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話題作文

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在逆境中堅守自我,終成大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們熠熠生輝的選擇。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有了這種認識,你還會害怕前面的苦難和失敗嗎?朋友,希望你正視苦難,堅守自我,堅信自我,甩自信掉憂鬱怨恨,用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我想信,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屬於你。

huozhe

人們扔給隱士的是不義和污穢,可是朋友,你依然要做一顆星去照亮他們。

—— 尼采

生命的意義永遠應當是追求那些比生命更高,更遠的東西,而不是看似忙碌,實則膚淺地“活著”。尋找一片安寧的淨土,找一份恬靜的心情,把靈魂靜靜安放在一片以孤獨為籬的精神家園中,這,就是守望。

一生的流浪,是沒有滴血的痛苦,但總會有人為了捍衛這個世界殘存的一點清潔和真實,用低賤的行走守望著高貴的彼岸。荷馬在古老城邦之間流浪,沒有人理解那雙失神的眼睛之後竟藏匿著熠熠生輝的靈魂,傲慢的世人只給了他白眼和侮辱,他卻把《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輝煌留在身後。地球的另一端,莊周把背影留給迷惑的君王大臣去揣度,他的目光移向了豐富的自然和勞苦的黎民,當他安然離去後,人們才拾起了他遺下的一篇篇詼諧的寓言。幾乎在同一個時刻,他們分別游離於東西方文明和正統之外,默然行吟在同一輪明月之下,在流浪中目睹著世間的花開花落,細數著文明的崢嶸,守望著失傳的寧靜。

王維徘徊在輞川和官場之間,在精神家園和權力中心之間尋找平衡,把出世和入世從容而豁達地集於一身。就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樣淡然: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守望著如水的性靈,關照著淡泊的人生,輕盈地逃遁了紛擾之世的羈絆,讓一生從這片世俗滑過,不留一絲痕跡。

悲劇總來自理想與現實的脫軌。心靈的守望者,常常扮演著叛世離俗的角色。在某一個時代的某一片土地上。孤獨的心靈永遠備受冷落。但在更為久遠的時空中,他們的形象必將如天上的星斗般燦爛奪目。所以他們固然有他們的孤獨,但卻因此獲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快樂與滿足。犬儒學派創始人第歐根尼傲慢地對君臨天下的亞歷山大宣布:“請別擋住我的陽光”。在那一瞬間,這句話就宣判了守望者與世俗權貴的永恆決裂。第歐根尼是幸運的,亞歷山大會像尊重他的老師一樣尊重這個智者。但在歷史的大多數時間,統治者只會把他們當作敵人。普希金用鮮血染紅了沙皇統治的夕陽,曼德爾斯塔姆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屍骨無存,嵇康刑場撫琴把《廣陵散》奏成生命的輓歌。對於他們來說,活在世上的義務便是宣布以死抗爭的決心。一段倉促的生命對於人類歷史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用這段生命執著地守望靈魂深處的真實,毀滅便意味著重生。

當外在的人生與內在的信條產生了嚴重對立時,生命最終將成為這一矛盾的殉葬品,但對於那些渴望寧謐的靈魂來說,死亡也許是掙脫黑暗的翅膀。馬雅可夫斯基當上了政治局候補委員——一個詩人可以登上的最高位置——也忍受不住良知的譴責而飲彈。他選擇終結絕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那片精神的淨土已無法存於人間之時對這個世界最後的自白,正是因為世間的混濁,才會有守望者用生命祭奠淪滅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