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高中寫作指導之結構布局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常常為此苦惱。寫作是一種講究技巧性的東西,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構思和寫作,方法很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寫作指導之結構布局,供大家參閱。

高中寫作指導:小題標示布局

小題標示法就是將若干個圍繞中心選用的、典型的、能顯示作者獨特視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別統領在幾個小標題下,有機組接成篇的結構方法

此法最便於布局謀篇,且有舉綱張目、條理清晰、新鮮活潑、誘人細讀的妙處。

近年高考優秀作文,除了選材新、構思巧、立意高、語言美外,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巧立光怪陸離的小標題來布局謀篇。這些小標題與文章的總標題互相照應,珠聯璧合,成為佳作的一隻只“亮眼”,含情脈脈,誘人神往。

那么怎樣設立小標題呢?

1.以內容提要為小標題

一般說來,文章的大標題概括全文內容,是全文的“大眼”,而小標題則概括某一段或某幾段的內容,可謂之文章的“小眼”。讀者看了小標題,就大體知道全文寫了幾方面內容,小標題下的段落寫了什麼內容。如《敬畏泥土》——堅強偉岸的泥土/用途廣泛的泥土/功高蓋世的泥土,讀小括弧里的小標題就可知文章分別讚美了泥土的“堅強偉岸”、“用途廣泛”、“功高蓋世”。如《積累》——奉獻·積累幸福/挫折·積累成功/昨天·積累明天,從小標題中可看出文章從三方面敘寫了“積累”:從奉獻中積累幸福;從挫折中積累成功;從昨天積累明天。概括內容的小標題綱舉目張,讓讀者可“窺一斑而知全豹”,產生思路清晰之感。

2.以詩文名句為小標題

如《悠悠水鄉情》——小橋/流水/人家;《水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四季圓舞曲》——萬紫千紅總是春/映日荷花別樣紅/霜葉紅於二月花/千樹萬樹犁花開;《“煉獄”四部曲》——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古詩文名句作小標題,不僅有概括文章段落內容的作用,而且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給人美感,引人入勝。

3.以修辭語句作小標題

如《獲取人生》——人生是一道數學題/人生是一段悠揚的鏇律/人生是一條不斷前行的小路;《為家鄉檢查身體》——望/聞/問/切/識斷結果。用比喻擬人修辭語作標題,形象生動,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4.以時間詞語為小標題

如《水》(——0年代,藍天碧水,野花遍地/80年代,灰天混水,鳥飛魚走/90年代,黑天毒水,魚蝦絕跡。不看內容,小標題就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水資源污染日趨嚴重,環境日益惡化。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迫在眉睫,文章主旨已隱現其中。

5.以人物語言為小標題

如《老師的口頭禪》——“萬變不離其宗”/“你這樣下去可行啊!”/“你不行,有別人,別人不行,還有我嗎”。記敘的內容讓人覺得井然有序。

6.以標點符號為小標題

如《成長=?》——成長=渴望/成長=快樂/成長=疑惑/成長=煩惱/成長=思考;又如《明天——“?”“!”“......”》——明天——遐思的“?”/明天——振奮的“!”/明天——耐人尋味的“......”;《人類止步吧》——枯藤+老樹+昏鴉=優質木材/小橋+流水+人家=人類日用品/古道+西風+瘦馬=桌上的美食。符號插入小標題新鮮活潑,給人懸念,誘人快讀!

作文對文體要求的淡化和放開,引爆了眾多考生的智慧火花,在表現形式上避俗求奇的一朵朵創新之花綻放在考場上,帶給人們一個個驚喜。

小標題結構法的運用,仿佛給文章著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頓生亮色。中學生如果能從經歷過的日常生活中,閱讀過的書刊雜誌中,體味過的深刻感悟中,機智地“抓拍”幾個特寫鏡頭,靈活有序地加以組接和張揚,就能夠出現變無話寫為有話寫的狀態,收到化平淡為神奇的效果。

高中寫作指導:散點鋪排布局

散點鋪排,即緊緊圍繞話題,運用發散性思維,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解讀話題。把話題分割成不同的“面”或若干個“點”,經過鋪排,每個點都是一個精美的文段,數個點連成一體就是一篇優美的文章。它具有多視域特徵和空間的跨越性、時間的遷移性,也稱“活點法”。用此法可以多角度、多視角布局,可以帶來謀篇的更大自由,能達到隨心所欲,廣視博取,縱橫經營的目的。在記敘文中,有利於片斷情景的捕捉,在議論文中,有利於論據的列舉,在“形散”的散文中,更是彩線穿珠,大行其道。

散點鋪排法最突出的優點是語言優美、情感濃郁。如一篇《我喜歡……》的習作:

我喜歡在薄霧繚繞的早晨,看天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

我喜歡在熱浪炙人的中午,聽樹林裡此起彼伏的蟬鳴;

我喜歡在蛙聲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撲來的稻花香……

全文精選美好的事物作為抒情對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散點鋪排法要注意的是:

1.內在有“神”。所寫的“散點”即小片斷,要從不同角度輻輳於一個中心,也就是“散點”也須有“焦點”,讓看似零散的“點”無不表現出文章的中心與目的。

2.善於截取。借一斑來表現全豹,敘事也好,記人也罷,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可以推得很遠,不加截取會沒完沒了,拖沓冗長。南宋有個畫家馬遠,人稱“馬一角”,他畫山,不畫全山,常畫山之一角;畫水,不畫全水,常畫水之一涯;畫其他景物,也只畫一部分。他給欣賞者提供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我們寫文章也應學學“一角”技法。朱自清寫父親只是一段“背影”,司馬遷寫項羽只是從“初起時,年二十四”寫起,魯迅的《藥》只從取藥那天寫起,至於華老栓兒子如何患病,如何治療無效,如何知道人血饅頭治病,如何籌款準備,一概不寫,寫了取“藥”、吃“藥”、論“藥”就足以表達中心。

3.善於濃縮。內容要簡練,要善於撮其要,挈其領,寫最要寫的,把最拿人的內容通過恰當的表達展示出來。要學一點新聞報導式的簡捷明快。像蘇軾《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僅八個字就畫出了四種景物構成的龐大畫面,像杜牧《阿房宮》“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濃縮了多少內容!這是極致,值得借鑑。有些考生,寫作文總喜歡穿靴戴帽,久久不能進入正題,讓讀者吃包子老是吃不到餡兒——當然“餡兒”粗陋不堪也一樣倒胃口。

高中寫作指導:分類生層布局

你相信嗎?只要將眾多相關的材料分門別類,就可以生成文章的層次,就可以布局謀篇!

構思的過程常是圍繞文題,四面八方地想,常出現“材料先行”的情形,即首先有許多有關材料都奔來眼底,讓你難以割捨,如“談意氣”話題,我們可以想到很多材料可寫,如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科學家布魯諾、長征的紅軍……這是很自然的初始構思狀態;但要寫成文章,還有個布局謀篇的關節要過。

許多考生不論主次、輕重、角度、類別,將這些全部寫入,或在800多字的篇幅里寫下多少是多少,這樣勢必繁冗堆砌,甚至全文如直巷趕豬;若是議論文,則一個總論點列例到底,有一點理由,也無層次或無分論,並因無層次或無分論而說不長,道不全,論不透。

如果善於將材料逐一審視,以一定的標準分門別類,甄別出各類都有哪些側重的意義、哪些角度的分別,那么文章層次角度就會自然產生了;因有了層次角度,材料雖繁也就不雜了;因有層次與角度,細論、深論,說長、道全、論透,也就變成易辦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