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導讀——《論語》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於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佳句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繫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書中關於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並且儘可能背誦。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評點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及“朝聖”,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跪拜、跋涉著的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向聖地麥加前行的浩蕩壯觀情景,還有電影《紅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國人們也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聖”,同學們知道它的緣故嗎?

作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後,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後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在國外,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全美第七所孔子學院、新英格蘭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於XX年11月20日在美國麻州大學正式揭牌成立。截至XX年12月底,全世界已經有123所孔子學院。

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二、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簡介

1、孔子在中國是個聞名遐邇、婦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聖人,讀書人稱他為孔夫子,歷代皇帝給他加過許多封號,其中以“大成至聖文宣王”最顯赫,以“至聖先師”最為人們所熟悉。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學生。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更是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學理論,創立了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學體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在中國哲學的總體面貌,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為聖人。並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南宋時,理學大師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教師講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勵學生及時點評

四、學生根據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的美德,如:積極進取,謙虛好學,不肯向命運低頭等等。

五、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國中學習和課外知識,向其他同學推薦《論語》中自己比較喜歡的一些名句並做簡要說明。

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知識並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同學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不被別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風度的嗎?”

六、布置課外作業

第二課時

一、 簡單複習上節課主要內容,引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導入本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節課讓我們一起結合文本,進一步走近孔子,對孔子做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二、 檢查學生課外作業完成的情況,教師提問:《論語》具體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體現了孔子什麼觀點?

明確:主要有治學、從政、修身養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體現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

三、教師簡單講解《論語》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並藉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一個簡明的脈絡。

四、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如何評價孔子的言行和觀點?從古至今人們對孔子有哪些評價?

2、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聖光環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治。

3、自從戊戌變法和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學術界和政界對孔子的評價就褒貶不一。特別是毛澤東在文革初期給郭沫若的詩里御筆一批,“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吹響批孔的號角,引發了全國口誅筆伐的狂潮。

五、教師總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孔子儘管有的觀點我們不能完全認同,儘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讓很多女性不高興,但是就像烏雲無法擋住太陽的光輝一樣,孔子的魅力是無法抵擋的。當然,由於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我們也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高自己。

應該說,孔子提倡以天、地、君、親、師來規範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以仁、禮、義、智、信來規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是有助恢復社會穩定,符合歷史發展需要的治國理念。不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教無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以及其他無數的教誨,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色彩,成為兩千多年來從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國治學的座右銘,人類文化思想寶庫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種說法未免言過其實。但孔子的思想與學說,確實是兩千多年來照亮中國歷史與中國人思想的一盞明燈。《華盛頓郵報》曾經寫道:“雖然孔子活在兩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誨對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孔子屬於歷史也屬於現代,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在批判與否定“凡是派”錯誤思想的30年之後,人們難道還要受這種過時思想的束縛,依然拘泥於“孔學名高實秕糠”之說,而不給那位等待了兩千年之久的古代聖賢實行“正名”嗎?

六、布置作業

1、 認真背誦《論語》中的精彩片段。

2、根據對孔子的了解,寫一篇和孔子有關的人物傳記以及一段頒給孔子的頒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