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話題作文:修養

篇一:

修養是一個人品德素質的反映,它往往體現在人們言行舉止的細節中。

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談吐是健康、乾淨的,他們的言詞中找不到歧視和憎恨,有的只是友好和風趣。

一個人有沒有修養,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他的毅力。你看那些沒有毅力的人,往往就很容易學壞,當然也就不必談什麼修養了。修養得從小開始培養,而且要一直堅持下去,要不民間怎會有“學壞只三天,學好要三年”的傳言呢?

修養好的人不會刻意去裝扮自己,正像唐代大詩人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相反,一個沒有修養的人則會盲目追求,用濃妝艷抹、奇裝怪服來掩蓋他內心的空虛。修養就是要修身性養。

說話也要有修養。我認為說話有修養是指說話時有內容、有見解、有藝術、有條理、用語文明等方面。談到這裡,我想到本班最近的一些壞風氣。

首先是叫花名。這花名多半是一些針對同學生理缺陷和穩私的難聽詞,只要一叫出,你總能聽到幾聲怪笑,隨後往往是一陣辱罵和追打。這種行為不管是不是出於玩笑,它確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

還有,就是說話粗俗,用語骯髒,這不僅有損自身形象,而且會傷害別人,有時還會招來是非。所以,我奉勸大家說話時還是要有修養的好。

一個有修養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怎樣才能做到有修養呢?其實,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比如,一個看似簡單的關門動作,有修養的人只是輕輕推上;而沒有修養的人可能會一腳把門踢上,隨之傳來的是叫你膽顫心驚的巨響,而且還會留下他那“漂亮”的足跡。

再比如,,雙休日在公園裡,一種人好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不光大聲喧譁,而且鬧得到處烏煙癢氣;另一種人不僅談話小聲,就是那壓抑很久的笑聲也是音量適度,悅耳動聽。

同學們,修養它不是你的高談闊論,而是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園湖人吧,它會給你帶來尊嚴,給你帶來尊重,給你帶來無限的快樂!

篇二:

天空無語,但有鳥兒為它歡快地歌唱;大地無聲,但有萬物為它點綴著美麗;大海無言,但有魚兒為它譜寫生命的樂曲。同樣,人即使不說,他表現出的修養自會詮釋他生命的價值。

長時間迷失在物質、金錢、名利的洪流之中,我們與世推移、隨流逐波。漸漸地,虛無的金色迷住了我們的雙眼,無底的欲望傾斜我們心中的天平,讓我們拋棄了道德的修養,為名利所驅使。

當金錢的罪惡瀰漫了大地,利慾的風雨遮蓋了天地,人們才意識到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此時修養已蜷縮在世界的一隅,等待著世人的醒悟與拯救。

天空的陰霾總會散去,風雨最終為明媚的陽光代替。修養又一次受到人們重視,被人們提起,世間將煥發昔日安詳、和平的光芒。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道出了修養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話詮釋了人心中修養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的告誡更啟示著人們要從點滴做起,提高修養。

修養是你在別人失意時一句體貼的話語,是別人幫助你時一句簡單的道謝,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溪水潺潺地歡唱為寂靜的山間增加了活力,群星的閃爍展示了夜空的美麗,海燕的搏擊更為大海增添了生命的力度。修養呢?

修養如一陣春風,吹散了人們臉上的烏雲,綻開歡樂的笑顏;

修養如一盞明燈,讓人們在黑暗中不致於迷失自己,堅守著人生的方向;

修養如一段階梯,指引著人們向著真、善、美的目標不斷邁步、前進。

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駕起修養的風帆,向更高更遠處,起航前行。

篇三:

提起諸葛亮,那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周瑜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以至於英年早逝。

“假變真三氣周公瑾”,周瑜就這樣被活活的給氣死了,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不是小肚雞腸,那他怎么會被氣死呢?

最近,我看了一個電視劇《秦王李世民》,魏徵與劉文靜都有計謀,而且出自於同一師門,但他們倆各侍其主。魏徵為人寬厚,正大光明,而劉文靜心狠手辣,手段不光明不磊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最終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周瑜因他的小心眼而亡。劉文靜因他的不擇手段而死。其實都是同一病因:缺乏道德修養。

諸葛亮,魏徵為人正直,心胸開闊,所以名留青史。都源於他們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俗話說:“無能是奴才,無德是廢品”。

常言道:“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德、智、體全面發展;智育為重,德育為先等都特彆強調德的重要性。”

修養,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

篇四:

“你看看你啊,這次又考差了,你知不知道我和你爸賺錢是為了什麼。就是要你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將來有出息了,讓我和你爸臉上也沾點光。”“我知道,每次考不好了都會來說我,一次兩次考不好了那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以後努力點,不就可以考個好大學嘛······”媽媽總是嘮叨,一天到晚,就只知道成績。成績。。。。。。

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成績固然是重要的,可一個人的成績並不僅僅只是學習成績,它還蘊含著自身的素質(社會成績)是否高尚。只有學習成績和社會成績兩者都提高了,人類文明才會進步。

父母的一句溫馨問候;公車上一個給別人讓座的小小舉動;垃圾的隨手撿起;幫助一些老人過街。。。。。。這些都是“成績”好的人應該做的。迄今為止,有一個舉動仍讓我受益匪淺……

金秋十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溫州買衣服。我們坐上了一輛50路公車,找到了一個比較靠後的位置,對於前面的發生的:無論是座位的分布,還是乘客們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車上人很多,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很擁擠。我注意到了前面門口站著一個衣衫不整的老人,他深邃的眼睛裡流露出有種讓人猜不透的目光,他的臉色並不紅潤,反而顯得有些蒼白。手裡拿著一個破爛的編織袋,裡面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猜,一定只是一些不值錢的的東西。旁邊那么多的人(也包括幾個學生),居然沒一個願意站起來讓座的。他似乎是站不穩,身體隨著汽車踉踉蹌蹌。這時,情況發生了改變:一個年輕力壯的中年男子撞倒了這位老人,袋子裡的東西也隨著掉了出來:喔,原來是一些飲料瓶子啊!面對眼前的情景,看中年男子並沒有想幫忙扶起老人的意思。而這時,離老人不遠處的一個、大約只有五六歲的小孩挪過來,一個稚嫩的聲音瞬間在車裡傳開了:“爺爺,你撿這些寶特瓶做什麼啊?”“我是一位清潔工,這些都是我撿的,打算拿回家賣錢。”“喔,爺爺,那我幫你撿吧”“喔,謝謝啊”“沒事沒事。”孩子銀鈴般的聲音讓人聽著很舒服,有著久違了的,很純淨的感覺;他的笑容很真實,一點也不做作。真的,如果你們看了之後也肯定會和我一樣,被他的笑容所感動到。同時,我也替那些故意假裝沒看到的冷漠的乘客感到羞愧……雖然只是公車上的一幕,但卻讓我感受很深,物質生活高度發展的現在,人們的素質卻沒有隨之提高。一個小小的孩子都那么有愛心,而工作者們、學生們呢?你們當時又做著什麼?

在我周圍,免不了一些擁有高文化水平的大學生,他們已經懂事了,但不懂得給予幫助給需要幫助的人,去幫助他人,反而是滿嘴髒話連篇。在我們生活的大群體中,主動幫助他人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學校不是每天都在強調要樂於助人嗎?但我看到的,又為什麼是這么不堪入目的畫面呢?也許他們只注重了自身學習成績的提高了,而忽略了“社會成績”的提升。我不想被其他人稱做是沒素質的人。可是面對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時,我們也是有責任,有義務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就不會發生像公車上的那一幕了。

從這件事情中,我明白了,學習成績不是考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它固然重要,但社會的成績也非常需要我們去關注。從這個社會中的人民的成長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成長。從這個社會中的人民的談吐也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素質程度的高低以及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究竟有沒有能力發展壯大下去。所以,在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基礎之上,我們也需要重視社會的成長,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各方面“成績”得以提高。我們要不斷地陶冶情操、提升素質。雖然沒有歷史人物的肝膽赤心,但我們有著一顆愛國的心。

清潔工人們不畏勞苦,不求回報,換來大家美好潔淨的生活環境。寧可一人髒,換來萬家潔;教師們孜孜不倦地教導學生,無私奉獻;醫生們……他們都是高尚的人,為社會做出巨大“成績”的人!而我們雖不是這些偉大的人,但我們有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都要用行動來證明我們生存的社會是有素質的,有文化的,也是有成績的!我們也要證明我們的母親——中國是可以讓我們這些華夏子女支撐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