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的碎片化作文600字

在通訊錄中,找到一個號碼,按下撥號鍵,鈴聲響了很久,遲遲沒有人接聽。“算了,估計又沒有開鈴聲,我還是發微信吧。”我心想。

這學期我們要迎來八百米考試。於是我和平常幾個要好的同學決定周末晚上一起去夜跑。

我們在家裡用微信討論跑步的時間和地點。與此同時,我手邊放著一本書————我的本意是在看書的間隙發微信。我的手指在手機螢幕上飛快地跳動著。“明天晚上去濱江跑怎么樣?”發完後我打開了書,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另外幾人回復雖然不是立刻的,但也沒滯後多久。我讀了兩三行,就聽到旁邊的手機“叮”了一聲。思緒被打斷。“行啊,那幾點啊?”我放下書,又敲了一條回過去。這次時間稍久,五分鐘後才有提示音。“你一言,我一語”,十五分鐘後,我們的行動計畫才有了基本的時間、地點,而我的書一點也沒看進腦子。噢,這效率可真低。

我們同學之間像這樣商量“正事”已是常態。偶爾被媽媽發現了,她總是指責我“怎么又在看手機,你真是一天到晚手機不離手!”的確,這樣的溝通方式讓我乾別的事情的時間變得瑣碎,碎片化,手機在手的時間則過長了。

我認為,用發訊息的方式和別人溝通,本身也是一種“碎片化”。溝通的時間被拉長了,效率也比起通話略有降低。可就像開頭多說的那樣,我們變得會因各種原因不能接電話,或不能說太久,最後轉用發訊息。

在這“碎片化”和艱難的“連貫”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呢?