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24年高考作文怎樣寫

廣東的考生想知道高考的作文怎樣寫,考生可以多參考一些優秀的作文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廣東20xx年高考作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廣東20xx年高考作文1: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著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唇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著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為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這則漫畫反映了如今家長對孩子成績過於關注的現狀“一個孩子無論成績好壞,退步了就打,進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鮮紅的數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仿佛那冷冰凍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我認為,他們這種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唯成績”主義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私以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樂,而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家長們將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們嚴苛的要求成了殘酷的枷鎖,將孩子牢牢捆綁在童年那絢麗的夢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們一考不好就擔驚受怕,生怕回到家裡會經受父母“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一想到考試就不寒而慄。他們的快樂童年已支離破碎,從來就只存在於記憶中遙不可及的一隅。的確,他們都是漫畫中的孩子,無論55分還是98分,只要未到標準,便被家長呵斥。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漫畫中的家長用他們對“分”的嚴厲要求折斷了孩子的翅膀,當“分”真正成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分數的確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善良、勇敢、責任心等等,也許是比智力更聰明更為寶貴的品質。同樣,分數的高低並不一定代表著孩子以後的成就大小。中學時成績平平的馬雲,卻成為了今日的網際網路大亨;科舉屢屢不中的柳永,卻在“淺斟低唱”中為後人留下了淒婉動人的詞句。

所以,懇請家長們,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漫畫中的孩子,別讓他們在分數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均衡、全面、快樂地成長。

要知道,一個孩子無論考了55分、61分、98分、還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臉上留下愛的一吻。但願漫畫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們身邊的孩子身上複製!

廣東20xx年高考作文2: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後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並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後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並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得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並不在乎分數背後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只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餘,我們不免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唯一依據的背後,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樑還是外表光鮮,內里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里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後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最大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

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廣東20xx年高考作文3:差別待遇

讚揚與責罵的差別在哪兒?

對於小明來說,是一百分與九十八分間的毫釐。

對於小亮來說,是及格與不及格間的跨越。

看似的差別待遇毫無道理,仔細思索卻能悟出其間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來不平等,自呱呱墜地時起,每一個生命便是一個獨自的個體,有著其屬於自身的優劣與價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條統一的刻線,單薄的規矩丈量一個個鮮活而獨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聖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敵國的巨賈,有位極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則成為後世稱讚景仰的偉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於其能準確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優劣長短,揚其長補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待遇”,才使得每個人都得盡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會對於每個人,應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既不能缺少轟隆雷鳴的馬達,也不能鬆懈默默無名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可能對於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無無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盡其所能的結果,若是我們只是用統的標桿來評價不一樣的人,那世間將會埋沒多少奇能與怪材!

是的,我們社會需要差別待遇!正如太空飛行器的研發需精確到小數點後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書畫只求神形俱備即可;正如廉頗以身經百戰顯赫戰績位列上將,藺相如以如蓮巧舌精巧說辭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鋪寫精緻,《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雙雙巧手以古物刻寫精華……各行各業,各得其所,差別待遇而實現整體的共贏!

由此觀之,作為肩負向國家與社會輸送人才的責任的學校,更應拋棄條條框框,拼棄墨守成規之道,改革創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個莘莘學子的獨特光華,以不同的標準,相同的誠意,培養出各取所長的棟樑之材!差別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準則,同樣的期許。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芳華,每一個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而我,願養我浩然之氣,展我獨特風采!

“差別待遇”不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