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素材大全(一)

確立遠大理想,意味著事業成功了一半,此話並不過分。縱觀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大事業的人胸中沒有超乎常人的志向?夫欲之人,不可能激起生活的層層浪花,無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業的種種輝煌。

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視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兩百多年來,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並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都沒有成功。陳景潤上中學時,數學老師把它作為一則趣聞,告訴大家,陳景潤聽後,暗暗立志摘取這一明珠。他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他拚命地積累知識,奮力地演算難題,草稿紙整麻袋整麻袋地裝。最後終於用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合力,移動數學群山,摘取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發明了“陳氏定理”。

朱買臣負薪立志

西漢時期的朱買臣,年幼喪失父母,孤苦伶仃,靠賣柴度日。然而他人窮志不窮。他有志氣,有抱負,決心刻苦學習,為民做事。妻子因為家窮以及朱買臣讀書“惡習”不改,和他離了婚。朱買臣並不氣餒,相反,更集中精力讀書。由於他知識廣博,漢武帝時,被拜這中大夫,後又出任會稽太守、主爵都尉,直至做到丞相長史,在當官司期間,他廉潔奉公,極負盛名。

王充少年有志,終成大志

我們還可以從東漢王充居貧賤而壯志凌雲的故事中,獲得很多啟發。王充是東漢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時家境貧困。當孩子們都去捉鳥、捕蟬和爬樹,興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卻不去,而是努力學習認字寫字,去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尚書》。同時,他又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後來,有機會去京師,拜班彪為師。他雖喜歡博覽群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買書,便到洛陽賣書的地方去,去讀人家所賣的那些書。他雖然窮得沒有一畝地可以養身,但心情卻比王公大人要舒暢;卑賤得沒有一斗一石的俸祿,內心卻如同俸祿萬鐘的人一樣富有。後來,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丟了官也不悵恨不已,安逸快樂之時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貧困潦倒之時,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論衡》。

左思立志,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子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宏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罈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並廣泛查詢了解,大量蒐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裡,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覆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徐霞客“踏遍青山成大道”

明代旅遊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奮好學,博覽圖地誌。由於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立志旅行,從22歲開始出遊,前後經過32年,足跡北至燕晉,南達雲貴和兩廣,名山大川幾乎沒有不到過的。在遊歷之時,他嘗盡了千辛萬苦,星月寒星之下,他露宿過;嚴格酷暑,他都未間斷過;忍飢挨餓的境況,他常碰到。他常常拿著一根幾尺長的鐵棍,去登山,去探尋險境。城牆邊,枯樹下,點燃一堆柴草,借著火光就寫他的遊記。終於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

夙抱壯志,漫遊世界

20世紀30年代,上海青年潘德明,徙步(小部分靠腳踏車)環球派行,歷時七年。

潘德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個成衣匠家庭,他從小酷愛體育,“夙抱壯志,欲作世界漫遊”。因此,他潛心鑽研外語,閱讀世界地理和旅遊書籍,為環遊世界作準備。

1930年6月18日,《申報》報導:“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訊息,潘德明聞訊後即報名參加,開始步行團有8人,及至越南,只剩他一人。旅行途中他歷盡艱險,他曾三次遇虎,1932年初,他穿越1380里沙漠去利雅得時,因缺水而昏迷,幸遇一支駱駝隊才獲救。1937年7月,潘德明戰勝艱難險阻,環遊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雲南省西雙版納。

懲罰”實現了

布特列洛夫(俄國著名化學家,1928-1986)少年時代在學校讀書時,就對化學特別愛好,經常私自在宿舍里動手做實驗。在一次,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爆炸,嚴厲的學監把他關進了禁閉室,還在他胸前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偉大的化學家”。譏諷和懲罰絲毫動搖不了布特列洛夫從事化學研究的偉大志向。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他終於在33歲的時候,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的創見,被人們譽為“偉大的化學家”。他默地說:“這個稱號在20年前是對我的懲罰,現在卻實現了。”

化學家李比希實現諾言

著名化學家李比希國小時,有一天,校長問他:“你將來打算乾什麼呢?”他響亮地回答說:“我想當一個化學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哄堂大笑。然而,就是這個被人取笑的孩子,堅持不懈地向著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終於成了著名的化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航海家鮑迪奇

美國數學家納撒爾·鮑迪奇,從10歲起就到圖書館去刻苦攻讀,博覽群書,因而大器早成,14歲就成了一名精通航海和天文的學者。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航海事業,自學了50多種語言,發現了當時航海權威穆爾的《航海實踐》中80多條錯誤。經過多年實踐,終於創造了“鮑迪奇航海法-依靠星體定位導航”。

心理暗示的實驗

立志對成就事業的重要性,還可以從人的主觀能動性,即精神因素的強大作用上得以透析。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事先告知一組被判死刑的囚犯,他們將不執行槍決,而是被刺破靜脈,讓血從體內流盡而死。然後將死囚蒙上眼睛,綁上雙手,帶入一個特定的房間坐定,拿針在他們的手腕上比劃著名輕刺一下(並非真正刺破血管),然後輕輕地擰開一旁的水籠頭,讓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十幾小時後,那一組囚犯先後停止了跳動。這樣,囚犯在肌肉沒有遭受任何損傷的情況下死去。

這個實驗說明了心理暗示能夠對人的肌體產生何等巨大的作用。當然這是消極的作用。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由此及彼,由反得正了。

2.奉 獻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一對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貪慾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穫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

格言警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魯訊)

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乾”;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著一次閃耀;即使我們是死後屍骨都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艾青)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澤東)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裡拿取。(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