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素材大全(一)

希望你們年輕一代,刀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凡是為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的,或是為捍衛一個偉大真理而忍受窮苦的人們,才是英雄。(荷馬·馬蒂)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達到自身的完美。(馬克思)

一個只顧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羅斯金)

魯訊——牛

魯訊先生曾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法拉第——燭

物理學家萬克爾·法拉第一生勤奮,對實用電學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貢獻,並在晚年寫成《電學的實驗研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科學遺產。他希望自己:“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蟬

“鐳的母親”居里夫人獻身科學,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她很讚賞蠶的精神:“那些蠶細心地工作著,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動;我看著它們,覺得我跟它們是異物同類……”

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藥和無煙火藥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藥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達爾文心繫造福事人類

達爾亠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 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把一生獻給科學

鐳的發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於科學,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的獎金絕大部分用於科學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果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在社會授予她的榮譽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話:“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

居里夫人長期接觸鐳,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並得了臻命的血液病。眾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在晚年10多年裡,她帶病寫出30種科學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時,直到1934年閉上了她那雙智慧的眼睛

兩彈元勛——鄧稼先

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髮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從陶朱公到李嘉誠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間數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們“分散與貧交疏昆弟”,他曾用錢資助過勾踐,也資助過田成子,現在,他把它分散給那些需要資助的人,對他來說,賺錢不是最終目的,他只想利用賺來的錢有所作為。現代的李嘉誠,大巨富之後,時刻關注著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從不吝嗇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汕頭大學的創辦中,不惜花費5.7億港元的巨資,要為潮汕地區興建第一座學府,並立志要把它建設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知名的高等學府。為此,他親力親為,殫精竭慮,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後來的師資配備,無不一一過問。他曾說:“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於其它一切事業。”對於曾經因貧困而不得不中斷學業並走上經商之道的李嘉誠來說,汕大的創立,不啻是圓了他當日求學的一個夢。而當他積畢生的心血以報效桑梓,當他智慧地運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務於華夏的子孫後代的時候,眾不難從這一系列的壯舉中窺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義。

無私捐贈

徐悲鴻逝世前捐贈畢生珍藏的文物。

鄭振鐸捐贈畢生珍藏的7萬多冊善本典籍。

巴金色捐款數萬元並獻出他珍藏的現代文學史料充實現代文學館。

范曾將在日本舉行書畫展覽所得的120萬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國家,作為建設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大樓之用。

紡織女士杜芸芸,將本該歸她所有的10多萬遺產交給國家,支援建設。

上述捐贈,表現了他們“富貴於我如浮雲”,一心為國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貴品德。

茅盾為文學捐稿費

我國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簡樸,他把稿費省下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費支援過貧病交加的進步作家。1957年,桐鄉縣創辦《桐鄉文藝》,因缺少經費,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鄉創辦一所民辦中學,他聞訊後資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惡化,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即讓孩子筆錄口述遺書二則。其中一則寫道:“為了繁衍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25萬元捐獻給作協……我衷心地祝願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詞中稱讚: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沒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筆為人民服務。

葉聖陶三易遺囑

葉聖陶老人的遺囑,全文不過130字,然而卻寫了三次。第一次寫於老人重病之時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囑咐家人喪事從儉,只“在《人民日報》自費登個廣告,告別相識的人,說我跟他們永別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補寫遺囑,寫道:“非但不要開追悼會,別的什麼會他不要開。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為我開無論什麼會都是不適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補寫遺囑,表示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北京醫院按照老人的遺願將老人的遺體作了解剖)。短短遺囑,數年而成,兩次增補,發人深思。

鄧拓萬金救古畫

1961年的一天,鄧拓在榮寶齋看到一幅瀟湘竹石圖卷,畫末題有“軾為莘老作”五字。這幅畫是一位四川老人的祖傳珍寶,說出自蘇東坡的手筆。可經有關專家鑑定,認為不是東坡的真跡,因此,國家收藏部門沒有收藏。

為了不使國家文物流失,鄧拓同志把自己若干幅藏畫賣給店裡,湊足上萬元,把那幅古畫買了下來。他從故宮藏畫的記錄中,查出了這幅畫的有關記載,逐字逐句與畫面核對,經過半年的精心研究,他終於作出結論:瀟湘竹石圖確實是蘇東坡的真跡,而不是偽作。一幅將近千年的珍貴作品,輾轉流傳,終於被鄧拓搶救保存下來。

1964年,鄧拓將個人所收藏的最好古畫154件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包括他花萬元巨資收購、積半年辛勞鑑定的這幅古畫。

舉債創辦“育才國小”

張震1964年出生在定遠。定遠是陝甘寧蒙交界處一個貧瘠的縣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張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後,學習英語,是校報記者,多次在寫作比賽中獲獎。快畢業時,他捨棄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記者生涯,帶著妻子韓雅婷回到家鄉,舉債辦起了一所國小。

1992年8月,他們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錢買磚木,蓋起最初的四間教室,名曰“育才國小”。學生來自田野,來自其它學校趕出來的差生。學費減免,其它費用低於國家標準,開設英語。幾年下來,學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績,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可張震他們欠債已達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