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謙遜的名句故事素材

《尚書》說:“滿招損,謙受益”。毛澤東又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兩句話都 說明了謙虛對於成長的重要性。因為“器虛則受,實則不受”,只有謙虛才能不斷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識而能不斷進步,驕傲自滿只能停步不前。反過來講,見識越廣就越知不足也就越謙虛,而坐井觀天者為自己能觀察頭頂上的一方天空而沾沾自喜。謙虛是一種待人對事的態度,也是品德修養的重要體現。因為只有謙虛的人才能不傲氣、少自負,尤其在成績面前,不驕不躁。讓我們永遠記住,人就如分數,實際才能好比分子,對自自己估價好比分母,分母愈大,那么分數的值愈小。

格言名句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孔子)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自損者益,自益者損。(蔡邕) 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申涵光)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謝覺哉) 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鄧拓) 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華羅庚) 真正的謙虛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 謙虛是對不完善或有缺點的默認。(博克)  一切真正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別林斯基)  謙遜基於力量,高傲基於無能。(尼采)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柏格森)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保羅)  謙遜是反省的最高貴的收穫,它建立起對伉驕傲的防線。(溫剎斯基)

為人當以謙遜為榮,驕傲為恥。(蒙田) 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蘇格拉底) 對自己的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之一。(契訶夫)

任何時候也不要認為你什麼都懂行。不管別人怎樣稱讚你,你時時刻刻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門外漢。(馬巴甫洛夫) 知識深藏在謙虛的大海里。(朝鮮諺語)  妄自尊大隻不過是無知的假面具而已。(伏爾泰) 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 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華羅庚)

孫叔敖謙而受益

孫叔敖成為楚國政府部門的長官,全國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來道賀。但惟有一老者,穿著粗布衣,戴著白色帽子,最後來到孫府。他不是祝賀,而是弔問。孫叔敖並沒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禮貌地出去見他,對他說:“楚王不知道我無德無才,是個不肖之了徒,讓我擔政府長官,使吏民都來道賀,而先生獨來弔問,難道有什麼說法嗎?”老者說:“當然有說法。身份已經很高貴但對人態度驕橫的,百姓會除掉他;官位已經很尊貴但擅攬大權 的,國君厭惡他;俸祿已經很豐厚但還不知足的,是不能長久下去的。”孫叔敖再次拜謝說:“敬受命,希望能聽到閣下更多的教誨。”老者說:“官位越高而越應該沒有架子,官職越大而越應該小心,俸祿越豐厚越應該謹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嚴謹地遵守這三條,足可以使楚國大治了。”孫叔敖因為謙恭待人,無意之中獲得了三條貴意見。

晏嬰居功不驕

春秋時政治家晏嬰用一匹駕車良馬贖了奴僕越石父的身,將他帶回齊國。到齊國後,晏子對越石父招呼沒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氣,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子派人說:“我與先生並沒有交往,我看你可憐,贖你回來,你還不滿足嗎?”越石父說:“聽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沒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贖回來,我以為遇到了知音。可你這樣這辭而別,和雇我當僕人又有何區別呢,還不如繼續讓我當僕人去!”晏子聽到這樣的話,趕快去見越石父,以尊貴的朋友對待他,以恭敬的態度對他說:“前兩天只見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聽說君子不因小誤會而絕情,請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吧!”越石父激動地說:“這樣做我反而不敢當了。”為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俗人有功德於人,便露出驕矜之色。而晏嬰把一個奴僕從卑賤中救出來,又能畢恭畢敬地對待,這才叫不俗。而這也正是晏嬰之所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偉大政治家之原因。

劉邦與項羽

劉邦率兵駐紮高陽時,有一天,他傳見酈食其。當酈食其急匆匆地來到劉邦的住所時,劉邦正愜意地靠床坐著,由兩個侍女給他洗腳。酈食其見劉邦對自己這樣輕慢,心裡很不高興,只微微拱手為禮,並不下跪,說:“大王,你是想幫助秦國進攻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打秦國?”劉邦見酈食其不但不行大禮,還提出這樣的問題,不禁大怒。酈食其正色說道:“大王既然決心聚合人馬,聯合義軍討伐強秦,就不應該如此輕慢長者。”劉邦聽酈食其這樣一說,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確實不應該這樣接見賢者。於是,急忙揩腳穿鞋,正衣整冠,從床上起來,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請酈食其上坐,感謝他的提醒。

劉邦能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本身就是一種謙虛。劉邦的這種謙虛的品德,不但贏得了酈食其的尊重,而且贏得了許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張良、蕭何、韓信等等。正是這些人的邦助下,劉邦才得以成就了帝業。

反觀項羽,儘管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勢力也遠遠大於劉邦,但他“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項羽本紀》),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事事但憑一己之勇,不肯聽從部下的意見,以致許多有才能的人如陳平、韓信、英布等,都離楚歸漢,甚至連他唯一的謀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終只落得個四面楚歌,兵敗垓下,自刎而死,連屍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慘結局。

大樹將軍

東漢大將馮異,為人謙遜禮讓不矜誇,走在路上和別的將領相遇,他總是先駕車讓開路。他指揮軍隊前進駐紮都有清楚的標記,軍隊中號令嚴明,軍容整齊。每當駐紮的時候,從將一起坐著談論自己功勞,馮異常常一個人退樹下坐著。軍中都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打下了邯鄲,朝廷整編軍隊,軍中人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此很讚賞他。

鄭玄謙讓

鄭玄(東漢著名學者)想要注釋《春秋左傳》,還沒有完成。有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鄭玄住在旅店裡,當時還不認識服虔,服虔正在外面車上和別人說自己注《左傳》的大致意思,鄭玄在車外聽了好久,大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於是鄭玄就登上車對服虔說:“我想注《左傳》很久了,但還沒有寫完,聽了您剛才的話,覺得和我的意思一致,現在我將我寫的所有註解都送級您。”於是歷史上就有了《左傳》服氏注。

白居易虛心請教

相傳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作好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後再反覆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於人民,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傳誦。

謝良佐去“矜”求上進

宋代學者謝良佐,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和老師分別一年之後,去拜見老師程頤。程頤說:“分別又一年了,這一年在學問方面下了什麼功夫?”謝良佐回答說:“也只是去掉一個‘矜’字。”程頤說:“是什麼緣故呢?”謝良佐說:“因為仔細檢點起來,所有的問題和毛病都是出在這裡的。如果能夠克服了這一個大缺點,就能夠有上進之處。”程頤點頭表示讚許,藉機向在座的其他學生說:“這個人做學問,能懇切地求教,切近地思考。”

歐陽修署名

《新唐書》是歐陽修和宋祁合寫的。歐陽修完成紀、志部分,宋祁完成列傳部分。按照舊例,作者只署官司職最高一人的姓名。歐陽修官職高,理應署上歐陽修的大名。可歐陽修堅決反對,他說:我怎么能掩蓋和奪取別人的功勞呢?於是分別署名:紀、志題歐陽修撰,列傳題宋祁撰。宋祁聽說後,感慨地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洪邁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學家、學者,《容齋隨筆》的著者洪邁在翰林院時,有一次值班,趕上為皇帝起草詔書的事紛至沓來,從旱晨到傍晚,起草了20多件詔書。完成任務後,在庭院間漫步,碰到一個老人在花陰之下休息。洪邁問他是誰,老人回答:“我是京師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現在80多了。而今我孫子又當了院吏,因此在這裡養老。”老人藉此機會又說:“聽說今日文書很多,學士一定大勞神了。”洪邁願聽這些話,說:“今天起草了20多件詔書,都已經完成了。”老人又讚頌地說:“學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見。”洪邁非常得意,驕矜之色溢於言表,誇口說:“蘇東坡大學士也不過寫得這么快吧!”老人先是點頭表示同意,接著不無惋惜地嘆氣說:“是啊,蘇東坡學士敏捷也不過如此,只是他沒用翻檢書冊罷了。”洪邁羞愧得臉紅,自知失言。他以此為鑑戒,在向客人說起這件事,形容當時的心情時說:“人不可以自我誇耀,當時假如有地縫的話,我也會鑽進去了。”

辛棄疾不恥下問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南宋極負盛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風格多樣,這與他的虛心學習是分不開的。一次,在宴會上,一位歌女詠唱了辛棄疾的兩首新作,眾人一齊喝彩,讚揚辛棄疾的詞寫得好。辛棄疾得意之餘,請在座的提意見。在一片頌揚聲中,年少氣盛大的岳珂(岳飛的孫子)猛然站起來,毫不客氣地批評辛棄疾的詞用典太多,辛棄疾很有雅量,高興地說:“你真是一語破的。”

顧炎武虛懷若谷

明清之際大學者、思想家顧炎武,學識淵博,而且有高尚的謙虛之德。他自己經常對照別人檢查自己,發現自己人的不是,認為:在探討自然與人世,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方面,我不如王錫闡;在刻苦讀書增長才幹並能夠探險索深奧、洞察細微的東西方面軍,我不如楊雪臣;在專門精研儒家三《禮》,成為具有高超見解的一代經師方面,我不如張爾岐;在冷靜地自處於各家學說之外獨立思考以求更深見解方面,我不如傅山;在艱苦條件下還能獨立攻讀、無師自成方面,我不如李容;在能夠經歷各種艱難險阻、隨時適應環境變化方面,我不如路安卿;在能夠博聞強記無所不知方面軍,我不如吳任臣;在文章能夠雅正別人而又用心和善溫厚方面,我不如朱尊;在好學不倦、又能忠誠於自己的朋友方面,我不如王宏撰寫……正由於顧炎武能夠從別人的長處看到自己人的差距,虛懷若谷,所以,他的事跡被子當作《清稗類鈔·謙謹類》的典型,而且他更由於勤奮好學,成為明末清初三大學者(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之一。

毛澤東謙虛

中共八大會議開幕前夕,中央決定由毛澤東同志致開幕詞,並委託他起草初稿。及時草擬了初稿,但他對這個稿子不很滿意,就托秘書給他修改。秘書根據主席的要求,從文字 到內容都作了較大改動。毛主席看過修改後的稿子連聲稱讚說:“改得好!改得好!”後來許多同志稱讚 主席這稿子寫得很好,主席卻誠懇地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秘書幫我改寫的。”

在一此小事上,毛主席也注間採納別人的意見 。毛主席《關於詩的一封信》在《詩刊》上發表不久,北京大學有位學生給毛主席寫信,信上說那句“遺誤青年”的“遺”字,應該作“貽”。毛主席 看到這封信非常高興,特地向《詩刊》編輯部負責同志打招呼,請他照北大這個學生的意見 加以改正

浩瀚襟懷揚子水

陳毅同志戰功赫赫,但他總是歸功於黨和人民民眾。他說:“個人太渺小,黨群才萬能。”他曾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有一次,他觀摩一個話劇,台詞有一句:“陳毅有大將風度,”事後內陸對此擔出意見 :“怎么能讓劇本上寫出這樣的話呢?讓我陳毅聽了往哪裡鑽呀?我要鑽到桌子底下了!叫我臉紅呀。請和作者商量 一下,一定要把這句話改掉。

林伯渠曾以“浩瀚襟懷揚子水“之句贊 頌陳毅同志, 是十分精當的。

怎么能說只有一個英雄呢?

1941年“八一”節,賀龍參加了興縣的文娛晚會。一個少年詩人在朗誦自己的新作:“我要講一個英雄的故事,這一個故事,就是南昌起義;這一個英雄,就是你啊——我們的賀老總!”

突然台下有人喊:“小鬼,你這一句話不對頭,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是周恩來副主席,還有朱德、葉挺、劉伯承、聶榮臻等許多同志,怎么能說只有一個英雄呢?那時我還不是共產黨員呢,能算個什麼英雄?不過,你也不要著急,好好改改,改好了再向部隊朗誦,下次我一定還來聽。”

幾番讓街  英名天下揚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授銜之前,裝甲兵司令許光達聽說這次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心裡十分不安和焦急。他除了多次當面向賀龍同志提出降銜要求外,還親筆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份“降銜申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行例里,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許光達在至關重要的軍銜問題上,其謙虛的真誠可謂前無古人,無以復加,真是“光”明而豁“達”!難怪毛主席贊他:“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 “說吾孬者 是吾師也”

著名藝術家梅蘭芳在一大戲院演出京劇《殺惜》,演到精彩處,場內喝彩聲不絕。這時,從戲院里傳來平靜老人的喊聲:“不好!不好!”梅蘭芳循聲看去是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於是,戲一下場,就用專車把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賓。梅蘭芳恭恭敬敬地說:“說吾孬者,吾師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者見梅蘭芳如此謙恭知禮,便認真指出:“惜姣上樓與下樓之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納頭便拜,稱謝不止。以後每在此地演出,必請老者觀看並請其指正。梅蘭芳的謙虛大度,不僅使自己的藝術造詣更進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勝人一籌,受人敬崇。

謙虛恭和為人仰

著名學者錢鍾書的謙虛之風和他的學問一樣為人所稱道。一次,正在創作電視連續劇《圍城》的編劇孫雄飛和導演黃蜀芹就此劇改編的有關問題請教錢鍾書,。談話中,孫雄飛向錢鍾書及其夫人楊絳討要他們的菱並請簽名題字。錢鍾書攤開《圍城》一書,將毛筆微蘸墨汁,微笑著對孫雄飛說:“我稱你為兄吧!”孫飛雄手足無措地連說:“不不不!”可錢鍾書已經飛快地在扉頁寫上了”雄飛兄存覽”五個字,並說:“這作為我們一段文字之交的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