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作文素材

與此相反,順境中進取,警鐘長鳴的正面事例也有很多。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鏡,使唐朝達到了“貞觀之治”的頂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跡也證明了這一點。

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銳氣,積極進取,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智永與退筆冢:持之以恆,勤奮執著

智永是南北朝時代陳朝永欣寺的和尚,名叫法極,別號智永禪師,浙江會稽縣人。本姓王,是東晉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的書法,以羲之、獻之父子為宗師,筆力縱橫,能綜合各種書體的特色,尤其擅長草書。他建了一棟樓房,每天專心在樓上習字,曾立誓:“學不成,決不下樓。”後來果然苦學有成,成了著名的大書法家。當時遠近人士,慕名求書的很多,每天絡繹不絕地從大門進進出出,連門檻兒都給踏穿了。智永把寫禿的筆頭,放在大竹筐里,前後30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滿了五大簍禿筆,後來他還特別把這些禿筆埋起來,取名“退筆冢”,並且寫了文章記敘緣由。可以想像他學習書法的毅力和專心。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為了激勵自己奮發寫作,在銅鎮尺上刻了一副對聯式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後來終於成了中國著名的小說家。

“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奮對於一個人的生存、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勤奮是人的一種進取精神,凡勤奮的人不管天分高低,身處逆境或/頃境,都有一股自強不息的勁頭。

唐代顏真卿有一段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識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代文學家郭沫若說:“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例的。”

四、鄭板橋教子:培養自立,教子有方

清朝乾隆進士,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才得一子,對其管教甚嚴。據說他在病,危時偏讓兒子親手做饅頭給他吃,兒子不會做,就命他請教廚師。待饅頭做好時,他已咽氣。他給兒子留下這樣一張字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乾,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鄭板橋的教子方法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家長應當首先教孩子學會生活。

一些家長把孩子當成“小皇帝”,總怕孩子受“委屈”,就連削鉛筆、裝書包、穿衣服、整理床鋪等事情都統統包下來,以致孩子上幼稚園了,家長還要餵飯。更有些年輕的家長,或因工作忙,或因怕傷神,圖省事,將孩子推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老人對孫輩的溺愛比父母更甚。這樣的愛,名為愛,實是害。

據說在一些招聘現場出現了怪現象:家長到處尋攤位詢問就業崗位,而孩子卻無所謂,在旁或坐著或聊天,對尋找崗位的洽談根本不感興趣。一些青年人靠父母養著,整天看球、旅遊、上網,倒也並不乏味。

這種狀況,不禁使人想起了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後期時,原八旗的王公貴族,因四海“承平”日久,沒有戰事,加上過分溺愛子女,為子女營造了享樂的環境,因而,八旗的王公貴族子弟大都不肯讀書或學習騎射,溺於物質生活的享受,從而一代不如一代,成為無一專長本領、只會吃喝玩樂的寄生蟲,等到社會發生變化,他們只有乞食挨餓窮困潦倒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