存者,他們沒有休息過一分一秒,甚至他們的親人還被埋在廢墟中時,他們還在搶救著別人,他們的心是和地震中的遇難同胞與倖存者連在一起的;不僅是子弟兵,每一個中國人,甚至海外華僑也不約而同地組織起來,捐募款項,連乞丐也從自己那破舊的口袋中掏出自己討來的僅有的一點錢,而我們的心也是和倖存者與遇難同胞連在一起的,在這次大地震中,強烈地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這也讓世界各國為之敬佩,他們也伸出了援手,加入到了這次抗震救災中,也成了我們的一份子。

中國人的愛國情意是比天要高,比海要深,比山川還要宏偉的,直到讀完《難忘的一課》時,我才再一次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這種愛國之情。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二:

學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深深感受到了台灣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意。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路過一座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吃力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化——我看到這裡心裡十分感慨……台灣被日本人占領了五十年,而這位教師還十分年輕,雖然教師對祖國的文化還很生疏,但他還是那么耐心又認真地教著孩子們,他一筆一畫書寫漢字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這位教師還帶著作者來到大禮堂中參觀,“以前這裡都是日本人的偉人畫,現在光復了,都換成了中國歷代的名人畫像。”是的,孔子、鄭成功、孫中山才是台灣人民心中的英雄啊,我和作者一樣被這強烈的民族精神感動了……

看著看著,我不禁想起了台灣在日本統治下的那艱難的五十年。從1895年到1945年,在殖民的統治下,過著亡國奴的生活。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本殖民當局把台灣變成了他們的戰爭基地。為了讓全台灣人民孝忠日本這個目的。他們居然把台灣所有的報紙都變成日文報紙,還把中國人常去的寺廟都關閉,強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使用日語,學習日本的風俗習慣,改換宗教信仰,參拜日本神社……總之,他們想徹底消滅台灣的中國文化和台灣人民的民族意識。

但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台灣人民的愛國之心是永遠都不能消滅的,他們的野蠻企圖只會讓我們更團結,更強大。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兼程,台灣光復了,《馬關條約》這個不平等的條約解除了。台灣終於不再受日本人的壓迫和奴役了,台灣人民的脊背終於挺起來了。

文章學完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的耳畔似乎縈繞著那位台灣教師和學生充滿激情的話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三:

1661年3月,鄭成功收復台灣,而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台灣又被日本戰領了。

文章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文中的我在一座鄉村國小,看到了一位台灣老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國語的動人場面。讓我感到深深的溫暖。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心裡感到無比憤怒,日本人為什麼不許中國孩子了解自己祖國歷史上的偉人?為什麼不許中國孩子學習國語……這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問題,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中國人的心底。而這也告訴我們日本人的罪惡,日本人妄想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讓人們忘記自己的祖國。不!這不可能!

日本人為什麼要傷害中國人?為什麼要把中國的土地奪走?望著那些不平等的條約,作為一個中國人,難道不覺得憤怒嗎?日本人妄想使中國人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用戰爭把中國的土地“租借”給日本。不!這不可能!

雖然中國台灣人民的“身體”在日本,但是“靈魂”早已入住進中國的土地。看,台灣“光復”不久,有許多國小教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們中國語言,雖然不太標準,到時他已經駐進孩子們的心田。

中國,一個巨人,一個覺醒的巨人,一個震驚世界的巨人。

讀《難忘的一課》有感四

讀了《難忘的一課》後,我的心如大海的波浪不能平靜,頭腦中始終縈繞著這樣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記敘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一位記者在高雄港口的岸邊的一所鄉村國小參觀的事。記者在教室外看見老師吃力地在黑板上書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學生們跟隨老師用不太熟悉的國語讀著。記者被此情此景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坐在教室里跟著朗讀。課後,又隨同學與教師參加學校禮堂里的中國歷史上名人的畫像,當與師生分別時記者也非常感慨地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這就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光復”不久的事,當我讀到"年輕的台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一個教師就寫這樣幾個字,能這么吃力嗎?讓人難以想像,但眼前的事實就是如此,因為那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了中國長達八年,他們妄想從文化領域侵占中國,不允許我們學習自由的文化,不準說自己祖國的語言,全來學習日語,從而達到占領中國,把中國吞掉的目的,教師寫字都吃力,學生能會嗎?

在讀時,“他先用閩南語,然後又用還不太熟練的國語,一遍又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都顯得那么得嚴肅、認真,又那么富有感情。 ”是呀,終於有這么一天了,自己能用自己的母語說話了,老師孩子怎能不激動呢?此時,我耳邊仿佛想起:“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聲音雖不熟練,顯得稚嫩與笨拙,但那濃濃的愛國情感卻令人振奮。作為中國人,炎黃子孫有哪一個不愛自己的祖國呢?八年了,讓我們變成了“啞巴”今天終於可以說話了,怎不把愛國情感一吐為快呢?透過這不流利的聲音,我仿佛看見穿著長袍,右手拿著國語課本老師的滿腔愛國情,我仿佛看見孩子們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是多么的自豪,我仿佛看見帶鴨舌帽的記者那顆真摯而火熱的心。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就是所有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我們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共同所崇拜的人,諸葛亮、鄭成功、孫中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讀到最後一段:記者與台灣教師握手告別時,說了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時,此時我的心更加激動,還有什麼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此時的全部感情呢?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簡單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國家強大了,自己就是主人,可以學習自己的語言文化,否則,就是“啞巴”,長此以往就會忘掉祖宗,怎樣使我們永遠能自豪地喊“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們肩負的擔子不輕啊,稍一鬆懈、後果不堪構想,強國需要我們,富民需要我們,這《難忘的一課》會使我終生難忘。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五:

夜靜了,窗外一陣陣微風拂過,天空中繁星閃耀,讓人身心放鬆。在這樣寂靜的夜晚裡,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因為《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普通的話語,讓我心弦震動不停。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出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名話。一位老師十分認真也很吃力的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老師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嚴肅認真的教著學生們讀。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雖然“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我想問一下,你是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去讀的嗎?是懷著崇高的敬意去讀的嗎?“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如果說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情意更深厚,如果說海浪是最強烈的,那他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強烈;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斷他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平凡的話語,雖然它不是詩篇,但勝似詩篇,還有什麼話比這句話更足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

在一百多年前,同樣有著這樣的愛國人物。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為了祖國的強大,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為咱們中國爭了口氣,提前兩年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從詹天佑的行為當中足以體現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為祖國的榮耀,不惜千辛萬苦的把鐵路修好,這不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寫照嗎?

“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但可以壯國威,也就達到了報效祖國的目的”這就是中國將士鄧世昌對他的部下說的話,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英勇奮戰,把日本軍打得駕艦逃竄,但最後不幸被日軍的魚雷打中,光榮的犧牲了。誰敢說這不是愛國的表現呢?

不管是台灣的師生,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英勇作戰鄧世昌,他們都有一顆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就算是他們沒有說出自己是多么的愛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