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桂花糖

武漢來電話了:十年未歸的丁旦要帶妻兒回丁村,看望老娘牛奶奶了!

六十八歲的牛奶奶在村小賣部接了電話,當即喜極而泣。站在旁邊的人紛紛祝福這位丁村的苦命人說:牛奶奶好福氣呀!

說牛奶奶命苦,那就真的是苦過了黃連!她年輕時是被賣到丁村來的,記憶中的娘家也早已沒什麼人了。她一生生育了九個子女,除么兒子丁旦之外,其餘的都在三歲五歲即夭亡了。最大的一個女兒丁花,是在十二歲時被村里一頭髮狂的牯牛撞死的……丁旦還懷在肚子裡,丈夫丁福又死了。牛奶奶的淚水早哭幹了!丁旦能上完大學,並留在武漢工作,還在那裡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也算是老天爺對牛奶奶唯一的一點犒賞和慰籍吧……

牛奶奶放下電話,兩腳生風地跑回家。她又要做桂花糖了!她要給從未謀面的兒媳婦和乖孫子做最好最好的桂花糖!!

牛奶奶門口有一棵方圓百十里獨一無二的花樹,若不是牛奶奶告訴大家,可能無人知道這是桂花樹。桂花盛開的時候,牛奶奶就把花片收集起來晾乾備用,到了冬天熬制麥芽糖時再拿出來放到裡面,制出的糖不僅甜而且香。牛奶奶還有一手別人很難掌握的特技——扯糖。熬制好的桂花糖是極其粘稠的泥狀物,要想吃到嘴裡,那還很難。牛奶奶能把一整盆飴糖捧在手裡,拉長一點,一頭掛住洗乾淨的木樁,然後繼續拉長,再摺疊,又掛住木樁,再拉長……牛奶奶像個姿勢曼妙的舞蹈家,手腳並用,進退有序。就在這循環往復的舞蹈中,桂花糖顏色由黃變白,形態由軟變硬,最後全部拉成手指粗細的硬糖條,再用剪刀剪成拇指長短的節節糖,放入炒熟的糯米粉里,桂花糖就算成功了。

村裡的孩子們最喜歡吃牛奶奶的桂花糖。牛奶奶每年年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熬制兩籮筐桂花糖;她最快樂的工作就是大年初一給來拜年的孩子分發桂花糖——一人一把,人人有份!尤其近幾年,她知道自己也有了一個小孫子,叫什麼丁諾爾(像個外國人的名字,怪怪的!)更是充滿了期盼,希望什麼時候孫子也在這群小孩子當中,伸出粉嫩的小手,向她討要桂花糖……

閃亮的高檔私家車無聲地滑過來,終於停在了牛奶奶低矮甚至有些歪斜的房子前。很多老少村鄰都圍過來看熱鬧。身材高大,氣質非凡的丁旦下了車,又快步跑到車的另一邊打開車門,還用一隻手護住車門頂上(怕車裡人下來碰了頭部!)。好一會,才從車裡慢吞吞鑽出一個“貴婦人”和一個衣著光鮮的男孩。

牛奶奶激動地喊:旦兒!

丁旦只是淡淡地應了一句:媽。

牛奶奶又對“貴婦”和男孩說:你們是王雅和諾爾吧?

“貴婦人”哼了一聲,算是回答。小男孩則趕緊避開牛奶奶伸過去撫摸他腦袋的手,厲聲嚷道:你的手好髒!!!

牛奶奶心裡“咯噔”了一下,但還是喜滋滋地說:快進屋快進屋!

幾個人都沒動,沒有進屋的意思。牛奶奶又慌忙從屋裡搬出幾張竹椅,讓他們坐。丁旦掏出兩張衛生紙,鋪在椅子上說:雅,你坐吧。

鄰居的幾個孩子好奇地摸著丁旦那閃亮的車身。諾爾衝過去兇狠的說:你們這群窮鬼,手好髒,不準摸我的車!

丁旦說:媽,您把那個“銅鎮紙”放哪兒了?給我吧。

牛奶奶問:什麼“銅鎮紙”?

丁旦說:就是那個銅圈圈,寫字時壓紙用的。

牛奶奶說:“喔,知道了。”這是丈夫臨死前交給她的祖傳之物。她進屋拿出一個長一拃,寬三寸的綠銅方圈。方圈的四角各有一個好看的弧形向內凹進去,改變了單調的直角。方圈的一面有彎彎曲曲的古字,另一面則是奇形怪狀的古畫……

丁旦接過銅鎮紙,從車裡提出一方便袋水果,遞給牛奶奶後說:媽,我們就先回去了,以後有空再來看您。

牛奶奶大驚:什麼?!剛到屋就走?怎么說也要吃過飯再走哇!

丁旦一面招呼妻兒上車,一面說:不吃了不吃了。

見丁旦他們堅持要走,牛奶奶忙說:“等一會!我專門給你們做的桂花糖,你們帶回去吃吧。”她快步進屋,提出一隻有朔料內膜的蛇皮袋子,裡面裝著剪好的桂花糖,少不得有十多斤。

丁旦猶猶豫豫地接了,放進車內。小車啟動開走了,牛奶奶一直看著小車開走的方向,心裡空空的。村裡的“老學究”橫桿爹搖了搖頭說:牛奶奶,丁旦這次只怕不是來看你的,而是專為那個銅鎮紙來的!如今的古董可值錢了!

牛奶奶沒好氣的說:你胡說!

不一會,跟著丁旦的車一直追著跑的小孩子們,提著牛奶奶給丁旦的袋子,回來了,嘰嘰喳喳告訴牛奶奶,說小車開到村頭,車裡的人就把這袋桂花糖扔出來,掉到路邊的水塘里了。

牛奶奶淚水盈滿了眼眶。她明白了,小時候跟她形影不離的么兒子長大了,曾經奶聲奶氣唱過“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旦兒知道嫌她老婆子又髒又醜了!那高貴的兒媳婦和孫子……

牛奶奶解開袋子,把桂花糖分給了那些孩子們。

從不生病的牛奶奶病倒了,而且一天比一天沉重。丁旦接到老家打來的電話時,他委託某拍賣公司拍賣的“漢代銅鎮紙”正在激烈的競價當中,已一路飆升至五十萬元了。他不耐煩地掛掉了這個“不識趣”的電話,根本不知道這個電話是要告訴他:牛奶奶只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已經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