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話題:行動與結果

行動與結果

[話題精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艘海輪途中觸礁,船體進水。乘客有的急忙找救生圈,有的找自己的行李。但更多的人在發牢騷:有的責怪船長,說其駕駛技術太差;有的大罵造船廠,說其生產偽劣產品。這時,一位乘客高聲喊道:"我們的命運不是掌握在我們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快堵住漏洞!"……海輪安全地駛向彼岸。

請以"行動與結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

2.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等。

3.題目自擬。

4.不少於800字。

[話題精析]

作為一個古老的話題,"行動"與"結果"的關係總是能引起我們太多的聯想:"萬丈高樓平地起",揭示了"行動"是"結果"的需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了"結果"是"行動"的必然。然而,對於這些,可說是前人之述備矣。如何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勢,發人之所未發,寫出新意來?首先,我們應採用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從多個角度來審題,理清"行動"與"結果"之間的各種關係;然後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儲備,選準一個角度,寫出真情實感;在選材上一定要緊扣話題,切忌"加起爐灶"。總而言之,如果我們能夠緊扣話題,創新思維,並賦予理性思考及科學的布局謀篇,是一定能寫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來的。

[佳作選萃]

魯迅妙語退迷魂

一天深夜,魯迅撰文太倦,伏案睡著。朦朧中,只見幾個人吵吵嚷嚷從門口走了進來。

第一位乃是阿Q,一副無賴模樣。他摸了摸頭上的紅瘡張口便嚷:"媽媽的,我阿Q揍過王胡,摸過小尼姑,看見過砍頭,斗過尼姑庵里的狗,連趙大爺也叫過我老Q,為什麼就不準我革命?"

魯迅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嚴肅地說:"阿Q,你是非不明,好歹不分,欺軟怕硬,愚昧無知,可憐可悲又可憎,你有什麼資格談革命,還不快給我滾!"

阿Q聽了滿臉通紅,悻悻地扭頭出去了。

第二個走上前來的是衣衫襤褸的祥林嫂。她滿臉悲哀,低著頭怯怯地說:"先生,我喪夫之後外出打工,被逼再嫁以死想爭,後夫再喪兒遭狼凶,捐檻贖罪人跡不憐。我從不作惡,為什麼總是苦命,難道冥冥之中真有鬼神?"

魯迅聽了心頭一顫,他總覺得自己對於祥林嫂有點歉疚,於是和藹地說:"祥要嫂啊,有時候,個人的奮鬥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因為個人的命運往往是與時代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你的遭遇不過是當時千千萬萬中國婦女遭遇的一個縮影罷了。"

祥林嫂聽了似懂非懂,她用衣角擦了擦眼淚也轉身走了。

第三個走上前來的是青白臉色、身穿長衫的孔乙己。

"魯兄,雖來無恙。想當初,鹹亨酒店的一杯酒、一碟茴香豆、一陣陣鬨笑,真令我這個老童生斯文掃地。連個秀才都沒撈著,我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啊?"

魯迅先生朗朗一笑:"孔兄,你難道至今仍不醒悟?科舉考試、八股取士使你成了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我看你呀不如把研究'茴'字有幾種寫法的功無用在研究'茴香'怎么種的問題上,或許能使你謀生下去。"

孔乙己聽了不以為然,口裡念著"非也,非也",轉身走了。

最後一個走上來的是木木訥訥的老頭閏土,他客客氣氣地說:"老爺,您說的什麼'所謂有所謂無',什麼'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魯迅微笑著說:"阿Q想入非非,他的希望本無所謂有;祥林嫂精神枷鎖不解脫,她的希望也無所謂無;至於孔乙己,因為錯走科舉考試之路,也便沒有路。如果你們都能解開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打破靈魂的禁錮,同走一條思想解放的路,這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閏土聽了恍悟大悟,似乎一下子年輕了許多,高高興興地健步走了。

一支玫瑰

"啪",一聲巨響,是花瓶破碎的聲音,從叔叔房裡傳來。等我趕到時,嬸嬸已人去房空,只剩下滿地狼藉和滿臉怒容的叔叔呆坐在那裡。

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一支玫瑰的故事。

叔叔曾是一個帥氣的男孩。在讀大學時,他是班上籃球隊的一名主力中鋒。由於人長得帥,球又打得好,他便成了眾多女孩青睞的對象。在眾多的女球迷中,叔叔注意到一個叫雲的漂亮女孩,特別引人注目。她那脈脈含情的眼睛總能給球場上的叔叔帶來無限的興奮。

然而,叔叔膽小,從來也不敢靠近雲和她說一句話。他們只是常常驚鴻一瞥地對視一下便都馬上把目光移開--像兩隻受驚的小兔子,叔叔感到自己的心在驛動。從此,叔叔有了許多心事,但他從來都不曾向人提起。只有一個日記本,堅貞地為他保守著這份秘密。

畢業臨近的時候,叔叔買了一支玫瑰花夾在這個日記本里。但他卻仍然不敢走近雲。就這樣,玫瑰花凋謝了,枯萎了。叔叔帶著這個日記本和這支玫瑰,獨自回到了家裡。

叔叔常常說:"就在那驚鴻一瞥的對視里我看得出:她是愛我的。"

然而,叔叔呀,你沒有澆灌玫瑰花的行動與勇氣,又怎能讓它開得鮮艷呢?而現在花已凋謝,傷心後悔又有什麼用?

從一支玫瑰花的故事,我懂得了:美好的人生,是要靠自己勇往直前的追求奮鬥來創造的。

兩地書

湖南 屈加亮

張三同學:

你好。自學校畢業之後,又有兩個月沒有見到你了,不知你是否找到了工作?真倒霉,中專畢業不包工作分配的事情怎么就讓我們給碰上了?現在倒好,整天無所事事,真他媽的難受。這樣吧?我準備去深圳闖闖,你是否一同前往?請速回信。

李四

1996年10月

李四同學:

來信收閱。我也很想念你。我和你一樣,現在也是一個待業青年,整天看電視,逛大街。父親說要給我去找一份工作,所以,我不打算去深圳。謝謝。

張三

1996年11月

張三同學:

我已於去年十一月來深圳,通過十幾天的努力,終於在一家電器公司安了身。我們學的是機電維修,這專業在這裡還可以勉強湊合,雖然工資不高,但生活得還比較充實。不知你的工作如何?請回信告知。

李四

1997年4月

李四同學:

真為你感到高興,因為你終於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我現在還是無所事事,父親托人找了幾個單位,但各單位都正在裁員。人家說,我們的職工有許多還要下崗,怎么能再增人呢?看來,我也只有再等一等了。

張三

1997年6月

張三同學:

我已由技術員調任厂部經理了,老闆說不久將派我去培訓。我真的好高興。想當初,如果你能一起出來,我們或許會有更大的成就呢。怎么樣?老同學,原意過來嗎?

李四

1999年4月

李四同學:

謝謝你的美意,我現在也有了一份工作,就是在一所中學做財產保管員,雖然工資不高並且學非所用,但卻很清閒。何況,這裡離家也近。父親說我膽小怕事,出不了遠門。因此,我還是將就著吧。

張三

1999年6月

[評析拓展]

《魯迅妙語退迷魂》,構思奇特新穎,作者採用浪漫主義手法將魯迅筆下四個形象迥異的人物放到一起,通過人物自述個人的行動與結果,也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來揭示主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徵、命運結局、問話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行動"與"結果"這一話題。尤其是最後魯迅答閏土之問,意義深刻,發人深思,體現了小作者的匠心獨運。本文確定堪稱不凡之作。

《一支玫瑰》,確定是一個美麗憂傷的故事?quot;叔叔"的怯懦使他錯過了美麗的愛情。但是失落也不失為一種美麗。不是嗎?小作者就從中悟出了把握機遇,付諸行動,創造美好人生的人生體驗。

《兩地書》,構思巧妙,形式獨特。作者巧借書信體形式將兩種不同性格、不同行動、不同追求的人放在一起比較,通過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來揭示文章的主題--青年人要敢闖敢做,不要依賴他人,要有創業精神。可謂主題深刻鮮明,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