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神探饒型淼的故事

黨的xx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法治,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法律的公平、公正與人們的安定、幸福息息相關。依法治國,離不開每一個公民的學法、守法,也需要每一個執法、司法者的維護和堅守。

20xx年11月某天,廣東省博羅縣龍溪鎮一家醫院門口,熙熙攘攘,人聲吵雜。

“朱長海!”身後有人用南昌話喊自己的名字,正在掃地的老朱下意識地回了頭。當看到直勾勾盯著自己的饒型淼時,他明白,7年的逃亡路即將終結。

“你們終究還是來了。”這時的朱長海反而變得淡然。

7年前,朱長海同他人鬥毆致二人死亡後,逃離江西南昌,消失在茫茫人海。為了抓捕朱長海,兩任特偵組均無功而返。

最終,這個追逃任務落在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民警饒型淼身上。接到任務1個多月後,饒型淼在千里之外的廣東將其抓獲。

朱長海只是饒型淼豐碩的追逃戰果之一。

過去的十年里,35歲的他已經抓獲400名在逃嫌犯,成為江西公安系統最年輕的追逃專家。

20xx年5月,饒型淼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在研判網逃人員時,除了警方掌握的戶籍、車輛等傳統信息,微信、微博、高德地圖、美團、大眾點評等這些常用的手機APP也成為饒型淼研判網逃對象的重要工具。

為了追逃,他更扮演過管道煤氣修理工、快遞公司送貨員、保險公司業務員等各種角色。

在饒型淼眼中,逃犯也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再怎么藏匿,也必定要和社會面發生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任何留下的痕跡都有可能是破案線索。”

精準:外賣軟體也可找到逃犯信息

在抓到朱長海之前,饒型淼和同事已經在龍溪鎮摸排了3天。

他們白天排查,夜裡就拿著手機上對著高德地圖進行分析研判。“逃了這么多年,我如果是朱長海,會躲在何處呢?”饒型淼做的判斷是:沒有身份證,沒有親人幫助,不是在收廢品,他很有可能就在醫院、學校看門掃地。

果然,最終的結果印證了饒型淼的判斷。

在同事眼中,饒型淼的想法很特別,總能從毫無頭緒的案件中找到一些關鍵線索。

“或許因為我是理工男,常用理工男的思維來分析問題。”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的饒型淼,本不是公安科班出生,20xx年來到新建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後,“迷”上了網上追逃工作。

網上追逃,是指公安機關各部門、各警種在日常公安業務工作中,發現可疑人員時,及時與公安網“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或“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光碟”進行快速查詢、比對、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員的偵查機制。

20xx年3月6日,公安部以公刑(20xx)351號檔案下發《關於完善“破案追逃”新機制有關工作的通知》,對保證上網信息質量、落實緝捕獎金、規範移交抓獲在逃人員作了具體規定。20xx年3月,公安部再次以公刑(20xx)403號檔案下發《日常“網上追逃”工作考核評比辦法(修訂)》,開始對網上追逃進行日常考評,使網上追逃成為各警種、各部門日常性的工作。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在逃嫌疑人,信息研判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饒型淼看來,可供研判的信息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安數據,通過公安區域網路系統可查的戶籍、車輛、酒店住宿、暫住證等信息;另一種是社會數據,包括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消費、快遞、遊戲娛樂等信息。

“逃犯也是人,網路和手機正在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饒型淼說,在公安網獲得一些逃犯的戶籍等基本信息後,可以在手機上裝的APP進行“碰撞”比對。

饒型淼舉例說,餓了么、大眾點評、美團等這些餐飲類APP,可以獲得一些餐館信息,嫌犯通過這些軟體叫餐,都會留下痕跡;58同城、趕集網上則可能留下租房的信息;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則可以作為逃犯可能隱藏地的分析。

有幾次,饒型淼通過校區域網路(後更名“人人網”)找到嫌犯過去在校園裡的信息,同時追根溯源找到了逃犯,“在成為罪犯之前,沒有人知道自己將來會犯罪,留下的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成為破案的線索。”

百變:管道煤氣修理工和開豪車的生意人

自從進入刑偵隊伍以來,饒型淼幾乎每天都要到全國網逃庫“逛逛”,將每個逃犯“過篩”,看一看是否辦理二代證、是否留下了個人及家庭成員的聯繫方式、是否辦理駕照及名下是否有車輛等等。

20xx年2月18日,饒型淼習慣性地在網上巡查,他發現一名南昌籍女子葉某因涉嫌詐欺196萬元剛被廣西警方網上追逃。分析研判後,一個葉某的電話號碼被找到。

“您是葉大姐嗎?”饒型淼嘗試撥通了電話。“是。你是送機票的吧!”沒想到對方正在催要機票。饒型淼靈機一動,馬上答道:“我是送機票的,您看送到什麼地方?”

“送到贛儲大酒店。”電話掛斷,饒型淼和同事們火速展開抓捕行動,將等候取票的葉某逮個正著。

有一次,饒型淼發現一名新建籍男子被安徽公安機關網上追逃。通過研究,饒型淼發現再過兩天的5月2日是逃犯的生日,“我當時就想,看看能不能在生日上做文章。”

饒型淼說,“5月2日,我撥通了逃犯妻子的電話,說我是蛋糕店的員工,有人為逃犯訂了生日蛋糕。”生日這一天,這個在逃人員果然出現了,“蛋糕店員工”饒型淼順利將其抓獲。

為了不輕易打草驚蛇,順利抓捕在逃人員,饒型淼還嘗試過多種身份。他喬裝成管道煤氣修理工、手拿包裹的快遞員、開豪車的生意人……

做好偽裝其實並不容易,一些細節有時就決定了抓捕的成敗。在饒型淼的車上,放著各種工作服和“道具”,以防“不時之需”。

最讓他得意的是,自己車上藏著的交警服,有時能還上演一出“警察假扮警察”的抓人好戲。

“在逃人員都比較注意靠近自己身邊的人,有時穿著便衣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而看見穿著交警的衣服,戒備心相對更低一點。”饒型淼說,這時,無論是蹲點觀察,還是靠近抓捕,都提供了比較有利的環境。

饒型淼的刑偵入門師傅、南昌公安局新建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吳非非說,追逃工作不僅僅是抓人這么簡單。“每一個逃犯背後,都有可能是一個受害者的家庭,也可能產生一個破碎的逃犯家庭,每一個逃犯的到案,也凝聚著一茬茬追逃民警的心血。”

20xx年7月,饒型淼再次通過大數據碰撞進行信息研判,將公安部20xx年發布的涉及詐欺3700萬餘元的B級在逃嫌犯李某生抓獲。這是南昌警方過去4年抓獲的首個公安部B級通緝令在逃嫌犯。

吳非非對自己這個“弟子”讚賞不已,“在‘網際網路+’時代,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智慧警察非常重要。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線索很困難,更多是將這個當作一份工作,而饒型淼卻痴迷於此,最終成了興趣,還做出了成績,確實不易。”

痴迷:路遇線索將妻兒“趕下車”

相比追逃時面臨的危險以及成功追逃的欣慰,無休、長時間的枯燥研判、踩點蹲守才是饒型淼們的日常。

當刑警10年,饒型淼有7個春節是在單位度過的。母親也禁不住抱怨:“大過年的,回家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么?”但他一想到追逃就坐不住了,“媽,這逢年過節可是每年抓逃犯的最好時機啊!”

饒型淼的愛人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周末節假日期間,也被他拉到“追逃一線”幫忙。“蹲點看逃犯,最好有個人陪著,顯得不那么刻意,就當夫妻兩人出來散步了。”饒型淼如此解釋。

20xx年3月的一天,是饒型淼愛人分娩前的最後一次產檢,他終於擠出時間陪著妻子來到醫院。哪知,在排隊待檢時,又接到情報——此前跟蹤研判的一名外省在逃人員出現了。

去,意味著拋下妻子和肚子的孩子,不去,可能抓捕的機會不會再有。

“去吧。”妻子的一句話,讓這個已過而立之年、見識過各種大場面的刑警流下眼淚。

饒型淼自知對家人虧欠太多,但一有案子、在逃人員信息,他又一門心思撲在追逃上。

孩子的出生,給饒型淼帶來更多幸福,也多了一份愧疚。20xx年5月17日,在送剛滿月的小孩去打預防針的路上,他又把娘兒倆丟下了。

當天下著暴雨,饒型淼開著車。出於職業習慣,饒型淼常常左右看兩邊車牌號碼。突然,一個尾數為992的車牌映入眼帘,這不就是自己追捕了一年多的萬某的路虎汽車么?

“兒子才40天,外面還下著雨,你這要趕我們下車去抓人?”妻子看出了端倪,但也知道拗不過這個痴迷追逃的男人,帶著兒子下了車。

半個小時後,萬某落網。

“每個逃犯都是一個在社會遊蕩‘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早一秒清除就少一分危險。”對於痴迷追逃,饒型淼這樣解釋。

以前的饒型淼總在電腦上研究如何利用網路追逃,現在的他成為了一個“手機控”,“移動端的變化太大,再不跟著一起學,咱可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