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故事素材300篇

關於機遇的作文素材

貝多芬的即興發揮

——要抓住並利用好機遇

1787年春天,貝多芬來到維也納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家裡,希望得到他的指教。當時,莫扎特正在客廳里跟幾位名人、貴族高聲攀談。貝多芬走進來時,莫扎特只是漫不經心地問了貝多芬幾句話,就遞給他幾張樂譜,說:“你把這曲子彈一下。”說著,又去和客人們高談闊論了。貝多芬坐在鋼琴前,一邊彈著,一邊想:“難道我的琴聲真的不足以打動莫扎特嗎?我一定要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於是,他開始在莫扎特原曲的基礎上發揮起來,而且鏇律流暢,充滿激情。這下可真的把莫扎特吸引過來了。他又拿來一張樂譜,對貝多芬說:“這是我最近作的一支曲子的主題,你根據這個主題彈一首即興曲。”“好的。”貝多芬接過樂譜,只是粗粗地看了一遍,就彈了起來。“太好了!太好了!”莫扎特讚嘆不已。他真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竟有如此出眾的音樂才華。說著,他拿出筆和紙,把貝多芬彈的即興曲記了下來。然後激動地對客人們說:“大家注意,將來震動世界的人一定是他——貝多芬!”

凡爾納的人生機遇

——機遇能給人帶來成功

法國著名科學幻想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 18歲時,在巴黎學習法律。有一天,他參加一個上流人士的晚會。當他從樓上向下走時,童心未泯的凡爾納像孩子一樣從樓梯扶手向下滑,結果撞在一個胖胖的紳士樣的人身上。此人正是著名的作家大仲馬。從此,兩人相識了,在大仲馬的影響下,凡爾納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最終被譽為法國“科學幻想之父。”

烈性炸藥的發明

——從偶然的機遇中去發明創造

烈性炸藥是人類科學史上一項重大發明,可是,這個發明純粹是一個偶然。瑞士化學家雄班研究火藥,他的妻子為了安全,不讓他到廚房做實驗工作。有一次,他趁妻子不在家時悄悄地去廚房,可是一不小心,碰灑了一盆硫酸和硝酸的混和物,他隨手抓起妻子的棉布圍裙去擦乾淨,他惟恐妻子回來後發現,就把圍裙放在火爐上烘烤,突然,圍裙“撲”地燃燒起來,燒得一乾二淨,一點濃煙也沒有。雄班驚喜若狂,這就是他要找的威力最大的烈性炸藥化合物。烈性炸藥就這樣偶然地被發現了。

關於習慣的作文素材

“我已經習慣吃粥了”

——要學會抵制誘惑

宋代的范仲淹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 2歲喪父,母親後來也改嫁了。為了學習,他背上書籍,獨個兒跑到南都,進了著名的南都學舍,同學中有人看到范仲淹每天只吃兩頓粥而又極力勤奮好學,很感動,送了一些吃的東西給范仲淹。但過了幾天,發現送去的東西原封未動,有的已開始腐爛了。同學感到驚訝和不解,便問是什麼原因。范仲淹回答說:“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好意,因為我吃粥已經很久,習慣了。現在突然享受這么好的東西,以後我還能吃得下稀飯嗎?”范仲淹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勤奮苦學。後來他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在為政方面也留下了佳語。

魯迅“早”的習慣

——養成好習慣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都將一些良好的品質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文壇大師魯迅先生小的時候,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要求自己凡事早做,抓緊時間,這樣長時間堅持,就成了習慣。

毛澤東讀書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毛澤東同志凡是讀書的時候,總是先備好紅黑兩色筆,寫眉批或畫符號,或寫批語。一本有 10萬字的《倫理學原理》,他在上面寫下的批語有13000字。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托爾斯泰改正不良習慣

——改正不良習慣需要決心和毅力

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有一些不良習慣,如貪耍、賭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對自己表示十二分不滿。他認為,自己的放蕩行為等於禽獸,真不是人。他又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 8點:1.缺乏剛毅力;2.自己欺騙自己;3.有少年輕浮之風;4.不謙遜;5.脾氣太躁;6.生活太放縱;7.模仿性太強;8.缺乏反省。這一次反省,好像一個霹靂打在他的身上。他決心結束放蕩生活,改正不良習慣。於是跟他哥哥尼古拉來到高加索,在炮兵隊里當一個下級軍官,並邁上文學創作之路。

海明威的寫作秘訣

——作者風格得益於寫作習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自然、清新、精煉著稱,對話極為簡潔。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那簡潔的風格秘訣在哪裡 ?”海明威回答說:“站著寫。”海明威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作了解釋:“我站著寫,而且用一隻腳站著。我採用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自己儘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

——習慣源於事業的需要

19世紀的50~60年代,馬克思主要從事巨著《資本論》的寫作。為了研究政治經濟學,研究資本主義運行規律,他閱讀了無數的書籍,做了大量的摘記。據統計,他為寫作這部巨著而讀過和做過摘記的書籍,達1500多種,他寫的筆記本,包括手稿、摘錄、提綱和札記在內,共有100多本。除了政治經濟學有關學科以外,他還研究農藝學、農業化學、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實用工藝學和實用經濟學、代數等。這些研究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裡進行的。它是世界上藏書最多的圖書館之一。每天早晨9點鐘,他準時到達博物館的圖書閱覽室,借出許多書籍,在那裡邊讀邊做摘錄和寫筆記,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才回家。當初,博物館的圖書閱覽室才落成,相當寬敞。他總是坐在第二號桌子的座位上。由於他埋頭研究資料時,常常情不自禁在座位上用腳來回擦地,經過長年累月的碰擦之後,猶如滴水穿石,新的堅硬的水泥地竟被磨去了一層,從而在那裡留下了他的“遺蹟”。

關於教育的作文素材

日本人視教育為儲蓄

——教育是強國之本

日本舉國上下重視教育。日本人掛在的嘴邊的話是:“投資乾教育,有如銀行儲蓄,可本利雙收。”“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產是使其接受足夠的教育。”日本人大把大把地花錢,千萬百計讓孩子學習好。為了輔導孩子學習,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日本政府把發展教育定為國策,視教育為立國之本。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就有規定:“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 1900 年就開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制度, 8 年以後就全部實現了 6 年免費義務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是戰敗國,經濟一落千丈,但日本政府從 1949 年開始又宣布從國小到國中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文革”的教訓

——摧殘教育事業的危害

回顧 30 年前的中國,正處於黑色颶風的“十年動亂——文化大革命”之中。“讀書無用”便是當時的“真理”,這樣的社會形勢,造成了生長在那一代人的文化水平的落後和國家經濟的空前蕭條。這是中國一段悲痛的歷史,我們也從中得到一個悲痛的教訓: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文化教育。只有一個國家的國民真正具有了科學知識的時候,這個國家才會真正富強起來。

孟子論因材施教

——教育要因材施教

孟子認為學生有幾種:第一種是修養最好的學生,只須稍加引導,便會滋長發育起來;第二種是長於德行方面的學生,再加薰陶之後,便能成為德行很好的人;第三種是長於才能方面的學生,再經指導以後,便能成為通達多能的人;第四種是一般學生,可以用回答的方式進行解惑、解疑的工作;第五種是因地點和時間的關係不能當面受教的學生,可以聞知老師的道德學問,借自修的方法進行教育。

李嘉誠對孩子“冷酷無情”

——親職教育要注重對孩子人格和品性的培養

香港巨富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見地。他非常注意對孩子人格與品性的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不僅讓孩子們列席旁聽,還讓他們插話“參政議政”,主要是學習父親以誠信取勝的學問。後來,兩個獨生子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了,想在父親的公司里大展宏圖,乾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於是,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房地產開發,一個去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們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羅斯福不縱容孩子

——親職教育應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人格。他有句名言佳句:“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他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讓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大兒子詹姆斯 20 歲去歐洲旅行,回國前買了一匹好馬,然後打電報向父親求援。父親回電話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好賣掉了馬,作為路費回家。“二戰”打響後,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父親病故了,他們還都堅守在各自的軍艦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關於創新的作文素材

萊特兄弟不迷信書本

——創新要敢於向權威挑戰

1899 年 6 月初,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倆開始正式閱讀與鑽研有關航空與飛行方面的書籍。 1903 年 12 月 17 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他倆製造出人類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並且試飛成功。僅僅用了 4 年多的時間,他倆便實現了人類幾千年的飛行夢想,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在反覆進行滑翔試驗中,萊特兄弟發現氣壓中心側轉的現象——彎曲的翼面氣壓中心並不總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氣壓中心一樣往一個方向移動。這一重大發現與許多科技書籍的論點相違背——科學家們已經獲得的關於大氣對機翼壓力的數據竟然有許多是不正確的!萊特兄弟於是在 1901 年下半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能對模型機翼進行準確試驗的風洞,用兩個多月時間使用風洞進行了 200 多次各種類型翼面試驗,取得了一整套科學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設計出飛機。

萊特兄弟不迷信書本,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這是創新必備的可貴品質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並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 60 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 60 歲以前。 70 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 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能仍然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齊白石先生經常告誡弟子的一句話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為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說,在學習別人長處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創造性地運用,不斷發展,這樣才會賦予藝術鮮活的生命力。

不斷創新的海爾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託,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引進技術到整合國內外資源、自主創新,堅持“技術創新課題來自於市場難題”和“設計創造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研發理念,通過技術創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78% ,持續保持在家電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女神像翻新變廢為寶

——思維創新獲得巨大利潤

美國歷經百年的自由女神銅像翻新後,現場存有 200 噸廢料,難以處理。一個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奮勇,主動承包清理。他將廢料分類整理,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塔,廢鉛改鑄紀念幣,水泥碎塊整理做成小石碑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裡,讓大家選購。結果,本來無人問津難以處理的一堆垃圾,頓時化腐朽為神奇,身價百倍,人們爭相購買, 200 噸垃圾很快被一搶而空。正是由於斯塔克不拘泥於傳統方法,標新立異的思維方式,使別出心裁的他想出了多種處理辦法,由此而獲得大利。

熟諳傳統富於創造的馬連良

——創新要建立在傳統之上

北京京劇團 1959 年演《趙氏孤兒》,由馬連良飾程嬰。在“說破《雪冤圖》”一場中,當孤兒趙武叩門,念“開門來”時,程嬰有一組“聞聲大驚,急向右轉身,甩髯口,左手掩桌上畫冊,臉向外場,戰抖”的身段,接著唱“叩門聲嚇得我膽戰心驚”。有一天演完戲,馬連良問他的得意門生馬盛龍:“你知道我這身段是從哪兒來的嗎 ? ”馬盛龍一時想不出,馬連良笑著說:“我是化用了《硃砂痣》里‘病鬼'的身段。不過那是向左轉身,右手扶桌,我把它反過來了。”馬盛龍這才悟出其中道理。

馬連良常說:“革新要有所本,創作要有所需。”他本人在藝術實踐中確是這樣做的,由於他諳熟傳統,又富於創造,才以柔潤、瀟灑的風格,形成了“馬派”藝術。

關於財富的作用素材

李嘉誠先生的精神世界

——擁有財富仍應保持平和的心態

當人們問及李嘉誠在名成利就的今天,為什麼還有那么大的動力去忘我地工作時,李嘉誠不假思索地說:

“這樣說吧,以一個富有的人來說,正常生活所需要用的錢只是占很少的比例,一生沒法用得完。譬如,我以二三十年前的財產,就算由那時開始不做事,錢一生也花不完,不用說二三十年後的今天。我一向是盡本分去賺錢,將賺到的錢,部分幫助社會上需要的人,在醫療教育上出力,我盡我的能力去做好這些,再加上從來不與世上任何人去比較財產的多少,所以在這種心理下賺錢只有少許的壓力。

“我對現在的情形怡然自得,當我沒有應酬的時候,我的菜式跟一個普通的‘打工仔'的家常便飯一樣,我不覺得吃大魚大肉是一種享受。”

諾貝爾的貢獻

——財富貢獻於社會將獲得更大意義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一生沒有結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科學事業上,冒著巨大的危險從事炸藥的研究。他一生艱苦創業,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他並沒有把這筆財富據為己有,也沒有留給親屬,而是用他的全部財產(約 920 萬美元)建立了一項科學文化基金,將其每年的利息(約 20 萬美元)用於獎勵當年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上作出最大貢獻的人。迄今已有 400 多人從中受惠,諾貝爾獎已成為科學領域中的最高榮譽。

袁隆平看淡千億身價

——知識財富勝於巨額金錢

1998 年 6 月 25 日,湖南長沙爆出了我國目前最大一宗無形資產評估價值額項目——“袁隆平”名字品牌價值 1008.9 億元的特大新聞,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至今餘波未平。對此袁隆平泰然面對:“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裡的知識!我這么個糟老頭子,才 1.69 米高, 60 公斤重,連骨頭賣了都值不了幾個錢,我把這事看得很淡。我們家裡從來不談錢,我一個月工資 1600 多元,外加院士補助、其他津貼、顧問講學費,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夠了!”

愛因斯坦不慕金錢

——不慕金錢是高貴的人生品質

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 36 歲就有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科學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 14 個科學巨人之一。電台敬慕他的聲譽,願以每分鐘 1000 美元的報酬約他講話,但他回答說:“我不需要金錢,更不願為了錢浪費時間。”拒絕了電台的聘請,可是他卻同意將 1905 年發表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重抄一遍拍賣,將所得的 600 多萬美元全部捐獻出來,支援反法西斯戰爭。

節儉的銀行家約翰·邦德

——節儉是積累巨額財富的秘訣之一

滙豐銀行是當今世界上經營最出色的銀行,該銀行去年純收入高達 600 億美元,而且每 1 美元收入的成本僅為 54 美分,連續 5 年的投資回報率超過 20% 。

從 19 世紀初創到今天,滙豐銀行在技術更新上一點也不比其他銀行慢,但有一條重要原則似乎沒有多大改變,那就是節儉。董事長約翰·邦德爵士說:“在倫敦,點亮我們銀行 10 座主要大樓的燈泡一年開銷就是 70 萬美元,所以我每離開房間都會隨手關燈。”這位掌管著 XX 億財富的財神每天上班都堅持乘捷運,出差也都是坐經濟艙。但該花的錢邦德絕不吝嗇, XX 年滙豐將投入 20 億美元改進存款技術,讓世界各地的客戶都可以利用手機、電腦、數位電視等直接進入自己的滙豐銀行賬號。

愛書不愛錢的錢鍾書

——不為金錢放棄獨立高貴的人格

錢鍾書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他愛書如命,淡泊名利。有一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開價 16 萬美元,邀請他去講學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該大學只要求他一周授課一次,每次 40 分鐘,半年只講 12 次即可。如此優厚待遇,幾乎令人咋舌,可錢鍾書卻不為所動。法國政府要授予錢鍾書勳章以表彰他“對中法文化交流的貢獻”,也被他堅決推辭了。國外出版商給他稿酬,他不取現金,而是開出一大串書單子,要求對方以實物支付。

《圍城》被拍成電視連續劇後,電視台付給他稿酬,錢鍾書執意不收。國內 18 家電視台聯合拍攝《當代中國文化名人錄》,錢鍾書被列入第一批 36 人之中,他婉言謝絕了。有人告訴他,被拍攝者會有一筆酬金,錢鍾書莞爾一笑,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難道還迷信錢嗎?”

關於尊重的作文素材

陳景潤尊師愛校

——學生最需要禮貌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回廈門大學參加 60 周年校慶,向歡迎的人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非常高興回到母校,我常常懷念老師。”被人譽為“懂得人的價值” 的著名經濟學家、廈門大學老校長王亞南,曾經給予陳景潤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陳景潤重返母校,首先拜訪這位老校長。校慶的第三天,陳景潤又出現在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的啟蒙老師李文清教授家中,陳景潤非常尊重和感激他。他還把最新發表的數學論文敬送李教授審閱,並在論文扉頁上工工整整寫了以下的字:“非常感謝老師的長期指導和培養——您的學生陳景潤。”陳景潤還拜訪了方德植教授,方教授望著成就斐然而有禮貌的學生,心裡暖暖的。

周恩來不忘老師

——最需要尊重的人是老師

周恩來少年時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讀書期間 , 受到進步教師高盤之的較大影響。他常用的筆名“翔宇”就是高先生為他取的。周恩來參加革命後不忘師恩 , 曾在 延安 答外國記者問時說:“少年時代我在瀋陽讀書 , 得山東高盤之先生教誨與鼓勵 , 對我是個很大的促進。”

孫中山尊重護士

——尊重不分社會地位

有一天,孫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療。當時,孫中山已是大總統、大元帥了。但是,他對醫務人員很尊重,對他們講話很謙遜。平時,無論是早晨或是晚間,每當接到護士送來的藥品,他總是微笑著說聲“謝謝您”,敬誠之意溢於言辭。

1925 年孫中山患肝癌,彌留之際,當一位護理人員為他搬掉炕桌時,孫中山先生安詳地望著她,慈祥地說:“謝謝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過後您應該好好休息休息,這陣子您太辛苦了 ! ”聽了這話,在場的人都泣不成聲。

毛澤東敬酒

——敬老尊賢是一種美德

1959 年 6 月 25 日,毛澤東回到離別 30 多年的故鄉韶山後,請韶山老人毛禹珠來吃飯,並特地向他敬酒。毛禹珠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 ! ”毛澤東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周恩來不穿拖鞋接待外賓

——衣著整齊體現對人的尊重

周恩來晚年病得很重,由於工作的需要,他還要經常接待外賓。後來,他病得連腳都腫起來了,原先的皮鞋、布鞋都不能穿,他只能穿著拖鞋走路,可是,有些重要的外事活動,他還是堅持參加。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出於對總理的愛護和關心,對他說:“您就穿著拖鞋接待外賓吧,外賓是能理解您老人家的。”周恩來擺擺手,表示不能同意,他慈祥又嚴肅地說:“不行,要講究禮貌嘛 ! ”他請工作人員為他特製了一雙鞋,在接見外賓時穿。

關於溝通的作文素材

中國與世界

——中國的強大需要與世界溝通

溝通是世界倡導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主鏇律,亞洲的 apec 會議、東亞經合會和歐亞首腦峰會,無不是世界為了溝通和共同發展的產物。中國更是融入到了溝通的世界之中,加入 wto 、 XX 年的奧運會和 XX 年的上海世博會,都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最好註解。

張騫出使

——經濟文化的溝通能互惠互利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張騫兩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內地精美的絲綢、鐵器,先進的工業技術傳到了西域。西域的駿馬、蔬果、舞蹈、魔術等傳入內地。此後,一條越峻岭、連沙漠,通向西亞和歐洲的貿易之橋——“絲綢之路”形成。它連通了中土與異國的經濟、文化和友誼。中國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王治郅與隊友缺乏溝通

——溝通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自從前往 nba 之後,王治郅在思維方式上似乎就變得越來越功利,往往除了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要求之外,就不願意有更多一些的交流,於是和外界的隔閡就變得越來越深,無論是處理與國內還是與 nba 隊友的關係都存在著這個問題,最終導致自己陷入目前的困境。既然病根在這裡,那么決定王治郅到底能否繼續留在 nba 的關鍵,其實並不完全在於他的脂肪含量究竟是上升還是下降,溝通和協商能力的提高或許對他更為重要。

孔子與農民

——溝通要注意方法

孔子在帶領學生周遊列國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駕車的馬脫韁跑開,吃了一位農民的莊稼,這位農民就把馬扣住不給。

弟子中子貢能說會道,自告奮勇去交涉,結果子貢講了半天道理,說了不少的好話,農民就是不還馬,子貢只好灰溜溜地回來了。

孔子見狀,笑著說:“拿人家聽不懂的道理去遊說,就好比用高級祭品去貢奉野獸,用美妙的音樂去取悅飛鳥,怎么行得通呢 ? ”於是讓馬夫前去討馬。

馬夫走到農民跟前,笑嘻嘻地說:“老兄,你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們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馬吃你兩口莊稼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農民聽馬夫這樣說,再看看與自己相同打扮的馬夫,覺得很親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馬還給了他。

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

——隔閡可以通過溝通消除

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由於文學見解和政治見解的分歧,曾多次發生過爭吵。後來屠格涅夫經常住在法國,兩人各奔東西,從不往來。事隔 16 年之後,托爾斯泰主動給僑居在法國的屠格涅夫寫信,希望彼此能消除這種隔閡。托爾斯泰寫道:“我一想到你,很自然地聯想到你的一切好的東西,因為對我來說,你對我的好處實在太多了。我記得,多虧你幫助我在文壇上出名,也記得,你曾經喜歡過我和我寫的東西。”托爾斯泰還說:“假如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你原諒。”

這封信使屠格涅夫特別感動,也特別高興。一回到俄國,他就去拜訪托爾斯泰。從此兩人怨恨冰釋,又和好如初了。

關於求實的作文素材

司馬遷爬長城

——實地考察是求實的一種方式

司馬遷寫《史記》,寫到魏國的歷史時,其中有一節是,傳說秦國為滅掉魏國,曾引黃河水淹沒魏國都城大梁。傳說歸傳說,可是《史記》卻是一部史學著作,來不得半點的不真實。為了探明實情,司馬遷親赴當地實地考察。他爬上了長城,尋找那一處被洪水淹過的痕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那個遺蹟。為了進一步證實,他還遍訪當地的長者,了解當年魏國人民與洪水搏鬥的故事。經過多方位的調查取證,他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後他再將這些材料歸類整理並加以分析研究,終於證實了當年秦國水淹魏國大梁城的史實。這樣,他才開始動筆,寫下了這個真實的故事。

李四光考察第四紀冰川

——求實就是從實際出發

李四光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時,國際地質和地理學界長期流行一種看法,認為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李四光不盲目聽信洋人的論調,堅持從實際出發。 1921 年到河北太行山進行地質考察, 1933 年又到長江中下游進行考察,然後寫出論文,論證華北和長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紀冰川。 1939 年,又在世界地質學會發表《中國震旦四紀冰川》一文,這對地質學、地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有很大貢獻。

諾貝爾不掠人之美

——求實就是尊重事實

“炸藥大王”諾貝爾從不掠人之美。人們總是說:“諾貝爾發明了硝化甘油。”聽到這種說法,他總要予以更正。他說:“我不曾發明硝化甘油,但是硝化甘油沒有引爆方法就不能套用,這個引爆方法才是我發明的。此外,我還發明了大量製造硝化甘油的便利方法。”

硝化甘油是義大利化學家蘇雷羅發明的,不過把硝化甘油製成烈性炸藥,卻是諾貝爾的功勞。當時由於諾貝爾名聲顯赫,人們便把蘇雷羅給忽略了,可是諾貝爾卻把實情告訴人們,在蘇雷羅經濟窘迫時,諾貝爾無私地給予他巨大的支持。

彭德懷試種小麥

——求實需要實踐

在全國大放衛星、盛行浮誇風的年代,彭德懷為了證實自己是不是真的右傾了、保守了,畝產是不是能達幾萬斤,便親自種了一分試驗地。他精心經營,深翻,施肥,澆水,收穫時,收到麥子 900 來斤,彭總算了算說:“一畝地能收八九百斤,算我們工夫不夠,加一倍,畝產 XX 斤,頂天了,絕不可能到萬斤。”

挑戰權威 ? 搖捍衛真理

——科學的生命在於實事求是

哥白尼本來是波蘭一個大教堂的神職人員,當時教會的觀點是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誰懷疑這一點,誰就是大逆不道,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但是哥白尼通過對天體的長期觀察和科學的論證,發現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於是他不顧教會的迫害,大膽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一書,確立了太陽中心說。

布魯諾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偉大的思想家。他堅持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當乾柴在他腳下熊熊燃燒的時候,布魯諾凝望著天空堅定地說:“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的確,哥白尼、布魯諾那種堅持真理、捍衛真理的精神是永生的。

高爾基拒絕恭維

——對待自己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

高爾基有一個打算,出版到契訶夫為止的俄國作家優秀作品選 100 卷。

高爾基周圍的獻媚者夠多了,其中的一個在《 100 卷》的編輯會議上列舉高爾基的作品,說到每一部作品時都添油加醋地恭維一番。高爾基居高臨下地看著他,生氣地撅起了鬍子。當發言者說到他的早期作品之一、著名詩作《海燕之歌》時,高爾基打斷他的話:“您看來是在開玩笑,我想起這作品來就不好意思,這是一部很差勁的作品。”當說到他的幾部劇本時,那人又一次恭維起來,高爾基又插話說:“對不起,先生們,你們所談的這位作者是個不高明的劇作家,除了《在底層》一部劇作以外,其他所有的,我看都不像樣。”

恩格斯“向鴨嘴獸道歉”

——求實就是勇於承認錯誤

1843 年, 20 多歲的恩格斯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見到鴨嘴獸的卵時,甚為懷疑。因為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類,哺乳類動物是胎生的,怎么能有卵呢 ? 他公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可是,到了 50 多年後的 1895 年,恩格斯明白了,鴨嘴獸雖為哺乳動物,但它的確是卵胎生的,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種特例。此時,恩格斯已名揚天下,可他仍然公開承認自己青年時代的錯誤,表示“向鴨嘴獸道歉”。

關於方法的作文素材

愛迪生測燈泡

——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阿普頓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高才生,對帶他一起工作但沒有大學文憑的愛迪生有點瞧不起。有一次,愛迪生讓他測算一隻梨形燈泡的容積。於是,他拿起燈泡,測出了它的直徑高度,然後加以計算。但是燈泡不具有規則形狀,它像球形,又不完全是球形;像圓柱體,又不完全是圓柱體,計算很複雜,即使是近似處理,也很繁瑣。阿普頓畫了草圖,在好幾張白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據和算式,也沒算出來。正忙於實驗的愛迪生等了很長時間,也不見阿普頓報告結果,他走過來一看,便忍不住笑了起來,“你還是換種方法算吧!”只見愛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來一大杯水,輕輕地往阿普頓剛才反覆測算的燈泡里倒滿了水,然後把水倒進量筒,幾秒鐘就量出了水的體積,當然也就等於算出了玻璃燈泡的容積。這時,羞紅了臉的阿普頓傻呆呆地

——讀書有方法

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我年輕的時候有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讀了不少,可腦子裡卻還是空蕩蕩……原來因為我在讀書時馬馬虎虎,光翻動了書頁,而沒有吸取應得的營養,好似把食品用涼開水衝下去,沒有仔細咀嚼。”

原因找到後,老舍為自己開了一張“藥方”:

1. 隨讀隨作讀書筆記

2. 讀了一個文藝作品,要找些有關這個作品的評論文章來讀,還要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

在“藥方”下面,老舍加了說明:作讀書筆記,這不僅有助於記憶,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理解是否完全正確,反正寫過筆記必能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把作品與文學評論以及作家的傳記結合起來讀,可以對那個作品有較深的了解,同時還能減少偏見,吸取營養,剔除糟粕,逐漸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

從此以後,老舍按“藥方”讀書,收效極大。

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條地縫鑽下去。

田忌賽馬

——方法得當,反敗為勝

決策維繫著事業的成敗,決策學已成為當今一門熱門科學。我國古代決策學上的成就是豐碩的,《孫子兵法》、《戰國策》、《資治通鑑》這類經典著作無不顯示著先人決策的智慧,田忌賽馬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田忌有 3 匹馬。與對手的 3 匹馬相比,均分別低半截兒,劣勢是顯而易見的。要想在三盤兩勝中取勝,只有田忌的“一不勝而再勝”的決策是正確的,即以劣對優,優對中,中對劣。結果是負一場而勝兩場。

朱熹治學

——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最好的方法

朱熹曾說:“讀書之法,謂始初一書費十分功夫,後一書費八九分,後則六七分,又後則四五分矣 ! ”克服了幾次困難,以後就會“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他以為學習如行舟,初如擱淺難行,後能破浪而行,把這形容為:“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可謂形象深刻。這就告訴我們要付出巨大精力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循序漸進。

關於恆心的作文素材

魯迅寫日記

——碩果源自堅持

魯迅從 1907 ~ 1936 年 30 年間寫作(包括翻譯)了 500 多萬字的著作。在此期間,他不管工作、寫作再忙,客觀環境如何艱苦、惡劣,身體條件再差,都一直堅持寫日記。 20 餘年,從不間斷,只有到最後病危的時候,才被迫停下筆來。

米開朗琪羅繪成巨幅壁畫

——恆心成就藝術巨著

1508 年,義大利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接受了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屋頂大壁畫的任務。任務相當艱巨:屋頂高達 20 多米,面積 300 平方米,畫中人物 340 多個。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多少次從腳手架上摔下來,還摔成過重傷。經過 4 年零 3 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這幅轟動全義大利的巨幅壁畫,但他的身體已摔成畸形。

我們必須要有恆心

——恆心意味著戰勝一切困難

1867 年 11 月 7 日,居里夫人誕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中學物理教師的家庭。由於生活困難,她從 17 歲起給人當家庭教師。她把得來的工資寄給姐姐,幫助她到巴黎入醫學院讀書。 6 年後,姐姐畢業了,再回過頭來幫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她在巴黎大學讀書期間,生活極其清苦。她租了 6 樓的一間小閣樓,夏天又悶又熱,冬季冷得連臉盆里的水都結了冰。為了節省燈油,她晚上到附近圖書館看書,等圖書館關門後才回去,點起油燈,攻讀到深夜二三點鐘。嚴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蓋上,仍不足禦寒。什麼困難都擋不住她的上進心。她當家庭教師時給姐姐的信上寫道:“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係 ? 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 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么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

平凡與不平凡

——堅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堅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齊白石畫畫

——生命不息筆不輟

勤勞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生活的特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餘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 27 歲以後,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他的勤奮是持久有恆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沒睡過早覺,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藝術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以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鬥爭,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他一生中畫的最後一幅畫。

關於珍惜時間的作文素材

一天多賺 4 小時

——只爭朝夕

毛澤東日理萬機,還要抽時間讀書,時間對他來說真是有如金子般可貴。他對合理使用時間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用他的話說就是“一天多賺 4 個小時”。毛澤東的一天是以 28 小時為周期的,比如說,今天半夜 12 點睡,早晨 5 點起床,那么第二天就會在凌晨三四點睡,早晨八九點起床,第三天又會拖到早晨七八點睡,中午 12 點起床。這樣,毛澤東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天——比大自然的一天多 4 小時。

愛迪生進入實驗室後

——工作時間不容任何打擾

愛迪生幼年密友奇約恩有一次特地從鄉下趕來探望他。到了愛迪生實驗室門口,他請看門人通報,看門人答道:“主人此刻有要事在身,不便通報,請到會客室等一等 ! ”進了會客室,只見已有一位女客坐在沙發里埋頭看書。過了半個小時,奇約恩煩躁地問看門人:“可以通報了吧 ? ”看門人道:“對不起,請再等片刻。”這時,那位女客看了看手錶,站起身來,低聲與看門人嘀咕了幾句,沒精打采地走了。又過了一刻鐘,奇約恩氣呼呼地對看門人嚷道:“嗯,到底會不會 ?! 你不要小看我這個鄉下人,我……”話沒說完,看門人問道:“你知道剛才的女客人是誰嗎 ? ”奇約恩說:“我遠道趕到這裡,誰管你們的男客女客 ! ”看門人微微一笑,說:“跟你實說了吧,她是我們主人的太太 ! 今天有事商議已足足等了 3 個小時,主人今天工作沒有完畢,她只得先回家去啦。”原來,愛迪生每天早晨走進實驗室以後,往往忘記了一切。工作沒有完畢,概不會客,即使夫人要見,也只得“打回票”。

魯迅惜時如金

——時間是擠出來的

文壇巨匠魯迅先生很愛惜時間。他一生撰寫和翻譯了 640 萬字,平均每天寫 XX 字,為無產階級文化寶庫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遺產。

許廣平在回憶魯迅時說:“他常常一點一滴地積累時間學習。成天東家玩玩,西家坐坐,說長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時候來談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說:‘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 '”

魯迅把時間當作生命。他說:“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為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正像他所說的,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過了自己的一生。魯迅在逝世前不久,還在病床上寫作。他有一句名言佳句:節省時間,也就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延長了人的生命。

司馬光的“警枕”

——學習要抓緊一切時間

司馬光愛讀書,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在他的書房中,除了臥具和圖書,還有一個奇特的枕頭。這個枕頭用圓木做成,光滑渾圓,是司馬光為了約束自己不至於睡得太久而做的。當他睡得太熟或太久時,一翻身,枕頭就會滾動,這樣他就會被驚醒,趕緊又起來繼續看書。為此他還給這個枕頭起名叫“警枕”,以警醒自己節約時間,刻苦學習。

拿破崙吃飯不等人

——守時珍惜別人的時間

拿破崙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他最痛恨不守時的行為。有一次他請幾位將軍吃飯,時間到了那幾位將軍還沒來。拿破崙焦急地在飯桌邊踱了幾個來回,就自己一個人坐下大吃起來。等那些將軍到來之時,他已經吃完了,吩咐傭人收拾餐具。並對將軍們說:“諸位,聚餐時間已過,現在咱們開始研究事情吧 ! ”那幾個將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尷尬得想鑽到地縫裡去。從此,只要是赴拿破崙的約,就再也沒人敢遲到了。

關於積累的作文素材

拿破崙的知識積累

——成功離不開積累

當年叱吒疆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一個給法蘭西人民帶來無限榮耀,一個向世人發出“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積累。在他於巴黎軍校攻讀炮兵攻略,學習海軍知識時,一直是勤勉地苦學,用心地積累。當室友們吃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依舊潛心於對地理、歷史和數學的研究並樂此不疲。這一直持續了他整個學習生涯的積累過程,為他今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終於,拿破崙成就了法蘭西帝國,而長期的積累則成就了拿破崙,成就了他近似瘋狂的自信。

白居易陶罐積累資料

——知識的積累有時候比創新更重要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了積累詩作素材,準備了許多陶罐,並分門別類貼切著標籤,整齊地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他平時收集到了資料,按不同門類投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資料積累的足夠寫作時,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後再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資料蒐集。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

——知識的積累比創新重要

中外馳名的明朝藥學家李時珍的傳世之作《本草綱目》,載有 1892 種藥物,附有 11096 付方劑,總計 190 萬字。這部巨著是他窮盡了 30 年的精力才完成的。期間他閱書 800 余卷,為實地調查、核實和蒐集驗方,還遍遊了十數省的原野山谷,訪求無數老農、漁夫、樵者、獵人。全書既滲透著李時珍一生的心血,也匯集了勞動人民大量的實踐經驗。

托爾斯泰的“百寶囊”

——積累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

為了積累創作素材 , 托爾斯泰出門總帶著筆記本。看到什麼有價值的材料 , 他就馬上記下來。他的筆記本像個小百科全書一樣,上面記著各種不同的內容,有人的說話,生動的細節,大量的格言和諺語,各類小知識,甚至還有物理實驗的略圖等。他的許多作品中的內容和細節就是這樣獲得的,所以,托爾斯泰說:“身邊要永遠帶著鉛筆和小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一些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他把這個筆記本稱作“百寶囊”。

愛迪生的“寶碗”

——注重點滴積累,可以發揮大的作用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勤奮學習,他給自己定的定額是每天要讀三本書,一生可謂讀書破萬卷,因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愛迪生還有一個盛裝知識的“寶碗”,這個“寶碗”就是他口袋裡經常放著的一個小日記本。愛迪生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只要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新思想,他就立刻把它記在本子裡,有時還畫上草圖,寫下一些計算公式。一有空,他就會拿出這個日記本來進行研究和思考。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個盛裝知識、靈感的“寶碗”,那么,愛迪生隨時隨地觀察和思考的東西就不能積累下來,會隨時隨地丟掉。“寶碗”給愛迪生的實驗幫了大忙。 1877 年,愛迪生開始改革弧光燈,他先後做了 1600 種不同的實驗,試用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後來,他全力在炭化上下工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 6000 多種。他做了 200 多本筆記,達 4 萬餘頁,直到 1880 年才研製出比較滿意的竹絲電燈。

關於勤奮的作文素材

巨著的產生

——勤出成果

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艱苦奮鬥了四十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我國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遊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前後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蒐集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

借書來讀的歐陽修

——勤奮是成功的保證

歐陽修 4 歲時,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極其貧窮,母親供不起歐陽修識字讀書。歐陽修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李家 ( 藏書豐富)去借。為了能借到書,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當借到一本新書,他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常常是通宵達旦。碰到好文章,連抄帶背。就是靠這股精神,歐陽修成了文學史上的一代名家。

午夜的詩人

——創作需要勤奮的精神

13 歲的維克多·雨果在上學時,從不願早睡覺。他覺得過早睡覺是白白浪費 時間。但是在學校里,他既不能點燈,也不能起床。

於是,雨果就長時間地凝望著窗外的星空。窗外星光燦爛,小雨果忽然捕捉了一句美妙的詩。從此,他默默地從思想和語彙的海洋里搜尋著那些像珍珠一樣閃光的詩句。一句,兩句 ……很快,他想好了一首詩,又反覆推敲、修改,準備天亮後寫在筆記本上。正因為他的勤奮,才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最終創作出了像《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那樣的巨著

王羲之苦練書法

——成功來自勤奮

我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刻苦練習書法。他從 7 歲就跟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持久,隨時隨地都練,有時用手指在衣服上練,有時在月光下的池邊懸肘練,相傳當年王羲之在紹興蘭亭地方“臨池學書”,苦練了 20 年,由於經常在池裡洗筆刷硯,竟把池裡的水染黑了。這裡可能有些誇張,但也不難看出事業的艱辛。有一次兒子王獻之問他寫字成名的秘訣,他指著家裡的 18 口水缸,說:“寫字成名的秘訣就在這 18 口水缸裡面,你把 18 缸里的水寫完,自然就知道寫字的秘訣和成名的緣由了。”他的兒子真的把 18 缸水用完了,果真練出了一手好字。

“魯迅”的由來

——勤能補拙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其實是他第一次採用了“魯迅”這個筆名。

一次,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問魯迅說:“你用‘魯迅'這個名字,可有什麼講究?”

魯迅回答說,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他說,自己比較笨拙,無論做學問或者幹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

史蒂芬·金的秘訣

—— 勤奮出靈感

在美國,有一個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裡,幾乎都做著同一件事:天剛放亮,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一天的寫作。這個男人名叫史蒂芬·金,是國際聞名的恐怖小說大師。

史蒂芬·金的經歷十分坎坷,他曾經潦倒得連電話費都交不出,電話公司因此而掐斷了他的電話線。後來,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整天稿約不斷,常常是一部小說還在他的大腦中儲存著,出版社高額的訂金就支付給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奮的創作中度過的。

史蒂芬·金的秘訣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勤奮。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時間是例外的,不寫作。這三天是:生日、聖誕節、美國獨立日(國慶節)。勤奮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永不枯竭的靈感。學術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

關於學與思的作文素材

蘋果落地的思考

——科學發現是深入思考的結果

1666 年秋季,牛頓為避鼠疫回故鄉暫住。一天傍晚,牛頓正坐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思考一個複雜的問題。忽然,一陣微風吹過,一個蘋果“噗”地掉了下來。此時正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一會兒便有好幾個蘋果先後落地。這引起了牛頓的注意,他想,蘋果為什麼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前後左右掉,而偏偏是垂直往地上掉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這一簡單的生活現象,引起了牛頓的深入思考,最後引導他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愛迪生的思考

——思考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金鑰匙

愛迪生幼時就愛觀察、愛思考,同時充滿著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他上學不久,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對學生說:“二加二等於四。”他站起來發問:“老師,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呢?”老師被問得目瞪口呆。老師不僅不認為愛思考是打開未知世界的一把鑰匙,反而認為愛迪生是在搗亂。因此,他上學才三年就因“成績不佳”被勒令退學。然而他憑著艱苦的思考和探索,終於成為傑出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陸游的書巢

——處處皆有書

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讀書,他晚年時體弱多病,仍勤讀不輟。他將自己的住室命名為“書巢”,題寫了“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的聯句以明夙志。朋友問他為什麼取巢為名,他回答說:“我的房子裡到處是書,或者放於箱內,或者置於桌上,床上鋪的是書,枕的也是書,信仰四顧,沒有無書之處。”朋友進屋一看,果然到處都堆著書,一不小心還碰倒了一摞書。朋友不由得笑著說:“真是個書巢啊!”

孫中山酷愛讀書

——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酷愛讀書。他流亡國外期間,雖然仍在為革命奔忙,但只要一有空暇時間,他就一頭鑽進書里。在倫敦時,他經常到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 看書。他的生活費也經常用於買書。有一次,他的錢用完了,衣食無著,還是幾位在倫敦的中國留學生湊些錢給他。但是不到三天錢又用完了,因為他又買了一些急需閱讀的珍貴書籍。他曾經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

洗澡得到的啟示

——觸類旁通,啟發思考

古時候,敘拉古國王亥厄洛讓金匠為他製造一頂金冠,製成後,他懷疑黃金被金匠偷走了部分,又苦於沒有證據,於是他把阿基米德找來,請他幫忙。阿基米德很快得出結論:假如黃金里摻進了白銀,製成的王冠一定比同重的純黃金的要大一些,只是王冠表面不平整,不容易從外表判斷,為此,他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一天,他去洗澡,當把身體浸入盛滿水的浴盆時,水從盆沿溢出來一部分,他連忙跳出,浴盆的水位又下降了,“浴盆中溢出的水不正好與自己的體積相同嗎 ? ”就這樣,他完成了國王的任務,同時發現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

——反覆研究、思考,發現科學規律

當戴維·本生、基爾霍夫等化學家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實驗,發現了 63 種元素時,門捷列夫試圖從理論上做一些思考。在長達 20 年的時間裡,他潛心思索,反覆揣摩,把每一種元素的名稱、性質、原子量等寫在 9 張牌上。這副牌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終於他發現了其中的規律:表面上看不過是一堆五彩亂紙,花花綠綠,實際上有兩條暗線將它們串在一起,第一條暗線是原子量,可以根據原子量的大小將它們排成一條長串,第二條暗線就是每列元素的化合價相同。這 63 種元素原來就是暗暗地由原子量這條線串起來,又分成不同的族,每族有相同的化合價,按周期循環,這就是周期律。人們正是據此規律又發現了不少種元素。

關於持之以恆的作文素材

持恆

要成就事業,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努力。這是眾周知的,只是真正能這樣做的人並不太多。物慾的勾誘,功利的驅使,遊樂的招引,你抵擋得住么?數載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頭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卻了,只得半途而廢。一些人氣餒了,只得前功盡棄。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無成。只有持恆者邁著堅定不移的步伐義無反顧,終於沐浴到勝利的光輝。

可以這樣說,持之不光是一個人意志的考驗,而且是對一個人的品格測檢。在它面前,一切偽作浮飾的東西都將原形畢露,經過它篩選的應該是物華人傑。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吧,如果你不甘於平庸的話

成功在於持恆

音樂家冼星海,練奏樂譜缺少鋼琴,就用碗、碟、盆、罐作為替代,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苦練,終於孕育出了振奮人心的、史詩般的歌曲——《黃河大合唱》。

梅蘭芳年輕時為了演好戲,每天一大早起床,盯著遠飛的信鴿練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一時間斷,終於矯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點,成為一代京劇表演大師。

愛迪生為了解決燈絲材料問題,先後試驗了6000多種材料,最後成功。

中國科學家王林鶴在試製高壓電橋時所獲 得的成功,也正是積370次失敗的經驗教訓並堅持不懈地努力進取的結果。

蜂蜜如何釀出

一隻蜜蜂要釀出一公斤蜂蜜需往來飛行30萬公里,吸吮1200萬個花朵的汁液,每次採集歸來,還要把汁液從胃裡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己胃裡,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這時的蜂蜜,還有大量的水分,不適宜儲藏,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蜜糖。由此觀之,蜂蜜 釀自於蜜蜂的鍥而不捨中。

鐵杵磨成針

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念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說: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

魯迅長期堅持寫日記

魯迅從1907~1936年30年間寫作(包括翻譯)了500多萬字的著作。在此期間,他不管工作、寫作再忙,客觀環境如何艱苦、惡劣,身體條件再差,都一直堅持寫日記。20餘年,從不間斷,只有到最後病危的時候,才被迫停下筆來。

生命不息筆不輟

勤勞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生活的特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70餘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27歲以後,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他的勤奮是持久有恆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沒睡過早覺,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藝術真是孜孜不倦。1957年他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以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鬥爭,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他一生中畫的最後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