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寫事作文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鑑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不少同學的作文,不是寫拾到皮夾子交公,就是寫為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不是寫幫助同學補課,就是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總之,儘是寫一些人家寫“爛”的材料。於是語文老師常常在他們的作文後面寫上類似的評語:選材陳舊,希望今後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

那么,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學看到作文題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聽途說,或者是從概念出發去記敘、描寫。記好人好事,總是寫“拾皮夾”、“讓座”、“為人補課”,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經歷過,是否有感觸。這樣的內容,怎么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居住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經歷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作為選材的內容,那么,你所選擇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獨有的,新鮮生動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聽一些同學說,我們是學生,生活貧乏,看不出有什麼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敘。同學們生活面不廣是事實,要擴大作文選材的範圍,就要求我們儘可能地廣泛接觸生活。那么是不是我們同學生活圈子小,就沒有新鮮、獨特的材料可以寫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讓你挑選。住在城裡的人,恐怕都見過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學熟視無睹,竟然讓這樣的材料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一般來說,同學們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場。接觸的人少,家人、老師、同學。同學們在作文時,所敘述的事往往是常見的。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嗎?不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敘述的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法國巴黎藝術館裡,陳列了一座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卻沒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藝術家羅丹用斧頭砍去了。羅丹為什麼要砍掉巴爾扎克雕像的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裡,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非常滿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雕像。他的學生把雕像反覆地看了個夠,後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爾扎克的那雙手疊合起來,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學生們不禁連聲地說:“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的臉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

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現在那雙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容。所以,羅丹砍掉了雕像的雙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現的意義。

雕塑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