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華夏第一名相的故事

伊尹,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尹是右相之意。

相傳他生於伊水,故名伊尹,甲骨卜辭單稱“伊”。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他陪嫁到商湯進食的機會向其分析天下形勢。商湯很是欣賞,便取消了伊尹奴隸資格,並提拔他為宰相。公元前1600年,伊尹輔助商湯滅了夏朝,商朝建立。他執政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建立了很多開明的制度,使商朝初年經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太甲即位時昏庸無能,伊尹軟硬皆施,還把太甲流放到桐達3年之久(《竹書紀年》記載為7年),並攝政管治國家。到太甲後悔了,才把他迎回繼續執政,使太甲變成了一位聖君。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朝50多年,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伊尹死後,沃丁以天子之禮把伊尹安葬在商湯陵寢旁,以表達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在政治上,伊尹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做國王的要“惟親厥德,終始維一,時乃日新”。就是說要始終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識,使自己“時乃日新”,處於時時追求新的的狀態中。他還強調“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主張尊賢、用賢,用人適當。他強調“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對天子負責,下保庶民安定。並視此為大臣之職。、

在教育上,伊尹認為“習於性成”。

就是說人的性格、品質是在日常生活行為的習慣培養中形成的。他還說過“慎終於始”的話,可以推知他在做“師仆”時一定是十分重視幼兒的起始教育的。從他放太甲於桐宮,並著訓詞以促太甲覺醒的教育實踐看,他已經懂得並自覺地創設特殊環境教育太甲。這說明,他已看到了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惡從善,伊尹立即親自到桐宮迎太甲還朝當政,並著書加以褒揚,這一教育實踐,至少說明伊尹對太甲的激勵是適時的。這叫懲惡於前,獎善於後。正確運用獎懲實施教育,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為教育方法之一。

伊尹對於道德教育是尤為重視的。這從太甲改惡從善後向伊尹作反省檢討的話中可以看到。

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檢討說:“我小子不明於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爺爺成湯。結構是欲敗度,縱敗禮,敗壞了爺爺的法典,很快使災難降於我身。老天爺作孽還可以補救,自己作孽可就沒有了逃路。我過去違背師保您的教訓,……只是由於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稱王要善始善終。”伊尹向太甲回拜時繼續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協天下”。在《鹹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滅亡是因為“夏王弗克庸德”,商湯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於湯王“眷求一德”的歷史事實教育太甲。告訴太甲,商朝所以稱王天下,不是蒼天偏愛商王,而是老天爺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於老百姓,而是老百姓願意歸順有德之王。在伊尹看來,失德則失天下,求於一德,則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關乎國家存亡興衰的大事,所以處處強調“惟新厥德,終始如一。”

在道德教育中,他強調“居上克明,居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就是說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誠克明,明斷是非;居下的臣民對君上要克誠盡忠。修身的原則是不求全責備他人,對自己則要經常檢點不及他人處,做到自我完善。“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這種道德修養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義。運用歷史的經驗教訓,教育當代的人,這是伊尹在進行道德教育中的一個有效方法。在道德上,伊尹主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就是說誰能積眾善之德,誰就可以為師。

對於德和政的關係,伊尹說:“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意思是說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眾善以一貫之的程度,這要從萬民是否悅服今王和後世是否尊祀七廟上得到驗證。可見伊尹是主張德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