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故事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跡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歷史典故故事。

歷史典故故事1:甘拜下風的典故

原句為“敢在下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記載,春秋時期,晉獻公死後,秦穆公將晉公子夷吾送回國做了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以前曾答應過秦穆公,要把黃河環曲南面的五座城池送給秦國。

但晉惠公執政後卻沒有遵守諾言。晉國發生饑荒時,秦穆公曾送糧食給晉國,可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時,晉惠公卻關閉了兩國的糧食貿易市場。

秦穆公決定攻打晉國,面對強大的秦軍,剛愎自用的晉惠公反而主動下戰書。開戰之時,本就對這場自取滅亡之戰極度不滿的晉國大臣們不但袖手旁觀,而後又處處解救秦穆公於危難之時,直到秦軍俘虜了晉惠公。獲勝的秦穆公表示不殺晉侯。

晉國大臣們紛紛叩頭下拜說:“賢君腳踏后土,頭頂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你的話,我們也敢於在下風頭證實聽到你在上風頭的講話呀。”“敢在下風”日後便演變為“甘拜下風”。

歷史典故故事2:覆水難收的典故

《拾遺記》中記載,姜太公隱居時,家境窘困。妻子馬氏不願與他共同生活,任憑姜太公如何挽留卻兀自離去。

後來,姜太后在周文王的重用下,聯合各路諸侯攻滅商朝,建起了西周王朝,馬氏見其登臨高位執掌重權,請求重新恢復夫妻關係。

姜太公令人將壺中水全部倒在地下,而後讓馬氏收起,馬氏急忙趴地取水卻只能收到星點泥漿,姜太公此時冷冷說道:“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複合,好比這倒在地上的水再難收回。”《漢書·朱買臣傳》也記載了朱買臣與其妻的類似故事。

歷史典故故事3:赴湯蹈火的典故

語出《東漢·晁錯傳》。劉啟繼位稱作漢景帝後,經常聽從“智囊”晁錯的意見。晁錯主張中央集權,鞏固邊防,重農粟的政策,並在一篇奏章中具體提出鼓勵將士保衛邊疆,能打勝仗或堅守不退的就升級,攻破敵人城池或陣地的就獎賞,這樣才能使將士們“冒著敵人的利箭和石炮,甘願奔向滾湯烈火,奮不顧身去拚命”。原句中的“赴湯火”日後漸擴充、演化為“赴湯蹈火”。

歷史典故故事4:扶搖直上的典故

《莊子·逍遙遊》中引用《齊諧》的記述:“鵬遷往南海時,水花被激起三千里高,它的翅膀拍打著颶風上升到九萬里高,它的背如同泰山般大,兩翅如同懸掛在天邊的雲彩,背負青天乘著六月大風飛向南海。”莊子通過這般描述,主要表現無往而不利的精神境界。

歷史典故故事5:奉公守法的典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趙國大將趙奢原本是個收稅小官,某次他來到平原君趙勝家收取田稅,管家仗勢欺人,拒付稅款,趙奢依照法令殺掉了他。

趙勝聞後怒氣衝天,定要其以命償命,趙奢找上門誠懇地說道:“您是趙國棟樑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應該遵守國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現在您的管家卻倚仗權勢公然違反國家法令。

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稅,那么天下還會太平嗎?國家還會富強嗎?到那時候,您還會有現在這樣顯赫的地位?若是您能奉公守法,百姓定會以此為榜樣,那樣天下就會穩定,國家就會富強,您怎么能輕視呢?”趙勝聽後慚愧萬分,當場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