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女外交官-文成公主歷史故事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薰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並信仰佛教。

松贊乾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一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五千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紀,西藏王松贊乾布震撼唐朝。當時,唐朝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經濟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樁婚姻就相當於10萬雄兵。”16歲的文成公主知書達理,樸素大方,主動應徵作25歲的松贊乾布夫人。相傳,祿東贊攜帶眾多的黃金、珠寶等,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能迎回賢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國王的妃子。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為難。為了公平合理,他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也有“五試婚使”之說,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乾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親自迎接,謁見李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直備受尊崇。

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鑑》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鑑,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穀物和蕪菁種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贊乾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計和協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曆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係。她帶來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唐遣使臣赴吐蕃弔祭。至今拉薩仍保存藏人為紀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青海省玉樹縣也建有文成公主廟。廟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於獅子蓮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動,雕刻精細。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民眾絡繹不絕。相傳文成公主前往拉薩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長時間,受到當地藏族首領和民眾的隆重歡迎,她深受感動,便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民眾耕作、紡織技術。現文成公主廟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吐蕃就是現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沒有來往。據說吐蕃人是東晉末年南涼國王鮮卑人禿髮利鹿孤的後代,因失國而輾轉流徙到青藏高原,為紀念祖先,他們以“禿髮”為國號,後依語音相近訛變為“吐蕃”。吐蕃人過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飼養氂牛、馬、豬和獨峰駱駝,有的也種植青稞和蕎麥。公元七世紀,棄宗弄贊繼位作了吐蕃贊普(吐蕃國王),人們又稱他為松贊乾布,是一位驍勇剽悍的領袖,他率領軍隊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為中心的強盛王國,邏些城即今日的拉薩。藏族文化作為高海拔地區——世界屋脊一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區的一切特點。藏人以樸厚、豪壯、博大為美,汲取其他文化,創造了自己的34個藏族文字。日喀則,藏語意為“最好的莊園”;“拉薩”藏語為“聖地”或“佛地”之意;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西藏發源地——神山聖湖,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神山聖湖上的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似冠著銀色“金字塔”。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乾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縣;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時正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乾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讚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文成公主人長得端莊豐滿,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於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